描写帝王的诗句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
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
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
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
最后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
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
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
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他心爱的美人虞姬持剑起舞,其间举剑自刎,由此还演绎出中国历史上至美爱情的千古绝唱。
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
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
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
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荣登帝座威加海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气势雄浑,气魄浩荡,千古传颂。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
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阵阵秋风下白云纷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
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
。
。
。
。
。
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
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
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
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
何来如此幽情哀音
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
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关于雨的现代诗
雨别作者:舒婷 我真想甩开车门,向你奔去 在你的肩膀上失声痛哭: “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 我真想拉起你的手 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 不萎缩也不回顾 我真想凝聚全部柔情 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 使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 我的痛苦变为忧伤 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描写雨的古文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凄凄,鸡喈。
既见君云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尔雅》“久旱而雨曰甘霖,久雨不止曰愁霖,时雨澍生万物曰甘澍。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
描写爱情的古风句子
1、平生不会,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木兮木有枝,君兮君不知。
3子之手,与子偕老。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8、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9、风月入我相思局,怎堪相思不相许。
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1、诗经里的《蒹葭》《击鼓》等。
12、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古风句子:1.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2.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3.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4. 看那天地,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5.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6. 青碑下不朽的风华,绚烂了沉沧的寂寞年,花的枯叶蝶,用残缺的翅,跃动着韶华,谁的血泪,阴埋地下,谁的佳话,乱世转换。
千年之泪,夙世情缘,斩不断的无涯,竟是一个人的天下,空城缀染半城烟沙,断垣残壁下,孤魂灵暇着下一个求知的绝世神话。
7.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8.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9. 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如霜。
10. 乌云蔽,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11.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12.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
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3.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4.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15. 琼浆玉露,待丞屦落,黯然伤魂,朝花夕拾,叹一地残鬓败影。
独然孓立下,形影相吊。
更持青灯看花殇,一曲独奏冷牙,满目狼籍,刹那芳华,遗失埋葬在梧桐雨下,悸动的花样年华,痴恋着你的三千青丝华发。
1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7.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8. 笔生花,浅痕暗,书素墨,带笺妆,眼眸含泪,笑靥冷残,轻斟浅醉,慰一生沧桑,摇晃舟楫,泛舟湖上,一蓑苍烟,独钓寒江逸雪,层层涟漪,渐次散去,虚弱的笔,仍旧为你,填补断句残章,残断的甲,依然为你争分天下,锈迹斑斑的戟,在血雨腥风中,倾塌谁不可一世的童话。
19.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0.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1.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22.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3. 点绛唇,欲说还休,轻语华章,素写离人赋,醉逍遥,怎奈落花堪摘,几片灯火,阑珊彻夜,流连前世,风霜压梅,摩娑兰花橱窗,摇开折扇,头蒸枕青花,一卷幽帘,牵挂水木年华。
24. 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25.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6.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27.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28. 谁在岁里长长叹息。
29.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30.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31.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2.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33.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4. 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35. 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36.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37.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求采纳,全都一个字一个字打的。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
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其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
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
它的开头四句:“玉露雕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正和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叹相同而沉深郁勃过之。
接着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紧情状。
而“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已经隐约地说出对长安的想望。
第二首第三首虽然仍旧是写夔州景色。
而“每依北斗望京华”句已明白指出望京,可以说是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也就是由望京所引起的对诗人自己身世遭遇的回忆和伤叹。
到了第四首就直接转入长安,是这组诗的大转捩。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等句,表明了对“安史之乱”后局势的无限感慨。
这以下数首都是着重对长安想望的描写。
诗人想望长安,当然首先要回忆起往年疏救房琯①这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
因为诗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打击是他生命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在诗里用匡衡、刘向②自比,而发出了“功名薄”和“心事违”的感叹。
匡衡、刘向都是以直谏而遭到当时统治集团排斥,这里用来作譬是具有它的深刻意义的。
一提到长安,也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大唐的宫殿以及昆明池、曲江和渼陂诸名胜。
特别是曲江,它给予诗人的印象更其深刻难忘。
“花萼隔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把“通御气”和“入边愁”③联系起来说,这就可以想见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是多么深长
天宝祸乱的爆发不是没有原因的。
前人曾经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可以当得庾信的《哀江南赋》(王梦楼语)。
而其实,《秋兴》这组诗也正可以与屈原的《哀郢》相比拟。
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忧伤,确有其胎息相同之处。
无可讳言,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大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
这在杜甫也不例外。
《秋兴八首》虽然描写的着重在当时政治中心的长安,显示了作者忧时伤乱的情绪,但是他的眼光总是超越不出那个腐朽的朝廷。
如第二首所提到的“画省④香炉违伏枕”,第五首所提到的“几回青琐⑤点朝班”,都表示着对自己的过去经历和现在的仕宦前途未能忘怀。
而“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⑥,更不免眷恋着那个封建统治者——皇帝的尊严形象,流露了思想的庸俗的一面。
这组诗从夔州写到长安,又从长安写到夔州,回环往复而章法井然。
从表面上看,每首诗都是独立的,而实际上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的确具有了前人所说的“脉络相承”,“首尾相应”等特点(陈子端语)。
作者善于把那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有约制性的格律形式里完美地艺术表现出来。
这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比较起来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
例如和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长于歌行而不长于律句,在他的现存诗集中,七言律则写得更少。
向来被人所传诵的《登凤凰台》这首七律,它的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和上下联平仄失黏,只能算是拗体,还不是七律的正格,未可与杜甫《秋兴》这些精深而又严整的律诗等量齐观。
其它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们所写的七律,也没有象杜甫《秋兴》这样精心独创的作品。
在《秋兴八首》里,也表现了作者艺术手法的多样化。
用《秋兴》作为诗题,原是要抒写一种凄怆悲凉的情绪的。
但作者却偏在对长安的回忆中运用了不少辉煌华美的句子来烘托这种情绪,迸射出了既沉郁而又绚烂的艺术色彩。
例如第五首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第六首的“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第八首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所描绘的长安景色,正和前面几首诗里所叙写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听猿实下三声泪”那种凄怆情景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杜甫另一首的《曲江对雨》里也有同样的描写手法,它用“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等华丽句子来反衬出曲江的凄清情景。
凡此,都显示了诗人在律句方面所独创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此外,《秋兴八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句子的对仗上。
七律和五律一样,都是唐代的新体诗,有一定的格式。
它们当中的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需要讲究对仗。
开头两句和结尾二句则可以不拘。
而《秋兴八首》除了当中两联讲究对仗外,如第二首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第七首的“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就是连末尾两句也都用对仗作结。
又《秋兴》这组诗在当中两联的对仗上也还很有变化。
例如第一首颈联的“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是顿句,而它们紧接着的三个字则是“他日泪”和“故园心”,这就使句子有了转折而增加了一层意思。
如第八首的“香稻啄馀”、“碧梧栖老”一联,是倒装句,意思是说香稻是鹦鹉啄馀之粒,碧梧是凤凰栖老之枝。
因为描写的主要是在香稻和碧梧,所以用了倒装的句法。
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这里还需要指出,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例在第五第六这一联运用转笔;《秋兴八首》对这方面也能突破格套。
这组诗除前面三首在第五第六两句运用转笔外,其余的几首都在末后两句才用了转笔。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八首,它描写渼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
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绝句中偶亦有之。
如李白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陆游的“细倾西国葡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都是仅在七言绝句的末句用转笔作结。
但是在律诗里则很少见。
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化。
他能周转驰骤于格律形式之中而不为格律形式所拘限,表现了七律创作的高度成就。
杜甫曾经说他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见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所谓“诗律细”,并不是专指雕章琢句的工巧,而是说诗律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烦绳削”的熟练境地。
《秋兴八首》就是“诗律细”的很好范例。
注释: ①房琯是唐肃宗时宰相。
至德初年,房琯率兵讨安禄山,战败,因受贬谪处分。
杜甫其时任左拾遗,上疏营救他,触犯了肃宗,下三司推问治罪。
赖宰相张镐辩解,始获赦免。
②匡衡、刘向、皆西汉时人。
③唐明皇和杨贵妃常从兴庆宫的夹城往曲江游玩,故云“通御气”。
天宝末,安禄山在东北起兵作乱,故云“入边愁”。
④画省,指尚书省。
⑤“青琐”,指宫门。
⑥圣颜,谓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