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描写晋城景点的作文。
(晋城境内的
400~500字左右,不能太短或太长
)
“白马寺山”按理说,山和寺本应该各自有其名的,但因为山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而寺庙是人们后来才修建的,所以人们通常习惯以山的名字来代称山上的寺庙。
如远近颇有点名气的珏山,山顶上的庙宇叫做真武庙,但人们为了方便,习惯上也称这座庙为珏山庙,却从不把珏山称作真武庙山。
而白马寺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一座白马寺,而被叫做白马寺山的。
这天,天气好晴朗,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儿云彩。
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
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
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
这时,一个同伴大声说:“这哪儿是马,你看马头,分明就是鸟嘴嘛!”我仔细一看,可不,马脖子很粗壮,马头却又细又尖,很像是一个长着细长嘴巴的鸟头。
唉
不知是哪位蹩脚的雕塑家弄出这么一幅马身鸟首的糟糕作品,让人越看越觉得别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近午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白马寺。
历史上的白马寺应该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明万历《泽州志》只记了“城北司马山,国朝建”几个字,清雍正《泽州府志》也只写了“在城北十里司马山,明建”的字样。
晋城的青莲寺、碧落寺在古代都很有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人题咏和碑记,而白马寺却除了方志中这些极其简短的记述之外,再难找到任何有关的文献了。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
可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香烟。
这时,一位站在台阶上的老僧便过来和我们攀谈。
老僧面目清癯,衣帽整齐,显得很精神,而且十分健谈,自言是从钱塘辗转而来,在此临时挂单。
当谈到白马寺工程浩大耗资甚巨时,老僧微笑着说:“这很容易,官方行为,一句话的事,就是一句话的事。
”老僧特地将“一句话的事”作了重复,来强调不论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是官方行为,那就是说一句话那么容易。
告别了佛祖,离开了白马寺,一路下坡,步履轻快,虽然不是一句话的事,却比上山容易多了。
这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一个市级图书馆。
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
这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
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图书馆吗
我急需一篇关于家乡土特产的作文,我的家乡在山西晋城
我的家乡是山西,我爱家乡那别有风味的“老陈醋”。
它味道鲜美,价钱便宜,而且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真可谓是物美价廉呀
老陈醋颜色发黑,味道酸溜溜的。
别看它不太引人注目,却是山西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无论是吃面食、拌凉菜还是吃饺子,都得把它摆在餐桌上。
就拿炖鱼来说吧,在鱼儿快熟的时候放上少量的醋,就可以去鱼腥味,使其酥脆可口。
夏季,在凉拌黄瓜或白菜、萝卜的时候,浇上点儿老陈醋,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而且吃起来更加清凉爽口,使人食欲大增。
山西老陈醋还有它鲜为人知的医药作用呢
平时,人们不小心被烫伤时,涂抹少量的老陈醋,就可以立即减轻疼痛,并能起到消肿的作用;被鱼刺卡住嗓子后,喝少量的老陈醋,就可以把鱼刺溶化或随着醋一起流入肚子里。
另外,在一个小盒子里放上半盆热水加上两勺老陈醋,使热气和醋味一同散发到空气中,刺激着我们的鼻孔,这样鼻子呼吸畅通,就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
老陈醋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美容。
经常食醋,可以软化血管,增加皮肤的弹性,使肌肤变得更加柔嫩,充满光泽,防止衰老,让人看起来既年轻又漂亮。
老陈醋还可以净化空气呢
刷完墙壁,漆过家具后,室内会残留下有害的气体,很呛鼻。
这时,在室内放上一碗醋,并把它加热,就可以大大降低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老陈醋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灭菌,消毒,既能食用,又能药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和快乐。
因此,我爱家乡的老陈醋
介绍晋城的作文,要写出特产和景点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晋城古称泽州,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土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
全市耕地保有面积280万亩,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小麦、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这里不仅是猕猴、大鲵的栖息地,也是拥有数百种珍贵植物的植物园。
这里地处沁水煤田的南端,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多,占山西省的1\\\/2多,被国家定为全国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
这块地方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
这里植被丰富,有森林面积3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8%;天然牧坡草地25.47万公顷,是山西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这里的桑蚕丝绸业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区域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种养纺织经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蚕桑丝绸之乡,也是目前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
这里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
围棋的发源地陵川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生态环境旅游的重要景点,阳城县的莽河、沁水县的历山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玉皇庙“二十八宿”雕塑,是元代文化的宝贵遗产,青莲寺罗汉殿的“五百罗汉名号碑”则是举世罕见的珍品。
一篇描写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的作文
山西3首美景诗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1.壶口瀑布万里洪涛天下奇,飞珠溅玉吼千狮。
云开石堑白虹起,惠泽神州一卷诗。
注:东濒山西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
2.山西乔家大院双喜临门鹊唱梅,四时如意在开来。
读书积德根基厚,乔氏家风出俊才。
注: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
3.山西皇城相府康熙御匾拜先师,书阁琴斋有好诗。
勤俭传家春永驻,午亭院落德为基。
注:山西晋城古建筑群。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名胜古迹山西晋城作文600字
我从小生活在晋城,我被这个地方深深吸引住了,晋城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被巍巍的太行山脉环绕的美丽城市,有冷热分明的春夏秋冬,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
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光荣称号。
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成为巍巍太行山上的一座明珠城市。
晋城市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地方。
听爸爸讲,20年以前的晋城是一个贫苦落后的地方,常常是风来沙土起,雨下遍地流,街不象街,路不象路,非常荒芜,改革开放的春风才使我们晋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随我来看看我们晋城一一的变化吧。
先看市容市貌吧,在上世纪90年代,泽州路、凤台街的街道绿化就已称誉华北。
今天,两河治理工程、生态防护林带、凤凰岭公园等一大批园林精品引以为豪。
如今走在市区,人在绿中行,景从身边过,一个精致而优美的城市环境让人油然而生热爱之情。
天更蓝、草更绿、路更宽、花更艳、空气更加清新。
居民的城市意识显著增强,市容市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个美好和谐的晋城向我们走来。
泽州路、南北大街、凤翔小区等繁华区域道路畅通,秩序井然,非常美丽。
晋城市正在向整洁、优美、舒适、文明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迈进。
山西晋城珏山征文800字 明天早上我就要交了,帮帮忙啦
我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提起“杂割”,在我县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尤其是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一个街头、或一个巷尾,一个小摊,围着一团人,除了坐在简单的桌凳上的人外,还有旁边或蹲或站的人,嘴边放着二号碗,一个个香喷喷的样子如饕餮之徒,真可谓阳城一景。
但考证“杂割”一词由来,却不知出自何处。
单就从字意来理解,杂字容易读懂的,因为这种吃食,是混合了荤素的原料在里边,有猪羊牛的下水、血块处理做成的成品,还有白萝卜、冬瓜、豆角等蔬菜在里边,而且汤汤水水,极易下口,杂字大概如此而来吧。
但这“割”字,却不知是哪个字,本来有人写食字旁外加一个各字的,但我查来查去,字典上又没有,见有人用“割”代替,今天我也只能用它来冒充了。
不过,我觉得这个字代替有一定道理的,那些肉类的东西,不是用利刀一片片割下来做成的吗
“杂割”在阳城,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羊“杂割”,一类是牛“杂割”,好像前者更正宗一些,用的是羊肚、羊血和羊汤做成。
尤其在冬天的早晨,吃一碗是又香又辣,填饱了肚子,又暖和了身子,那真叫痛快。
正因为这样,以前吃“杂割”,大都在冬季,但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人吃了,而且,以前大都在早上吃,现在中午也有人吃了,在凤桥市场里边, 就有一家专开“杂割”店的,吃的人也挺多。
而牛“杂割”呢,放的是已炖好的牛肉细条,用的血块大部分是猪血。
在夏季,因为羊“杂割”易上火,而第二类“杂割”就可以在冬季以外的时间食用了。
不过,第一类的羊“杂割”成本可能要高一些,不过,精明的商家有的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宁可以优质的服务来取得众多市民的青睐。
在阳城,因从事“杂割”生意的人不少,而且一年收入也不菲,一碗两元的价格,但一天却卖到了近百碗,利润对半,一天收入近百元,一年下来,上了三万元。
这就叫本小利大。
谈到“杂割”的味道,可能是符合了阳城人的口味,除了主要原料外,调味品少不了大蒜、油辣椒和香菜,当然食盐、味精、酱油、醋就都少不了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吃“杂割”的人越来越多,看看学校附近的“杂割”小铺,大都是学生在吃。
但吃性不同,有的要辣椒、有的要萝卜、有的要粉条,总之,有的需要多放,有的需要少放,有的需要不放,店铺老板会根据个人的好恶问到每一个人。
看着这么多的学生在吃,我想,从阳城走出去的大学生,大都是与“杂割”有很深缘分的。
当然,我们回想父辈们在求学日子的吃不饱的年代,“杂割”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奢想,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并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成长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