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群臣气势的句子

描写群臣气势的句子

时间:2013-06-07 16:29

描写云的句子

《三国演义》,描羽的外貌为:“身长九尺,二尺,面若重枣,唇脂,丹凤眼、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其丹凤眼和卧蚕眉乃世间罕见,凤眼生威,卧蚕似雾,英气逼人,霸气十足。

据说他丹凤眼一睁,就是要杀人。

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

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三国志》无记载《三国演义》,描述关羽的外貌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其丹凤眼和卧蚕眉乃世间罕见,凤眼生威,卧蚕似雾,英气逼人,霸气十足。

据说他丹凤眼一睁,就是要杀人。

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

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三国志》无记载

描写城市繁华的成语

车水马、摩肩接踵、人沸街九陌、川流不息【释义及造句】: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造句】我和爸爸一起去龙华公园放风筝,看见这里的人可真是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造句】此地每到春节假日,真是游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释义】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造句】哥德堡市自由港南码头乐声喧天,人声鼎沸,帆桅如云,千舸争流。

八街九陌[bā jiē jiǔ mò]【释义】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造句】翔龙市八街九陌,街道两旁浓荫的绿树,争艳的花草,灿烂的华灯,簇拥着鳞次栉比、连绵无余的一幢幢充满浓重华夏传统建筑风格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释义】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造句】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前的人川流不息,普天同庆。

查看全部11个回答贵州适合几月份去旅游- 到贵州跟团游—旅游体验师的攻略值得一看的贵州相关信息推荐大家都这么玩贵州呢,贵州适合几月份去旅游 如何省1000元?这么玩就对了多条旅游线路供选择,多种玩法推荐,准备充足,旅游满足!湖南乐驾旅游管理有..广告 去去四川旅游哪里好玩_实用攻略_看驴友怎么玩值得一看的四川相关信息推荐四川旅游自由行3~5天,详细的去四川旅游哪里好玩行程路线,要去哪些必游景点?线路怎么安排?请看完这篇游记攻略,全面了解四川旅游,让您避开购物陷阱,更放心。

延安蔡宝旅行社有限..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广告2020-几月份适合去贵州旅游-贵州经典玩法几月份适合去贵州旅游贵州怎么玩 亲历经验。

提供详细的旅游路线+景点+食宿介绍。

几月份适合去贵州旅游 真实旅游经验分享。

防坑指南。

多种路线。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572020-05-25描写城市繁华景象的的成语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 灯红酒绿、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软红十丈、 摩肩接踵、 欣欣向荣、 软红香土、 八街九陌、 络绎不绝、 人山人海12 浏览1952017-01-03描写城市繁华的成语有哪些

九衢三市 接袂成帷 八街九陌 软红十丈 软红香土 花锦世界 车龙马水 灯火辉煌 花天锦地 九衢三市【jiǔ qú sān shì】:指繁华的街市。

出自宋·柳永《看花回》词:“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

” 接袂成帷 【jiē mèi chéng wéi】:原意是形容人多,摩肩接踵,现寓意城市繁华、人口众多。

出自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东门之下,~,觞宛丘之上,炫服成市,信豫章之郊一都会也。

八街九陌【 bā jiē jiǔ mò】: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出自《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汉长安城交通便利,街衢洞达,衢路平正,正相经纬。

从城门通往城内的每条大街皆披三条之广路,可同时并行12辆马车。

多种文献记载: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软红十丈【ruǎn hóng shí zhàng】:形容都市的繁华。

出自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

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 软红香土【ruǎn hóng xiāng tǔ】:形容都市的繁华。

出自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

”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 花锦世界【huā jǐn shì jiè】:指繁华之地。

出自《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迁于燕都,是为北京。

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70 浏览22472019-11-05形容城市繁华的成语车水马龙, 宝珠市饼 杯弓市虎 奔走如市 闭关绝市 搀行夺市 朝衣东市 臣门如市 大行大市 东市朝衣 观者如市 过市招摇 海市蜃楼 花阶柳市 花街柳市 监市履狶 金台市骏 九衢三市 利市三倍 柳衢花市 柳市花街 柳营花市 六街三市 掠美市恩 卖法市恩 门庭如市 门庭若市 千金市骨 求马于唐市 日中为市 三夫成市虎 三街两市 三街六市 蜃楼海市 市不二价 市道之交 市民文学 市无二价 室怒市色 随行就市 吴市吹箫 吴市之箫 燕市悲歌 燕昭市骏 因缘为市 人山人海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富丽堂皇 设施齐全 气势雄伟 金碧辉煌 鳞栉次比 热闹非凡 人流如潮 形胜天然 古香古色 湖光山色 曲征回廊 园林清雅 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2 浏览368892019-11-09形容城市繁华景象的成语形容繁荣的成语 : 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 灯红酒绿、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软红十丈、 摩肩接踵、 欣欣向荣、 软红香土、 八街九陌、 络绎不绝、 人山人海27 浏览12492017-12-16形容大城市繁华的成语有哪些

人声鼎沸、灯红酒绿、川流不息、欣欣向荣、门庭若市。

1、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释义: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人声喧闹的意思。

出自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例句: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2、灯红酒绿【dēng hóng jiǔ lǜ】 释义: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

后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用此意时为贬义词),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用此意时为褒义词)。

出自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 例句:少数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

(老舍《鼓书艺人》十九) 3、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释义: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孔子站在泗河源头的岸边,从泗河昼夜奔腾不息的自然形态中获得了人生须不断积极进取的哲理。

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例句: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孝当竭力 , 忠则尽命 。

临深履薄 , 夙兴温凊 。

似兰斯馨 , 如松之盛 。

川流不息 , 渊澄取映 。

容止若思 , 言辞安定 。

” 4、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 释义: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例句:春风吹走了冬天的寒意,吹走了雪花的痕迹,山角下嫩黄的小花布满整个视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天到了,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竞相开放,一团团,一簇簇,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5、门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 释义: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的:“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粉妆楼有许多朋友,一天到晚门庭若市。

”张难先《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是时热心之士,闻武昌首义来 集贤馆报名者,门庭若市。

梁衡《读韩愈》原文

《读韩愈》梁衡韩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读韩愈其人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

”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

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

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

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

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

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

比如,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

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他限鳄鱼三日内远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尽杀乃止”

阴雨连绵不断,他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

他说天啊,老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

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辜的,请降福给他们。

(“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

”)一片拳拳之心。

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两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

文如其人,文如其心。

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

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

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

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

历史会怎样改写

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

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

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

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

是他大开教育之功。

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瘅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

一九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

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

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渡玉门,戈壁绽绿荫。

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

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作者简介: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描写帝王的诗句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

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

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

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

最后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

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

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

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他心爱的美人虞姬持剑起舞,其间举剑自刎,由此还演绎出中国历史上至美爱情的千古绝唱。

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

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

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

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荣登帝座威加海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气势雄浑,气魄浩荡,千古传颂。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

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阵阵秋风下白云纷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

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

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

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

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

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

何来如此幽情哀音

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

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