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仰望地球之巅动态描写的句子

仰望地球之巅动态描写的句子

时间:2017-01-10 21:32

仰望地球之巅,是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珠穆朗玛峰不同时间的迷人景色

《登上地球之巅》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

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

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

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

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

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

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

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着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

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

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十个压力的氧气。

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

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

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

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

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

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

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

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

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

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

脚下的雪坡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

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

藏族队员贡布在前面开路,不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

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

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资料: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uīwēi 匍匐pufu 阴霾mai 余暇xia 2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4、总——分——总。

第一段(1——4节)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二段(5——13节)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第三段(14——21节)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5、你怎样看待演讲者的姿态和角色定位

演讲者有着双重身份,一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总统,要代表人民说话,要赋予演讲以普遍的意义;二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这些真正的英雄。

6、 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是: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演讲词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6、全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前后为悲痛和力量)。

这两种感情水乳交融: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