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摘抄好段落
1、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也要凡人做。
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长谈。
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
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这是第一回中的)2、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著。
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
那黑云边上,镶著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
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
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我喜欢这里面写景的句子,很质朴,却具有十分强的意象
让人读起来就感觉身临其境,句子简洁却生动形象
这也是第一回中的
)3、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
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
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
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
。
。
。
。
。
。
。
。
。
。
(这是第十四回中的内容,因为句子太多不方便摘抄所以主要写写自己的体会,这一回中马二上游西湖这段的描写甚为有趣,这也是在整本书中极少的游记,其细腻别致,与别的游记又有所不同,看的兴趣盎然,仿佛在与马二同游一般,置身其中。
)4、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出处: 《儒林外史》5、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邪。
金有余道:贤东
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著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也劝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
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
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6、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
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
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
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
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
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
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
儒林外史中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
一茎灯草 吴敬梓 自严监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亲六戚都候。
五个侄子穿梭似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似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睛睁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奶抱着孙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下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儒林外史第十回精彩片段摘抄赏析
自此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子,穿梭的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
”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
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
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赏析: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
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赏析:作者此处对范进的语言描写,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一个“噫”,写出他惊喜过望的心情。
与狂喜的心情合拍,语句短小,语气强烈。
作者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
疯跑的动作,用了“飞跑”来形容,写足了那股疯劲。
作者写范进踹在塘里,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作者通过对范进的狂态的生动描绘,以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热衷科举的封建知识分子可鄙而又可悲的丑恶灵魂。
儒林外史的优美句子和对句子的体会
人之宿命,先后无序低有常。
《儒林外史的王举人就是一位,他与同乡周映衬,角色远次于周进。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老书生周进,出场序为《外史》第二位,在儒林混了一辈子,什么功名没挣到,六十多岁只好在乡里教几个蒙童,受尽戏弄。
其中一次清明时分,一位三十多岁的王举人(即王惠,时未表其名),上坟遭雨,进周进的馆中坐坐。
王举人功名在身,居高临下,与周进闲聊。
所谈城乡之人,不是相熟,就是拜把世交。
说明王举人在汶上县吃得开,有势力,读书出头了,行时得早,不象周进,六十多岁,乡里教书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