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促织环境描写句子

促织环境描写句子

时间:2019-09-04 02:46

夜书所见采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的两句诗是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蟋蟀。

⑤篱落:篱笆。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赏析: 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

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

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二、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

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

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

满耳秋声,满目秋夜,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修改病句)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1【环境描写】嵯峨矗矗,峦削巍巍。

嵯峨矗矗冲霄汉,峦削巍巍碍碧空。

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

岭上鸟啼娇韵美,崖前梅放异香浓。

涧水潺湲流出冷,巅云黯淡过来凶。

又见那飘飘雪,凛凛风,咆哮饿虎吼山中。

寒鸦拣树无栖处,野鹿寻窝没定踪。

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把头蒙2【环境描写】雪欺衰柳,冰结方塘。

疏疏修竹摇青,郁郁乔松凝翠。

几间茅屋半装银,一座小桥斜砌粉。

篱边微吐水仙花,檐下长垂冰冻箸。

飒飒寒风送异香,雪漫不见梅开处。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1【环境描写】阴风刮暗一天星,惨雾遮昏千里月。

起初时,还荡荡悠悠;次后来,就轰轰烈烈。

悠悠荡荡,各寻门户救孩童;烈烈轰轰,都看鹅笼援骨血。

冷气侵人怎出头,寒威透体衣如铁。

父母徒张皇,兄嫂皆悲切。

满地卷阴风,笼儿被神摄。

此夜纵孤换,天明尽欢悦。

2【外貌描写】头上戴一顶淡鹅黄九锡云锦纱巾,身上穿一领箸顶梅沉香绵丝鹤氅。

腰间系一条纫蓝三股攒绒带,足下踏一对麻经葛纬云头履。

手中拄一根九节枯藤盘龙拐杖,胸前挂一个描龙刺凤团花锦囊。

玉面多光润,苍髯颔下飘。

金睛飞火焰,长目过眉梢。

行动云随步,逍遥香雾饶。

阶下众官都拱接,齐呼国丈进王朝。

以婴宁的笑为话题的作文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一 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 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 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白毛女》、舞剧《丝路花雨》; 按照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 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诗歌 (一)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 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

(三) 诗歌的分类: 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 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韵脚 韵文句末押韵的字。

如李白的《静夜思》其中的光霜乡就是韵脚。

押韵 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李白的《静夜思》押ang韵。

律诗、绝句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律诗的结构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箜篌引》 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为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

从意义的表达上看,有时因表达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诗、词、曲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

文人创作的诗歌、民歌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传诵的诗歌,后经过文人整理而形成的。

《诗经》和乐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

如《伐檀》《硕鼠》《木兰诗》《敕勒歌》《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民歌。

有些文人模仿民歌形式写的诗歌就不再称为民歌了,只能说用民歌的形式写的诗歌,属于文人创作的诗歌,如《王贵与李香香》是和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作的。

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念奴娇是词牌, 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quot;赤壁。

小令、中调、长调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而长调是九十一字以上。

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书写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

体裁比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散曲 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退化而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

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quot;煞。

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

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

元杂剧 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

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宫调、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

宫调是音乐术语,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旦、末、净、丑、外、卜儿 旦、末、净、丑、外、卜儿,都是戏剧中的角色名称,旦是扮演女主角的。

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末是扮演男主角的,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

外,扮演老年男子。

扮演老年妇女称为卜儿。

科、白 科、白都是戏剧剧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等动作。

白,是宾白,是剧中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可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人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一) 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quot;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二) 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三) 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多大异。

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

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

(四) 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五) 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六) 表。

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七) 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

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八) 序跋。

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quot;。

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 (九) 赠序。

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

集而为之作序的,称为赠序。

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

《送东阳马生序》 (十)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留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十一)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十二) 杂记。

包括: (1)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 笔记文。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类文体。

(十三)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 《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十四)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

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

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

六、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唷H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