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石壕吏中描写出老百姓受害之重的句子

石壕吏中描写出老百姓受害之重的句子

时间:2020-05-08 17:32

把 <<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环境描写和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凶恶残暴重苦难、深切同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求采纳

《秋词》中描写是人好卖乐观、抒发志向的句子还有《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

《吏》练习 一、给下列的字注 1、妪( )2、衰( ) 3、泣( ) 4、 )5、逾( )6、戍( )7、裙( ) 、文学常识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本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人发动的叛乱。

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 。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附书至( ) 2、新战死( ) 3、未去( ) 4、犹得备晨炊( )5、老翁逾墙走( )( )6、死者长已矣( )7、泣幽咽( )8、老妪出门看( )9、听妇前致词( )10、天明登前途( )  四、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 )______ 戌( )______ 戎( )______ (2)衰( )______ 哀( )_____ 衷( )______  五、诗中老妪的话可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六、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七、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八、“老妪”被抓走了吗

何以为证

  答案: 一、yù shuāi qì yè yú shù qún 二、唐,现实,诗圣,诗史,杜工部 安史 安禄山 史思明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安吏》《潼关吏》  三、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越过 逃跑 停止,在诗中引申为完结。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老妇 对……说话 ⑩前面的路 四、(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

五、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六、(1)三男邺城戍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听妇前致词 七、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八、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石壕吏》一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恰到好处,试做具体分析,并体会这样组材的作用。

以第一人称 描写一下我旅途的所见所闻 突出战争带给人的悲惨 多写心理活动 再写投宿的经过 把差役与妇人的对话写详细 。

石壕吏中诗人明写妇人,暗写差吏,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他思想的矛盾。

你是怎么理解的

急、、

Hello~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这一矛盾也反映在《三吏》《三别》的其他五首诗中。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张曰:“凡公此等诗,不专是刺。

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故可已而不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

”既刺而哀,这正是诗人思想矛盾所在。

记得采纳我的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