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看书认真的句子有哪些
1. 用语副词要的作用是用作状语,此时它可以修饰,也可以修饰形容词词等。
如:The evening passed quickly. 晚上很快过去了。
It’s quite warm here. 这儿很暖和。
He was driving rather fast. 他车开得相当快。
第一句中的副词quickly修饰动词passed,第二句中的副词quite修饰形容词warm,第三句中的副词rather修饰副词fast。
2. 用作表语大部分与介词同形的副词可用作表语。
如:I must be off now. 我现在得走了。
The sun is down. 太阳已经落山。
The meeting is still on. 会议还在进行。
We are behind in our plan. 我们落在计划后面了。
另外,大部分表示地点或位置的副词也可用作表语。
如:I’ll be back tomorrow. 我明天回来。
My son is home at last. 我的儿子终于回来了。
How long will you be away? 你要离开多久。
Spring has gone and summer is here. 春天过去,夏天来了。
但是,注意了
用作表语不是副词的主要功能,那是形容词的主要责任。
所以,你可不要随意地滥用副词来作表语噢
看看下面的句子,你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你穿过大街时可要小心。
误:When you cross a main road, you must be carefully.正:When you cross a main road, you must be careful.carefully是副词,它可用作状语,但不能用作表语;用作表语,应改相应的形容词careful。
3. 用作宾语副词用作宾语的用法十分有限,通常只用作介词的宾语,不用作动词的宾语,并且这类副词通常只限于某些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副词。
如:It’s noisy in here. 这里面很嘈杂。
He lives a long way from here. 他住得离这里很远。
I’ve got a letter from abroad. 我收到一封国外的来信。
即使就是可以用宾语的副词,它们有时也有特定的搭配,不可以随意乱套,如可以说live around here,其意为“住在这儿附近”,但不能说come to here,应改为come here。
4. 用作宾语补足语一般说来,能用作表语的副词都可用作宾语补足语。
如:Ask him in, please. 请叫他进来。
We must try to help him through. 我们必须设法帮他渡过难关。
Sorry to have kept you up so late. 对不起,让你这么晚不能睡觉。
5. 用作定语当你写作的时候,如果你要选用一个词来作定语,你会想到什么词
形容词还是副词
肯定是形容词。
我们这里说用副词作定语,这只是副词的“业余爱好”——因为用作定语不是副词的特长,副词最擅长作状语。
正因为副词用作定语不是它的特长,所以副词用作定语时的位置比较特殊,它通常不是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而是放在其后。
如:The people there were very friendly. 那儿的人很友好。
Do you know the people downstairs? 你认识楼下的人吗
The shops around are very cheap. 附近商店的东西很便宜。
第一句中的the people there意为“那儿的人”,其中的副词there用作定语,修饰the people;第二句中的the people downstairs意为“楼下的人”,其中的副词downstairs用作定语,修饰the people;第三句中的the shops around意为“附近的商店”,其中的副词around用作定语修饰the shops。
SAT语法部分问题
你可以仔细看下语法书,英语中,一个句子可以合理出现无数的动词(只要是符合规定的),但是只能出现一个”谓语动词“。
所谓”谓语动词“是说可以通便变化成三单,过去时等等不同样的,可以体现出主谓一致和时态的动词。
而你现在再看你的句子,都号前有WRITTEN,ARE和GROWING三个动词,可是谓语动词只有ARE,因为这个句子中,只有ARE可以变成单数或者过去时,而WRITTEN是过去分词,无法体现时态,因为过去分词无法单独出现,必须要配合助动词BE或者HAVE。
可是我们发现句子中的WRITTEN的确在没有任何助动词的前提下出现了,这种动词在语法上叫”非谓语动词“,语法功能等同于形容词,因为是过去分词,所以有”被动“的意思,因此翻译成”被(书)写的 书”。
你对于问题的理解是正确,可以看成“the number of books WHICH ARE written in african languages are growing”(你分析的原句有语法错误,我用大写修正过来了),当然可以用从句套被动句,两者一样,所以两种表达都可以使用,随便你的心情。
但是在语言上,你的句子没有原句那么精炼,显得可能有点稍微的长
形容很仔细的看是的成语
沉下心做题,别毛躁。
肯定有用
我就是毛躁,高考英语只考了119,我朋友天天坐那做题,她考了141,后悔啊~
形容一个人见过更好的东西却看不上一般的东西 的句子
人生在世,应该,在芬芳别人的美丽自己。
2、只需一分钟就可以碰个人,一小时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掉一个人。
3、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4、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5、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6、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7、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9、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10、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11、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
12、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
13、爱情就像一双袜子,越是瞧起来不顺眼的袜子,越有可能永远陪在你身边,越是喜欢的漂亮袜子经常会少一只。
14、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在机会面前将自己重新归零的勇气。
15、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
16、没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厌倦饮水,也没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
17、思恋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18、得不到你所爱的,就爱你所得的。
19、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0、失因为贪说真的,老实人很少上当。
21、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22、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23、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24、聪明人是快乐的,自以为聪明的才烦恼。
帮助别人减轻三分烦恼,自己就会享受七分快乐。
25、流言造成伤害至少需要两个人你的敌人诋毁你,你的朋友转告你。
26、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27、最快乐的人并不是一切东西都是最好的,但他们会充分享受自己已有的东西。
28、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9、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30、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31、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32、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33、爱一个人而那个人不爱你是很让人难受的,但更痛苦的是,爱一个人,却永远都没勇气告诉他。
34、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
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请不要后悔。
35、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36、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
37、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38、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
文言文翻译
方法指导(一)遵循三条原则: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就是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坚持四个步骤: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三)熟悉六种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07上海卷)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07广东卷)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
(07湖北卷)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四)关注七个重点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
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08全国卷Ⅰ)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例2: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08山东卷)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
”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樵”(名作动)“归”(使动))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05湖北卷)译文: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例4: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06湖北卷)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
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判断句](08浙江卷)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宾语前置句](08全国卷Ⅱ)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说: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例3.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省略句](08江苏卷)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解说: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
例4.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被动句](08安徽卷)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被动句,“不容”即“不被宽容”。
例5: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06湖北卷)答案:(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4分)【解析】重点词:纤微过失意思是有小的过错;捶楚,用杖打。
省略句。
3、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08四川卷)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又辞官离去。
(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例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08四川卷)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得分点“发”为“打开”,“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例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2005年高考湖北卷)译文: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4、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古今异义,实词)(08江苏卷)解说: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例2.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古今异义,虚词)(08山东卷)解说: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5、单音节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
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2004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
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
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2:遂大困,寻死富阳。
(2005年高考山东卷)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6、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1.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复合虚词)(08宁夏、海南卷)解说:“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例2.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复合虚词)(08江苏卷)解说:“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例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
(复合虚词)(08天津卷)解说:“是其”由两个代词构成,用作主语通常偏指“是”,“是其”应译为“这”。
例4. 非若吏人、百姓然(固定格式)(08上海卷)解说:“若……然”,由动词“若”和助词“然”组成,表示比拟,可译为“像……似的”。
例4.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固定格式)(08安徽卷)解说:“岂……哉”,由副词“岂”和语气词“哉”组成,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呢”。
例5.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固定格式)(08湖北卷)解说:“虽……亦”,由连词“虽”和副词“亦”组成,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也”。
例6: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
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
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7: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2004年高考湖北卷)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
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
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
(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
(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
(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
(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7、修辞知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
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
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91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
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2: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2002年高考上海卷)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4: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
“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
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
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半功倍。
用"仔细地"写一个句子
(1)这本书的奥妙之处,要仔细地看几遍才能发现。
(2)外婆蹲在水果摊旁,仔细地筛选着橘子。
(3)大师仔细地鉴赏这幅画卷,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4)由于时间仓促,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的细节。
(5)对同义词,只有仔细地辩证,才能区分它们之间微小的差异。
(6)我仔细地揣摩着这句话,突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7)警方仔细地搜寻现场,希望能找到些有助破案的蛛丝马迹。
(8)他聆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仔细地权衡着每一种方案的利弊。
【词语】:仔细【注音】:zǐ xì【释义】:①细心:仔细检查。
②小心;当心:那里危险,你可要仔细。
【近义词】:细致,详尽,详细,周密小心,注意,把稳,当心,留心,留神,留意,谨慎,小心,防备,提防,提神,贯注,注重,着重,详明,周详【反义词】:马虎,粗略,粗略大意,疏忽,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