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急切的句子
1、他急的手忙脚乱把水都答翻了。
2、我觉得心脏快要蹦到嗓子眼了。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4、走也不是等也不是,急得我直跳脚。
5、他急得额头上青筋暴得有小指头那么粗。
6、这孩子每晚发烧,这使他父母非常焦急。
7、“糟糕!”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下准要坏事! 8、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一挪地往前走。
9、还差一块钱,到哪里去找呢?小华急得直跺脚! 10、他急的满房子打转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1、他心急如焚,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
12、听说女儿出事了,她像被蛇咬了似的,心里一阵发痛。
13、我当时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怎么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14、他急的满脸通红,汗珠直往下掉,脸通红的连说话都接巴了。
15、我焦急的像在给心仪的女孩子发完表白短信后等她的回复一样。
16、心里仿佛被个无形的大石压住,嘴巴不听的颤抖。
脑子一片空白。
17、我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如坐针毡。
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能自持。
18、会这样了,就会很顺其自然的等,因为知道等的结果,就不会烦了。
19、他心如鹿撞,心砰砰的跳,心里七上八下,心情如激荡的湖水一样不平静。
20、他在医院的过道上踱来踱去,心里笼上一层愁云,袭过一阵揪心的疼痛。
心急火燎是不是表示神态的词语
绿得发亮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文章结构小巧,全篇只有四段文字,大约有一千二百字。
这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而是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
所以,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起笔突兀,却点了题,使读者对本文抒写的中心一目了然。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写梅雨亭,正是为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
这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好铺垫。
所以,作者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而只是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
在描写梅雨亭与瀑布的中间,插入了这样两句话:“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既交代了出游的时节,也从那“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中,扣紧“绿”字,时时与文章要描写的中心相照应。
最后,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语骤然刹笔,仍然归结到“绿”字上,与开头相映照。
起笔不凡,收束利索。
结尾与开头的不同处,只加了“不禁”二字,却是传神之笔。
经过作者的一番描绘,连读者也“不禁”要为梅雨潭的绿所惊诧。
“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
作者象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
”“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
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
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而且我们的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
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想拍她、抚她、亲她,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感情柔美到了极点。
那明艳多姿的画面,那逸趣横生的情怀,多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
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绿》一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仅在于它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而且在于它字里行间所洋溢的那一种浓郁的诗味。
它不仅具有诗的构思,诗的结构,更有诗的情感,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可以说做到了以诗为文,文中有诗。
而后三者,即真挚充沛的情感,大胆丰富的想象,生动传神的语言,我认为是构成《绿》的诗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绿》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绿》虽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同时,作者这种情感的抒发并不象奔腾的长江大河,一泄千里,直抒胸臆,而是在构思上采用了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的笔法。
先以“惊诧”一词道出对梅雨潭的绿的总体感受,也象征着作者要追捉、探究梅雨潭胜景的内在驱力。
然后,通过拟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梅雨潭周围环境的立体画卷。
在《绿》一文中,作者还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境界,也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真挚充沛地情感,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朱自清先生在语言上颇有造诣。
其散文语言多用口语,简洁朴素,平易自然。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加工,注重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而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于朴素之中见风华,达到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
《绿》的语言就很有代表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美感特征:绘画美、动态美、音乐美。
绘画美,体现在作者描写山间瀑布,只用了一句话“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以一个“镶”字描绘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
动态美,作者写梅雨亭的形象是“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一个“踞”字,气势尽出,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
音乐美,《绿》的语言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明朗、和谐的旋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能使读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产生“既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描写人物神情句子
1、老师看到题后,眉头,习惯地把左手的指放在嘴面来回移动,思考着2、她的脸好象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
3、他的脸像蜡一样的黄,嘴唇都发白了,灰白的胡子一颤一颤地,全身都在瑟瑟地发抖,一双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像一对火珠子一样,直盯着小商。
4、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5、他愉快的笑了,脸上的皱纹宛如一朵盛开的金菊。
6、我使劲儿咽着唾沫,把窜到喉咙眼儿的火苗硬压下去。
7、眼睛的余光看到她一直在偷看我,这时我突然转脸一瞥,她立即低头拿起桌子上的笔,飞快地在自己的本子上开始写字,但好像并没有写什么而是在乱画一气。
8、他习惯地用双手捶着朐,像人猿泰山似的嗷嗷叫几声,才出去玩儿。
9、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10、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11、玲玲笑弯了嘴,两头翘起角儿,活像一只大香蕉。
12、小强怒目圆睁,眉毛竖起,头发根根立起,嘴里喷出刺耳的声音,不仅如此,还要伸手打小罢。
那憋得通红的脸像个熟透的西红柿,身体也像狮子般猛扑过来。
13、听者女儿的叙述,母亲的嘴巴像敲开木鱼般地笑开了。
14、王老师在房中焦灼地踱来踱去,不停地吸烟,时而掏出金壳怀表瞧瞧,时而望望窗外满天的落霞。
15、只见他嘴张得像箱子口那么大,一下子就愣住了,接着他就咽了两三口唾沫,好像是嗓子里发干似的。
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的成语
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的有落落大、彬彬有礼、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大:一、落落大方1、拼音:luò luò dà fāng2、释义:指人的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3、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翻译:杜雍并不推辞,将全身衣服都换了,更让人觉得自然大方。
)二、彬彬有礼1、拼音:bīn bīn yǒu lǐ2、释义:意思是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3、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翻译:叔孙规定礼仪,文雅礼貌才有所进步。
)三、温文尔雅1、拼音:wēn wén ěr yǎ2、释义: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3、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
(翻译:这个名家贤士的儿子,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四、风度翩翩1、拼音:fēnɡ dù piān piān2、释义:形容举止洒脱,气质不凡。
3、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翻译:平原君是举止洒脱,气质不凡的公子。
)五:大大方方1、拼音:dà dà fāng fāng2、释义: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3、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
(翻译:所以他们吃东西的时候,行为举止不愿意自然大气,总是像做贼一样。
)
描写十分着急的好句子
1 小明听了,急得坐立不安2 小明着急的坐如针毡,火急火燎的一 1.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2.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3.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4.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5.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二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冷若冰霜,令人生畏 窘得面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聚精会神地苦苦思索 兴奋得面脸通红 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习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他习惯地用双手捶着朐,像人猿泰山似的嗷嗷叫几声,才出去玩儿.他的脸惨白惨白的,吓得眼睛瞪得大大的
朱自清《绿》原文及解释
原文绿梅雨潭[1]我第二次到仙岩(1)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2)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3)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4)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朱自清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5)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6)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7)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注释】(1)仙岩:山名,位于浙江省温州与瑞安两市之间。
(2)踞:蹲。
(3)倏:极快地,忽然。
(4)离合的神光:形容水光一闪一闪的,神奇莫测。
(5)皱缬(xié):潭水泛起波纹,好像有花纹的绸缎(微微)褶皱着。
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6)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7)明眸(móu)善睐(lài):出自曹植。
意思是指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
眸,本指瞳人,泛指眼睛。
睐,看,向旁边看。
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赏析一】[2] 姜苏对朱自清赏析: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
文章不仅取题为,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
文章结构小巧,全篇只有四段文字,大约有一千二百字。
这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而是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
所以,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起笔突兀,却点了题,使读者对本文抒写的中心一目了然。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写梅雨亭,正是为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
这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好铺垫。
所以,作者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而只是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
在描写梅雨亭与瀑布的中间,插入了这样两句话:“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既交代了出游的时节,也从那“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中,扣紧“绿”字,时时与文章要描写的中心相照应。
最后,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语骤然刹笔,仍然归结到“绿”字上,与开头相映照。
起笔不凡,收束利索。
结尾与开头的不同处,只加了“不禁”二字,却是传神之笔。
经过作者的一番描绘,连读者也“不禁”要为梅雨潭的绿所惊诧。
“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
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
”“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
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
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而且我们的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
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想拍她、抚她、亲她,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感情柔美到了极点。
那明艳多姿的画面,那逸趣横生的情怀,多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
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绿》一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仅在于它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而且在于它字里行间所洋溢的那一种浓郁的诗味。
它不仅具有诗的构思,诗的结构,更有诗的情感,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可以说做到了以诗为文,文中有诗。
而后三者,即真挚充沛的情感,大胆丰富的想象,生动传神的语言,是构成《绿》的诗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绿》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绿》虽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同时,作者这种情感的抒发并不象奔腾的长江大河,一泄千里,直抒胸臆,而是在构思上采用了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的笔法。
先以“惊诧”一词道出对梅雨潭的绿的总体感受,也象征着作者要追捉、探究梅雨潭胜景的内在驱力。
然后,通过拟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梅雨潭周围环境的立体画卷。
在《绿》一文中,作者还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境界,也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真挚充沛地情感,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朱自清先生在语言上颇有造诣。
其散文语言多用口语,简洁朴素,平易自然。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加工,注重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而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于朴素之中见风华,达到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
《绿》的语言就很有代表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美感特征:绘画美、动态美、音乐美。
绘画美,体现在作者描写山间瀑布,只用了一句话“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以一个“镶”字描绘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
动态美,作者写梅雨亭的形象是“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一个“踞”字,气势尽出,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
音乐美,《绿》的语言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明朗、和谐的旋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能使读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产生“既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赏析二】[3] 刘忠华“艺术的女人的聚会”──朱自清《绿》的女性美赏析朱自清先生在其散文名篇《绿》中,将梅雨潭的“绿”当作“艺术的女人”(朱自清散文中语)来观照和描绘,以或隐或显的美女意象群,构成了一道丰富而优美的女性风景线,充分显现了“绿”诗意盎然的形象魅力,真可谓“艺术的女人的聚会”
1、“洛神”:珠光熠熠的服饰美:“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离合的神光”本来是描绘梅雨潭水波光闪闪、忽明忽暗的神奇景象。
但在此处,作者将“绿”比作了绝美的洛神来赞颂和倾慕。
曹植在中极力铺写了洛神之美,又写自己“解玉佩”以通“诚素”,表达了对洛神的无比倾心,然后写道:“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如同诗词中“用典”一样,此处“用典”同样是为了引起我们的联想,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
梅雨潭的“绿”有如那“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的洛神,她是那么华贵亮丽、光彩炫目,展现了一种“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引人追捉和渴慕。
2、“少妇”:婀娜多姿的体态美:体态美是人体姿势、动作的美,是人体的具有造型性因素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它比人的相貌更能表现出人的精神气质,而且“动作的敏捷与优美,是人体端正和匀称的发展的标志,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令人喜爱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绿》中描写潭水的外形时写道:“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在朱自清眼中,梅雨潭“平铺着、厚积着的绿”,仿佛一块巨大的绿绸,微风拂过,柔波漾漾。
这种“曲曲的波”所呈现的柔和的曲线,被英国画家威廉·荷加斯称为一切线条中“最美的线条”,是“美的顶点”,因为“它引导着眼睛以一种爱动的天性去追逐它们”(),这种流畅、轻快的美感,仿佛风韵可人的少妇,穿着紧身的、下摆曳地的绿色长裙,迈着匀称而轻盈的步伐款款走来,犹如盛开的花朵,浣纱透玉、暗香袭人。
其身姿体态优雅的曲线和整体起伏的轮廓,以及背后轻舞的裙幅,体现着年轻女性的婀娜妩媚和健美丰姿,给人一种飘逸、和谐、生机勃勃的美感,自然会使人感到她卓然超群的女性魅力。
3、“少女”:娇羞含情的风度美:风度美是人的风采、气质,主要是以神态表情、举止行动、待人接物中显露出来的美。
“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参见,语文课本已删节,下同)。
潭水因瀑流的汇入,在水下湍流和涡漩,水面泛起悠悠涟漪。
这情景使作者想起初恋的少女。
她情窦初开,娇羞含情,怀着玫瑰色的相思跟情人约会,却又腼腆、羞怯、难于启齿,只好轻轻地抚弄着衣角或花帕借以掩饰。
表面上平静矜持,而内心却燃烧着爱的激情,像怀揣玉兔,剧烈地跳荡着,跃动的声息依稀可闻。
这种充满意趣的描写,表现了“绿”似静非静、静中含动的难以言传的神韵,赋予了“绿”以初恋少女那种既缠绵悱恻,又含蓄适度的羞涩之美,真是意脉暗传,“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全在“那一低头的温柔”(徐志摩:)里了
4、“妻子”:温柔细腻的性格美:“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绿”的色泽和质地,一是明亮,二是柔嫩。
在朱自清的感觉经验中,“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自然是自己的妻子和当时只有4岁的女儿采芷的皮肤,“雪肤凝脂”、“皓质呈露”,是那么柔软滑润、白皙细腻,正如杜甫所写的那样:“肌理细腻骨均匀”(),充满了匀称和谐之美。
同时, 又不禁使人想起中贾宝玉所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使人“清爽”。
特别是他的夫人武钟谦,温柔敦厚,性格如“水”──当然不是那江海中狂奔乱跳之水,而是涓涓山泉潺潺溪流,满蓄着水乡女儿的似水柔情,恬静、委婉、和顺、细腻、贤良,“从来没发过脾气”,“连一丝怨言也没有”(朱自清:),使家庭生活弥漫着浓浓的蜜意。
5、“玉人”:晶莹纯净的品质美:“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碧玉”本指清绿色的玉石,后常用来比喻女人(所谓“小家碧玉”),“如花似玉”就是比喻美女。
玉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能用来比做君子所崇尚的高贵品德,《诗经·秦风·小戎》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话,便以玉石的温润来比喻温和、宽厚;在《世说新语》品藻中也把素质美好的人称作玉人。
梅雨潭的“绿”明净、纯洁、通体丽质,有如清丽非俗、品格高洁的“玉人”一般,百媚横生、魅力无穷,想看却看不透她──如出水芙蓉,近在咫尺,美而可悦而又不可亵玩,可爱更可敬
从这里,我们也仰望到了朱自清伟大人格的美的闪光。
6、“西施”:“充内形外”的精神美:既然难以看透这美丽诱人的“绿”,又舍不下“她”,作者只好继续寻找自己的感觉,借助联想引起对比来表现“绿”的奇异:梅雨潭的“绿”,绿得浓淡相宜、明暗和谐,使人想起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从而将眼前的“绿”和国色天香的越国美女西施联系了起来。
温州古为越地,西施是越人,地理人物之灵是相应的。
梅雨潭的“绿”的美,实为西施之美的再现。
西施不仅具有倾国之貌,更具有一种忍辱报国的自我牺牲精神,“蛾眉何惜千般死,为报君羞故国恩”(萧军:《吴越春秋史话》)。
正是有这种深蕴的内在性格和精神“形之于外”,西施的美才能永放光芒。
这里,作者从“西施”的“奇绝”想象并描述着“绿”的“奇异”,表现了“绿”的令人“惊诧”的美,实在是独具匠心
7、“女神”:神奇善良的心灵美:当作者捕捉到“绿”的奇异之后,又追捉到她的“神奇”:“那醉人的绿呀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此时此刻,作者神与物游,借助联想的羽翼,夸张着“绿”的魔法与伟力:可以使舞女飘飘欲仙,可以使盲妹明眸传情,这是怎样一片神奇无比的“绿”啊
作者在捕捉“绿”的迷狂中,俨然感觉到“她”就是一位道法无边、伟力无穷而又乐善好施的“女神”。
这种善良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正是朱自清“为人生而艺术”的审美理想的折射。
8、“女儿”:活泼可爱的生命美:“绿”是醉人的。
作者在神醉心迷之中,把“绿”当作了活泼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又进一步把“她”当作自己渐渐长大的“女儿”,拍着她、抚摩她、亲她,并别致地称她为“女儿绿”。
情真意切,委婉曲折而又洒脱酣畅,将父亲之于女儿的爱喷发而出,语句和生命迸合为一,使“女儿绿”这一诗意形象充满了无限的意趣和生机,透露出作者对健康活泼的生命之美的礼赞,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升腾着作者蓬勃向上的激情。
“绿”,象征着生命,象征着盎然的生意,象征着跃动的生长的力量,更象征着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把“水”比作女人,并非朱自清的独创。
但他却独具慧眼,发现了其中“女性美”的底蕴,并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加以浓丽纤细的描绘,足见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丰富的审美情感和对高尚艺术境界的追求。
他从满眼的“绿”感到“惊诧”,领略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进而“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妙悟到“绿”的“女性美”,将长期萦绕在心际的圣洁的“艺术的女人”和眼前碧绿秀美的潭水相互交融:一切描绘都落到“绿”上,尽展“绿”之秀、之艳、之奇、之美,可谓“近而不浮”(司空图:《诗品》,下同);又从“绿”写到女性的服饰、容貌、体态、肌肤、举止等外表美,展现出性格、品质、精神、心灵等内在美,则又是“远而不尽”。
远近交流,古今合力,神人同一,内外和谐,以有形表无形,以“刹那”展永恒,表现为思维空间的多维拓展,使“绿”的“女性美”成了一种立体的无与伦比的美。
这便是《绿》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功能之所以充分发挥的原因。
(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2期)请采纳~
和''冉冉上升类似的词语
父母 可哀哀,我的父
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 哀哀欲绝 哀哀:悲伤不止;绝:气绝。
悲痛得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稳当可靠 昂昂自若 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
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嗷嗷待哺 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白白朱朱 朱:正红色。
白的白,红的红。
指色彩各异的花木 班班可考 班班:明显的样子;考:考查。
指文字记录十分明显,可以考查 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彬彬有礼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步步登高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登:上。
一步一步地向高处登 步步高升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
指职位不断上升 步步莲花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步步为营 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
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草草了事 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草草收兵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
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察察为明 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超超玄箸 超超:高超;玄:微妙;箸:通“著”,明显。
指言论文辞高妙又明切 朝朝暮暮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陈陈相因 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侈侈不休 侈:夸大,过分;休:停止。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抽抽搭搭 形容抵声哭泣。
抽抽噎噎 形容低声哭泣 楚楚动人 楚楚:洒脱出众的样子。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楚楚可怜 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楚楚可人 楚楚:整齐纤弱;可人:使人满意。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 吹吹打打 指各种乐器的合奏。
形容故意渲染,吸引别人注意 蠢蠢欲动 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绰绰有余 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绰绰有裕 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绰,宽缓。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刺刺不休 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蹙蹙靡骋 蹙蹙:局促不舒展;靡:无;骋:纵马奔驰。
指局促,无法舒展 代代相传 一代一代相继传授、流传 眈眈逐逐 贪婪注视,急于攫取的样子 旦旦而伐 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
喋喋不休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气很大。
鼎鼎有名 鼎鼎:盛大的样子。
非常有名 多多益善 越多越好。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咄咄怪事 表示吃惊的声音。
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噩噩浑浑 指质朴忠厚的样子。
指上古之世 恩恩相报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泛泛而谈 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泛泛之交 交情不深的朋友。
泛泛之谈 泛泛:浮浅不深入。
一般化地泛泛地谈谈 沸沸扬扬 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形容人声喧闹。
纷纷扬扬 形容雪花飘落。
愤愤不平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风风火火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服服贴贴 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格格不入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耿耿于怀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耿耿于心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呱呱坠地 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官官相护 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
鬼鬼祟祟 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衮衮诸公 旧指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浩浩荡荡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赫赫有名 声名非常显赫。
轰轰烈烈 形容事业的兴旺。
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花花公子 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花花绿绿 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花花世界 指繁华的、吃喝玩乐的地方。
也泛指人世间。
慌慌张张 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
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恢恢有余 恢恢:形容宽广。
薄薄的刀刃插入骨节间,仍觉宽广,还有回旋余地。
常形容本领大,技巧... 昏昏沉沉 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昏昏欲睡 昏昏沉沉,只想睡觉。
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
浑浑沌沌 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浑浑噩噩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
原意是浑厚而严正。
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 混混沌沌 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混混噩噩 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岌岌可危 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汲汲顾影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
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汲汲皇皇 汲汲:急切的样子。
急切匆忙 济济一堂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寂寂无闻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戛戛独造 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精神 矫矫不群 矫矫:翘然出众的样子;群:与众不同。
形容高超出众,不同一般。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
也比喻凑合,勉强。
斤斤计较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
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斤斤自守 斤斤:拘谨的样子。
谨小慎微,自求无过。
津津乐道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津津有味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井井有条 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井井有序 有条理,有秩序 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
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
赳赳武夫 赳赳:雄壮威武的样子。
雄壮威武的武士 九九归一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踽踽独行 踽踽:孤零的样子。
孤零零地独自走着。
形容非常孤独。
眷眷之心 指依恋不舍的心 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硁硁之愚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
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
现形容一无所有。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口口相传 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拉拉扯扯 比喻不干脆,不痛快。
现形容拉私人关系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
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唠唠叨叨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历历可见 历历:分明、清楚。
看得清清楚楚 历历可数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历历落落 清清楚楚。
指零乱不堪、参差不齐的样子 历历在耳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历历在目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栗栗危惧 栗栗:发抖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
恋恋不舍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
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踉踉跄跄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寥寥可数 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寥寥无几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林林总总 形容众多。
碌碌寡合 形容性情孤僻,与人合不来 碌碌无能 碌碌:平庸、无能的。
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碌碌无为 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荦荦大端 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
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荦荦大者 荦荦:明显。
指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
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落落寡合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
落落穆穆 落落:冷落的样子;穆穆:淡薄的样子。
形容待人冷淡。
落落难合 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
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脉脉含情 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脉脉相通 血管彼此相通。
比喻关系密切 蔓蔓日茂 蔓蔓:形容长久。
天长日久,一天天茂盛起来。
芒芒苦海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
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茫茫苦海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
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没没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
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绵绵不绝 指连续不断 面面俱到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
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面面相觑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渺渺茫茫 辽阔无际的样子,也指模糊不清楚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明明赫赫 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默默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默默无言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喃喃自语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呶呶不休 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
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
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
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 诺诺连声 一声接一声地答应。
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翩翩公子 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翩翩起舞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翩翩少年 指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
飘飘欲仙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
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
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仆仆风尘 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戚戚具尔 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
具:俱,都。
尔:迩,靠近。
指兄弟友爱。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嘁嘁喳喳 低声议论,搬弄是非 千千万万 形容为数极多。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切切此布 旧时布告末尾的套语。
切切私语 指私下小声说话。
窃窃私议 背地里小声议论。
窃窃私语 背地里小声说话。
卿卿我我 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
茕茕孑立 孤身一人。
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 区区之众 区区:形容少。
很少的几个人。
拳拳服膺 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
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拳拳之枕 恳切的情意。
穰穰满家 穰穰:丰盛。
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人人皆知 皆:都。
所有的人都知道。
人人自危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洒洒潇潇 指落落大方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
形容人数不多。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色色俱全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姗姗来迟 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
慢腾腾地来晚了。
善善从长 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
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
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
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生生不息 不断地生长、繁殖。
生生不已 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生生世世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是是非非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
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丝丝入扣 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
比喻做... 堂堂正正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
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
也形... 滔滔不绝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陶陶兀兀 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
亭亭玉立 形容女子身材细长。
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偷偷摸摸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头头是道 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吞吞吐吐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
形容说话有顾虑。
唯唯否否 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
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 唯唯诺诺 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娓娓动听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娓娓而谈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息息相关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息息相通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哓哓不休 形容争辩个没完。
小小不言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蝎蝎螫螫 形容人婆婆妈妈,在小事情上过分地表示关心、怜惜。
心心念念 心里老是想着。
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
心心相印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
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欣欣向荣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星星之火 一点点小火星。
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惺惺相惜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惺惺作态 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形容不老实。
形形色色 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休休有容 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煦煦孑孑 指小仁小义。
悬悬而望 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
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奄奄一息 只剩下一口气。
形容临近死亡。
扬扬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洋洋大观 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洋洋得意 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怏怏不乐 心中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 怏怏不悦 悦:愉悦,快乐。
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 摇摇欲坠 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遥遥领先 远远地走在最前面(多指成绩、比赛等)。
遥遥无期 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
遥遥相对 远远地对着。
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遥遥在望 在望:可看见。
远远地可以看到 依依不舍 形容舍不得离开。
依依惜别 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
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盈盈一水 比喻相隔不远。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悠悠荡荡 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悠悠忽忽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郁郁不乐 郁郁:心里忧愁,苦闷。
形容愁闷不乐 郁郁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郁郁寡欢 形容心里苦闷。
指闷闷不乐。
冤冤相报 佛家语,认为冤仇终会有报应。
也指仇人互相报复 原原本本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
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
源源不绝 形容接连不断。
源源而来 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跃跃欲试 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芸芸众生 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凿凿有据 有确实的证据。
沾沾自喜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战战兢兢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湛湛青天 湛湛:厚重的样子。
比喻正义和公正。
昭昭在目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振振有词 理直气壮的样子。
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振振有辞 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铮铮佼佼 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
蒸蒸日上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惴惴不安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谆谆告诫 恳切耐心地劝告。
谆谆教导 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恳切、耐心地教导 孜孜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孜孜以求 孜孜:勤勉的样子。
不知疲倦地探求 孳孳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字字珠玑 珠玑:珠子。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
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