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忙找一下《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的语句及评论和出处,找三十句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士,高祖之风,英雄之。
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孙彦军饰)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刘备,吾俦也。
但得计少晚。
”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
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
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
臣请宣下奉行。
”(上表刘禅)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
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 钟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
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
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
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
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 陈寿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1、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
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湖北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
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2、纵虎归山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
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
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
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3、收买人心 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
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4、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从汉献帝刘协那里弄个名正言顺的皇叔身份,没有得到固定的封地,只好投奔同族刘表,刘表送给他新野地区,经过司马徽等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刘备骄傲地说得到孔明他就如鱼得水。
6、髀肉复生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 7、求田问舍 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见胸无大志的好友许汜来拜访,问他有什么事情。
许汜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陈登只是简单招待他,让他睡下床。
几年后,许汜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同刘备谈起此事,刘备说:“要是我就会让你睡地上。
” 8、后患无穷 汉献帝建安元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的攻击就只身投靠曹操。
曹操表面上重用刘备,让刘备招兵买马到徐州去攻打袁绍。
谋士郭嘉听说放走了刘备,肯定会后患无穷。
曹操立即意识到这一点,就带兵攻打徐州,刘备赶紧投靠了袁绍。
9、弄假成真 东汉末年,周瑜在刘备死了甘夫人后给孙权出主意,要孙权假嫁妹妹给刘备,骗刘备来东吴,好杀了刘备。
刘备按孔明的计谋,前往甘露寺拜见孙权的母亲,老国太十分喜欢刘备,就执意将女儿嫁给刘备。
没想到周瑜弄假成真,后悔莫及。
10、有借无还 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后,曹操败弃荆州、南郡、襄阳三城,刘备趁机派兵独占这三座城池,周瑜回师后大怒,派鲁肃去责问诸葛亮。
诸葛亮说他是代荆州原主人刘琦管理。
刘琦死后,鲁肃去讨还荆州,诸葛亮说待打下西川后再还,鲁肃无奈而返。
11、大意失荆州 “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诸葛隆中之对已经明确说,占据荆州,联吴抗曹,兵分两路,进击中原,一统天下。
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
赤壁鏖战曹操败北,老刘迂回百折,方达到“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的目的。
12、阿斗太子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后指懦弱无能的人。
13、赤壁鏖兵 鏖:激战。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泛指激烈的战斗。
14、草庐三顾、茅庐三顾 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15、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16、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
比喻人多智广。
17、身在曹营心在汉 汉:汉朝。
原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想刘备。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2] [编辑本段]【有关刘备的歇后语】 1.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2.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3.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7.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8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思贤心切 9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10刘备得江山——全凭诸葛亮
三国刘备的主要谋士有哪些
大家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刘备是个很窝囊的人,但大家要注意,这是演义,是小说,不可信。
它夸大了诸葛亮,贬低了其他所有的英雄豪杰(包括曹操,周瑜,以及我们的刘大耳同学等等)。
首先,刘备武功不错:这在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他前半生是个侠客,武功应该很好,而且要关羽张飞佩服你,没两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另外,刘备一生都喜欢亲自带兵打仗,也可能是这个原因。
第二,刘备会用兵:这在正史中记载的比较多,单就说破黄巾,火烧博望坡,击败刘璋军的冷苞、邓贤、张任等人(这跟诸葛亮毫无关系),就很值得赞赏。
在汉中之战时,夏侯渊已死,“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
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战争一直在刘备预谋下进行,这也可以看出刘备的军事能力。
至于刘备为什么后来会输给陆逊这么惨,有很多解释:1 陆逊装孙子的本事太牛 2 刘备连失两员大将(或兄弟),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3 刘备的能力确实还是不错,但是陆逊毕竟比夏侯渊高一个档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刘备输给高手并不丢脸,况且刘备联营的对错与否现在还有争议。
第三,刘备的豪气: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太窝囊了,简直一无是处,到处寄人篱下,吃软饭,甚至被吕布说成“反复难养”的小人。
打仗也是靠诸葛亮,凡是只要问诸葛亮“军师为之奈何”,顺便掉两滴“善良的眼泪”便可。
其实刘备一点都不窝囊,而且是个性格豪爽之人,《华阳国志》:先主谓曰:“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
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
”杨等必战,为先主所杀。
这是刘备南连刘表时,曹操派蔡阳去截击,刘备对蔡阳说的话,其中不难看出刘备草莽英雄的气息。
1.《典略》曰: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
这件事一方面显示了刘备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想想看,若是刘备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
2.《三国志》: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
客不忍刺,语之而去。
其得人心如此。
《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
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
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
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3.《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几人有如此气概
4.《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
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
琮令宋忠诣备宣旨。
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
”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仍然能保持镇静,不怒气冲冲,可见此时的刘备经过了岁月的洗练,不再是当年怒鞭督邮的年轻人了。
5.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
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
”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
”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
”遂退。
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也是值得称道的。
6.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
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
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
须臾,客如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
”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
”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已越墙而走。
这件事后人认为其一点重重,破绽多多,但无论如何,只通过谈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能力,这都显示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能力之强 关于刘备的成语: 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
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 刘元:“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夫 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刘备,吾俦也。
但得计少晚。
”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
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 钟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
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
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
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 诸葛亮上表刘禅:“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
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
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
臣请宣下奉行。
”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
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
刘备的人物介绍 600字左右
刘备(161~223) 中国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
汉昭烈帝 。
字玄德。
涿郡涿县人。
汉朝皇室疏宗。
早年贩履织席为业 ,好交结豪侠。
刘备知人善任,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自得诸葛亮,信任专一,言听计从,措施得宜,故能在地狭民少的蜀地,开创与魏、吴鼎立局面 。
灵帝末年,从官府进行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任安喜尉。
后投靠公孙瓒。
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
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败归曹操。
很为曹操看重 。
因谋杀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统众数万人。
建安五年(200),被曹操击破,往依袁绍。
官渡之战后南奔刘表。
因声望日高,刘表对他有所防备。
十三年,曹操南伐,刘表去世,子刘琮降。
刘备逃至夏口,采纳诸葛亮之议,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见赤壁之战),据有荆州之地。
十六年,率军数万人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西入蜀。
后刘备攻下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
二十四年,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率军亲征,无功而还。
刘备遂占领汉中,为汉中王。
同年 ,关羽被杀,荆州为孙权夺去。
兴师伐吴,欲报杀关羽、夺荆州之仇。
孙权遣使求和,不许。
次年,两军决战于夷陵,因战略错误,且相持七八个月,蜀军疲惫,士气低落,为吴国大将陆逊所败 ,损失惨重。
刘备逃归白帝城。
第二年病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不久卒。
刘备简介
介性格历史年表生平介绍家庭介绍人物评价后世纪念艺术作品相关语录相关成语刘备正在加载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竺可桢,刘备,祁黄羊,公仪休,叶欣,黄河上的艄公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竺可桢; 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刘备;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祁黄羊; 公正廉明的公仪休; 舍己为人、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叶欣; 沉着、勇敢、镇静、机敏的黄河上的艄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