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坐车很挤的句子

形容坐车很挤的句子

时间:2014-08-01 11:37

形容车很多的句子有哪些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有时候难免找不到位置,有时候需要坚持与等待,别灰心,下一站,人生会更精彩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每个人开始都是等待,每个人的路程都不尽相同。

看着窗外一派繁华景象被车轮流走,车上人来人往,一切都是如过眼云烟般短暂。

你不知道人生该往哪里走,你想到的或许只是回家的方向。

当你想要摆脱现实追逐更大的理想,却发现命运的方向盘没有掌握在你自己手里人生就像坐公交车,唯一不一样的是坐过站了却没有回去的车;当你坐错车的时候请及时下车哪怕徒步行走,也不要贪心赖在车上不肯下…人生就像坐公交车,和你一起搭公交车的人,不一定就能陪你到终点站。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中途会经过许多的站牌,这一站没有值得留恋的,或许下一站会有.......人生就像坐公交车,因为找不到站点 错过了一辆又一辆的车 人生也是如此 因为找不到方向 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你可能运气好,一上来就有座,但你还会看到陆陆续续还有人上车,有的人不得不给别人让座,有的人中途下车了,有的人站了一路,却也到了终点,有的人一直在一个靠窗的座,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你只要记住,追寻那一路上美好的风景,寻找在路上的感觉,你只要记住,你不可能再回到起点了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每一站都有人下有人上,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你的过客…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你如果随遇而安,不往后挤,永远也坐不到座位,而运气也是一方面,但越后面,好运和机会才越大。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经常堵车!衰呀!人生就像坐公交车,车窗外飘过的东西很多很多,即使你再喜欢那也不是你的,永远都不是…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上错车就永远到不了你想要的目的地。

上车之前先想想自己想要的。

明确自己的目标。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有时候明知道有捷径,但是还是会走很多弯路。

人生就像搭公交车,刚刚上车的时候,如果人少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个好的位置。

如果人多你则可能没有位置。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位置,你将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坐到你边上,可是出于礼貌你必须面带微笑。

人生就像搭公交车,每一次转弯..没有人帮你..你只能自我坐稳扶好..才不会伤害到自己和别人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我们的目的地也许只有一个,但是可以有很多车到达,找到你适合的公交,但不一定是最快的,沿途的风景也许让你更加的释然,坐公交也许可以错过这一站,但人生却没有回乘的票,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不要等到下一站才发现,一切都错过了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上车里面有很多空位的时候,不知道坐哪个好;就像你有很多选择的时候反而不知道怎么去决策。

但你上车的时候只有一个空位时候,你就会毫不犹豫的坐下,心里还庆幸着幸好还有一个座位。

人生就像挤公交车,只要没下车,早晚有你坐位子的时候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有的上车有的下车。

有缘者殊途同归,无缘人从起点亦不同行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每个站点都会有上上下下的人,那到底谁能陪你走到最后呢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每个人心目中有一个目的地,或许是同一站上,但你未必知其何站下,更多者你不知其何上何下,这些不必用心去记住,但你只需记住自己的起始站与目的地足已,当你挤上公交车了,要找到自己的立足地方。

虽然是窄小些,但最起码能挤上去,找到容身之地,方向到达目的地。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这班错过了,还有下一班车,虽然目标、起点和终点相同,可是走的路线却完全不同,自然经历的事情也就不一样.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有时只差一点点,你也只能眼睁睁地看它在你面前走远,束手无策……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总是不断的停车,还有那些烦恼的红绿灯人生就像坐公交车,坐错线路如果发现的早可以下车重新坐 要是晚了那只能付出更多代价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你清醒时可以看到身边一些最美的风景,而当你打磕睡时可能有时会做个好梦却往往会错过许多。

有的人上来可更多的人下去,我们却因不相识却从不主动沟通尽快管彼此就在眼前,尽管有时好像彼此眼缘不错,而我们在相互的猜测中错过了最佳开口的机会,到站了,下车后却又无所谓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站是不是幸福。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上去了就要学会适应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在你欣赏旅途的时候记得自己在前进.人生就像坐公交车,途中有人上有人下,可能会遇见朋友,但更多的是自己一个人在旅行。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我们都要有目标,时刻再向着目标前进。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停停走走 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但也有停下来的一天 人生就是那么短暂 留下的足迹是那么模糊 可回忆是那么珍贵人生就像坐公交车,有时别处的座位不断空出来,唯独身边的这个毫无动静;而当你下定决心走向别处时,那个座位上的人却正好离开。

为了坐上或保住座位,有的人漠视良心,甚至伤害他人;有的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将到手的座位拱手相让。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你在能上去之前挤了上去,不管有没有座位,起码你是成功的,那些有座位的只不过比你更成功罢了。

人生却不像公交那样有下一趟,人生是一个虚幻的字眼,就像钢筋水泥的框架,你只有靠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来填充点缀,才会建起硕大威严的摩天大楼人生就像坐公交车,中间总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站,有人下错站,有人坐过头,有人错过了窗外的风景,有人错过了身边的人,有人……又有谁能知道陪自己到终点的是谁呢

人生就像等公交车,你等了很久,没来。

可是等你刚坐上了别的车,它却来了。

所以,你想要坚持的事就像你等的车,在于自己想坚持和放弃。

形容公交车上很挤的成语有哪些

无立锥之地 【拼音】:wú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没有立锥子的地方。

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

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 【示例】:他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近义词】:无立足之地、亡立锥之地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立足的地方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打败,就向谋士郦食其讨教。

郦生给刘邦出主意分封六国那些无立锥之地的后人,讨取民心就可以战胜项羽。

张良坚决反对郦生的这种做法,认为刘邦天下都还没得到,分封他们,他们就各自为政,没人帮他打天下了熙熙攘攘 【拼音】:xī xī rǎng rǎng 【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示例】: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

★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近义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熙熙壤壤 【反义词】:门前冷落、门可罗雀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喧闹

形容人很多的句子

形多的句子  1、广场头攒动,好比星空中的点点星光。

  2、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象的饺子一样多

  3、大街上的人真多,十分拥挤,大家举起衣服袖子就像一片五彩的云。

  4、大街上的人真多,大家走来走去,十分拥挤,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

  5、春节那天,走在广场上,人真多啊

黑压压的一片,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围得水泄不通。

  6、长安街上自发赶来送别总理的人群排满了十里长街,就像一条长龙,前边看不见队伍的头,后边看不见队伍的尾。

  7、一眼望去,人山人海,街上的人们都摩肩接踵。

  8、人山人海,放眼望去黑压压看不到边际

  9、人挨人,人挤人,像蚂蚁一样多。

  10、看那边,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那一个个人脑袋比蚂蚁还多呀

形容“地铁人挤人”的句子有哪些

我的好朋友张娟长着一张瓜子脸,白白的皮肤,两颗葡萄似的大眼睛,眨巴眨巴。

黑黝黝的长头发,总是梳一个马尾辫,显得十分精神。

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坐201路公交车去购物公园。

201路车通常都是很挤的,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

在国泰那一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车厢内的坐着人都无动于衷,一点反应都没有。

张娟看见了,立即站起身来对那个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这吧

”那奶奶连忙说:“谢谢你呀,孩子。

”车厢内的人都对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张娟不仅仅是我学习上的榜样,还是我做人的好榜样啊

形容人山人海的句子

1、渐渐的,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的不断从入口涌来。

花坛边上坐满了人,喷泉周围站满了人。

  2、这场街头表演吸引了人山人海的观众。

  3、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象下锅的饺子一样多

  4、由于班主任积极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他的办公室门前门庭若市。

  5、这一家子真是人丁兴旺。

  6、大街上的人真多,十分拥挤,大家举起衣服袖子就像一片五彩的云。

  7、大街上的人真多,大家走来走去,十分拥挤,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

  8、天色渐渐暗下来,广场上的五彩缤纷的灯都亮了起来,人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带着愉悦的心情。

渐渐的,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的不断从入口涌来。

花坛边上坐满了人,喷泉周围站满了人,广场上有好多人啊

  9、原来他落魄的时候,他家可谓门可罗雀。

现在他考上了状元,他家可真是门庭若市了。

  10、自从他飞黄腾达了之后,他家就门庭若市。

  11、长安街上自发赶来送别总理的人群排满了十里长街,就像一条长龙,前边看不见队伍的头,后边看不见队伍的尾。

  12、春节那天,走在广场上,人真多啊

黑压压的一片,()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围得水泄不通。

  13、广场上人头攒动,好比星空中的点点星光。

  14、人山人海,放眼望去黑压压看不到边际

  15、最近流行国内旅游,因此一到假日观光胜地总是人山人海。

  16、一眼望去,人山人海,街上的人们都摩肩接踵。

  17、摩肩接踵,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来了,在争着世界仅有的一车空气。

  18、赶庙会的人太多了真是人山人海,人满为患,人挨人人挤人真是摩肩擦踵、挥汗如雨啊。

  19、看那边,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那一个个人脑袋比蚂蚁还多呀

  20、阳明山花季,开满了满山满谷的樱花,赏花民众人山人海挤满了整个山头。

  21、足球场里人山人海的人们,等着看球赛。

  22、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23、人挨人,人挤人,像蚂蚁一样多。

关于以小见大的名句

以小见大的文章,毕淑敏的《一厘米》。

全文如下:小说:一厘米  毕淑敏  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

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

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酱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

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

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

她伶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

”小也说,小孩比大人更重视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一·一○米。

  小也挤过去。

他的头发像于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

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

可惜养料走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纷纷。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轻微的弹性。

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

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

对得不稳,就成了豁豁嘴。

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

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样,从这里流进去。

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

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

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

还差一厘米。

”她温柔地说。

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

她喜欢温文尔雅,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妈妈

我够来我够来

”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

“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

你说话不算话

”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

一张车票两毛钱。

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

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

别堵门口

这又不是火车。

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

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

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

”她矜持地重复。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

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

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能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

”她说:“不要了。

”其实她应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  “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

”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这样挺累的,她按照各种父母必读上的标准,为自己再塑一个金身。

你得时时注意检  点,因为面对一个无所不在的观众。

不过也充满了温馨与爱。

比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  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

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  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样的。

瓜皮败火,还是  一味药呢。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也像妈妈一样,把瓜皮啃出梳齿样的牙痕,印堂上粘了  一粒白而软的嫩瓜子时,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得这样苦

要用瓜皮洗脸吗

”  小也被妈妈吓坏了,拿着残月一般的瓜皮颤颤兢兢,但圆眼睛盛满不服。

小孩子是天下最出  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行家。

陶影从此明白了,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  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  做不到。

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小也长这么人,还没见过佛。

陶影心里是不信佛  的,她不会让小也磕头。

这是迷信,她知道。

  门票五块钱一张。

如今庙也这样值钱了。

票是红案上的老张给的。

期限一月,今天是最  后一天,老张神通大,什么人都认识。

有时拿出一本像撕掉皮的杂志说:“见过吗

这叫大  参考。

”陶影觉得论个头,它可比报纸样的参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参考呢

问老  张,老张也说不清,只说别人都这么叫,许是把杂志拆开来一张张铺开,终归是要比那张小  报大的。

想想也很有理。

仔细看那大字印的参考,上面还在议论海湾战争会不会打,其实大  家都在谈伊拉克的战争赔款问题了,说他们除了伊拉克枣,不知道还有什么。

不管怎么说,  陶影还是佩服老张。

为了这锲而不舍的佩服。

老张给她这张票。

“就一张啊

”感激之余,  陶影还不满足。

”爷们就算了,领孩子开开眼呗

不满一米一的孩了免票。

实在不乐去,到  门口把票捣腾出去,够买俩西瓜的

”老张设身处地为她着想。

  她特地倒要带小也来玩。

  京城里难心有这一大片森然的绿地。

未及靠近,便有湛凉的冷绿之气漫溢而来。

仿佛正  要面临一座山谷或是一道飞瀑。

小也从妈妈手里夺过门票,又含在喉里,飞快地跑向金碧辉  煌的寺门,仿佛一只渴极了要饮水的小动物。

  陶影突然有些伤心。

不就是一座庙吗

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  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庙门口的守卫是一个穿着红衣黑裤的青年。

想象中应该穿黄色工作服,现在这一身打  扮,令人想起餐厅和饭店。

  小也很流畅地跑过去,好像那是流量很大的泻口,而他不过是一滴水珠。

红衣青年很敏  捷地摘下他口中的票,仿佛那是清明节前的一片茶叶。

  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硬的蚕丝从茧中袖了出来。

  “票。

”红衣青年拦住她,语句简单得像吐出一枚枣核。

  陶影充满感情地指了指小也。

她想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她的儿子。

  “我问的是你的票。

”红衣青年僵硬地说。

  “不是刚才那孩子已经给你了吗

”陶影安静地解释。

这小伙子太年青,还没来得及做  爸爸。

今天出来玩,陶影心境很好,她愿意有始有终。

  “他是他的。

你是你的。

”红衣青年冷淡地说。

  陶影费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红衣青年的意思:他们娘俩应该有两张票。

  “小孩不是不要票吗

”陶影不解。

  “妈妈你快一点啊

”小也在远处喊。

  “妈妈就来。

就来。

”陶影大声回答。

附近有人围拢来,好像鱼群发现了灯光信号。

  陶影急了,想赶快结束这件事,她的孩子在等她。

  “谁说不要票

”红衣青年歪着头问,他挺喜欢人越聚越多。

  “票上说的。

”  “票上怎么说的

”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票上说不足一米一的孩子免费参观,超过一米一的孩子照章购票。

”陶影自信自己背  得一点不错,但她还是伸手想从废票箱里掏出一张,照本宣读比背诵更接近真实。

  “别动

别动

”红衣青年突然声色俱厉。

陶影这才感到自己举动不当,像冬天触到暖  气片似地缩回手。

  “您很清楚吗

”红衣青年突然称她为“您”。

陶影听出了敌意,还是点点头。

  “可是您的孩子已经超过了一米一。

”红衣青年很肯定地说。

  “没有。

他没有。

”陶影面带微笑地说。

  人们天生地倾向母亲。

  “他从这里跑过去,我看得很清楚。

”小伙子斩钉截铁。

他顺手一指,墙上有条红线,  像雨后偶尔爬上马路的蚯蚓。

  “妈妈,你为什么还不进来

我还以为你丢了呢

”小也跑过来,很亲热地说,好像他  妈妈是他的一件玩具。

  人们响起轻微的哄笑。

这下好了,证据来了,对双方都好。

  红衣青年略略有些紧张。

当然他是秉公办事,当然他明明看清楚的。

可这个逃票的女人  不像别人那样心虚,也许,这才更可恶。

他想。

  陶影果然很镇定,甚至有点洋洋得意,儿子喜欢热闹,喜欢被人注意,这种有惊无险的  遭遇,一定会令小也开心。

  “你过来。

”红衣青年简短地命令小也。

  人们屏气静心等待。

  小家伙看了看他的妈妈,妈妈向他鼓励地点点头。

小也很大方,轻轻地咳嗽了一下,又  揪了揪衣服,像百米赛跑冲刺似地撞开了众人的视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了红蚯蚓旁。

  于是——人们无可置疑地看到——红蚯蚓挂在小家伙的耳朵上。

  这怎么可能

  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皮。

  小也看着陶影,并没有哭。

惊讶大于疼痛,他从未挨过妈妈如此凶猛的一掌。

  “打哪也不能打头哇

”  “这当妈的

有钱就买张票没钱就算了,也犯不着拿孩子撒气哇

”  “是亲妈吗

看模样倒还像……”  人们议论纷纷。

  陶影真慌了。

她并不是想打小也,只是想把他那鸡冠子一样高耸的头发抚平。

她悲惨地  发现,小也纵是此刻变成一个秃子,身高也绝对在这条红蚯蚓之上。

  “小也,别踱脚尖

”陶影厉声说。

  “没有,妈妈。

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是的,没有。

红蚯蚓残忍地伏在比小也眉头稍高的地方。

  红衣青年突然像早晨醒来时伸了一个懒腰,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过许多企图逃票的  人。

“买票去

买票去

”他骄横地说,所有的温文尔雅都被红蚯蚓吮去。

  “可是,他不够一米一。

”陶影感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顽强地坚持。

  “所有逃票的人都这么说。

信你的还是信我的

这可是全世界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国际  米尺证存在法国巴黎,是纯铂制成的,你知道么你

”  陶影目瞪口呆。

她只知道做一身连衣裙要用布料两米八,她不知道国际米尺保存在哪,  只敬佩这座庙里的神佛,它使她的儿子在顷刻之间长高了几厘米

  “可是,刚才在汽车里,他还没有这么高……”  “他刚生下来的时候,更没有这么高

”红衣青年清脆地冷笑。

  在人们的哄笑声中,陶影的脸像未印上颜色的票根一样白。

  “妈妈,你怎么了

”小也逃开红蚯蚓,用温热的小手拉住妈妈冰冷的手。

  “没什么,妈妈忘了给你买票。

”陶影无力地说。

  “忘了

说得好听

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孩子给忘了

”红衣青年还记着这女人刚才的镇  静,不依不饶。

  “你还要怎么样

”陶影尽量压抑怒火,在孩子面前,她要保持一个母亲最后的尊严。

  “嘴还这么硬

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认错

不知从哪混了张专供外宾的赠票,本  来就没花钱,还想再蒙一人进去,想的也太便宜了是不是

甭罗嗦,趁早买票去

”红衣青  年倚着墙壁,面对众人,像在宣读一件白皮书。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拨一张无形的古筝。

怎么办

吵一架吗

她不怕吵架,可她不愿意  孩子看见这一幕。

为了小也,她忍。

  “妈妈去买票。

你在这里等我,千万别乱跑。

”陶影竭力做出笑容。

好不容易领孩子出  来一天,她不能毁了情绪,要让天空重新灿烂。

  “妈妈,你真的没买票

”小也仰着脸充满惊讶与迷茫。

这神情出现在一张纯正的儿童  脸上,令人感到一丝恐惧。

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今天这张票,她是不能买

  若买了,她将永远说不清。

  “我们走

”她猛地一拉小也。

若不是男孩子骨缝结实,几乎脱臼。

  他们到别的公园去玩。

陶影要逗小也高兴,但小也总是闷闷的,仿佛一下长大许多。

  走过一个冰棍摊,小也说:“妈妈给我钱。

”  小也拿了钱,跑到冰棍摊背后:“老奶奶量量我多高。

”陶影这才看到有位老太大守着  一盘身高体重磅。

  老太太瘪着啮,颤微微扶起标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

”她凑近  了看。

  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小也眼岖生出一种冰晶一样的东西,不理陶影,一甩头,往前跑。

突然,他摔了一胶。

  腾起在空中的一刹那,他像一只飞翔的鸟。

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

陶影赶快跑过去扶,就  在她走近的一刹那,小也忽地爬来,兀自往前跑。

  陶影站住了。

她想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

望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身影,她  伤心地想:小也,你真的不回头看妈妈了

  小也跑到很远,终于还是停下来,回过头寻找妈妈。

找到了,就又转过身跑……  陶影觉得事情不可思议。

她问老奶奶:“大妈,您这磅……”  “我这磅准让您高兴

您不就巴着孩子长高点吗

别巴望着孩子长

孩子长大了,当妈  的就老喽

”老奶扔把啼呷得吧吧响。

  “您这磅……”陶影又一一次问。

老人很和善,可她没把问题说清楚。

  “我这磅大点。

让您贵着个头高点,分量轻点,时下不是都兴健美吗

我这是健美  磅。

”老人慈样的脸上露出狡黠。

  原来是这样

应该让小也听到这话

小也已经跑远,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好像妈妈是大灰狼变的。

回到家,陶影拿出卷尺,要给小也重新  最一下身高。

  “我不量

人家都说我够高了,就你说我不够。

你不愿意给我买票,别以为我不知道

  只要你一量,我一定又不够了。

我不相信你

不相信

”  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

”一位买饭的人对她说。

  小火烧糊了,凹凸不平,像一只只斑驳的小乌龟。

  真对不起。

  陶影很内疚,她对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两天常常走神。

  一定要把事情挽回来

夜里,小也睡了,陶影把儿子的双腿持直,孩子平展得如同缩过  水的新布。

陶影用卷尺从他的脚跟量到脑瓜顶,一米零九厘米。

  她决定给红衣青年的领导写一封信。

拿起笔来,才知道这事多么艰难

  看着她冥思苦想的样子,当钳工的丈夫说:“写了又能咋样

”  是啊,小也不知道能咋样,只是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须要干点什么。

  终于,她写好了。

厂里有位号称“作家”的,听说在报屁股上发过豆腐块。

陶影恭恭敬  敬地找到他,递上自己的作品。

  “这象个通讯报道。

不生动,不感人。

”作家用焦黄的指头戳着陶影给报社写的读者来  信。

  陶影不很清楚通讯报道到底是个啥样子,只知道此刻这样讲,肯定是不满意,看着焦黄  指头上的茧子,她连连点头。

  “你得这么写,开头先声夺人,其后耳目一新。

得让编辑在一大堆稿件里一瞅见你这一  篇,眼前呼地一亮,好像在土豆堆里突然见到一个苹果。

最重要的是,要哀而动人。

哀兵必  胜你懂不懂

”  陶影连连点头。

  作家受了鼓励,侃得越发来劲:“比如这开头吧,就改成:佛法无边,五龄孩童未进寺  门先长一寸;佛法有限,刚回到家就跟原先一样高了……当然后头这句对偶还不工稳,你再  考虑一下……”  陶影拼命心记,还是没能记全作家的话。

不过她还是又修改了一遍,抄好挂号寄出去。

  作家吃饭时来买小火烧。

“您稍等。

”陶影的脸镶在收饭票的小窗口,像一张拘谨的照  片。

  作家想可能是今天的小火烧又烤糊了,为了酬谢点拨之功,给几个糊得轻的。

  “给您。

这几个特地多放了糖和芝麻。

”陶影怯怯地说。

这是一个白案上的烤活女工所  能表达的最大的谢意了。

  其后,是漫长的等待。

陶影每天都极其认真地看报纸,连报纸中缝作录相机的广告都不  放过。

然后是听广播,她想那些声音甜美庄重的播音员,也许会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字不  差地把自己写的那封信念出来。

最后是到收发室去看信,她想也许寺院管理部门会给她回一  封道歉信……  她设想了一百种可能,但一种可能都没有发生。

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  去。

小也外表已恢复正常,但陶影坚信那一幕绝没有消失。

  终于,等到了一句问话:“哪里是陶影同志的家

”  “我知道。

我带你们去。

”小也兴高采烈地领着两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进家门。

“妈  妈,来客人啦

”  陶影正在洗衣服,泡沫一直漫到胳膊肘。

  “我们是寺庙公园管理处的。

报社把您的信转给我们了。

我们来核实一下情况。

”  陶影很紧张,很沮丧。

主要是家中太乱了,还没来得及收拾。

他们会觉得她是一个懒女  人,也许不会相信她。

  “小也,你到外面去玩好吗

”陶影设想中一定要让小也在,让他把事情搞清楚。

真事  到临头,她心中不安,想象不出会出现什么情景。

能有红衣青年那样的下属,领导估计也好  不到哪去。

  “我们已经找当事人调查过了,情况基本属实。

不要叫孩子走,我们要实地测量一下身  高。

”那位年纪较轻的说。

  小也顺从地贴在墙壁上。

雪白的墙壁衬着他,好像一幅画。

他不由自主贴得很紧,测量  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记忆,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惧。

  干部们很认真。

他们先是毫不吝惜地在墙上划了一道杠,然后用钢卷尺量那杠刻地表的  距离。

钢卷尺像一条闪亮的小溪,跳动在他们身边。

  镇静回到了陶影身上。

  “多少

”她问。

  “一米一,正好。

”较年轻的干部说。

  “不是正好。

你们过了一个月零九天才来。

一个月以前,他没有这样高。

”陶影平静地  反驳。

  两位干部对视了一眼。

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他们掏出了五元钱。

钱是装在一个信封里的,他们早做了准备。

他们量过墙上那条红蚯  蚓,知道它的缺斤少两。

  “那天您终于没有参观,这是我们的一偿。

”年长的干部说,态度很慈样,看来是  位领导。

  陶影没有接。

那一天失去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了。

  “如果您不要钱,这里有两张参观券。

欢迎您和孩子到我们那去。

”年轻些的干部更加  彬彬有礼。

  这不失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建议。

但陶影还是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

那个地方,对于  她,对于小也,都永远不会激起快乐的回忆。

  “你到底要哪样呢

”两位干部一齐问。

  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

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  年人登门致歉,就是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

  “叫爷爷。

”她吩咐。

  “爷爷。

”小也叫得很甜。

  “两位领导。

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

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  也是负责……”  两位干部。

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到有些无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  妈妈没有错儿………”  “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

”一位买饭的人对她说。

  小火烧糊了,凹凸不平,像一只只斑驳的小乌龟。

  真对不起。

  陶影很内疚,她对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两天常常走神。

  一定要把事情挽回来

夜里,小也睡了,陶影把儿子的双腿持直,孩子平展得如同缩过水的新布。

陶影用卷尺从他的脚跟量到脑瓜顶,一米零九厘米。

  她决定给红衣青年的领导写一封信。

拿起笔来,才知道这事多么艰难

  看着她冥思苦想的样子,当钳工的丈夫说:“写了又能咋样

”  是啊,小也不知道能咋样,只是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须要干点什么。

  终于,她写好了。

厂里有位号称“作家”的,听说在报屁股上发过豆腐块。

陶影恭恭敬敬地找到他,递上自己的作品。

  “这象个通讯报道。

不生动,不感人。

”作家用焦黄的指头戳着陶影给报社写的读者来信。

  陶影不很清楚通讯报道到底是个啥样子,只知道此刻这样讲,肯定是不满意,看着焦黄指头上的茧子,她连连点头。

  “你得这么写,开头先声夺人,其后耳目一新。

得让编辑在一大堆稿件里一瞅见你这一篇,眼前呼地一亮,好像在土豆堆里突然见到一个苹果。

最重要的是,要哀而动人。

哀兵必胜你懂不懂

”  陶影连连点头。

  作家受了鼓励,侃得越发来劲:“比如这开头吧,就改成:佛法无边,五龄孩童未进寺门先长一寸;佛法有限,刚回到家就跟原先一样高了……当然后头这句对偶还不工稳,你再考虑一下……”  陶影拼命心记,还是没能记全作家的话。

不过她还是又修改了一遍,抄好挂号寄出去。

  作家吃饭时来买小火烧。

“您稍等。

”陶影的脸镶在收饭票的小窗口,像一张拘谨的照片。

  作家想可能是今天的小火烧又烤糊了,为了酬谢点拨之功,给几个糊得轻的。

  “给您。

这几个特地多放了糖和芝麻。

”陶影怯怯地说。

这是一个白案上的烤活女工所能表达的最大的谢意了。

  其后,是漫长的等待。

陶影每天都极其认真地看报纸,连报纸中缝作录相机的广告都不放过。

然后是听广播,她想那些声音甜美庄重的播音员,也许会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字不差地把自己写的那封信念出来。

最后是到收发室去看信,她想也许寺院管理部门会给她回一封道歉信……  她设想了一百种可能,但一种可能都没有发生。

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小也外表已恢复正常,但陶影坚信那一幕绝没有消失。

  终于,等到了一句问话:“哪里是陶影同志的家

”  “我知道。

我带你们去。

”小也兴高采烈地领着两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进家门。

“妈妈,来客人啦

”  陶影正在洗衣服,泡沫一直漫到胳膊肘。

  “我们是寺庙公园管理处的。

报社把您的信转给我们了。

我们来核实一下情况。

”  陶影很紧张,很沮丧。

主要是家中太乱了,还没来得及收拾。

他们会觉得她是一个懒女人,也许不会相信她。

  “小也,你到外面去玩好吗

”陶影设想中一定要让小也在,让他把事情搞清楚。

真事到临头,她心中不安,想象不出会出现什么情景。

能有红衣青年那样的下属,领导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我们已经找当事人调查过了,情况基本属实。

不要叫孩子走,我们要实地测量一下身高。

”那位年纪较轻的说。

  小也顺从地贴在墙壁上。

雪白的墙壁衬着他,好像一幅画。

他不由自主贴得很紧,测量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记忆,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惧。

  干部们很认真。

他们先是毫不吝惜地在墙上划了一道杠,然后用钢卷尺量那杠刻地表的距离。

钢卷尺像一条闪亮的小溪,跳动在他们身边。

  镇静回到了陶影身上。

  “多少

”她问。

  “一米一,正好。

”较年轻的干部说。

  “不是正好。

你们过了一个月零九天才来。

一个月以前,他没有这样高。

”陶影平静地反驳。

  两位干部对视了一眼。

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他们掏出了五元钱。

钱是装在一个信封里的,他们早做了准备。

他们量过墙上那条红蚯蚓,知道它的缺斤少两。

  “那天您终于没有参观,这是我们的一点赔偿。

”年长的干部说,态度很慈样,看来是位领导。

  陶影没有接。

那一天失去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了。

  “如果您不要钱,这里有两张参观券。

欢迎您和孩子到我们那去。

”年轻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礼。

  这不失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建议。

但陶影还是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

那个地方,对于她,对于小也,都永远不会激起快乐的回忆。

  “你到底要哪样呢

”两位干部一齐问。

  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

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

  “叫爷爷。

”她吩咐。

  “爷爷。

”小也叫得很甜。

  “两位领导。

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

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也是负责……” 两位干部。

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到有些无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