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达一个旅游风景区很多人来玩,一句话表达出来的句子?
这个景区景色优美,游人如织,一年四季人山人海。
描写家乡家乡风景优美的句子
描乡景色的优美句子第一部分 1乡的街道整洁、宽阔、平坦。
各种漂亮的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街旁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了乱。
2、我热爱家乡,我赞美家乡,我更希望家乡在家乡人民辛勤劳动中越变越年轻,越变越美丽,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3、我的家乡除了风景如画、环境优美外,神秘的、古老的庞统祠、文化悠久的孔庙、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故里、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石刻艺术墙等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了很多很多中外游客来德阳观光、游览。
4、陆良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土特产很多。
最出名的有:又酥又甜的麻依馓子;汁多味香甜的蜜香梨、小黄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鲇鱼、金线鱼;营养丰富的乳饼等。
5、我们的家乡还有闻名中外的,有历史悠久的青云塔、有举世瞩目的,家乡的旅游风景区还有很多很多,多的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
6、夏天来了,池塘里早已是一片绿色,荷花争相开放,洁白的花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而小竹笋已长成高大的竹子,在风中轻摆着身体。
7、瞧!西湖旁,似金的落叶铺成的小道上,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倾听着,秋姑娘那优美的歌声;凝视着。
迎面扑来的阵阵秋风,不时掺杂着丝丝桂花的清香、菊花的清香和秋天的清香。
描写家乡景色的优美句子第二部分 8、炎热的夏天,往往使人们变得懒惰,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却一刻也闲不住,与伙伴们一起上山捕蝉捉蝴蝶,累了就到树木里休息,林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那里有好多种小鸟栖息繁衍,还有许多漂亮的野花,蝴蝶和蜜蜂在空中翩翩起舞,到处。
9、当春燕鸣叫时,这山里的景色最迷人了。
不信你瞧!那红、白、蓝、黄,还有叫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野花,会使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
成群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花蝴蝶们扇动着翅膀翩翩起舞,伶俐的小鸟在枝头上唧唧地唱个不停,给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
还有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小草,密密地挤在一块儿,你拥我挤,推来搡去,像一块柔软的大地毯铺在山坡上,踩在上去软绵绵的,躺在上面舒服极了,再大大咧咧地做个好梦,好美! 10、当夏蝉高唱时,遍地长满了冬瓜。
你瞧,那茂密竹子里,挂满了一个个绿透了皮肤,它们形状不同。
这时,我看在忙于剪冬瓜的农民伯伯、阿姨们,弯着腰,用手弄开冬瓜叶。
哇!好大的冬瓜啊!农民们见了用手一抓,用剪子把它剪下来。
真漂亮,又大又绿,收获肯定很多。
他们剪了一个又一个,把剪刀都剪“断”了。
11、我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
家乡盛产优质稻米和丰富的水产资源,因而有“渔米之乡”的美称。
家乡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元明粉、石油、天然气等矿藏。
尤其是元明粉,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所以,家乡的元明粉源源地运向外地,支援祖国建设。
12、扬州既有美丽的琼花,又有引人的旅游景点。
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
尤其是之际,漫步畔,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石榴、杜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诗人汪沆在诗中写道:“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
” 13、我的家乡在济南,这是一座古老和美丽的城市。
济南因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一直有“泉城”的美誉。
其中里,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最负盛名。
14、我们再说说兵山广场吧,兵山广场是个吸引人的大型的游乐场所。
不管男女老少,晚上都爱上广场来走走。
广场有扭秧歌的,他们用大鼓和唢呐来伴奏,鼓声咚咚,唢呐哒哒。
老奶奶们跳着秧歌,观看的人非常多,好不热闹。
广场还有去写大字的,他们写出的每个笔画都有收笔,回笔,顿笔,写出来的字如龙飞凤舞,非常漂亮。
15、我的家乡在白水洋镇的一个小山村,它虽然是在山沟沟里,但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16、我的家乡变化很大,从平房到楼房,从自行车到汽车,从狭窄的小红房到又高楼林立的小区,从窄窄的不平的小路到又宽又大的柏油马路,从座机到手机。
我的家乡越来越现代化了,电脑已经进入每个家庭,我希望未来的家乡有太阳能汽车,面积可以扩大,可以有机器人保姆,我希望未来可以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对我的家乡很感兴趣吧,如果你想来我的家乡看一看,我们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
形容心情风景优美的句子
1、身未动,心已远2、我和西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
3里的风景美不胜收,真流连忘返。
4、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5、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6、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7、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
依旧前行
8、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
9、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10、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11、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12、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1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14、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15、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16、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17、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18、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19、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20、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21、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22、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23、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
24、旅行的意义不在其他,而在自己“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旅行的路上。
”25、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
26、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27、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28、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
29、一个人旅行,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
赞美青海的句子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
其境内既有青海湖大海般的风光魅力,又有青藏高原的雄壮、河湟文化的辽阔。
长江、黄河发源于青海境内,是世界上着名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青海湟中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故多寺庙,且规模宏伟,建筑辉煌,尤其是塔尔寺,它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
此外,青海湖鸟岛更是鸟的栖息地,上万只鸟儿齐聚一堂,形成了青藏高原一大奇观。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青海很多地方都有民间自发的“花儿会”,其中距西宁36公里的大通老爷山风景区的花儿会最为出名。
这一天,满山姹紫嫣红,游人如织,人们浓妆艳抹,摩肩接锺,胜似节日。
游山的人们,按年龄结伙的比较多。
当憩息时,东一摊,西一摊,唱起“少年”(即花儿,青海乡间爱情民歌)来。
同时,唱点不断扩大,更多的游人则是花儿的欣赏者。
花儿是农民们在土地上表达爱情的方式,六月六花儿会则是他们寻找爱情、憧憬爱情、歌唱爱情的不可多得的机会,还使很多民间花儿歌手崭露头角.“青海青,黄河黄,还有那滔滔的扬子江,牛儿肥,马儿壮,昆仑山下好牧场,白云千里鸟飞翔,我们发源在青藏高原,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故乡。
”这是上世纪40年代,罗家伦先生用《中华民族的故乡》这首诗来阐释青海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
青海历史文化与中华文化一样,是多元文化,造就了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和绚丽多彩的诸多亚文化;是包容文化,始终以其宽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进行情感和文化上的交流和认同,体现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特点青海之美,美在丹霞。
从西宁赴贵德,迎接游客的第一道美景就是独特的丹霞地貌。
由丹霞山形成的阿什贡峡谷,地处黄河北岸,两侧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的如火,青的似黛。
山崖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无数道奇形怪状的景致。
有的像久经风霜的老人面孔;有的像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有的像动物世界里多种动物的造型;还有的酷似男人的雄器、女人的阴户。
简直就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艺术杰作。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大美青海虽不是我的家乡,但它胜似家乡。
因为,我的心时常向往之,我的魂始终牵绕之。
1979年后重庆朝天门第一次涨大水造成水灾是哪年
那是1981年的大水。
1981年7月137月17日个重庆,遭遇了迄今为止建国历最大规模的洪灾。
至今,部门在发布公开信息时,都还有“1981年以来最大洪峰”等用词用语习惯。
那是35年前,重庆人的一段特殊记忆。
、凌晨2点开始通知全市工作人员接了4天4夜电话市档案馆中,重庆市政府关于1981年重庆市抗洪救灾情况官方记载如下:我市长江、嘉陵江从7月13日开始洪水猛涨,16日长江洪峰高达193.38米,嘉陵江洪峰水位高达208.17米。
重庆历史上,长江和嘉陵江洪峰高度均超此次的,有史可查的只有1870年,分别为198米和214米。
而35年前这次洪水的起因,则是源自于1981年7月9—14日,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发生的罕见的大面积连续6天暴雨。
官方资料显示,35年前的重庆抗洪指挥部首次得特大洪水来袭消息,是7月13日23时。
清晨2时至3时,全市开始紧急通知电话各区县。
当时的抗洪指挥部工作人员林振强,在办公室里整整接了4天4夜电话,全部是沿江区县,厂矿、街道,公社、部队来电询问。
各街道的档案记录中显示,重庆主城大多数街道,机关单位是14日召开的紧急抗洪部署,也是在14日上午,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市进行了洪水预警。
从二楼搭木板跳出去在重庆时报记者采访的10余个亲身经历者中,对那场洪水最直观的记忆,停留在7月15日,一个周三,重庆部分地方有暴雨。
前重庆建工集团二建公司董事长陈道友,那天下午是从北碚人民路203工地办公室二楼窗口,搭着木板跳出去的,因为猛涨的嘉陵江水,直接淹没了办公室一楼大门。
陈道友当时还不知道,那天北碚的主要街道被洪水淹没了2\\\/3。
在8月份重庆市政府的灾情通报中,北碚区排在第一位。
地处化龙桥的重庆微电机厂工人苏其昌,则在回家路上看到了化龙桥街道上的古桥被洪水漫上,并淹没。
但他没有停下来看,因为自己的家已经进了水,床都浮了起来,他得赶回去搬家。
尽管14日下午,要涨洪水的消息已经传达开,但15日大多数重庆人都依然在工作岗位上,以至于洪水开始袭击两江水岸,很多人是奔跑着回家搬东西。
前磁器口街道主任何泽军,见证了嘉陵江水从现在的磁器口码头,一直漫到现在的古镇商业街上的过程,周边的国企职工飞奔回磁器口搬家的一幕。
当年24岁的水上公安局民警张明,则是饿着肚子冲上牛角沱嘉陵江边的趸船,和10多个同袍一起,随时清理上游冲下来的大树、杂物、避免趸船负重过大而翻。
但随后他们也发现自己估计错了形势:水大得可怕,一度连他们自己都被困在趸船上下不来。
熟悉的地方成汪洋发黄的档案中,记载了很多现在重庆人熟知的地名,在35年前被淹没的情况。
譬如,磁器口,弹子石码头、化龙桥、菜园坝、重钢三厂……这些地方,现在或变成著名风景区,或变成高档住宅区,商业区。
但在当时,都在一片汪洋中。
磁器口古镇也被淹没了2\\\/3。
现在的古镇正街上,还留下了当时磁器口最高水位的标记,高度和现有店铺大门几乎齐平。
原南岸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杨耀川,记得弹子石码头是重灾区,几乎全部被长江洪水淹没。
沙坪坝档案馆化龙桥街道的档案中,则有如下记载:整个街道受灾比例1573户,受灾人口占比15.2%,街道办事处,水漫到人的膝盖深。
重钢档案馆里,唯一一张记录当时长江洪水漫到厂区的照片,是描绘于李子林下面的3号高炉,4号高炉,都因洪水熄火。
船上才体验到危险追寻那场35年前洪灾的记忆中,重庆时报记者惊讶的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感到害怕。
陈道友是这样理解的: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市民的全部家当都不多,更重要的是,当时工友,同事之间的感情淳朴得很,互帮互助的行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原本应有的恐慌。
苏其昌记得那天自己能够抢救出部分财物,全靠工友们的帮忙,有的甚至没说过几句话,就主动上来帮忙。
何泽军说,当时的市民持有一个观点,即水不进门不搬家,对这样大的洪水心理估计不足,所以很多人是涨到家门口才意识到洪水大得可怕。
但“不怕洪水”的勇敢,也滋生出了一些过于乐观的情绪。
不少市民甚至做出了一些危险举动:跑到长江边、嘉陵江边去看洪水。
当时的嘉陵江大桥,一度拥挤满了市民。
而看到市民涌向朝天门码头时,当时的市中区做出一个紧急决定:除了继续用广播喇叭劝开群众外,干脆用麻绳把到朝天门、储奇门码头的去路,全部封闭。
张明就在趸船上,看到了不少市民跑到江边看洪水,自己从心里感到着急。
而在趸船上的他,最能感受那场特大洪水的恐怖:整个船都是摇摇晃晃,随时可能被洪峰卷走,10多个公安干警没有一个敢睡觉,打盹也是穿着“水背心”坐着,随时准备跳水。
全城总动员35年前的市政府通报中,曾有这样的总结:整个洪灾期间,全市受灾人数22万多,工厂被淹419个,商店580个,学校71所,也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这些数据,其实已经在所有重庆人的努力下,被降低到了最小。
35年前的那场洪水,让整个重庆城经历的是一次全民救灾的总动员。
很多英雄事迹,或湮没或尘封,一些部队的番号甚至都已经变更多年。
重庆市政府在当年8月份的总结中提到,全市驻渝部队6000多名指战员参加抗洪抢险,市公安局每天保证3000余警力保证群众安全。
在菜园坝,几栋老房子因密度过大,连橡皮艇都无法靠近营救受困市民,当时的82329部队5连,是用轮胎绑上木头靠过去。
7月15日,北泉水文站旁边的电杆都被淹,随时有和主城失去联系的危险——当时的690工厂技术部,是冒着洪水抄小道送去发电机,保证电讯不中断。
那几天,整个重庆公交部门无一人休假。
仅仅7月15日下午,市中区的主要干线就增开60多班,尤其是在市中区到北碚这条线路上,采取的是从山洞、青木关绕行的方式。
弹子石的重庆卷烟厂,在二楼被淹的情况下,从14日至16日三楼车间居然还在冒险生产——因为停产一天要给国家造成数十万损失。
7月16日晚最高洪峰过境后,逐渐画上句号。
全市的自来水,在7月18日就全部恢复供应,随之而来则是灾后重建工作。
陈道友说,除了政府机关、部队官兵外,其实单位工会在那次洪灾中发挥的作用也很巨大,因为洪灾后的慰问、救助等工作,是靠工会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完成。
何泽军记得很清楚,7月18日洪水退后,磁器口街道上布满了足有半米厚的淤泥,时值夏天,臭不可闻,是部队官兵赶过来,在口罩等缺乏的情况下,一铲铲的清除掉。
磁器口1981年抗洪纪念碑那场洪水给重庆留下了什么
滨江路的标高有了参照在重庆28中里,现在还保留有一块抗洪纪念碑,记录的是1981年洪水淹没学校操场时的最高水位:182米。
35年前那场特大洪水的影响,至今我们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
譬如,重庆滨江路的防洪作用建设标准,灾后救助方式,乃至水上公安局的专业培训。
现任重庆历史名城专委会秘书长吴涛记得,洪水漫到大溪沟,一号桥,直接造成了当时的交通阻塞。
所以,重庆第一条滨江路长滨路,就是参考的当时洪峰标准建造。
同样情况,也出现沙滨路的建设中。
何泽军也说,大约在1999年开建的沙滨路牛角沱至石门段,也参考了1981年洪水标高,起到防洪作用。
沙坪坝迈瑞城投公司董事长漆小强告诉直记者,正在施工的沙滨路磁井段,其防洪护岸就采用5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而1981年重庆那场特大洪水,就是重要参考指标。
有了宝贵的救灾和海事经验至今依然在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工作张明回忆道,1981年大水后,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总结经验时,大家讨论出如下几点:1、设备落后,当时冲上趸船的10多名水上分局民警,和外界的主要联系只有1部步话机,2、全水上分局只有一条巡逻艇,而且人手严重不足,保证群众安全力量有限;3、在气象,水文,培训上专业知识缺乏。
他说,后来1984年、1986年都有几次大水,大家救灾时就有经验了许多,尤其是在气象,水文知识上,培训的力度更大,大水来时更为冷静。
市海事局副局长司太生说,1981年洪水对重庆的影响,不会再重现。
因为长江上游已经有水电枢纽,城市已有防洪堤坝。
2012年洪水再袭重庆时,重庆海事局就根据1981年的经验,在长江航道实施了禁航等措施,所以当时重庆无一人死亡。
奇峰异岭和气象万千造句
安顺游记 我的故乡安顺是一个风景别致的地方。
我的故乡它很那一片斯特地貌,堪称天下独绝
最美的去处要算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了。
当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用包含深情的笔墨写道“瀑声震天,十里相闻。
”用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来形容黄果树大瀑布是非常恰到好处的。
如果说你是在太阳雨天看黄果树大瀑布,瀑布旁边的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更叫人惊叹
那就叫彩桥吧
兴许我们也可以变成仙人,乘鹤飞过彩桥,从一端走向另一端,那才叫惬意。
其实黄果树瀑布中间有一溶洞名叫水帘洞,可以从瀑帘中横穿而过,在洞中可以看飞瀑从眼前而下,那雄伟壮观的景色是霞客没有见到的。
如果徐霞客在世,又再次来到黄果树瀑布,亲自进入水帘洞,那他一定会有很好的游记拥毫端。
画家刘海粟九十高龄还来黄果树写生,可见黄果树是怎样的迷人了
其次要算著名的风景区——安顺龙宫了。
龙宫有山有水有溶洞,特别是那溶洞,更叫人留连忘返。
乘小舟沿天池缓缓进入洞中,各式各样的钟乳石进入眼帘:大石侧立千丈,如寿星其乐无穷;如少女亭亭玉立;如莲花盛开;里面虽然很森然,但并不怎么害怕。
因为同游的人很多。
到极致处,只听飞瀑的声音:仔细一看,龙宫飞瀑倾泄而下,如乐作焉
这种景象真是绝了
出了洞庭,沿着石级往上爬,便到了竹林公园。
那里的竹子遮了一片阴凉
心中会想起“无竹令人俗”之句来。
龙宫有山有水有竹,可见龙宫之妙了。
在石凳上休息下,看着蓝蓝的天,白云悠悠,远处农家,心情格外高兴。
难得的人间仙景不就是这里吗
还有旋塘湖,听人讲,那水是旋转的,因而取名旋塘湖。
其三来到安顺北面的虹山湖,乘船在湖中荡漾,周围是一些垂钓者,静静地盯着浮飘,那是垂钓者之快乐。
九孔桥倒影在水中,醉心荡漾在湖中,心情是无比的欢畅
西秀区,西秀山顶上的白石塔最为著名了。
塔山广场周围环境幽美,是小息方。
园通寺正在修建。
旁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高楼林立,一片欣欣向荣向荣的景象。
新大十字街心花园荷花开得正旺,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心里想着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
朋友
我的故乡安顺的美景不只是以上所写的几个方面,如果你到我的故乡安顺来,一定会为这里的美景所吸引。
朋友,我们期待着你到我的家乡安顺做客,那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会打动你的。
祝你一路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