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山东人能喝,这为啥啊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
但本人作为一个山东人,浪迹酒桌十余年,发现山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
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
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人不喜欢,这里给各位说个一二。
先说入座。
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
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山东人一日三餐吃什么
早上包子、油条、鸡蛋、粥、面条、饼、椮随意搭配,中午和晚上炒当季蔬菜,豆芽、土豆、白菜、卷心菜、菠菜、空心菜、油菜、花菜、菜花、茄子、丝瓜等,主食馒头、煎饼,晚上还要配稀饭。
山东人对食物要求不是太高的,特别是禽类的话,一般只是鸡鸭鹅之类的的,其他的禽类一般吃的是比较少的,特别是野生的。
至于使用方法,大多是炖炒炸烤之类,其中德州扒鸡是比较出名的。
山东吃的葱姜蒜要多一些,辣椒使用较少,这与湖南等地有较大的差别。
山东人确实比较喜欢面食,但是也还吃大米。
对菌类食物也很喜好,木耳在当地很受欢迎,蘑菇同样受欢迎。
鲁菜是中国第一大菜系,无论是评八大菜系还是四大菜系,鲁菜都是第一位的。
不过河北北京菜等也都被认为属于鲁菜菜系。
主要是咸了点,这不好。
还讲究百味皆有酱。
山东人喝酒的有什么讲究
先说座次,尊者在上者客人为上但以先)上菜的方向为席口就是最下的坐位,尊者这个方向;或者一般北为上,尊者坐北朝南。
看看你的身份,你可尽量下坐,他们会把你让到该坐的地方的。
再说菜的摆法,每上一道菜,要先向尊者的面前摆,旧菜往下拉,当桌上的菜很多是,菜往四周拉,新菜放当中;有整鱼,鱼头向东,鱼脊向尊者。
说说敬酒,(太多了说一点)这桌饭菜为什么吃,大家先同时为这个喝喝,祝福了或者感谢了,然后从尊者开始依次敬酒,切记保持量,别喝多;如果你是客人,别人会敬你,可同饮或者回敬,也可敬主人。
最后,山东都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
但本人作为一个山东人,浪迹酒桌十余年,发现山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
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
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人不喜欢,这里给各位说个一二。
先说入座。
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
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在他的对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来招待客人的,叫“主陪”。
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但意思差不多。
外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就可以分辨出来。
这两个位置的餐巾的叠法是与众不同的。
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面的。
而主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的。
其位置的餐巾则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状。
整个餐巾的布局有点象是展翅的凤凰。
定好了这两个位子,别的位置就好确定了。
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宾”,右面的是“次宾”;相对应的,左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右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
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宾主落座,开始倒酒。
山东人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大碗喝酒。
这似乎有梁山好汉之遗风。
如今虽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
你若是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山东人用那种三钱的小酒盅喝酒,那纯粹是在扯淡。
山东时下的标准杯是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
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8度左右(山东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
当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
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
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
这杯酒是每位到场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
这第一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
主人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
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
一般是6次,叫“六起”。
“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的意思,图个吉利。
这样大家在主人的带领下,边喝、边吃、边说话。
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
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叫“过电”。
经常可以在饭店里面听到这样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声。
酒桌戏称“丐帮开会”。
等主人带领大家满饮此杯,该轮到主陪发言了。
同样是客套一番,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
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
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
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
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
在这期间,是酒桌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宾主的关系一下子能拉近许多。
但这个时候往往是比较头疼的时候。
因为此时已经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间劝酒的花样有多,特别容易喝醉。
比如有一种在酒席间斗酒的捉瓶子游戏本人就深恶痛绝。
就是比赛双方一人一捆啤酒(10瓶),桌子中间放一瓶。
比赛的人没喝完自己的那一捆啤酒以前,不能碰桌子中间的那瓶。
等自己的啤酒喝完了,先抓取中间的啤酒喝的算胜利。
这种玩法老狐狸只玩过3次,2胜1负。
第二天别提有多难受了。
还有喝日子的,就是一年12个月,必须说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否则要喝酒,说的出别人喝。
往往是还没说到10月份,人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一般山东人请客,酒桌上必定要有鱼。
鱼在山东算“大菜”,酒桌上叫“大件”。
别看什么山珍海味,和鱼相比也只能叫“小菜”。
不是山东人稀罕鱼,主要是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嘛。
一般上鱼的时候,鱼头冲客人,表示对客人尊重。
这个时候,客人要喝鱼头酒,尾巴方向的人要喝鱼尾酒,一般是“头三尾四”,然后大家一起吃鱼。
剩下的鱼骨头一般不撤,等主人叫端走再用剩下的鱼骨头做个汤的时候,其实是在说:酒席进行的差不多了,该结束了。
鱼骨头作的汤叫“杂鱼汤”,就是把鱼骨头和碎鱼肉加汤,加胡椒、醋再炖,味道很鲜美。
没喝过的朋友可以自己做来尝尝,既好吃又不浪费。
等汤上来了,大家喝掉个子的杯中酒,吃饭,然后筵席结束。
山东人喝酒时间一般比较长,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外,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而一些挚友之间的聚会则时间更长。
老狐狸喝酒时间最长、最多的一次记录是从下午5点和两个哥们在大排档开喝啤酒,一直喝到凌晨5点,我们三个人一共喝了108瓶啤酒(为了凑梁山好汉108将的数)。
大排档老板连连称赞我们好酒量,给我们每人加送一大扎啤酒(一升多量),结果哥三个喝完后吐了半条马路。
所以在山东除了酒量小的,一般人一场酒要要喝个半斤八两吧
等酒席结束,大部分肯定是舌头大了、步子歪了。
山东人爱喝酒,喝酒也豪爽。
不过酒喝多了毕竟不好。
山东的朋友们是不是也应该整顿一下“酒风”了吧
山东人说喝汤从何而来
南阳人将吃晚饭习惯的称为“喝汤”。
说是喝汤,其实馍、饭、菜都有。
亲友乡邻见面,互致问候,也常问“喝汤了没有
”这种以“喝汤”代替“晚饭”,是缘于一段民间传说。
据传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被明成祖朱棣封到南阳为唐定王。
他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建造了豪华的王府和王府花园,仅王府宫殿就有800多间。
南阳百姓满足不了王室的挥霍, 朱柽就强令百姓把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两餐,节余一顿饭的口粮全部上交王府。
有位在王府花园修垒假山的老石匠,终日劳累,饥饿难忍,夜晚回家后就挖些野菜熬汤充饥。
不料被在王府山上赏玩夜色的朱桱发现了炊烟,即命人把石匠抓来审问,问他为何大胆违反禁令。
石匠辩解说没有做饭,只是煮一点野菜汤。
朱桱派人去揭锅查验,果然是野菜汤,石匠才得幸免一死。
以后老石匠每晚回家,都煮点野菜汤喝。
人们都纷纷仿效。
为了躲避王府的追查,傍晚见面时都互致问候,问“喝汤了没有
”这种习俗保持至今。
山东人喝白酒一杯一般喝几口
一般一口两口都有哪些讲究
山东人喝酒讲究多,分主陪和副陪,而且个个都能喝,一口一杯都没问题。
都说山东人爱喝酒,你认为山东哪个地方的人最能喝
咱们都知道山东人热情豪爽,这是全国闻名的。
东北人也毫不逊色,直爽,有什么就说什么。
而且这两个地方的人在人们的印象都很能喝酒,这酒不是啤酒,而是货真价实的白酒。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那么到底哪个省的人更能喝呢
这其实没有明确说法,因为个人作战能力没法代表整个省份,哪个省都有能喝的人,按照之前相关部门的统计的话,全国各省平均饮酒量排行。
第一名是山东省,东北三省的吉林和辽宁上榜,位列第三和第六,黑龙江不在前十之列。
山东的饮酒量是第一,而且远超后面的二三名。
是第二名的两倍之多,领先第三也有三倍左右。
按照数据来说,一个山东人一年平均喝60瓶白酒,这就有点吓人了。
山东能喝酒自古就能看出兆头,山东词人李清照就写过:沉醉不知归路。
女子都如此,管中窥豹可想古代的男儿有多好酒了。
山东人能喝也会喝,喝酒多主要是讲究,酒局太多也十分复杂。
山东人无论大事小事,都会时常操办酒席,小事的话大家凑在一起热闹热闹喝点酒说说话。
大事就要有条有理了。
正经的酒局要求就很多,不像平常聚会那么随意。
从主到客,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丝毫不能愉逾越。
这也是历史文化的沉积造成了山东人对酒的重视,也渐渐形成了酒文化。
其实哪个省能喝并没有什么比较的意义,除了酒席场意外,大家喝酒就是为了开心和尽兴,喝多喝少都是心意。
而且酒大伤身,大家以后在喝酒的时候还是要克制一下了。
山东人喝的糊涂在书面上叫什么?
棒子粥这是最接近的,还有米粥,都不是,主要材料不一样,用的是面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