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书法的诗句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黄庭坚赞赏杨凝式书法的......
书法墨迹干了为什么纸张会皱,如何消除和防止
墨太浓导致的,一般就是兑水。
还有就是不要快速风干刚书写好的作品,让它自然晾干也可以有效防止发皱。
但是我给你推荐一个更好的方法
用高度白酒,50度以上的最好。
像衡水老白干或者二锅头。
兑墨书写出来的字,就算干了也不发皱。
而且写完后易挥发,字很快就干了,还防虫
书法酣畅 意识是说,书法墨迹写的充分,不留余力,这样理解对吗。
晋朝的是我国最早的古人书法墨迹真迹。
:为晋代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
《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
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
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
法帖内容:释文一: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
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
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
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
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释文二: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
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
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
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
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
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备注《平复帖》如所说“草法、文句,都很古奥,难以辨识”,称“陆机的这笔草书,写得苟草,有的是当时的习惯写法,让后世书家难以释读,平添了一些神秘感。
”西川宁谓《平复帖》“此帖在当时就以难读知名,似没有人对之尝试释文。
万历时的收藏家张丑在其所著和中均有著录。
中对一般的帖都有释文,《平复帖》却没有”。
其后,张丑在其中写道:“帖中如‘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等字。
翩翩自恣。
真有毕世临抚未能得其仿佛者。
”只举帖文十数字,是尝试释读的最初情形。
因此关于文字内容,众说纷纭,限于篇幅,《平复帖》在此仅列举两种释文:释文一为郑春松所释;释文二为启功所释。
古代书法墨迹中某些字旁的墨点什么意思
衍文,写错或写多的字,点掉不要了。
描写书法的诗句
找了会儿,没找到太合适的(专写书法的),就把我自己的书法体会诗句发上来吧,只供一笑。
习字有感兴来当使秋毫纵劲落张驰若运弓墨走千回心亦转魂销一尽梦方惊重山垄断疑归路幽径曲通见日明远望神飞思不定仰天大笑少年情前四句写的是书写本身的状态,后四句是指遇到一处疑难,似乎要写不下去了,忽然悟到机要豁然而解,心里特别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