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淘沙 北代河诗句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杜甫的“三吏三别”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一作却)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魏武不再挥鞭是什么意思
魏武挥鞭的意思是指曹操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魏武不再挥鞭的意思就是世事变换,英雄已经远去,只留下英姿让人凭吊和怀念。
魏武挥鞭背景:1954年夏天,在距较近的避暑时,在“大雨落幽燕”之际,吟出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诗句的。
使得曹操的一首诗更加引人瞩目,即著名的。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原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作品注释⑴浪淘沙:词牌名。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⑵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⑶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⑷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⑸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⑹谁边:何处,哪里。
⑺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一诗之事;越:越过;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⑻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
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⑼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
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
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⑽萧瑟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⑾人间:社会制度。
作品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欣赏是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
“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道出了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
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
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
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
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
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
形容苦难的成语有哪些
悲声载道 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
形容苦难深重。
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誓师檄文》:“妇叹童呼,悲声载道;酷刑厚敛,怨气冲天。
” 病国殃民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 缠绵悱恻 悱恻:悲苦的样子。
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
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出处:晋·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 大慈大悲 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
形容人心肠慈善。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 槁苏暍醒 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
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出处:金·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自吾令下车,赋役以平,刑罚以清……槁苏暍醒,民饱而嬉,相忘乎无事。
” 解民倒悬 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矜贫救厄 矜:怜悯。
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 救苦救难 佛经中的话。
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
” 救苦弭灾 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苦海茫茫 苦海:苦难深重如海;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
无穷无尽的苦难。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六:“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
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 苦海无边 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常和“回头是岸”连用。
出处:元·无名氏《度翠柳》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苦口良药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
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苦难深重 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四章:“苦难深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
” 狼吃幞头 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
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 良药苦口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
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
比喻处苦难之境。
芒芒苦海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
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
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 茫茫苦海 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苦海:苦难深重如海。
无穷无尽的苦难。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六:“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
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 忆苦思甜 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灾难深重 灾难很多,而且严重。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
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
《艾青诗选》出题带答案
1.中的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
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3. 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4.艾青的全诗运用那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5.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的____。
6.艾青的___歌颂了毛主席。
7.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选自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选自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选自____8.朗读下列诗句,用“\\\/”划出句中停顿。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9.艾青,原名___,号__,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
10.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乳母——___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11.请写出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三部作品:___,___,___1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
试分析此节中作者如何将全文推向高潮
1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选自,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__、__、__、__,它们的核心是__。
14.荫路种夹竹桃,我还是第一次听见。
平常所见的夹竹桃都是种在大花盆里,只有一人高。
种在街上,那该有多高,而且花要比杜鹃大得多,条条街上都种了夹竹桃,该有多美。
于是,我的脑子里,湛江和夹竹桃就连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我对湛江久久地响往。
出自艾青的散文____。
15.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16.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__、__、__、__”的诗歌美学主张。
17.他的诗作,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因为他的成就和影响,他还先后荣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葡萄牙自由勋章,和聂鲁达、希克梅克一起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他就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__。
18.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此节选自的___。
19.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 刻划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选自艾青的___。
20.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选自艾青诗选中____。
1.诗的第二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幅对立的画面。
一幅是礁石浑身伤痕累累,“象刀砍过的一样”;另一幅则是礁石“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画面之间,对照鲜明。
这里,借助“站”、“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显然,此诗咏礁石,并非以咏礁石为目的,而是借咏礁石而咏人抒怀。
诗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浪,象征着迫害他人的人;而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3.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3.D (因为从这句开始,那个比喻性的“假如”已经不存在了。
“我”不再是假设的“鸟”,而是真实的抒情主人公自己。
)4.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5.6.7.8.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9.原名蒋正涵,号海澄10.大堰河11.(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我爱这土地》 (诗集) 1938.11.17 (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 《旷野》(诗集)1940,生活 《诗论》(理论)1941,桂林三户出版社 《反法西斯》(诗集)1943,华北书店;1946,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1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叙事诗选》1980,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0,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 《艾青诗选》1997,人文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下雪的早晨》 《春》 《太阳的话》12.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
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
“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13.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14.《湛江,夹竹桃》15.《大堰河——我的保姆》16.朴素、单纯、集中、明快17.艾青18.《鱼化石》19.《北方》20.《大堰河——我的保姆》
杜甫《望月》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
不是养蚕人出自哪首诗
蚕妇[作者] 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人。
《蚕妇》是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五言绝句。
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
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祖籍河东(今山西)。
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
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
著有《白云集》,已佚。
描写人受苦的成语
【深重】:kǔ nàn shēn zhòng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作定语受苦难很大。
【茹苦含辛】:rú kǔ hán xīn,辛:辣;茹:吃。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忍受艰难困苦。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辛:辣;茹:吃。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忍受千辛万苦。
【备尝艰苦】: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全、尽;尝:经历。
受尽了艰难困苦。
作谓语、定语;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备尝辛苦】:bèi cháng xīn kǔ,备:尽、全。
尝:经历。
受尽了艰难困苦。
作谓语、定语;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皮肉之苦】:pí ròu zhī kǔ,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作宾语;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含辛忍苦】:hán xīn rěn kǔ,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同“含辛茹苦”。
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忍受千辛万苦。
【熬枯受淡】:áo kū shòu dàn,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作谓语、宾语;指忍受清苦生活。
【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甘:甜。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进退。
【不胜其苦】:bù shèng qí kǔ,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作谓语;指十分痛苦。
【甜酸苦辣】:tián suān kǔ là,指种种不同的味道。
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种种遭遇和复杂感受。
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生。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hī kǔ zài qián,xiǎng shòu zài hòu,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chī kǔ zài xiān,xiǎng shòu zài hòu,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半生尝胆】:bàn shēng cháng dǎn,半生:半辈子;胆:苦胆。
尝了半辈子苦胆。
比喻受了半辈子的苦。
作谓语、宾语;指受苦。
【忍饥受渴】:rěn jī shòu kě,忍受饥渴。
形容极其艰难、贫困,苦苦度日。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
【死要面子活受罪】:sǐ yào miàn zǐ huó shòu zuì,指因爱面子而遭受痛苦。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熬清受淡】:áo qīng shòu dàn,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作谓语、定语;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甘苦与共】:gān kǔ yǔ gòng,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
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进退。
【吃苦耐劳】:chī kǔ nài láo,耐:禁受得住。
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作定语、宾语;形容人坚韧不拔。
【切肤之痛】:qiè fū zhī tòng,切肤:切身,亲身。
亲身经受的痛苦。
比喻感受深切。
作主语、宾语;比喻感受深切。
【解民倒悬】:jiě mín dào xuán,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作谓语;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甘心忍受】:gān xīn rěn shòu,甘心:情愿。
情愿忍受痛苦。
作谓语;用于处事。
【苦乐不均】:kǔ lè bù jūn,均:平均。
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
形容待遇不相等。
作谓语;形容待遇不相同。
【自作自受】:zì zuò zì shòu,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作谓语、宾语;指自食其果。
【锋镝之苦】:fēng dí zhī kǔ,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
指刀砍箭射的痛苦。
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作宾语;用于战争等。
【备尝艰难】:bèi cháng jiān nán,备:全、遍;尝:经历。
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作谓语、定语;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甘之如饴】:gān zhī rú yí,甘:甜;饴:麦芽糖浆。
感到象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作谓语、宾语;指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茹痛含辛】:rú tòng hán xīn,形容忍受痛苦和艰辛。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忍受艰难困苦。
【熬清守淡】:áo qīng shǒu dàn,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作谓语、定语;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刻苦耐劳】:kè kǔ nài láo,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
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
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作自受。
【苦不聊生】:kǔ bù liáo shēng,聊生:赖以维持生活。
形容备受痛苦,无法生存。
作谓语、定语;用于十分艰难生存。
【苦大仇深】:kǔ dà chóu shēn,形容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
作谓语、定语;指有很大的仇恨。
【含冤负屈】:hán yuān fù qū,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忍受冤枉。
【零敲碎受】:líng qiāo suì shòu,用于折磨人,使人不断遭受痛苦。
【十八层地狱】:shí bā céng dì yù,层:重。
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
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
比喻悲惨的报应。
作宾语、定语;指最坏的处境。
【蒲鞭示辱】:pú biān shì rǔ,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
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罪有应得】:zuì yǒu yīng dé,应:应该。
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作谓语、宾语;指应该受惩罚。
【创巨痛深】:chuāng jù tòng shēn,创:创伤;痛:疼痛。
受了很大创伤,痛苦很深。
原指哀痛父母之丧,犹如体受重创。
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作谓语、定语;比喻遭受极大的损伤和痛苦。
【苦行僧】:kǔ xíng sēng,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炼手段,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来磨炼自己。
指出家修行的人。
现用来形容放弃正当物质享受,一味苦行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
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
【不堪其忧】:bù kān qí yōu,忧:愁苦。
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忍受愁苦。
【创深痛巨】:chuāng shēn tòng jù,创:创伤。
创伤大,痛苦深。
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作谓语、定语;比喻遭受极大的损伤和痛苦。
【吞声饮泪】:tūn shēng yǐn lèi,吞声:咽下哭声;饮泪:忍住泪水。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
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甘之如荠】:gān zhī rú jì,荠:荠菜,其味先苦后甜。
象吃了先苦后甜的荠菜一样内心很高兴、愉悦。
比喻做愿意的事情,虽然受了苦,心里也很甜美。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甘心如荠】:gān xīn rú jì,荠:甜菜。
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
后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觉得很甜美。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痛定思痛】:tòng dìng sī tòng,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
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受挫折后。
【吞声忍泣】:tūn shēng rěn qì,吞声:咽下哭声;忍泣:忍住泪水。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
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默默承受。
【吞声饮泣】:tūn shēng yǐn qì,吞声:咽下哭声;饮泣:忍住泪水。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
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默默承受。
【饮泣吞声】:yǐn qì tūn shēng,饮泣:忍住泪水;吞声:咽下哭声。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
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能忍受。
【一路哭】:yī lù kū,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
在一个地区内,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
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
【七死八活】:qī sǐ bā huó,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
形容受尽痛苦。
作定语、状语;形容痛苦不堪或濒临死境。
【分甘绝少】:fēn gān jué shǎo,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
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作谓语、定语;指苦自己,厚待他人。
【南枝北枝】:nán zhī běi zhī,南枝向暖,北枝受寒。
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作宾语、定语;比喻处境的苦乐不同。
【喘月吴牛】:chuǎn yuè wú niú,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沐雨经霜】:mù yǔ jīng shuāng,指承受雨淋霜打。
形容历尽辛苦。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甘之若饴】:gān zhī ruò yí,甘:以为甘;饴:甜。
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
比喻甘愿承担艰苦的事情和作出牺牲。
作谓语、宾语;指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痛不可忍】:tòng bù kě rěn,痛苦得不能忍受。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痛苦。
【痛不堪忍】:tòng bù kān rěn,痛苦得不能忍受。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痛苦。
【矜贫救厄】:jīn pín jiù è,矜:怜悯。
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作谓语、宾语;指帮助穷苦人。
【交臂历指】:jiāo bì lì zhǐ,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
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
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作定语;指受束缚。
【吃哑巴亏】:chī yǎ bā kuī,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
作谓语、宾语;指只好自认吃亏。
【咬紧牙关】:yǎo jīn yá guān,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民不堪命】:mín bù kān mìng,堪:忍受;命:命令。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不堪忍受。
【病国殃民】:bìng guó yāng mín,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作状语、定语;同“祸国殃民”。
【绝甘分少】:jué gān fēn shǎo,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
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作谓语;形容自己不图享受,待人优厚。
【自取其咎】:zì qǔ qí jiù,咎:罪过,祸害。
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作谓语、宾语;指自找的麻烦。
【一十八层地狱】: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
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
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作宾语、定语;指最坏的处境。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吊:慰问;伐:讨伐。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作谓语;指锄强扶弱。
【喊冤叫屈】:hǎn yuān jiào qū,为遭受冤屈而喊叫。
作谓语、宾语;形容为自己的事辨白。
【屈打成招】:qū dǎ chéng zhāo,屈:冤枉;招:招供。
指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有罪。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断案。
【引火烧身】:yǐn huǒ shāo shēn,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
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对自己不利的事。
【拯危济困】:zhěng wēi jì kùn,危:危乱,指运筹中的国家。
指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作谓语、定语;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有口难辩】:yǒu kǒu nán biàn,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
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
【百孔千创】:bǎi kǒng qiān chuāng,比喻困苦不堪。
同“百孔千疮”。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社会受到严重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