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诗句是什么
《古今贤文》真理篇中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句子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意见不一定顺耳,就像药一样,越苦疗效越好。
《古今贤文》真理篇:【原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译文】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得到老虎的孩子呢
住得靠近水,才知道鱼的生活性质;住得靠近山,才知道鸟的生活性质。
想要知道山里的事情,就应该问打柴的人。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辩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
要多看事实,少听不真实的流言。
【原文】满招损,谦受益。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译文】自满招来祸患,谦虚使人进步。
听到别人指出批评自己的错误就表示欢迎和高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加以改正。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要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好意见不一定顺耳,就像药一样,越苦疗效越好。
小明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用 , 名言警句
或诗句
求解答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明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可以用什么诗句来劝他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语见《孔子家语》。
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关于“要积极听取别人意见”的诗词歌赋或歇候语有哪些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 陈毅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 葛洪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 魏相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 张咏 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满盈者,不损何为
慎之
慎之
—— 朱舜水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郑燮)
能够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接受的成语都有什么
成语听不蔽、谏鼓谤木、兼听则明,偏信、纳谏、拭面容言1、周听不蔽读音是zhōu tīng bù bì,汉语,释义为广泛听取意见就不会被蒙蔽。
蔽:蒙蔽。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2、谏鼓谤木拼音:jiàn gǔ bàng mù解释: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
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出处:《淮南子》卷九《主术训》:“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翻译:尧设置供进谏者敲击的鼓,舜树立了供人们书写意见的木柱,汤设立了监察官员,武王备用了警戒自己谨慎的摇鼓,哪怕出现细微的过失,他们都已做好了防备的措施。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国成语。
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
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现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
从正面的角度考虑就会很清楚明白,如果从心里阴暗面分析就会很糊涂。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翻译:皇帝之所以贤明是因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4、纳谏如流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
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
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
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翻译:豁达大度,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为宗室而罢免了刑肉之罚。
5、拭面容言拭面容言是汉语词汇,是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意思,出自《东周列国志》。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
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