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潮是按照来潮时哪些特点描写的
《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写的。
课文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时,既写了声音,又写了景象,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的。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课文中心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带点的字注音无误的是( B ) A、亢奋(kànɡ) 戛然(kǎ) 阴霾(lí) B、花蔓(màn) 告罄(qìnɡ) 疮痍(yí) C、庇荫(yìn) 缀行(chuò) 弛担(chí) D、.砭骨(fá) 云鬓(bìn) 胡骑(jī)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A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就罩住了。
A、撑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牵 拉 C、支 放 套 牵 拉 D、撑 撒 系 拿 扯 3、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A )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坏事做尽的张朝富,虽然一字不识,但未到中年,他的头顶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好,但比起以前来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这样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D ) A、《福楼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说巨匠 法国 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墨翟 战国 5、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相应诗句。
(每小题1分,共计6分) ①《山中杂诗》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诗句是: , 。
②《竹里馆》写夜寂人静,明月相伴的是: , 。
③《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
④《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 。
⑤《江南逢李龟年》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铺垫的是: , 。
⑥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 。
6、.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7、.下面文段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句子是(C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示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8、 请你为学好语文献上一个点子。
(2分) 我的想法: 二.阅读(共30分) (一)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人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人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旁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速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丰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啊——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深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的腰鼓
9、.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2分) (1)没命: (2)明晰: 10、.“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这句话中“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分) 答: 11、文段赞美了什么
(2分) 答: 12、文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静景
写静景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3、文中加点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14、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安寒腰鼓的什么样特点
(3分) 答: 15、波浪线上的句子的含意是什么
(3分) 答: (二) 阅读文言文《狼》选段,完成8—13题。
(14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6、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3分) (1)一狼径去( )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 (4)屠自后断其股( ) (5)盖以诱敌( )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17、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 又数刀毙之。
C. 借旁近与之。
D. 于舅家见之。
18、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
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3分) 我的理解: 19、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用四个字表示),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 ,狼的本性 。
(2分) 20、 “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 其/一犬/坐于前 D、 其一犬/坐于/前 21、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 。
(2分) 三、写作(50分) 22、在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要求600字以上。
(1)深藏心底的 要求:在横线上补全题目,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2)泰戈尔说过:“天空虽无翅膀的痕迹,但鸟已经飞过;纵使天空了无痕迹,但我已飞过。
”对这两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请以“我曾经飞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注意: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要说真话,抒真情。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B卷 四、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8分)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传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3、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3分) 24、有人将“江山代有传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稍稍作了点修正,把它改成为“江山代有传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年”,你认为改得好不好
为什么
(5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4分) 看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
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
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
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
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
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
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海市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
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始唱了。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⑥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
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
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
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
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
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⑦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
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以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25、注音(2分) 膨胀___ 潮在涨___ 26、释词(2分) 婀娜: 铿锵: 27、分别说说下列两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
(4分) ①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
作用: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作用: 28、从第④段中找出6个量词(3分) 29、精读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回音”既然“听不见”,又怎么能“淹没”“狂暴的歌声”
30、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31、课文为什么写观众的表现具体详尽,写剧情却十分概括
(3分) 32、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3分) 六、 名著阅读(共7分) 在苦难中长大——《 童年》 33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其它两部分分别为 和 。
《童年》从 写起 ,到 结束,生动的再现了 。
(3分) 34、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得人
(2分) 35、你从阿廖沙的变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七、综合性学习(11分) 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
36、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
请写出至少两句。
(4分) 37、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要求简明、有创意.)(4分) 38、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两条并写出它的意义。
(3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A 3、A 4、D 5、略 6、D 7、C 8、略 二.阅读 9、(1)没命:不要命,不顾一切。
(2)明晰:明亮,清晰。
10、身体强壮、生命力旺盛。
11、赞美了生命,赞美了力量,赞美了意气风发,蓬勃向上,无坚不摧的精神。
12、一至四自然段是写静景,作用是衬托下文安塞腰鼓的壮阔场面。
13、排比、比喻。
生动地写出了捶安塞腰鼓时的舞姿,使语言表达也像安塞腰鼓一样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气势非凡。
14、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15、鼓声去掉了观众的一切杂念,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使他们陶醉了。
16、(1)离开 (2)像狗一样 (3)打洞 (4)大腿 (5)原来是 (6)钻洞 17、 A 18、(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动作描写。
(2)目似瞑,意暇甚。
神态描写。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作描写。
19、屠夫杀狼 勇敢警觉 狡诈贪婪 20、B 21、如:狼子野心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五、25、略。
26、姿态柔美 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27、①表现人们对久享盛誉的艺术家的出场情不自禁爆发的热情。
②写出了观众情绪的变化,动静的变化,还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8、阵、粒、个、片、股、位。
29、①歌声字正腔圆,与珠子似的,故能将无形的歌声比喻为有形的珠子。
②梅兰芳的歌声令观众如醉如痴,好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虽然听不见,但很有冲击力,能淹没那股狂暴的掌声,使周围鸦雀无声,让人们沉醉。
30、是为了烘托心情,渲染气氛,表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赢得了观众深深的喜爱。
31、写观众既能体现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又能表明梅戏的艺术水平,而剧情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所以才如此处理。
32、“我们的国家”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我们的艺术家也是人民的艺术家,所以,观众热爱艺术家,艺术家也热爱观众。
33、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4、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35、 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36、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7、①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② 黄河清,天下平。
③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④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38、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观潮》概况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的特点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观潮的详细讲解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首次试写四言诗歌,想仿《诗经》,但毕竟文才有限,望大家点评点评。
;-)
已经很很好了,直观形象,把故事用诗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又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对男女主角的遭遇表达不平,给予了同情和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