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妆容有多难,昆曲演员多么的不容易
是“传”“世””盛“”秀“四个字、再传弟子往下延续”世“”盛“”秀“,昆曲传习所的艺人都是传字,但这三辈艺人很多已经不用这个艺名行世了,建国初期号称”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就是这一辈老艺人演出的,所谓按字排辈是昆曲传习所的弟子才开始,像王传淞、华传澔、周传瑛等等。
传字辈老艺人的弟子明清时候的昆曲演员是没有的,就是所谓的传字辈老艺人
浓墨重彩可以形容京剧昆剧等演员的妆容吗
这个词基本上用来表程度,而和‘墨彩’本身没有什么联系了,就像大肆渲染不会用来形容化妆时的技艺,不会说谁化起妆来大肆渲染。
所以,用在不管是形容戏曲演员还是其他演员的化妆上都不是太合适。
浓淡相宜、浓妆淡抹、浓妆艳抹(当然,这个词有时不是褒义)等是用来形容化妆和妆后效果的。
京剧和昆曲在服饰妆扮上有什么区别 ?
戏曲界常说“京昆一家”,京剧中完整使用大量的昆曲曲牌,化妆上没有大的区别。
昆曲《游园惊梦》是讲什么样的故事
希望详细一点,谢谢
《》即是杜丽娘和丫鬟春香游赏花园大自然的春色中自身的青春之美;《惊梦》则是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相爱的过程。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票友,实在不敢跟人推荐青春版《牡丹亭》,演员年轻且功底不好,仅靠扮相和舞美是表现不出昆曲的精髓的。
还是请您观赏江苏省昆剧院的张继青、孔爱萍、龚隐雷,上海昆剧院的张静娴、罗晨雪的表演吧
自己比较,一听便知,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入不入戏。
戏剧里旦角的妆该怎么画
旦角化妆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准备阶段:(1)首先换上彩裤,穿上水衣。
(2)洗脸。
用香皂洗去脸上的油渍和污垢。
(3)梳理头发。
用发带(有的用毛巾)将头发向上向后方拢起,以防头发搭在脸额部位影响到面部化妆。
(4)在脸上上一层底油(擦一层普通的凡士林或者润肤霜即可),一定要均匀。
2、面部化妆:(1)拍底色。
用嫩肉颜色的油彩在面部打匀粉底,也可以使用白色油彩加少许红油彩勾兑成均匀的嫩肉色作为粉底,均匀地拍打在脸上。
眼窝、鼻洼和鼻孔中裸露在外的部分一定要特别照顾,不要留有空隙。
旦角化妆时粉底不宜拍的过薄,要把眉毛和面部肌肤覆盖严实,以免影响化妆效果。
另外,演员脖颈裸露在外的部分也要拍打粉底,以使脸与脖颈过渡自然,和谐一致。
否则,就会像戴了面具一样难看。
(2)拍腮红。
粉底拍匀后,取用较细的化妆笔蘸少许红色油彩在脸上勾画出眼影和鼻影的轮廓,再用食指和中指蘸红色油彩抹匀红色眼影、鼻影和腮红。
揉眼影时应由两侧向中间方向(指鼻子两侧)揉。
眼窝(眼睑、外眼角向外至鬓部)和腮部的红色较为浓重,口鼻两侧的及腮下方部位颜色要浅。
拍腮红要浓淡适宜、色彩均匀、过渡自然,鲜亮丽,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敷定妆粉。
将白色定妆粉用海绵块均匀地敷在脸上以进行定妆,用刷子刷匀。
扫除面部多余的定妆粉,将脸部整理干净。
(4)刷桃红面(也有使用朱红色粉的,本人更喜欢桃红)。
用海绵球或用刷子在眼周和脸颊处(也就是在原来涂眼影、鼻影和腮红处覆盖)刷上桃红粉,涂擦要均匀。
眼睑、眼尾(外眼角部分至鬓)及两腮颜色要浓重。
腮与下颚部位要过渡自然,“T”字区部位不必涂擦桃红粉,使其保持光鲜亮丽。
(5)用化妆笔画好黑色眼圈儿和眉毛。
可先用较细的化妆笔画出黑色眼圈轮廓,然后慢慢充实中间。
眉毛要向上挑,中间略粗,两端尖细,呈弦月形。
青衣、花旦画柳叶眉,武旦、刀马旦画剑眉。
画眼圈时要由内而外慢慢地仔细描摹。
上眼线尾翼要长于眼角,上眼线(指眼角上方)尾端尖细上挑,棱角分明。
线条要光滑流畅,轮廓清晰,方显得有神。
(6)抹匀口红,需要点红点的地方,如眉心,用笔的末端点好。
首先用较细的化妆笔勾画出唇形轮廓,之后把中间空隙填满。
上唇形似两片向下的弯月呈左右对称,棱角分明。
下唇线画的要微微上翘,方显得俊俏。
(7)最后将两手涂成粉白色。
3、贴片子,梳大头(梳扎,装扮头饰):(1)将榆木刨花用温水调开至粘稠,浸泡好贴片子用的头发。
(2)将片子梳理通顺,折出七个小弯和两个大柳平放在一边备用,注意要保湿。
(3)勒头。
在眉梢的上方(左右两处)各点一点胶水,用吊眉带吊眉。
吊眉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向后压住头发便于贴片子,另一方面使眼角上挑更显得有神。
(4)贴片子。
先贴七个小弯。
首先在眉心正上方平贴好小弯当中较大的片子,然后按着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左三、右三的顺序贴好七个小弯儿,需加小穗的加上小穗。
注意不要先将左侧的三片片子贴好,再贴右侧的三片片子;或者先贴好右侧的三片片子后,再贴左侧的三片片子,因为片子要求左右各自对称。
七个小弯贴好后,用吊眉带在头上绕一下,将片子勒紧。
接着再将两片大柳贴在左右鬓边,脸大的大柳要往前贴,脸小的大柳要往后贴。
抚平展理整齐后再次用吊眉带绕头勒紧两个大柳,将吊眉带扎住。
(5)戴上线帘子。
(6)扣上假发壳子,并固定好。
(7)将水纱缠在头上,压抚平展。
(水纱要压住上耳廓并使耳廓向后平贴在头上,因旦角不许露耳)(8)戴好发网子,固定在脑后。
将假发壳子系在大别簪上,下面若空,可以垫上一些衬子,用卡子固定好。
将水纱用清水浸湿展平,绕头勒好。
如果假发壳子不整齐,可以用余下的水纱蒙一层。
把余下的水纱线头塞到脑后的假发壳子里面整理好,并用卡子固定。
4、戴头面(一般为水钻头面): (1)插泡子。
(2)戴泡条子。
(3)将三套系在大别簪上,用卡子固定好,装饰脑后发髻。
(4)戴上耳挖子,用卡子固定,以装饰耳朵后面的头发。
(耳挖子应指耳后带吊坠的两片装饰品)(5)插大顶花,用卡子固定好。
(6)根据个人情况添加其他装饰品,如蝴蝶串、福字、单蝴蝶、偏凤、珠花等。
(7)戴上压鬓花,用卡子固定好。
鬓花是指左右鬓边用以遮耳的两串塑料花,因旦角不许露出两耳(在前面扎水纱时就要用水纱将两耳上廓向后压贴缠绕在头上)。
5、穿戏衣:(1)脱掉自己的鞋子,换上彩鞋或彩靴。
(2)换好彩裤。
(3)系上裙子(下面的裙子古代叫裳)。
(4)戴上护领。
(5)穿上帔。
(6)拿好马鞭、刀枪等道具候场。
戏曲《花木兰》是什么戏种
豫剧~自己总结了几点,您可以从演员发声,方言,或者曲调、表演上分辨1、如昆曲发声听起来类似京剧,多以笛子伴奏,昆曲的表演十分优美,讲究,一个字概括“雅”2、锡剧为南方剧种,反正我是听不懂唱得是什么,这个还是要靠多听就知道了3、扬剧,是我的家乡戏,这个一般有人会把他当作淮剧,如果您是北方人可能也不大听的懂唱的内容,不过扬剧有个代表的曲牌“大陆板”,就是演员跟着板鼓的节奏演唱,没有其他伴奏,越唱越快。
4、豫剧很好鉴别的,您听过豫剧花木兰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基本唱成这样的就是啦,都是河南话唱的5、越剧最好分辨啦,基本都是女演员,男的也是女的演,唱腔表演各方面都很柔,而且演员都很漂亮,这是我最喜欢的总之,要想分辨的出各地的戏曲种类,还是要多听,多看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