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大昭寺朝圣者的句子

形容大昭寺朝圣者的句子

时间:2016-01-30 17:55

关于朝拜的句子有哪些

Tibet, in the eyes of a lot of people, is a beautiful and mysterious place. Known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Tibet is one of the places which have the worst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world. But that will not affect the attractiveness to its people. Every year, nearly a million people go into this mysterious land, to experience the soul shock that they never had before and feel the memories that remain unforgettable through out their lifetime. 西藏,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 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人们的吸引力。

每年都有近百万人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去经历那些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去感受那些一生难忘的刻骨铭心。

Tibet li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China.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whole region is more than 4,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world's lowest valley lies in east Tibet. Tibet is to the south of Xin 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Qing Hai Province, to the west of Sichuan, to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and to the north of India and Nepal. Its population of 2.3 million people come from a variety of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Tibetan, Han, Monba. Its capital city is Lhasa.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

整个地区的平均高度超过海拔4000。

世界的最低谷位于西藏东部。

西藏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青海省南部,四川省以西,云南省的西北部,西藏省南部是印度和尼泊尔。

拥有230万人口,生活着藏族,汉族,门巴族等多个民族。

西藏的省会是拉萨。

As a part of China, Tibet has a unique culture of its own. It is mainly inhabited by Tibetans, a minority nationality of old and mysterious people. In Tibet, you will always be amazed by the artistic wonders,the architectures, the prayer-flags, sculptures and Thangkas, songs and dances, which are representation of the Tibetan cultures. Tibetan arts have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5000 years . The prehistoric art was closely bound up with the aboriginal Bon religion, while its later development relied greatly on the Tibetan Buddhist culture( Lamaism). Therefore, it has been imbued with strong ethnic and regional features.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西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它是藏族聚居为主,是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

在西藏,你常常会惊叹于艺术的奇妙:建筑、经幡、雕塑、唐卡、歌曲、舞蹈,这些都是西藏文化的体现。

西藏艺术历经5000年的历史。

西藏史前艺术与原始的苯教密切相关,然而其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藏传佛教(喇嘛教)文化。

因此,它充满了浓郁的民族与地方特色。

In the Tibet of snowy region,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and attractive things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re. Almost every month there is one or two days being festival days, some of which are evolved from the folk custom activities. Such as The Tibetan Calendar New Year. The Tibetan calendar is one of the famous Astronomical Almanac of China. The Tibetan New Year usually begins in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January and last for three or five days.The Tibetan lunar January15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This day was originally the day of the assembly; people do a lot of Ghee Lamp pilgrimage for Buddhist. Later, people add the lighthouse, lamp holder as well as butter sculptures to shape a variety of characters, flowers, birds and animals, for viewing. 在雪域西藏,最有趣最吸引人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地的传统节日。

几乎每月一到两天是在过节,其中一些节日是从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

如藏历新年。

藏历是中国著名的天文年历。

藏族人民的藏历新年通常开始于正月的第一天,持续三天或五天。

藏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这一天最初集会日;人们做很多的酥油灯为佛教朝圣。

后来,人们增加了灯塔,灯架以及黄油,雕刻塑造各种人物,花卉,鸟类和动物以供观赏。

How about the food in Tibet? Tibet's traditional diet is Tibetan meal. It is natural for tourists to Tibet to appreciate it . Tibetan meal i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burning sheep, beef, Zanba, buttered tea and highland barley wine. Tibetan meal tastes light ,reflecting the trend of “Return to Nature” in the culinary culture . 那么西藏的食物如何

西藏的传统饮食是藏餐,旅游者到西藏,自然要领略品尝一番。

藏餐中有代表性的是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棵酒。

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体现了饮食文化返朴归真的潮流。

Maybe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things about Tibet is its beautiful scenery .Following are the top ten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 of Tibet. 或许西藏最迷人之处是它美丽的风光。

以下是西藏最著名的十大景点。

Top 1 Potala Palace 布达拉宫 The Potala Palace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del of Tibetan architecture . In 641, Songtsan Gambo, ruler of the Tubo Kingdom, had the Potala Palace built for Princess Wencheng of the Tang Dynasty, his future bride. 布达拉宫被尊为西藏建筑的典范,是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所建。

Top 2 Mount Everest 珠穆朗玛峰 As the supreme point of the world, the mountain top is covered with snow all the year round , and when the glaring sun comes out, the peak becomes very pure and beautiful. 作为世界的制高点,珠穆朗玛峰顶终年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纯净而绝美。

Top 3 Jokhang Temple 大昭寺 Jokhang Temple, located on Barkhor Square in Lhasa, is Tibet's first Buddhist temple and is part of the Potala Palace. It is the ultimate pilgrimage destination for Tibetan pilgrims. 大昭寺,位于拉萨八廓街广场,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布达拉宫的一部分。

大昭寺是西藏朝圣者的终极目的地。

Top 4 Namtso Lake 纳木措 Namtso, or Lake Nam, is one of the three holy lak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nd should not be missed by any traveler to Tibet. In Tibetan, Namtso means Heavenly Lake. It is famous for its high altitude and imposing scenery. 纳木错(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是每一个去西藏的旅行者不容错过的景点。

在藏语中,“纳木错”是“天上之湖”的意思。

纳木错以其高海拔和令人窒息的美景而声名远扬。

Top 5 Yarlung Zangbo Grand Canyon 雅鲁藏布大峡谷 The Yarlung Zangbo Grand Canyon is one of the deepest and longest canyons in the world. The canyon is home to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barely explored and affected by human influence, while its climate ranges from subtropical to Arctic.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有很多从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动、植物。

峡谷内气候多样,从亚热带气候到极地气候一应俱全。

Top 6 Former site of Guge 古格王国 Guge was an ancient kingdom founded by a branch of descendents of the last king of a unified Tibet in the 10th century. It flourished for more than 700 years before encountering civil strife and foreign attacks and falling into disrepair. Now, visitors can see its ruins of temples and palaces, whose inscriptions, statues and murals still remain intact. 古格王国是由10世纪西藏最后一个统治者的后裔建立的。

在受到外族入侵而消失之前,王国繁盛长达700多年。

今天,人们在王国宫殿、寺院的遗迹中仍然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碑文、雕塑和壁画。

Top 7 Midui Glacier 米堆冰川 Midui Glacier, located in Yupu Township, is the lowest altitude above sea level in the world. It was ranked by China National Geography Magazine as one of the top six most beautiful glaciers in China.The glacier passes through four distinct regions: snow-capped mountains, forests, lakes , villages and temples. It looks as if Nature's hand itself had taken up a brush to paint a splashed-ink landscape. 米堆冰川位于玉普乡,是地球上海平面以上的最低点,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六条最美冰川之一。

米堆冰川穿越四大区域:积雪盖顶的山脉,森林,湖泊、村庄和寺庙,仿佛大自然神笔的一副泼墨画。

Top 8 Tashilhunpo Monastery 扎什伦布寺 Tashilhunpo Monastery, founded in 1447 by the First Dalai Lama, is one of the Big Six Monasteries of the Gelug sect of Buddhism in Tibet. 扎什伦布寺1447年由第一任达赖喇嘛建立,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Top 9 Barkhor 八廓 The streets are full of religious atmosphere and show the original Lhasa. Shops offer prayer wheels, traditional Tibetan clothing, Tibetan knives and religious articles for sale. 八廓街宗教氛围浓厚,呈现出拉萨的原貌。

在街边的商店里可以买到传经筒、西藏传统服装、藏刀和其他宗教物品。

Top 10 Yambajan 羊八井 Yambajan is famous for its wide range of hot springs, from ones with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in the country to boiling geysers. The hot springs in Yambajan contain various minerals and are believed to be therapeutic. 羊八井,以拥有包括全中国温度最高的温泉以及间歇泉在内的大量温泉而著名。

羊八井的温泉富含矿物质,具有治疗功效。

The landscape of Tibet is diverse. There is desolate plateau,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field, There are dense forests, also towering snow-capped mountains . There is peculiar temple, beautiful mural, devout believers„ Traveling in Tibet , people only limited in time , not in space . 西藏的风景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有荒芜的高原,有一望无际的原野,有丰茂的绿林,也有高耸入云的雪山。

这里还有奇特的寺院,有精美的壁画,有虔诚的信徒„„游在西藏,人们只有时间上的限制,却没有空间上的限制。

shrine in snowland, heaven on earth Tibet—home for your soul! If you „ve decided to travel,then go to Tibet! You‟ll find it the most correct decision you‟ve made! 雪域圣地,人间天堂

西藏——灵魂归属的地方

如果你已决定旅行,那就去西藏吧

你将发现这是你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赞美西藏的诗词

描写西藏的经典句子1、希望奔跑在草原上,听耳边的呼呼风声,看扬起的牧鞭一次次抽缺太阳。

远远的斜坡上一片碧绿,大片的绵羊像云朵一样漂浮在上面,弓下的脊背驮起了宁静的黄昏。

2、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

在这佛教圣地,有繁多的寺庙,虔诚的教徒,这里民风纯朴,全民信佛。

3、走在拉萨的街市,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唐朝,那一小队风尘仆仆的商队,给这个圣洁的地方染上了喜庆。

那一排排有着千年历史的房屋,或许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静静地守护着历史。

4、我手里挂着手链,头顶带着帽子,身上穿着藏袍,望着这个与天相邻的民族的模样,闻着天的气味,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天上派来周游人间的差使。

5、这里有壮观的布达拉宫和神圣的扎什伦布寺,安放着历代达赖和班禅的纯金灵塔,寺内有着许多奇珍异宝和已经在民间失传的工艺。

6、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7、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

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锡地和正教和一的中心。

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13层,高115.703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组成。

8、最向往的是西藏的雨,那会是怎样的雨啊

那雨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雅砻河喷涌出来的

那雨应该是甜美的吧,是从玉帝的杯中倒出来的琼浆。

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轻轻地淋着雨,与它玩耍,没有夏天的热情,没有秋天的凄美,更没有冬天那样的令人伤感。

9、希望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看着藏族老阿妈做针线,听她口中永无止境的呢喃,讲过去的年华与现在的时光。

时光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幸福却长久地在她灵气不减的眼睛里闪着不灭的光,她信仰着,永远感谢着天对自己的浓浓厚意。

10、希望听到游荡的歌唱家,手持根卡琴,唱起一个没有眼泪的传奇,粗犷而豪放,牧童的短笛时起时伏,搭配着巧妙的韵律,年轻的姑娘已清脆的歌喉作为伴唱,歌声悠扬,脸上有着健康的绯红,牧民们默然着,不忍打扰,年长者随着这古老的旋律,11、希望在草原上席地而坐,闻着小草蹭蹭上长的方向,望着远方的山峦亘古地纵横在目极之处,天空中有几个黑点,是鹰,被视为神的儿子的鹰,背景是湛蓝的苍穹与神域雪山,散发出神圣而圣洁的光芒,人们说,纯洁的人死后便会归往那里,那里月光不再寒冷,风雪不再肆虐,那是每个藏家人心中的美好家园。

12、我们去的最后一个景点是海拔4800米“羊卓雍错”,“错”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山路很窄,也很险。

路边有许多放养的耗牛和在高原才能见到的美丽花朵。

到了山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湛蓝的湖水。

只见白云从我们头顶上飘过,周围是翠绿的草地……哇

西藏太美了

13、听妈妈讲纳木错蒙语叫“腾格里海”,意为“天湖”。

因为它是与天相交的地方。

距县城61公里。

湖面海拔高度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湖中有三个岛屿。

14、千山之巅, 万水之源,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

是藏羚羊的摇篮,牦牛的乐园。

蓝天,白云,西藏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造就了这独特的异地风情。

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这个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

15、到了拉萨,我看见周围都是高山,山像连绵不断的长城,山上连一棵树木也没有,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

拉萨市就在这群山之中,是一块好大好大的盆地,我们坐的车穿过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两边都市热闹的城市和美丽的村庄。

这是什么经幡

这叫风马旗。

  国的西藏高原上,在四川、、、云南的藏族聚居区以及尼泊尔金、不丹、克什米尔等邻邦,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

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

显然,风马旗在这里是直译。

  风马源于一种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

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

  藏族原始宗教认为,山神是地方保护神,它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本地区众生的安全,常骑马巡视辖区,保护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

藏族认为,“风马”在深层意义上指人的气数和运道,或者特指五行;在灵气聚集之处(神山圣湖等),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向上苍神灵的传达和实现。

为报答山神和上苍神灵,每到祭日,人们便虔诚地举行煨桑仪式,献上“隆达”。

所以制作插挂“隆达”成为不可或缺的仪轨。

  和西藏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艺术一样,风马旗的创作与传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

  藏区人民无论喜庆生辰、逢年过节,都要插挂五彩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风马旗,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风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风马旗,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风马旗,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礼赞;阳春三月开犁播种,耕牛的头角上一定插挂风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祷,祈望五谷丰登;山河路口张挂风马是希望舟车无碍;天葬台附近张挂风马则是超渡亡灵寄托哀思……等等。

总之,在他们看来,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甘肃、青海藏区还有在隘口与山顶放飞纸风马旗的习俗。

适逢正月,寒风劲吹,纷纷扬扬的风马旗雪片般飘入云端娱悦天神。

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圆寂,家家户户须将房顶上的风马旗置放倾斜,以示致哀。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藏族人每每将自己或逝者的手镯、帽子、须发或一团羊毛系于风马旗上,则是希冀能借助其力牵引升腾,而使运气增长,福星高随。

藏族非常看重风马旗,旅游者经过这些地方时可往玛尼堆上添加一些石头,但切记不可乱动和不敬。

[1]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

显然,风马旗在这里是直译。

  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

“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

”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

这种意识是用经幡上印有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以及印在经幡上的咒语、经文或祈愿文的图像来表达的。

和西藏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艺术一样,风马旗的创作与传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

关于风马旗的源初,西藏宗教界、学术界虽各有掌故,但公元十二世纪初许多噶举派寺院为广布其教义而悬挂风马旗,是各家各派都首肯的。

  一般认为风马源于一种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

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

藏族原始宗教认为,山神是地方保护神,它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本地区众生的安全,常骑马巡视辖区,保护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

藏族认为,“风马”在深层意义上指人的气数和运道,或者特指五行;在灵气聚集之处(神山圣湖等),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向上苍神灵的传达和实现。

为报答山神和上苍神灵,每到祭日,人们便虔诚地举行煨桑仪式,献上“隆达”。

所以制作插挂“隆达”成为不可或缺的仪轨。

  风马旗的祭祀活动,与其图像象征内涵有关。

经幡的中心是一匹骏马,骏马形象是神速的象征。

祈愿受五种自然物制约的世间一切事物,由对立转向和睦,由坏转向好,由恶转向善,由凶兆转向吉兆,由厄运转向幸运。

不仅能够转变,而且转变得迅速。

经幡四角画的四兽图像,老虎栖息在森林中,老虎的形象象征着木或风;狮子居于山上,狮子的形象象征着土;鹏鸟飞翔在天空,双角喷发出火焰,这种形象象征着火;龙生活在大海中,鱼龙的形象象征着水。

风无处不在,风即天。

在这里没有把森林、高山、大地、天空、河水、大海作为六种自然物直接画上去,而把在这些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形象作象征,可见它不是仅仅表现六种自然物,而是把它们作为主要内容。

而马背上画的那个象征财运的“喷焰末巴”,就是促成实现人们心愿的如意吉祥。

除开分别不同的五色象征之外,一般还有一面主幡,形制要大于五种不同单色的经幡。

主幡与边镶布条颜色搭配,是根据藏族历算关于母子生克学说中相生原理来决定的,如主幡的颜色是绿色,边镶布条的颜色应该是蓝色,主木水相生。

故而马经幡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具有深奥的意义,整个经幡完全是融情感与理性为一体的产物,完全是表现人们美好精神愿望的载体。

  但在最初的实际运用中,风马旗并不是寄托藏人祭祀神灵、祈祥祛难的心愿的,而是军队的标志。

根据才情横溢的根敦群佩著作《白史》称:大部分臣民皆为游牧,每户门上都立一根旗矛,这是藏族独有的习俗。

此亦最早是军户的标识,后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习俗行为。

哪怕是一户也要在门上插经幡,一直保持到现在。

[2]  常见的风马旗多由布制成,也有用麻纱、丝绸及土纸的。

风马有方形、角形、条形等,通常为10-60厘米不等的长开或正方形。

风马小可到一条一缕,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挂于绳,或随意抛洒。

劲风吹拂之时,成片成串的风马在蓝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飞舞。

  风马旗的颜色分白、黄、红、绿、蓝五种。

民谣中唱道:黄幡象征自现莲,红幡象征雨调和,青幡象征后裔长;红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红幡插在屋顶上,如红火永兴旺……布的颜色在这里是有明确的寓意的,即所谓西赤、东青、南黄、北绿的宇宙四方之说。

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

  因为色彩的象征涵义,故而农家过年在房顶换插五色经幡时,也有搞得十分简化的,仅在一根分叉很多的树枝上,从上到下分色系挂单色布片,布片上并不印上图像,一种色布横着排列系挂五片。

故而五色风马经幡,是完全表征着天地万物众神。

五色彩箭、五色空行母、五色毛线和四色护法神等,都与此种象征意义有关。

  常见风马旗的图案中心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

四角环刻着可以排除消极影响的四尊保护神,它们是象征深刻圆满的金翅鸟,象征穿透力的龙,象征警戒状态的老虎和象征胜利的狮子。

这种构图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

另还有佛像、八宝吉祥和佛经等图案,它们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属刻版的。

苯教认为:风马中的五种动物象征人类的五种组成部分,即马象征灵魂(或吉祥),鹏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体,龙象征繁荣,狮象征命运。

一段或一句经咒散置其间,图与文相映成趣。

  拉萨附近的几家传统作坊和寺院、后藏日喀则以及康区德格是风马旗的三大雕版印制中心。

一块风马旗版雕刻完毕(以木质版居多,也有石刻版和金属版)即分别印刷于白、黄、红、绿、蓝等各色布面上,一面面风马旗随即诞生了。

  风马旗的印制过程并不复杂,但却是充满宗教严肃感的。

如所用的布、纸、油墨(前后藏地区喜用黑色油墨)必须洁净,木版用过一次必须经过熏桑方可再用,工匠亦应于工作前焚香净手颂经,并应尽量选择朝东南方向的房屋做工作间,否则就会减损风马旗的神圣力。

一类就是布印“风马”旗。

它是在长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各个单色布片上印刷上红色或黑色的拼图和经文,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等,主要用于悬挂或插挂。

每五色为一组,数组为一挂,视环境地势需要,可长可短,长者达百米以上,短者犹如片片活脱鲜亮的小彩旗,插于草原帐篷、农家宅院、城乡居民的屋顶上。

  仅以插于每户藏家房顶的经幡来说,每年都要换新。

换新的日子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藏历新年初一过后的某个良辰吉日。

这天早上太阳刚升起照到房顶的时候,全院老老少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而欢乐的换插经幡、祭神、祈福的“托散”仪式。

  另一类是纸印“风马”片。

主要用作对天神、山神、赞神和龙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动时祭献抛撒的吉祥物,也可作为供奉物成组悬挂或张贴于室内外。

大者尺余,小者仅几厘米。

最常见的就是风马图像印在四五公分见方的纸片上,这种风马纸片成千上万地印制,它也作为一种祭祀用品,煨桑时撒在喷吐飘飞的烟缕上,随着香烟飞升起来。

每逢宗教节日,在所有大小寺庙包括拉萨大昭寺前的煨桑灶旁,往往是风马纸片到处飞舞,飘落积存到地面上就是厚厚的一层。

  第三类就是各种经幡,根据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黑色或朱砂色将经文图符印制在整匹白布上;一类是同“风马旗”一样,在蓝、白、黄、红、绿布块上用经文图符相间组合的经幡。

  第一种是悬挂式的,视其环境、地势、用途张挂,可长可短,可疏可密,长者达数百米以上,密者数十上百层悬挂,有的还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数百上千平方米的经幡城。

这些悬挂式的经幡,具体形状各种各样,有在长条形的布上印上四方形的风马旗图案;也有网状条幡。

  第二种插挂式的,在竖长方形的纱布或丝巾上印以风马旗图案,一边缝在旗杆上,另一边缀上很多条直的飘带。

这些风马经幡主要插在村口、屋顶、十字路口、山顶或山道上。

第三种就是经幡塔,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布块做,也可以用哈达一样的丝巾来做。

在康定、道孚等县区,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用丝质风马经幡层层系挂、片片重叠而成的撑天大伞般的经幡塔,用作集体祭祀的场地。

在黄河源头玛多县的一座经幡塔,高10余米,方圆百余米,用无数条牦牛绳呈放射状牵连起,由几十层经幡呈环状围绕中心嘛呢堆上高大的经幡柱,整体呈现出宽大的金字塔造型,真是蔚为壮观。

  第四种是立柱式经幡,常见于寺院、佛殿、经塔、山顶、宅院、神山、圣湖等地。

其形制巨大者达数十米,如阿里冈仁波钦神山下的经幡柱、江孜白居寺“十万吉祥多门塔”前的经幡柱等。

柱顶装饰有铜铸镏金日月、宝瓶、五彩华盖、牦牛尾,然后就是数十米长条的风马经幡,在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巨响。

[4]  纵观西藏各地的风马旗,尽管其主体形象近乎是符号般的相对不变,但其风格流派大致是可一望而知的。

  拉萨地区的风马旗,雕版和印刷大致集中于郊县的几家传统作坊和几大寺院,所以形制风格较为统一,风马图案严谨而富丽,无论宗教感还是艺术感都显得正统一些。

雕版偏重严谨、富丽,表现内容很宽泛,小至一字一马一塔、一句咒语,大至描绘“天界神灵居处”、“如意宝树供养图”等。

形象纷繁,线条细密,刀工考究,印刷上选布择色一丝不苟。

从横贯于布达拉山与药王山之间那一串串万国旗般随风飘舞的风马旗,人们更多能感受到的是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中心区所特有的正统气象。

  后藏地区(泛指日喀则地区所属的广阔地域)的风马旗,在表现内容与形式手法上和拉萨近似,但更世俗生活化,形式、内容较为自由灵活,新年时多在乡间寺庙民舍的屋顶以及村口张挂。

前后藏地区的人们喜欢在房顶与门首挂风马旗,这是对人畜兴旺时运亨通的企望。

在金沙江两岸,特别是金沙江上游两岸,风马旗成林、成塔。

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覆盖于风水宝地,岁岁年年、日日夜夜在风中飘扬,犹如无数僧众日以继夜地诵颂着真经。

后藏地区一些远离城镇的乡野间的风马旗,文字图像多是随形就势,有意或无意地挣脱着规范:飞临天界的神驹宝马变成了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马、小驴;龙往往变成石上爬的四脚蛇之类;虎和狮子则更像是对家猫和豹猫的描摩;金翅鸟有时变成藏鸡,有时又变成雄鹰。

总之,这些普通而亲切的形象使这种神秘性的供敬品反更贴近人间烟火了。

后藏地区当属严肃规范之作的风马旗也不少,但与拉萨风马旗相比,艺匠们创作自由度要多些。

  粗犷、自由、兼融、变异,这八个字可以概括藏北地区风马旗的风格。

木版在藏北地区是很珍贵的,无论从藏南河谷林区运来,还是从祖国内地运来,都须经过数千里的艰难跋涉。

所以当地艺匠往往就地取材从玛尼石上直接拓印,这便出现了玛尼石刻艺术。

这类作品,往往构成与图像丰厚饱满,大刀阔斧,尤显粗犷豪放,张扬洒脱,可视为风马旗艺术中的一枝奇秀。

藏北草原险恶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一代代骁勇善战如格萨尔式的英雄,这种文化也反映到了风马旗艺术上。

草原上驰骋的骏马,被驾轻就熟地搬进了画面,马的形容气质已没有了前后藏风马旗上那种非驴非马的尴尬相,而是一派矫健轩昂。

经咒和图像更加摆脱了固定的格局,被随心所欲地布置排印于画芯内外。

更为别开生面的是牛、羊、羚羊形象的登堂入室,当地艺匠们对这些在宗教殿堂中没有地位寓意的牲畜情有独钟,既扩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也丰富了草原民俗学的内容。

  就玛尼石和风马旗艺术而论,藏东地区当属一流。

就风马旗而言,这里既有邻近川西重镇德格印经院的文化优势,又有取用不竭的原始森林作后盾,更重要的是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雕版队伍。

所以蔚为壮观的藏东风马旗阵容与魅力决非未临其境者所能想象出的。

另外,尽管藏东各县一般属富庶地区,但寺院的分布却少于雪域腹地。

正因如此,广大信众便将一处处有来历、有灵性的仁山智水精心地用风马旗、玛尼石装点起来。

藏东风马旗不是拉萨那种五颜六色的小风幡,而是以一块或数块雕版回环往复地印于几丈长的白布上。

印色为赭红和黑两种,单纯而强烈,日晒雨淋后更显浑然。

  林芝地区,旧称工布。

有着山高、水急、沟深、林密的自然环境,为珞巴族、门巴族、登人与藏族杂居区,所以民俗风情与文化形态迥异于前后藏地区。

通常意义的寺院庙宇在这里并不多见,但神湖、神山、神石、神树、神坛等原始崇拜物却比比皆是。

工布地区风马旗的形制与面貌和藏东地区大同小异,不同点只是将藏东的横挂式风马旗,改为竖挂在一棵棵参天古柏之上,远远望去恰似一片片凯旋般的幡海旗林,在雪峰翠谷的衬托下,非常别致壮观。

  康区的风马大片大片回环往复,色泽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烈,如安多、湟中一带分布于黄河源的风马直如幡城一般。

[5]  人们无论喜庆生辰、逢年过节,都要插挂五彩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经幡,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风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风马旗,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风马旗,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礼赞;阳春三月开犁播种,耕牛的头角上一定插挂风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祷,祈望五谷丰登;山河路口张挂风马是希望舟车无碍;天葬台附近张挂风马则是超渡亡灵寄托哀思……等等。

总之,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前后藏地区的人们喜欢在房顶与门首挂风马旗,这是对人畜兴旺时运亨通的企望。

在金沙江两岸,特别是金沙江上游两岸,风马旗成林、成塔。

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覆盖于风水宝地,岁岁年年、日日夜夜在风中飘扬,犹如无数僧众日以继夜地诵颂着真经。

  甘肃、青海藏区还有在隘口与山顶放飞纸风马旗的习俗。

适逢正月,寒风劲吹,纷纷扬扬的风马旗雪片般飘入云端娱悦天神。

  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圆寂,家家户户须将房顶上的风马旗置放倾斜,以示致哀。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藏族人每每将自己或逝者的手镯、帽子、须发或一团羊毛系于风马旗上,则是希冀能借助其力牵引升腾,而使运气增长,福星高随。

  藏族非常看重风马旗,旅游者经过这些地方时可往玛尼堆上添加一些石头,但切记不可乱动和不敬。

  关于风马旗,有着很多种美丽的传说。

最常听到的有两种,一种是: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手持经卷闭目思索时,一阵大风刮来,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经书。

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万片,被风儿带到世界各地,带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手中。

凡是得到佛祖经书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

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上面印上经文和佛祖的像,把它挂在风吹得着的地方,以求消灾祈福,祈求平安。

  另一个传说是:一个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经,回来的路上过河时把经书弄湿了,他把经书全摊开凉晒,自己坐在一棵大树下打坐入定。

突然间,天地响起法锣、法号,阵阵梵音回荡,微风拂面,天宇盘旋。

僧人感觉浑身通泰,大彻大悟。

他微微睁开眼睛,原来一阵风起,刮得经书满天满地满河面。

据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僧人的顿悟和颂扬佛经,就把经书印在布上,直接挂于天地之间。

是那些飘扬在风中的彩旗天长日久便成了如今祈祷用的经幡。

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

故而风马旗成为藏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藏族苯教与藏传佛教互相融合后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征。

布达拉宫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欢们来中国拉萨观光旅游这个旅程中,你们将能愉快地领略到西藏的风光和文化。

今天将陪同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概念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

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殊胜的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宫堡和寺院于体的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而起,从地平直达山顶。

主楼高13层,高113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

远望宫宇叠砌,巍峨耸峙,近看气势磅礴,壮丽渔业,登观俯瞰全市,傲视群山。

  布达拉宫相传始建于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当时叫“颇章玛尔布赤子”,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

宫堡之间复道行空,甚为壮观。

东宫门外,有宽18丈,长300丈的跑马场,砌砖为基,铺木而就,马行其上蹄声嚣嚣,虽仅一马或数马飞驰,却有万马奔腾之势。

后被雷电及战乱毁坏,成为一般寺庙,一直未得到认真的恢复。

  1645(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在青海蒙古酋长因始法武力扶持下取得了政权,为巩固政孝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宣布重建布达拉宫,并由第悉•索朗热登主事。

重建时,拆毁了吐蕃王朝时期的古遗址,保存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修法洞和本尊观音佛堂,并以此为中心向东向西光建白宫,从此,布达拉宫就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直到1959年。

五世达赖以后的摄政修建了红宫和灵塔,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

如果说7世纪的“布达拉宫”,作为宫堡建筑,政治的象征,主要显示了人间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所向披靡的武功,那么,五世达赖重建的布达拉宫就由人间变成佛域,整个建筑就是一座神权的偶像崇拜。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一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

红宫为历世达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显然是须弥佛土的境界,宇宙中心。

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

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

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公里,中为湖,湖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

“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

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有“三界”之说。

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我们可以看到布宫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

布宫又通过建筑艺术体积的无限夸张和极度渲染,布局的强烈对比和互相陪衬,尽情表现了佛法神威,告诫人们,惟有超脱尘世,皈依佛门,才是通向天国的境地。

  在下面的参观过程中,我将分不同景点向大家作详细讲解。

  曲结竹普与帕巴拉康  我们现在去参观曲结竹秋和帕巴拉康。

曲竹普和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建筑群中吐蕃时期保留下来的仅的建筑。

  曲结竹普建于7世纪,是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边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是吐蕃时期的雕塑品。

这些塑像表情生动,衣褶流畅,手法与风格与晚期松赞干布及妃臣像迥异,极有可能是吐蕃时期留下的艺术珍品。

这个室净高3.7米,原有的两柱现保存完好,柱上正面的兽面雕刻有明显的吐蕃时代的风格,为加固梁椽屋顶,后世先后添加了粗细不等的9根柱子,从而使这间不足27平方米的建筑内竟密布11根柱子,但整个建筑却留下较多的原貌。

(由此再上一层楼)这便是帕巴拉康。

帕巴拉康也是早期建筑,已经维修已失原貌。

主供像是帕巴•洛桑夏燃佛,相传为松赞布的本尊佛像,亦是布达拉宫的主要供佛。

殿内四面的佛橱内供的是五世、八世、九世达赖、宗喀巴的造像以及莲花生、宗喀巴、幼年十二世达赖的脚石印。

佛殿前挂的是“福田妙果”的匾额,乃清朝同治皇帝亲笔题书所赐。

  萨松朗杰和其美甘丹  我们现在已上到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堂,这里被称为萨松朗杰(意为胜界),宫殿内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供有皇帝“万岁”的牌位,牌位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

自七世达赖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到这里向皇帝牌位进行朝拜,以表明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由萨松朗杰向西便到其甘丹)这个殿堂叫其美甘丹,此殿建于1690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经堂。

六世达赖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从小资质聪颖,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青结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25岁时,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

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仓央嘉措情歌》,情歌优美动人,广为流传,已被译成英、法、俄、日、印地等文字。

  再见,布达拉  观过萨松朗杰其美甘丹,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

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那么它的空间组合向人们宣传禁欲主义,它的装饰设置更向人们展示了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它综合了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形容彼岸世界的富丽堂皇,佛境福泽的极乐胜事,用人间的财富诱惑人们向天国祈求幸福。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

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

  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300年来)最大的一次。

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