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高科技文化展馆的句子

形容高科技文化展馆的句子

时间:2016-06-29 18:08

科技馆里都有什么

说一下我知道的,你做个参考:启迪科技园展示厅防城港核电基地科普馆天津英华国际学校科技展厅中国银行未来银行实验室以上这些都是赛凡策划的科技类的展厅

写一篇100字的参观科技馆后的感想(要写出看了这些后是你想到的)

参观馆 今天下我和妈妈一起去科技馆看第21届温州市青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我科技馆里看到有小学生发明的洒水扫帚,有多功能斜面演示器。

有多功能超市购物车等等。

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品画。

这些画有小学生画的,有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画的,也有中学生画的。

他们都是小画家。

科技馆里的东西可真不一般啊

新科技馆一游,写一篇观察记录,结合自己感受,以"科技在我身边,__与我同行"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电脑、电视都是科技的馈赠,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整个世界就迈入了科技时代;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我们就离开了黑暗并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顿因为树上掉下来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又让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充满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趣味无穷的。

其三,科学一旦与人生碰撞,在科技与人类社会发生关系——无论是正面与反面,也是趣味横生的。

科技无处不在,科技让人类无比自豪

科技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没有了电,人们将继续生活在黑暗中;没有了煤气、石油,那人们岂不是还要吃生的东西或钻木取火,继续用生畜拉车;没有了手机和电脑,人们是不是还用飞鸽传书……。

由此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刻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也在时时刻刻的对科技的发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贡献着……我虽然顽皮,但也着实体验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苏打粉放进被子里,然后加上白醋,这时“火山爆发”了

马上,白醋冒起了洁白的泡泡。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我曾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曾参加市级的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也获得了三等奖,这些成绩和老师的辛勤培育是离不开的。

参加科技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越来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

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

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

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科技馆里都有什么

科技馆的展品大部分可手操作,是集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又是自然博,又是科技馆。

馆内设有地壳探秘、生物万象、智慧之光、儿童科技园、视听乐园、设计师摇篮、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十二个常设展区。

馆内还有4个特种影院,分别是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四维影院与太空影院,他们组成了迄今为止亚洲规模最大的科学影城,年放映量可达到8000场次。

巨幕影院、球幕影院位于地下一层,四维影院位于地面一层,太空影院位于地面三层。

建议一定要看看四维的那个。

其他的可以选择影片内容而决定。

年前就不要去了,有大检修。

春节期间具体安排如下:1月25日(周日)――1月31日(周六)正常开放。

开放时间:25日(除夕)为9:00——17:15;26——31日为8:45—18:30。

成人60元票价,儿童20元,电影四D的(30元)。

中国科技博物馆资料

中国科技博物馆共设: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馆 香港太空馆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中国航空博物馆 北京天文馆 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大庆油田开发科学实验陈列室  01.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的全国性的科学技术馆。

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一号。

该馆1978年筹建,1988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后正式开放。

2000年5月,该馆二期工程竣工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包括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的综合性、多功能新型社会教育阵地。

  中国科技馆的展品设计,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鼓励观众亲自动手参与活动,用形象生动的手法启迪观众的探索精神,这种教育不仅使观众掌握科学知识,而且着力于培养思维方法和挖掘智能潜力。

展品内容紧紧把握住基础理论与高科技、新技术相结合,启发人们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

  该馆现代科学技术展览内容包括:电磁学、力学、热学、人体反应、声学、光学、核技术、信息技术等展区。

约计120项展项。

其中有60万伏高压静电表演大型装置和反映近代新成就的直传列车。

反映高技术的包括超导试验在内的表演台,以及进行多项力学气浮试验的高精度平台演示项目。

  馆内的球幕电影厅是中国首座OMNOMAX影厅,在这里观众可一睹高科技电影的风采。

它采用双层球面,银幕直径达27米,六路四声道直体音响和超视野范围的画面,使观众难以分辨银幕边缘位置,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自开放以来已放映了美国影片《大峡谷》、《飞向》、《非洲大草原》等,深受观众欢迎。

  该馆还举办了“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安大略科学中心来华展览”、“新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展览”等展览。

并到外地展出。

“中国科技馆巡回展览”,对中国内地边远省份科学普及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曾在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地展出。

  该馆与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各国科技馆建立了定期的情报交换,并进行了人员互访,重视与国外科技馆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技馆出版不定期刊物《科技馆》,编写有《国外科技馆资料汇编》等。

  02.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馆  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馆是中国第一座航空博物馆。

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内。

前身是该校专供教学实习及飞机构造设计参考之用的飞机陈列室。

1985年3月陈列室改组为航空馆。

1986年10月25日对外开放。

该馆的任务是配合教学、普及航空科技知识。

  该馆展览面积约9700平方米,分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区。

室内包括东、西两个展览厅,面积各约600平方米。

室外展区面积约8500平方米。

  东厅主要展出各式飞机实体模型和图片以及喷气发动机模型、霹雳2号空对空导弹、中国1984年发射的试验通信卫星模型等。

此外还有显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简史的照片及中国制造的不同型式飞机的实体模型。

东厅还设有一个放映航空科技知识的电视录像放映室。

  西厅展出蜜蜂2号、3号及伞翼5号超轻型飞机各1架,捷克多用途轻型飞机L-60型1架及高空6型靶机1架。

为充分利用陈列空间,这些飞机均采用高位或吊装陈列,以便观览。

展出的还有不同型号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如美国的莱特R-1830和莱可敏型;不同型号的喷气发动机,如英国的林恩和中国的涡喷6,前者为离心式,后者为轴流式。

为方便观众了解其内部构造,这些发动机作解剖形式陈列。

活塞式发动机中还有一台已属罕见的气缸旋转式发动机。

  03.香港太空馆  香港太空馆是亚洲著名的天文馆之一。

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尖沙咀。

1977年动工兴建,1980年建成。

占地约8000平方米。

该馆分为东西两侧,东侧外形似一颗巨大的蛋,内设天象厅和展览厅;西侧为太阳科学厅。

天象厅天幕直径23米,设座位316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象厅之一。

星象投映仪能将天空中包括太阳在内的8000多颗恒星、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投射到天幕上。

该厅还配备非常新颖的全天域放映机,为亚洲最先使用。

厅内的六声道音响系统,有几十组扬声器,效果极佳。

  展览厅介绍了古代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

古代天文学陈列有中国天文学家在1054年观察金牛座超新星爆发的记录,被誉为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宝藏,是研究天体的珍贵资料。

还有西方古代的天文遗迹,如英国的石柱群、埃及的金字塔、秘鲁的拿斯卡平原以及现存最古星图之一的敦煌星图和各种古代天文仪器。

在现代天文学陈列中,除一般天文现象内容外,还介绍火箭发展史、现代空间探测技术,陈列有太空穿梭机、宇宙飞船密闭舱先锋10号等模型。

  太阳科学厅有围绕太阳主题的12组展览,介绍太阳结构、太阳的各种现象和太阳的研究史等。

厅内安装1台20厘米口径的太阳望远镜,可以看到太阳的日冕、日珥、色球和光球等。

该厅鼓励观众自己操纵一些仪器。

该馆还与香港的各文化团体合作举办天文活动,普及天文知识。

  04.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是中国地方综合性洞穴科学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郊东南12公里的白面山。

1981年筹建,1985年春节开放。

  1956年,裴文中、贾兰坡在白面山主洞厅口发现一古人类文化遗址。

后经系统性发掘,出土数百件石器和众多的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动物骨骼化石,证明为柳江流域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1961年,被列为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以文化遗址为现场展出的主体,利用漫长、宽阔的洞穴穴道和洞外开阔地设置雕塑、音响、景箱,以宣传普及社会发展史、地质、古生物、水文、岩溶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该馆系统地陈列了广西古人类学研究及有关洞穴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展品为广西各地出土的人类化石、生物化石和现代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并附有各种图片及文字说明。

  05.中国航空博物馆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亚洲最大的航空珍品荟萃地。

座落在北京昌平大汤山脚下。

筹建工作始于1986年10月,经过三年时间的采集装修,于1989年11月11日正式向社会开放。

目前,共收藏飞机91种163架,导弹、雷达、高炮等武器装备600余种。

  该馆的宗旨是建立航空实物档案,弘扬中华文化,普及航空知识,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内外交流,促进科技发展。

  该馆一期工程占地约20万平方米,由山洞大展厅、珍宝馆展厅和露天展区组成。

山洞展厅面积为20000平方米,拱型顶上镶嵌265盏圆灯,构成繁星点点的景观。

两侧两条光带,把展厅装点得更加宽敞明亮。

珍宝馆展区面积为600平方米,露天展区面积为40000平方米,此外,还有9000平方米的地面防空武器装备存放场。

待二期工程建成后,其整体面积将达到53万平方米。

山洞展厅的展品从中国古代的航空发明与发现到当代使用的高空高速歼击机,从近代引进国外的航空器到国产的各种类型飞机,依照历史的时序陈列于大型展厅两侧,构成了航空历史长河的壮丽景观。

现任空军司令员王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驾战鹰——米格-15比斯,就停放在这里。

展厅右侧还展出自己复制的中国航空史上著名的飞机——冯如二号、乐士文一号和列宁号。

另有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捷克等国制造的多种型号飞机。

其中,日本制造的99式高级教练机,苏联制造的波-2、拉-9、拉-11、图-2、雅克-12,美国制造的P-51、L-5等飞机均为世界航空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收藏和观赏价值。

展厅左侧是新中国生产的飞机系列,从自行制造的第一架初教机、第一架歼击机到具有独特设计格局的轻型歼击机歼-12,完整地记载着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和人民空军的发展历史。

展厅的后部还展出雷达、导弹、高炮等其他武器装备。

  珍宝馆里分三个展室。

第一展室展出了航空博物馆自己制作的各型遥控飞机模型和象真飞机模型;第二展室展出的是外国政府首脑赠送给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珍贵礼物;第三展室展出的是外国军事代表团、航空界朋友以及其他友好人士赠送给人民空军的精美军徽、部队徽等礼品。

  露天展区收藏有、周恩来、朱德在50、60年代乘坐过的飞机,斯大林送给的生日礼物——图-4重型轰炸机,在“驼峰空运”、建设西藏、边界反击战中屡建战功的C-46大型运输机,参加“两航”起义的康维尔-240、C-47以及英国的子爵式、图-124、三叉戟等大型客机。

  该馆还设有航空汽炮打靶、登机游览、模拟飞行等航体游艺活动。

  06.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

位于北京西直门外。

1957年9月建立。

  该馆有直径23.5米象征天穹的天象厅,中间安装精致的国产大型天象仪,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月食等天象。

能容 600人观看。

门厅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转的傅科摆。

西侧展厅陈列天文知识展览,东侧演讲厅经常举行学术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学知识报告。

庭院中有两座天文台,其中一座装有口径13厘米的望远镜,观众通过它观看月亮、行星、星云、星团,白天观测太阳黑子。

该馆还使用此镜进行研究性记录,参加全国太阳黑子联合观测项目。

另一座是色球望远镜天文台,应用色球望远镜观测和拍摄太阳色球层的变化。

西侧还有天文广场,陈列室外观测仪器,供观众观测。

  该馆办有《天文爱好者》杂志及与紫金山天文台合编的《天文普及年历》杂志等。

  位于北京东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的北京古观象台归北京天文馆管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陈列清代8件巨型铜质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纪限仪、象限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体态生动,工艺精湛。

古观象台还包括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属建筑。

  古观象台主台下面开辟为三层的空心大厅;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展厅和紫微殿、东西厢房以及晷影堂,陈列有《中国古代天文成就展览》,还有清代康熙书写的“观测唯勤”和乾隆的“观象授时”题匾。

紫微殿前置有简仪、浑仪的三分之一模型,院中安置正方案仪表。

晷影堂前竖有铜质圭表。

  07.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

是台湾省第一座科学博物馆。

  全馆共分科学中心、生命科学、地球环境、中国科学与技术等四个展示厅以及太空、立体、环境与鸟瞰等四个剧场。

其中中国科学与技术厅展示著中国科学、医学、农业、天文历算、造船航海及中国人的心灵生活等。

剧场则采用电脑控制或多媒体视听设备,提供洛种最新资讯。

  08.大庆油田开发科学实验陈列室  大庆油田开发科学实验陈列室是中国专业性科技博物馆。

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

1960年8月2日建成油田陈列室对外开放,当时称为“地宫”。

以后,陈列室逐渐扩充完善。

  该馆收藏的石油地质标本十分丰富,其中岩心标本库藏有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三江盆地的岩心标本就有17万米。

这些标本来自1300多口探井和资料井,且在逐年增加。

  全馆陈列面积1480平方米,陈列展出标本和实物2500件,技术图表和模型近500件。

该馆分设4个陈列室:石油地质开采陈列室介绍石油的生成和储集、勘探方法、开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大庆油田陈列室介绍大庆油田的石油地质特征、勘探开发程序和不同开发阶段的技术措施;岩心标本陈列室展出长465米、比例为1:1的大庆油田油层剖面和 1:200的松辽盆地地层剖面;科研成果陈列室介绍大庆科技人员在石油地质和油田开发方面的主要科研成果。

关于方城四馆两中心的作文

博物馆建筑代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建筑和建筑设计的水平。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现代博物馆建筑实例的剖析,在前人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注重的因素,研究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理念,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趋向。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和观赏为目的,通过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相关物品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

”而与之相适应的博物馆建筑是服务于博物馆的目的、功能、作用和性质的专门建筑。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圣地,是现代人的精神殿堂。

现代博物馆建筑常常是一个地区、城市标志性建筑,代表一个地区、城市建筑和建筑设计的水平。

博物馆建筑由于功能的复杂性和形式的独创性要求,以及社会对它超乎寻常的期待,其建筑设计是各类建筑中最难而又最具创造性和挑战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这为现代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

建筑设计理念是建筑师根据设计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和要求等因素所确定的设计基本思想和概念,是充分完善的设计意图,是建筑创作的纲领。

建筑设计理念是建筑师在设计前期通过对设计项目的建筑性质、使用功能、所处环境及设计要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判断、总结和提炼逐步明晰而确定的。

确立了设计理念,创意就有了思想,构思就有了依据,设计就有了目标。

因而设计理念对于建筑设计十分重要和关键。

建筑设计理念反映建筑师对于影响建筑因素的关注重点。

在建筑创作中,对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等因素的强调便形成几类建筑创作理念,即注重环境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功能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艺术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及注重技术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

同样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也存在这几类建筑创作理念。

1 注重环境因素的设计理念博物馆同其它建筑一样存在于建造环境中,建筑设计是在客观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的,设计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过程,环境对于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筑环境的范围大到建筑所在的地域、城市,小到建筑周边、建筑基地之内。

建筑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

不同的博物馆、不同的建造环境,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程度不同,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程度不同。

对于特定的博物馆或特定的环境,注重博物馆的环境因素,重点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1.1 与自然地理环境融合的理念现代博物馆由于其文化、娱乐的特性,经常选择建在环境优美的大自然中。

随着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逐步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注重博物馆与环境的融合、强调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愈来愈得到建筑师的重视,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作品中常常得以体现。

瑞士拜尔勒博物馆就是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实例。

这是一座位于巴塞尔的小型艺术博物馆,建筑基地环境优美,周围是茂密葱郁的树林,还邻近一处别墅古迹。

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的设计,使博物馆和周边环境十分和谐。

博物馆设计形态开放,建筑与环境之间过渡自然而没有割断,建筑形象也比较单纯,不刻意引人注目,给人平静和严谨之感,使其完全融入自然环境,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丹麦哥本哈根“方舟”现代美术馆建于南部伊舍吉地区的海湾边,基地周围是湖泊、海滩、草坪构成的环境,远离城市,自然野趣,处于诗境般的大自然中。

为了这片绿色的草地和宁静的海滩不受人造建筑的破坏,当时还是建筑系学生的瑟伦·罗伯特·伦德将博物馆外观设计为一艘自然停泊在海边的船,博物馆成为海湾一座地景建筑,成为海岛的一部分。

建筑与海滩、水面、海鸟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表达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1.2 与人文历史环境协调的理念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现代博物馆因其涉及人文、历史的特性,建设用地宜选择在与人文历史相关的环境中,建筑师往往采取尊重人文和历史因素的态度,设计表现博物馆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理念。

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就建在旧城中心的一所老教堂附近,用地是街道中间的一块不规则三角形地段。

奥地利建筑师汉斯·霍莱因用一个完整简洁的三角形体块布满整个地段,被称之为“一块蛋糕”。

在建筑外形塑造上运用后现代的建筑手法,增加一些历史建筑的片段,并且博物馆的材料、色彩都与周围建筑相近,设计强调与附近的老教堂等传统街区环境协调。

苏州博物馆新馆也是建在历史建筑环境中,紧邻苏州古城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和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

由于这座博物馆独特的环境位置,处理好新馆与忠王府、拙政园的关系将成为整个博物馆设计的关键。

著名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中尊重和维护忠王府、拙政园以及周边环境历史文化风貌,运用“中而新,苏而新” 、“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将现代与传统融合,采用苏州传统建筑的空间和色彩,使新馆与原有忠王府、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同时以简洁的线条、体块突显现代建筑的个性。

埃及在建的吉萨大埃及博物馆方案是由华裔建筑师彭士佛设计,它解决了大埃及博物馆的最大难题:如何在作为建筑学诞生地之一的吉萨金字塔群边上,建一座与它匹配的新建筑。

博物馆外墙上饰以一种来自意大利的透明石材,这种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绝户外高温。

如此透亮的外墙,与周围的金字塔浑然一体。

博物馆的屋顶也用透明的金属材质建造,兼具节省能源和遮阳的功效。

白天,博物馆内部可直接采光;晚上,室内因外墙被照亮而整屋生辉。

同时,在博物馆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外面的胡夫、麦瑟瑞那斯和齐普芬三大金字塔设计师并不强调博物馆的建筑外形,而试图让它与金字塔对话,用建筑巧妙地表达对周边环境的尊重。

2 注重功能因素的设计理念建筑功能主要是指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与安全的要求,是建筑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

博物馆建筑的基本功能即是为藏品的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提供适用、安全的内部空间和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博物馆的功能要求不断增加和提高。

重视博物馆建筑功能的多样化、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是现代博物馆设计的基本理念。

2.1 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现代博物馆除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基本功能外,建设和设计愈来愈重视博物馆的教育、交流、旅游、休闲、商业、娱乐等多功能性,体现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

位于日本金泽市中心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出于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之手。

这座美术馆建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结束期,很多已有的艺术场馆受到严峻的生存考验,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成为该馆设计考虑重点之一。

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不仅设计成艺术展览场所,而且是集展览、演出、交流、教育、商业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盖蒂中心,是一个多功能的博物馆综合体,除作为博物馆中心的展览馆外,还设有艺术与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研究所、信息中心、餐饮中心和行政办公等建筑体,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功能。

由于功能的多元化,盖蒂中心每年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洛杉矶,除了参观博物馆,还把它作为旅游景点观景,使得一个综合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活动中心。

2.2 注重功能现代化、人性化的理念由法国AREP公司让·玛丽·迪蒂耶尔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设计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在设计理念上除了以建筑的形式和材料来表达“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外,在博物馆的功能、设备和技术方面,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服务社会”。

新馆建筑设计注重丰富展陈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创造优雅的参观环境,体现功能现代化、服务人性化。

新馆实现了成为一座全面展示北京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精美文物和当代建设成就及社会城市风貌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的目标。

3 注重艺术因素的设计理念建筑的艺术性是指建筑形态和环境空间所体验的某种审美特征和审美观念。

建筑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出建筑的文化价值,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可以促进社会、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的审美观、价值观。

建筑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实质意义是以建筑的具体形态来表现。

博物馆基本功能是收藏和展览人类文化和艺术,博物馆建筑是最能体现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类型。

博物馆建筑的艺术性是设计者最为看重的设计因素,注重艺术性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尤为突出的理念。

3.1 追求标志性建筑形象的理念标志性几乎是所有特别重要建筑的设计追求。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和艺术的圣地,最具理由被要求设计成标志性的建筑。

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处于三座摩天大楼之间,无法在高度上和周围建筑相比。

为了在复杂的都市景观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设计者运用对称的几何形体和红色的传统砖石材料塑造了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艺术博物馆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一个高38m的圆柱形斑马纹大天窗,光线可直接由楼顶照射到底楼。

它标新立异的外形,彰显旧金山的艺术精神,体现旧金山城市的文化气质。

3.2 追求雕塑感建筑造型的理念建筑具有艺术属性。

作为造型艺术,建筑形态常常追求雕塑感,追求雕塑的神韵。

在博物馆设计中以追求雕塑感造型的设计理念,不乏成功案例。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形体,以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简洁的几何体构成,西立面切割成巨大的H形,与其西侧对称布局、严谨有序的新古典风格的国家美术馆老馆呼应。

贝聿铭以一条与老馆重合的轴线和对称的西立面,以及与原馆相同的饰面材料,求得与老馆的协调;同时以富有雕塑感的几何形体,突出东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被称之为现代主义建筑“成就的最高峰”。

2001年由美国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德设计的英国曼彻斯特战争博物馆,是由分别代表水陆空的三个体块组成的博物馆,传达战争对地球的破坏的思想。

博物馆造型最大的特色是以极具雕塑感的三个巨大曲面板块构成,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看到三个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

3.3 以建筑艺术表达情感、思想的理念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丹尼尔·里伯斯金德设计的又一座著名博物馆建筑。

该博物馆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建筑以反复连续的锐角转折和到处布满的狭窄裂缝形成的艺术效果,来表达犹太人走过的坎坷历程和经历种种苦难。

作为出生于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的犹太裔建筑师,里伯斯金德对于犹太人遭遇的那场浩劫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其设计理念是以强烈的建筑艺术形式表达对犹太人的情感和理解。

3.4 追求独特建筑形象的理念1997年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一幢造型奇特、怪异、浪漫、优美而充满激情的建筑。

它如同火焰在燃烧,宛若开在水面迎着太阳怒放的花朵,又像水中长出的海洋生物。

这个建筑作品充满着那种暗含于西班牙文化的、既激扬又沉静的诗意,倾倒了全世界的万千民众。

它的落成吸引众多游客蜂拥而至,给这个濒临沉寂的城市带来活力与生机。

它独特的建筑形象,使其成为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齐名的标志性建筑。

美国建筑界的领袖菲利普·约翰逊宣称:“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

”被称为建筑“女巫”的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撒丁古代建筑和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撒丁岛一座光怪陆离的地标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给意大利过于沉闷的撒丁岛注入活力。

哈迪德天马行空艺术风格的博物馆与撒丁岛周围特有的古代塔状建筑交相辉映,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的纽带。

4 注重技术因素的设计理念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建筑从功能、形式、环境到服务对象各方面都变得更加复杂,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重,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发展使建筑形态千变万化。

博物馆建筑也是建筑科技发展最具代表性、最为突出的类型,注重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成为现代博物馆设计新的理念。

4.1 表现结构、设备等技术特性的理念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完全是一座反传统的建筑,外观上像一台巨大机器,它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博物馆——一个巨大的空间容器,在一个结构与设备外露的巨大骨架中提供弹性使用的均质空间。

技术设备的外露,一方面体现技术美学,另一方面带来室内空间划分的灵活性,成为高科技建筑流派的典型代表。

4.2 仿生学建筑形态的理念2000年由圣地亚哥·可拉特拉瓦设计的美国密尔沃基博物馆,就是一座利用自然生物形态的建筑实例。

博物馆建于密歇根湖边,湖滨景色优美,水鸟自由翱翔。

建筑模拟飞鸟的形象,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启或闭合,富于动感与生动性,使建筑与自然更加和谐,更富有个性。

4.3 高科技生态建筑的理念日本山梨水果博物馆是日本女建筑师长谷川逸子高科技生态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这座水果博物馆运用现代建筑材料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将博物馆分解为三个独立的建筑体,三个建筑体分别模仿种子萌芽的三个不同阶段,表现万物不断繁衍、更新发展。

博物馆室内运用现代技术,建立适合生物生长的人工生态系统。

建筑师以高科技的建筑手段和生态技术,创造出极具现代感的建筑造型和生态化的室内环境.结 语 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是注重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某一方面因素,而且常常是注重建筑设计原则涉及的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设计既注重博物馆功能的多样性,又强调表现建筑结构和设备的特性,是功能性与技术性的结合。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理念既体现在追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造型,又表现在突出的高科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是建筑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新近设计的吉萨大埃及博物馆,墙体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绝户外高温,透明屋顶兼具节能和遮阳的功效;同时,透明的建筑巧妙地表达对周边金字塔环境的尊重,其设计理念强调功能效益与环境因素的综合。

注重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等综合因素是未来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趋向。

社会功能需求的提高,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文化艺术的追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都不断推动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发展。

研究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对提高博物馆建筑设计水平,促进博物馆建设的进步、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