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不是常说:“做人要像竹子一样,……里面空……,这句话怎么说来着
正如楼上所说的,中空外直意思是:竹子中间是空的,所以用来形容虚心。
竹子的有节,用来比喻人有气节。
整句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学习竹子的虚心有气节,学习竹子的坚韧不拔,无所畏惧
赞美竹子的优美句子
急不要诗句
1、竹枝杆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们喜爱。
清丽俊逸,又不失顽强拼搏,敢于面对挫折的品质。
风雨中,花儿草儿被风刮倒了,被雨点溅倒了,然而,竹子却勇敢地屹立于暴风雨之中,无一丝畏惧的神色,那样潇洒,那样自然。
雨过天晴,风中透着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竹子,仍然立在那片属于它的土地上,如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依旧是挺拔的,亭亭玉立的,给人一种坚强的、无所畏惧的美。
2、竹,一见普普通通的植物,竹筒,毛笔写出了中国的艺术,竹萧,竹笛唱出中国的风采。
竹筏、竹椅、竹床、竹帘……这些都是一些卑微的不起眼的东西,但就是这样,它的质朴,朴素的精神体验了出来。
3、我已不大清楚,我是什么时候认识并喜爱上竹子的了。
但是,我知道,在集邮本里不知有多少张竹子的邮票,也不知有多少张墨竹的画作。
我喜欢墨竹画,普普通通,简简单单,便能把竹的风采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宣纸上。
这,是一种朴素的美。
4、竹子有着挺拨的身材,穿着青色的衣裳,身体里的空心代表着人的虚心,笔直挺拨的身躯代表着人的正直。
当我看着窗外,大风肆虐,两行的树被风吹得是点头哈腰,而竹子却依然笔挺地立着。
它并没有像树边的树那样屈服于肆虐的狂风,而是迎着风坚强地站在那里。
我被这棵竹子深深地吸引住,它用它那坚强的信念,始终没有向狂风点过头,弯过腰。
风来梳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之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 出自《菜根谭》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
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
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应该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来的虚空平静,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诗经》中形容”竹子“的诗句有哪些
高风亮节 坚韧不拔胸有成竹 顶天立地 胸怀坦荡 清雅脱俗 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竹子象征意义
竹子象征清逸和气尚的君子。
古今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我国的文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竹子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而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之后竹从一种文化意义演变到了一种民俗的意象,例如“竹报平安”常用来祝福平安吉祥。
扩展资料:竹子是南方的一种常见的植物,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使用竹材来制作各种器物,还把竹子称为“岁寒三友”。
魏晋时期,人们十分崇尚“名士”,也就是文学、哲学修养都很高的人物。
当时的阮籍、嵇康等七位名士,,经常在竹林中聚会饮酒赋诗,被称为“竹林七贤”。
这些名士们的“魏晋风度”成为风雅的榜样,竹子也成为文人雅士们所喜爱。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分析说:竹子的根是很牢固的,所以能抗击风雨,这象征着以德为本。
竹子都长得很直,这象征着正直的品质,以正直立身。
竹子的竹节十分明显,这象征着节操,以贞节立志。
竹子都是空心的,这象征着“道”的境界,以虚心处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参考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岁寒三友--竹子
形容竹子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 卓文君《白头吟》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林断山明竹隐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李贺《李凭箜篌引》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李商隐《瑶池》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