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如何形容美丽宁静的庭院
1、沉沉庭院莺吟弄,日暖烟和春气重。
——欧阳修2、绿荫庭院燕莺啼。
——元好问3、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晏几道4、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
——晏几道5、永日绿阴庭院静,最怜紫燕翩翩。
——程文海6、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
形容“山间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夏夜微凉,信步赏月,池中静影沉璧,周围银光照耀。
又觉月光似水,如倾如泻,一 时间月光映水,水波映月。
天地间纠扯出的一匹丝帘幽幽摇曳,此时无声胜有声。
形容“成都美景”的句子有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 一作:阳)▼
形容长江美景的句子
你从雪山走,春潮是你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概.长江----我们的母亲,你以你磅礴汹涌势,以你静谧温柔的体态吸引了多少华夏儿女对你顶礼膜拜,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你赞美你,不尽长江滚滚来 唯见长江天际流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来江水绿如蓝长江春水绿堪染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举不胜举,无以数计.长江---我们亲,你在那冰天雪地上溶注而成,淙淙而下,你积无数细流于一体,形成你浩瀚澎湃的气势,博大沉静的胸怀.我欣赏你春的柔美,夏的强壮,秋的宁静,冬的凝练.你一路高歌顺流而下,你浇灌了多少干涸的农田,滋润了多少广袤的大地,你为祖国的工业\\\\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多少贡献!描写长江的古诗词: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形容雨后美景的句子
参考:窗外的天气就像是你多变的表情。
雨零星乱雨露滋润雨霾风障雨沐风餐雨声沙沙雨丝风片雨似急箭雨雪霏霏雨雪雰雰。
河面上有燕儿在雨雾里盘旋。
夏雨,那雨声“霹雳啪啦”的,总让人感觉那是苍天因感动而流下的泪水。
但有些人觉得这是无稽之谈,错了,瞧——列日当头,在城市的街上,一些农民们不得不卖着西瓜,苍天的泪水是让他们凉快凉快。
泪干后,让卖西瓜的农民们欣赏绚丽夺目的彩虹。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突然,一道利剑似的闪电划破天空,接着就是一阵可怕的雷声。
然后下起了瀑布似的大雨,可比“飞流直下三千尺”还壮观,比“枪林弹雨”还可怕。
闪电、雷声两位动、声编剧还给雷雨配上了很好的声动效果。
雨重重地击打在远处的那片钢筋水泥上,一团团尘雾升起,随后又被后来的雨滴击落下去。
在远处看,仿佛是给城市罩上了一层薄纱。
但是这自然清新的薄纱又显得与那钢筋水泥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春雨来到小溪中,小溪还在沉睡,溪水静静地流淌着,一切显得宁静而安祥。
可春雨偏偏是个爱热闹的主儿,它招来春风,让春风吹醒小溪,“哗啦啦”小溪醒了,曲调突然变得欢快,它就像大自然的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春雨加入其中,与小溪合奏一支春天的赞歌。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几种,是什么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种:叙述、、、议论。
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二、议论四、叙述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
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
(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
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