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龙眼的句子有哪些
广州高州市沙田镇,是龙眼的故乡。
沙田镇漫山遍野都是龙眼,郁郁葱葱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龙眼树的外表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是它的果质好,甜味十足。
我很早就尝到了这样甜而不腻、糯而爽口的特色了。
春去夏来,转眼间,果实已经挂满了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
仔细看龙眼,只见它全身圆圆的,小的只有黄豆那样大,大的则有拇指那样大。
龙眼在不同的阶段是有不同的味道的:熟透的龙眼甜津津的,还没熟透的则有一种苦涩的感觉。
只要你轻轻地剥开龙眼的皮,你就可以闻到龙眼独特的香味了。
在晶莹圆润的果肉里嵌着棕黑色的核。
如果秋天你到沙田镇来,就可以看到一种繁忙的景象:挑箩的挑箩,挑筐的挑筐,在乡间小路上来回奔跑,乡亲们正在从龙眼树上摘下一串硕大而成熟的龙眼,一箩箩,一筐筐地装上汽车销往世界各地。
这时,你先别忙着看,自己也先吃个够吧。
家家户户的人都会争着让你品尝他们的劳动果实呢
龙眼不但味道可口,而且还是送礼的佳品,如果把龙眼晒干了,就成了龙眼肉,可以一脾养心,是上好的滋补品。
此外,龙眼还可以制成桂圆罐头,远销海外。
沙田镇的农民们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出一棵棵、一亩亩的龙眼树,使广州赢得了“水果第一镇”的称号。
他们就是靠着龙眼走上了富裕之路,我也越来越喜欢它了。
啊
沙田镇的龙眼,我爱你
形容粽子的句子有哪些
木兰词 作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
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
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
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
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
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
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
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
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
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
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
”他们之间,隔了生死。
《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和记者浪漫邂逅而相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他们之间,隔了世俗。
《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18年后重逢,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之间,隔了流年。
小时候听故事,总是急着问:“后来呢
”后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
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酒冷茶凉。
悲伤的,不是这残羹冷炙,是这似水流年。
超爱的~~
美食宣传语
正常的宣传:1、尽下美食,体味百味生活
2酒、美食,美不胜收
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4、流不尽的口水…… 5、柳暗花明有一鱼。
6、中华美食 健康你我。
7、千年文化传承,千年坎坷琢磨,中华美食,色香味美。
8、美食在中华 营养又健康
9、美食直通车:游三江,品美食。
幽默的宣传1、为了上帝的缘故,请你尝尝里根牌面包。
——(里根牌面包)2、信誉在食品界是何等重要,而这正是我们所拥有的。
——普劳克特食品公司3、砸开一只只好核桃,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加利福尼亚核桃生产联合会4、我们的厨师知道你的口味。
——印第安那克兰特餐馆5、味道好得忍不住舔手指。
——肯德基家乡鸡餐馆6、大自然奉送的绝妙佳品。
——密思茶叶公司7、为惊恐万状的世界提供一帖安神剂。
——星辰茶叶公司8、有了它晚宴才算完美。
——(水果蛋糕)全国饼干公司9、你别把它称作饼干,把它称作薄雪花也许更合适。
——太平洋饼干公司10、你会把最后一粒面包屑也放进嘴里。
——斯坦莫尔面包公司11、与平庸彻底决裂。
——(混合威士忌)西格12、清爽平和地穿过你的喉咙。
——威士忌-大陆酿酒公司13、它是液体的狂欢
——(榛子酒)艾文酿酒公司14、此刻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其味无穷。
——(教师牌威士忌)巴卡蒂进口公司15、在它七岁之前,一滴也不会出售。
——(威士忌)杰梅森父子酿酒公司16、多付几分钱---可是天壤之别啊
——(JB苏格兰威士忌)詹姆士酿酒公司17、当你愿意拿出最好的酒招待客人时……——尼沃克威士忌18、 唯有品尝才能告诉你一切。
——美国酿酒公司19、 任何时代都是“标准”时代——标准酿酒公司20、“我真嫉妒男人们抽着烟 的潇洒姿态。
”——美国烟草公司21、一百万人的选择不可能是错的。
——(斯巴迪香烟)22、提神醒脑但不会使你的神经受到刺激。
——安东尼奥烟草公司23、一个星期享受七天。
——布郎烟草公司24、封入罐中的是新鲜与健康。
——大陆罐状食品公司25、去问一下他为什么要抽韦伯斯特雪茄。
——韦伯斯特烟草公司26、会叫的狗是决不会咬疼你的。
——(狗头包香烟)27、每抽一口都是至高的享受。
——冈萨雷斯雪茄公司28、既能滤过有毒物质,又保留了好味道。
——(健牌香烟)29、最后一口的味道和第一口一样。
——(幸运牌)美国烟草公司30、缭绕的烟雾中有一座城堡。
——邦迪烟草公司31、你不妨尝一口十二岁的苏格兰威士忌。
——格兰维特牌苏格兰威士忌32、醇而又醇。
——J和B牌苏格兰威士忌33、比别的酒稍好一些。
——索普酿酒公司34、只会温暖你的心,不会冲昏你的头。
——凯思勒牌威士忌35、快乐时增添快乐,烦恼时去除烦恼。
——阿尔伯特王子香烟36、每一个罐头里都有一个新鲜的菜园。
——维格拉森蔬菜制品公司37、还从来没有哪一个打开罐头的人表示失望。
——哈斯洛特食品公司38、美国最有名的花束。
——四玫瑰酒酒公司39、雨后的彩虹。
——(鸡尾酒)海伦-沃克酿酒公司40、独一无二的体验。
——(姜汁酒)索姆塞特进出口公司41、 “只要我口袋里还有钱……”——格兰维特牌苏格兰威士忌42、我们烘倍它,人们赞美它。
——大角咖啡公司43、天堂里的酒也不过如此。
——海姆牌啤酒44、杯中留着一片温馨的回忆。
——切克尼而咖啡公司45、喝上一口就准会买上一箱。
——太平洋啤酒公司46、当你第一次喝我们的啤酒时就应该警告自己,别为它使自己破产。
——太平洋啤酒公司47、有好口味,但不会有大腰围。
——(雷布黑啤酒)美国酿造公司48、全美国都泛起“加拿大”的泡沫。
——加拿大啤酒49、酿制的乐趣与品尝的乐趣相等。
——布拉茨啤酒50、你无法在品尝了“弗莱切”之后不露出微笑。
——弗莱切牌咖啡51、每一粒都在向你致意。
——(大米)本大叔粮食公司52、咖啡的味道能有多好,它就有多好。
——哈利.金斯利咖啡公司53、纯洁的好似雪花。
——诺沃蒂面粉厂54、支撑面团的力量。
——(发哮粉)杰克斯食品厂55、手艺不到没关系,只要比斯奎特面粉到了家。
——比斯奎特面粉公司56、新鲜大自然食物法则的第一条。
——辛可面制品公司57、紧跟在美味后面的是健康。
——廉舍尔肉制品公司58、牌子虽然是“魔鬼”但她却是给天使们享用的。
——魔鬼牌火腿59、以卫生命名,也以卫生著称于世界。
——卫生肉制品食品60、麦氏咖啡公司早已是美国风景的组成部分。
——麦氏咖啡公司61、苹果吃的多,药就吃的少。
——弗吉尼亚果品公司62、剥开皮,里面是美味和健康。
——美国水果批发公司63、喝上一杯,让你的烦恼随香而去。
——贝克咖啡公司64、它的苦更甜美。
——福尔吉咖啡公司65、你准会喝尽最后一滴。
——麦氏咖啡公司67、绝不会影响你的睡眠。
——海格牌咖啡68、上帝喝的也是埃德牌咖啡。
——埃德牌咖啡69、赞叹不已从第一口喝到最后一口。
——麦氏咖啡公司70、一天一只苹果,你会让医生失业。
——太平洋果品公司以上为你提供。
描写龙眼作文
我爱吃水果,在许多的水果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四大珍果之一的龙眼了。
听到这个名字,你也许会问:龙眼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叫“龙眼”呢
这你可就不知道了,因为吃完龙眼后,会留下一枚黑色的果核,仔细一看,极像龙的眼珠,所以就因此得名“龙眼”。
早就知道高州市的沙田镇是个龙眼之乡了,这个暑假,爸爸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就带上了妈妈和弟弟来到了高州市沙田镇。
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来的时候正好是龙眼的盛产之期,我有幸可以观察到龙眼的变化。
每天,我都会去站在龙眼树下,小的龙眼只有黄豆一般大,而大的也有拇指那么大了。
没过几天,大部分的龙眼已经可以吃了。
果实挂满了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成熟的龙眼。
人们都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肩上背着扁担,扁担上挂着两只大篮子,每只篮子里都装满了一串串又大又饱满的龙眼,多得都快掉出来了。
到处走一走,回来的时候一定会提着一个大袋子,袋子里面都是龙眼,因为家家户户的人都争着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分享他们自己劳动的果实,于是龙眼多得只能用袋子装了。
我们寄宿在一户热情好客的一家三口的家里,他们家里也堆满了丰收的龙眼,他们的儿子正坐在地上吃着龙眼呢
我们回到房间,爸爸从袋子里拿出一串玛瑙似的龙眼,我和弟弟立刻抢来一颗龙眼,妈妈忙说:“别急别急,小馋猫们,还有很多呢
”我听了这话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
还是赶紧吃龙眼吧,我瞧了瞧手中的这颗龙眼,圆圆的,和杨梅差不多大。
我用手剥下土黄色外壳,隐约还看见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我轻轻“脱下”那层薄膜,一颗晶莹透亮的龙眼出现在眼前。
我连忙把龙眼放在嘴里,舌尖接触到那甜甜的果肉,我就迫不及待吞下了龙眼,哇塞
甜而不腻,糯而爽口,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当然吃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没有熟透的龙眼,跟熟透的龙眼简直是差别太大了
熟透了的龙眼甜津津的,而没有熟透的龙眼则是又酸又苦的,谁要是吃到那种龙眼,那可就是太倒霉了
在沙田镇的每一天,我们都能品尝到那好吃的龙眼,真是太爽了
临走的时候,我们寄宿的那户人家还给我们装了整整两大袋满满的龙眼,多得都快拿不动了。
那户人家的小男孩还说:“叔叔阿姨姐姐弟弟,你们还要来玩哦,一定还要在我家住哦
”就这样,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里。
啊,龙眼,真不愧是四大珍果之一我爱吃龙眼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条恶龙,每隔三年便下凡到福清骚扰百姓,为害生灵。
虞溪果园村一带九个村庄,几经浩劫,五谷绝收,牲畜绝迹,老百姓失去生计,卖儿的卖儿,逃荒的逃荒,谁都恨透了那条恶龙。
这年夏天,恶龙又来啦
只见平地一阵狂风,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条巨龙张牙舞爪翻腾而下。
一刹时山摇地动,大雨倾盆。
这时果园村有个名叫桂元的九岁男孩,正在山上割草,吓得扔了草筐,赶快躲进山洞。
待雨住风停,桂元从山洞里跑出来,四处不见一个人影,飞跑回村,只见房屋倒塌,眼前废墟一片,满目凄凉。
那恶龙横扫一切,把村上男女老少尽数卷得无影无踪
桂元走到自家门口,不见父母身影,悲痛欲绝,发誓一定要杀掉这恶龙,为民除害,为父母报仇。
桂元搭了间小草房栖身,白天出外要饭,逢人便说恶龙罪行,晚上回来练武,立志除恶,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人人都夸桂元这孩子是好样的。
一天夜里,他回来得晚,茫茫夜色中,只见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笑眯眯地拦住他说:“小伙子,听说你要为民除害,很好
我老了,不能帮你什么忙,这一把宝剑给你吧,它能助你成功
”桂元又惊又喜,双手接过宝剑,正待跪谢,那老者早已飘然逝去。
桂元得了宝剑,除害志更坚,练武劲更足,自此夜夜习剑到黎明。
转眼过了三年,桂元练就一身武艺,长成壮实少年。
他急切等待着报仇除害的机会。
这天夜里,桂元练完功正在休息,朦胧中觉得那位自发老翁又来到面前,慈祥地说:“孩子,报仇雪恨,为民除害,就在明日。
”说着又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一早,桂元来到当年割草的山上。
忽然天空一只雄鹰呼啸着从桂元身边掠过。
它绕着桂元盘旋,却不曾正在这时,突然一阵狂风,飞沙走石,昏天黑地,一刹时山摇地动,桂元浑身热血沸腾:“恶龙来了,报仇除害的时机到了
” 桂元躲在一块巨石后面,只见恶龙张牙舞爪,直扑下来,大蛇未回洞,昂首迎战恶龙,龙蛇扭在一起,翻来复去,不分胜负。
桂元赶上前去,一剑劈断了恶龙,恶龙身首分家,鲜血直喷几丈高。
不料断成两截的龙首龙身竟然继续作恶,那龙头鲜血淋淋,居然腾空而起,而那龙身翻滚跳跃,拍打得山上巨石乱滚,草木尽摧。
桂元毫不畏惧,紧紧追赶龙头,只恨少了一对翅膀,眼看那龙头越升越高,猛听天边一声呼啸,巨鹰飞落下来,桂元赶紧骑上雄鹰,直取龙头。
那龙头血流如注,愈加凶猛,桂元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越战越勇,几个回合,便把龙首砍得七零八落,坠下地来。
巨鹰驮着桂元,落到地面,一声长啸,又冲上云霄,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这时大蛇已把龙身制服,那强悍的龙身再也无力动弹。
桂元看那龙头,越看越恨,拔了龙筋,剥了龙皮,取了恶龙双眼。
这条恶贯满盈的飞龙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桂元除了恶龙,得了龙眼,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皇帝耳里。
一些佞臣还把龙眼说成龙珠。
皇帝见宝眼开,一心想占有那稀世之宝,于是一道圣旨,责令福清知县捉拿桂元,强迫献宝。
差役来到桂元家里,捆起桂元就走,绑到县官面前。
县官即威逼桂园献宝,桂元怒火填膺,大骂县官蛮不讲理。
县官一听,喝道:“这小子好大的胆子,竟敢违抗圣旨,给我重重打
”可怜桂元被打得遍体鳞伤,仍不低头。
县官看硬的不行,便来软的,堆下笑脸来说:“龙珠乃国宝,理应归国库,献出龙珠大大有偿,保你一生荣华富贵。
”桂元也不争辩,冷笑着说:“宝贝倒是有,只是在家里。
”县宫一听喜上心头,忙叫来两乘大轿,送桂元到了家。
桂元取出龙眼,说:“看
这就是宝贝。
”县官正待伸手,桂元已经把龙眼吞到肚里,这一下气昏了县官,打手们一拥而上,把桂元活活打死了。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含泪埋葬了桂元。
第二年,桂元的坟墓上长出一棵小树苗,又过了两年,树上结出了一串串圆圆的果子。
剥开黄色的外壳,里面是白色透明的果肉,裹着一颗黑色的果核,活象龙的眼睛,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果子叫做“龙眼”。
后来,龙眼越来越多,人们把龙眼晒干保存起来。
这龙眼干营养丰富,不但可以滋补身体,而且还可入药。
为了纪念桂元的功劳,人们就把龙眼干叫做“桂元”。
因为“桂元”是圆的,后来人们也叫它“桂圆”。
-----------------------------------------------------------------龙眼,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桂圆。
龙眼的果实富含营养,而且自古就受人们喜爱。
春天,龙眼树发出新芽,抽出青色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不久,又长出了无数朵花骨朵儿,引来一群群蜜蜂和蝴蝶不停地采蜜随着天气的变化,花骨朵儿争先恐后地长。
春雨绵绵,细雨如丝,一棵棵龙眼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青的枝条,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夏天,转眼间,果实已挂满枝头了,把树枝都压弯了腰。
细看龙眼,只见它是圆圆的,细的只有黄豆那么大,大则有拇指那么大了。
龙眼在不同的阶段是有不同的味道的:熟透的龙眼甜津津的,没有熟透的则有一种苦涩的感觉。
只要你轻轻地剥开龙眼的皮,你就可以闻到龙眼那独特的芳香了。
在晶莹圆润的果肉里嵌着棕黑色的核。
秋天,一串串龙眼挂满了树枝,压弯了枝条,沉旬旬的。
龙眼的名字又叫桂圆,它的形状非常圆,和杨梅一样大小,像一个个小球。
龙眼的外皮是黄褐色的,果肉是白色的,你轻轻咬开它的果肉,汁水从果肉里拥出来,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是着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轻轻剥开龙眼的外壳,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那嫩白而透明的果肉,像一颗颗无瑕的珍珠,使人急于品尝。
放进嘴里一嚼,更是汁水四溅,香甜可口,令人百吃不厌。
冬天,龙眼叶渐渐落下,龙眼也没有了,活像一个哨兵挺立那儿。
龙眼不但味道可口,而且还是送礼的佳品,如果把龙眼晒干了,就成了桂圆肉,可以益脾养心,是上好的滋补品。
此外,龙眼还可以制成桂圆罐头,远销海内外。
龙眼可以入药,能治病。
还可以制成龙眼干哩。
龙眼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
我爱龙眼
形容手镯的款式好看用什么成语
哪里有文章可以欣赏
有些极品独一无二,让那些家爱不释手。
款式和工艺十全十美。
建议你 这里有各种款式,特别深受年轻人和收藏人士的喜爱。
还有些福录寿,节节高,蝙蝠,都是不错的送礼佳品。
中国人对玉的追求具有千年的历史。
古人更是用了很美的文章来表素对玉的爱。
酱板鸭的描述怎么写
湖南灵峰香辣酱板鸭是湖南一绝名菜,是经三十多种名贵中药浸泡,10酱板鸭酱板鸭余种香料、经过风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具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之功效,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一种风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礼佳品。
产品香、辣、甘、麻、咸、酥、绵适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腻,回味无穷,食用方便的特点。
农历七月十五的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有什么习俗呢
各地地方的习俗也不仅相同。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
民间的鬼节与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
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中元节劝人尽孝,对非信徒来说,很有意义,也可以把这个节日当作是追念祖先及已故亲友的节日。
三大鬼节: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根据各地风俗,有的地方认为七月十四是鬼节,有的地方则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十月初一 三月三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
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
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
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
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
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
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
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
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
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
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
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
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
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
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
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
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
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
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
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
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
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
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
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
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
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
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
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
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
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
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
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
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
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
秦文公令人追杀。
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
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
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
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鬼节和鬼文化汉语中用“鬼”组成的词如“鬼雄、鬼魅、鬼才”之类举不胜举,民间关于鬼的传说更无法搜集穷尽。
我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达到几近完美的程度。
在上古神话中难以见到死后世界的描绘,“鬼”字最初也并不是现在的意义。
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
后来逐渐演化成人死之后所变之物。
《礼记??祭义》已说得很明确:“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礼记??祭法》则进一步指出:“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
”那就是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终年有人祭祀,则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后无庙享祭,四处飘泊,才是鬼。
我国第一部辞书《说文》中解释的“鬼,人所归为鬼”就是现在的含义。
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孔夫子有名句“敬鬼神而远之”,可见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
后来虽有东汉王充的无鬼论,但总还无法动摇国人对鬼神的迷信。
到了清代蒲松龄笔下,虽有凶神恶煞般的厉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礼仪年轻漂亮的女鬼,读了《聊斋》之后,不但不觉得鬼可怕,反而觉得十分可爱。
我国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实得益于佛道两教。
道教是我们地产,佛教是汉魏时从西土传人,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后的阴间世界(佛家也称冥间),也就是鬼们生活的世界逐渐构建起来。
道家的主要建筑是丰都城,并在四川东部长江之滨的平都山上具体演示。
风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汉的王方平和东汉的阴长生都曾在此修炼,后得道成仙。
丰都的由仙而鬼,与两位仙人的姓氏有关,王、阴倒读便是阴王,遂成了“阴间之王”,经过历代的演绎,加上《西游记》《钟馗传》等神魔小说的渲染,丰都便被营建成一座阴森可怖的鬼城,于是有了奈何桥、鬼门关、阴阳界、天子殿、无常殿、城隍庙等阴间地面和各级官府。
比之于道教的阴间,佛教的冥间要完整系统得多。
佛教有所谓“十界”之说,也就是世界上存在着十种境界,分别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
前四者称“四圣”,即已经超凡入圣,脱离了生死轮回之苦,后六者叫“六凡”,要在秽土中不尽地轮回,最后三者又叫“三恶道”“三恶趣”,是更为不幸的境界,而地狱则是不幸之最。
说起地狱,叫人不寒而栗,且有十八层之多,越往下层,苦难越深重。
地狱中不但有阎罗、判官、鬼卒等凶神恶煞,还有刀山、油锅、碾盘、锯解、石磨种种酷刑,因此人死后最怕的是进入十八层地狱。
鬼文化的的构成要素除了鬼世界外,当然还离不开鬼节。
我国重要的鬼节有两个:清明和农历七月十五。
清明祭扫坟茔和丧葬礼俗有关。
据载,我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因此无从祭扫。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祭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
《后汉书??明帝记》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
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皇帝几乎是逢节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没那么多时间和金钱,便逐渐定格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届时,官府允许官吏请假祭扫,民间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满,卑吏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坟。
”到了唐代,祭扫之举已将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时值春暖花开,可以挑担载酒,热热闹闹去上坟,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节,也成了踏青游乐的日子。
至于七月十五,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
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从世俗的观点看,这两个鬼节的设置也恰到好处。
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时,经过一秋一夏的雨水冲刷和一个冬天的冰雪压盖,坟茔上黄土有些被冲落,变矮变小,借清明扫一扫,添点土,让先人的房子不至于漏风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过,天气渐凉,到了该添衣服的时候了,也该给地下的先人送点钱去,置办点衣服,不至于到了冬天挨冷受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从来注重对祖先的祭奠追思。
记得以前我家春节祭祖时上面的横批就是“木本水源”“慎宗追远”, 即不忘祖先之意。
文革期间,破四旧,反迷信,谁还敢上坟烧纸
市上也没有烧纸可买,但仍有不少人家买小学生订本子用的白纸去坟上偷偷地烧给亲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赚钱的一大门类,每到清明和七月十五,满街的烧纸,在店家门口,推成一座座小山,种类之繁,数量之多,不亚于端午、中秋成垛的果品盒。
而且很有些现代商品意味,烧纸都成沓成捆,整齐美观,均匀地印着古钱币的印记,还有花花绿绿的美元、港币,大面值的,一张就是数亿,加上大小不一的黄灿灿的金元宝,如果真有冥国银行,也得自愧财力不足,甘心倒闭。
烧掉这么多“钱”是否真能使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富足日子
无法得知,有句话叫“心诚则灵”,意到心到而已。
记得小时候老人说,印现成的烧纸不好使,面值再大也没用,最好使的是拿着木头刻成铜钱样的凿子,用小榔头一下一下在纸上打。
打纸时有很多讲究,最好是先人的后代,一定要男孩,榔头必是木头的,打的痕迹不能叠在一起。
小时候,过年或两个鬼节,我就经常做这件事。
老人告诉我,打上个印就行,可自己怕不清楚,到阴间不好用,总是用力地打,还怕钱少了,先人不够用,总是打得密密麻麻的。
虽然现在纸多了,样子美观了,我倒觉得小时候由后人一凿子一凿子打出的纸钱倒更能体现出对先人的真情。
当然,鬼节这一天,从山野到街路,到处火光闪耀,烟气缭绕,纸灰飞扬,造成环境的污染,有时还会酿成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有什么办法呢
祖上传下来的习俗,中国人还没有学会像西方人那样用鲜花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和怀念的习惯。
鬼节祭祀,不能简单看成是迷信,西方基督教国家,现代科学已把人送上了月球,把火箭发射到了火星,但对上帝仍然笃信不移,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寄托。
我们给已逝亲人烧几张纸看似土俗,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伦理内涵。
这是对离去亲人的一种感激和怀念,是同另一个世界人的一次对话,是同先人的一种沟通,是人类种族和精神的一种延续。
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
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我们民族会找到更好的纪念先人的办法,但对先人的纪奠和追思却是什么时代都不可缺少的。
传说中阴历7月15日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那天它们可以在阳间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阳间人们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称之为鬼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