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促进老年人智力及灵活度?
延年智减退和改善老年智力 现在对智力词并不陌生。
但一谈到智力往往就想到孩子们,开发智力,智力投资等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今天我们来谈谈老年人的智力。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人老了,记忆力就减退,智力也随之减退。
脑子就糊涂了。
这种偏见,使老年人消极悲观,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了,老而无用的想法随之而来,其实这是片面的、错误的。
一、 首先来谈谈智力是什么
它包括哪些方面
智力的结构很复杂,它是由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心理能力综合组成的,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学习、记忆、思维、言语、实际操作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所以在衡量智力时要考虑各个方面。
二、 怎样来衡量智力的高低 平时人们谈到某某某聪明,虽说不出具体一、二、三,但评论结果还是比较一致的,似乎已形成约定俗成的看法。
这是因为智力不是抽象的,而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点,并且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所以通过人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可以进行客观评定。
比如解决工作中一个难点,能想出最有效办法的人,智力水平就高。
现在常用智力测验来评定智力,它是一种心理测量方法,种类很多,一般包含注意、观察、记忆、思维、言语和实际操作等方面,根据测验成绩评定,求得智商可以客观评定智力水平,智商高就是聪明。
但这种测量方法有局限性,因为它不可能包括智力的所有方面,尤其对老年人,有些测验不合适。
比如搭积木,拼图等,就会影响成绩,而且不是真的智力减退了。
所以智力测验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还要观察一个人的实际活动,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
三、影响智力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归为两类 1、先天遗传因素:指机体本身生来具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感觉和运动器官等方面的特性。
但这些先天素质只作为一种自然基础,为智力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如果缺乏后天教育培育和环境影响,智力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后天环境因素:智力很多方面靠后天学习获得,如:知识、经验、技术、智力与教育、职业、实践活动,家庭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人健康和活动状况等均有联系,一般来说,爱动脑筋的儿童智力发展得快,到老年智力减退较慢,因此,智力开发要通过早期教育,而老年人如果能继续学习,接受教育,就能延缓智力减退。
因此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老年智力的特点 人老了,随着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智力也随之变化,但绝不是人们过去所说的人老了,脑子糊涂,老而无用了。
智力正常的老化是很自然的,不必为此紧张,焦虑和烦恼,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它有下面三个特点:1、智力的不同方面变化是不同步的,有的减退早些,有的晚些,有的减退快些,有的慢些,不能笼统的说老年人的智力都减退了,那是不对的。
应该具体分析老年生理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这样老年人就能掌握这些规律。
我们在八十年代做过一项研究,比较了20-89岁不同年龄成年人的智力变化。
凡是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的智力方面,随年龄增长,减退较晚,直到七、八十岁才有所减退,而且减退缓慢,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比如,常识、词汇等。
这是智力称之为晶态智力,形容它像晶体固体一样,比较稳定,不太变化,它们都是后天获得的。
另外,有一些与神经系统和感觉、运动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的智力方面,成年后随年龄增长减退较早,40岁就开始减退,而且减退较快,60岁减退明显。
比如近事记忆,思维的快慢,以及和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有关的能力。
这类智力称之为液态智力,形容它流动的、不稳定,容易变化。
这结果说明了智力老化中的规律,当液态智力减退时,晶态智力仍保持较好,可以作为补偿。
因此老年人可以用丰富的知识经验弥补自己的弱点,扬长避短,使老年人的智力基本保持正常,保证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2、老年智力的个体差异很大,因为智力受很多因素影响,生理上的老化与心理老化不同步,因此,人与人的智力老化不一样,有的老年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智力不减当年,到晚年仍能做出成就。
3、老年智力有可塑性和潜能,国内外研究已证实这一点,如果采取适当措施,可延缓老年智力减退,甚至还可以得到改善,因为其中有潜能可挖掘。
五、 怎样延缓老年智力减退和改善老年智力 1、 健康与智力:生活中可以看到健康的老年人智力并没有什么减退,他们生活自理,活动自如,有的还能继续工作,老年人当智力明显减退时往往伴随着常见的老年病,比如:脑血管病,因脑的生理结构产生病变,直接影响脑功能,使智力受损,表现出智力的病理性老化,其程度比正常老化严重,发展较快。
因此要以预防老年病入手,减少智力的病理性老化,这是十分关键的。
此外,除了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心理健康。
因为两者相关密切,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心理健康也与智力功能有关,比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记忆和思维活动,记忆、思维基本正常也包含在心理健康之中,所以必须注意身心健康两个方面,既要重视身体的自我保健,也要重视心理保健。
2、 活动与智力: (1) 锻炼活动:很多老年人现在都有锻炼强身,自我保健的意识,这时很好的。
可以加强器官活动,改善器官功能,大脑功能也同样得到改善,延缓了智力减退,体现了动则不衰。
我们有一项研究,比较了60-80岁老年人中坚持锻炼的两组的智力成绩,发现坚持锻炼组不但身体健康,而且智力成绩明显高于不锻炼者。
(2) 脑力活动:老年人往往忽视这一点,有的甚至不愿接受,认为智力减退是因为脑细胞大量衰亡引起的。
因此,人老了少用脑,就可避免脑细胞减少,也就可延缓智力减退了。
其实脑细胞的衰亡并不是在老年才发生。
而且脑细胞数量庞大,它有充足的后备足以补偿,使脑功能不受影响。
实际上加强脑力活动,坚持读书看报经常用脑,智力减退可以延缓,因为脑子越用越灵,这也符合用进废退的哲理,所以健脑之秘诀在于勤用脑。
3、 加强脑功能训练 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如果采用适当措施进行策略训练,智力可以得到改善,因为智力也有一定的可塑性,通过训练可以挖掘潜能。
采用的方法与上次所讲的改善记忆的方法相似,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也可以多动脑筋,进行一些智力游戏,在乐中学,改善自己的智力。
另外还有一种反馈法。
比如判断和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时,如果每次判断后,能被告诉自己做得对或错,从而调整判断,就能较快提高判断力,很快达到正确。
4、 合理安排生活和环境 老年人要合理安排生活,有劳有逸,动静结合,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点,自己掌握节奏来安排工作、学习,用脑要适度,不可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要布置得有色彩,对心境有重要作用,环境刺激多样化,可促进视、听、嗅、味、触觉等各方面,从而促进智力活动。
老年人的起居活动场所可摆放一些花卉盆景或工艺品,平日也可放悦耳的轻音乐,可改善智力活动和主观精神状态,延缓衰老进程。
老年朋友们,如果了解了老年智力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且能掌握这些规律,扬长避短,就可以保持正常的心智功能,增强自信,愉快地面对人生,老有所为,健康老龄化是可以实现的
老人常食全麦食品延缓智力衰老预防痴呆症 误会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将逐渐失去智力 研究发现,在8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近半数人患有老年痴呆症。
但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降低老年时失去智力的可能。
研究显示,那些食用高脂、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至少增加两倍。
而食用全麦食品、水果、蔬菜、瓜子和坚果则大有裨益,因为它们提供纤维和抗氧化剂,能保持动脉畅通无阻,为大脑输送充足的血液。
误会二:不需要有和年轻人一样多的睡眠 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需要同样多的睡眠来休息,恢复精力。
年纪大的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只是老年人往往难以入睡和安眠罢了。
因此专家建议,如果你存在睡眠问题,要去看医生,寻求帮助。
误会三:老年人锻炼为时已晚 研究表明,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与对年轻人的一样。
一项研究显示,死亡率与每周燃烧的卡路里数成反比。
锻炼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增加耐力,使睡眠更好。
误会四:老年人就得放弃跑步 除非多年的跑步运动损伤了你的膝盖和关节,否则,你就应该继续甩开双臂,迈开双腿去跑步。
虽然这是高冲击力的活动,但因为对身体有益,就不需要放弃。
美国菲尔莱狄更斯大学运动专家菲舍尔说,老年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发现异常就要立即改变锻炼方式或频率。
比如,在患上慢性关节炎前,就应把每周五六次的跑步减为三四次。
误会五:老年人就会驼背 如果你骨骼强壮,就不会驼背。
驼背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吃富含钙质的食物、走路锻炼等方法来预防骨质疏松症,从而达到预防驼背的目的。
误会六:老年人将与肌肉说再见 美国健身协会的数据显示,人在20岁之后,一般每年会失去约200多克肌肉,但通过力量训练可以补救。
力量训练的一大益处是形成肌肉块,有助于减肥,这种好处并不会因年龄增长而改变。
误会七:体重增加不可避免 大多数女性在绝经期体重会增加4.5公斤,但这并不是说体重增加不可避免,争取每天锻炼40~60分钟,做到每次燃烧300~400卡的热量,就可以帮助你保持身材。
误会八:年纪大可以没有性生活 进入老年之后也可以并应该享受性爱,但必须注意身体情况的变化。
哪些因素与老年人的智力有关
人老了,思想就比较简单一些,所谓灵活性、分析、理解能力就下降了,大约是3-5岁小孩的智力吧。
八十岁年龄的老人智商高低
不可一概而论:科学家也有80岁的,精神健硕,还能做科研;有的老人可能耳朵也不好了,眼睛花了,影响判断力
求以下答案?测试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智力退化程度的数学题,添加数学符号使等式
1=3-(7-5)2=(3+7)53=-3²+7+54=-37+5²5=3+7-56=(-3²+7+5)!7=3²-7+58=3!+7-59=(-3²+7+5)²10=√(-3+7)×5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年人怎样锻炼脑力
你好,智商有,一种是比率智智力年龄÷实足年智力商数。
如果某人智龄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100,标示其智力中等。
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把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
现在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离差智商。
①为了准确表达一个智力水平,智力测量专家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中的个对位置,即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这就是离差智商,也称为智商(IQ)。
②比如说,两个年龄不同的成年人,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得分高于同龄组分数的平均值,另一个的测验分数低于同龄组的平均值,那么我们就作出这样的结论:前者的IQ比后者高。
③目前均大多数智力测量都用离差智商(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④人群的智力商分布。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
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⑤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 智力测验问世后,要区别智力的差异就变得容易起来。
人们发现智商极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极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为少数, 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过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于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
望采纳
65岁老人的智商应该在什么范围
这个不好判断的。
有文化程度、职业习惯、健康状况和个体特点等非智力因素对老年人的智力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因增龄所造成的智力衰退速度就越慢,老年女性的反应要比老年男性显著得多。
能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智能衰退得慢;从事过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老年人,也有比较高的智能。
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父母育龄、饮酒、等也影响智力。
由此可见,造成老年人智能衰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在心身衰退时,老年人的孤独感,孤立感等不良感觉增加,大多会成为维持良好智能水平的不利因素。
因此,坚持,经常用脑学习,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重视心理保健,就可以进一步延缓智力老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出老年人的潜在智力和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