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江心寺的句子

形容江心寺的句子

时间:2015-06-09 18:47

与江心寺有关的诗(最准确的一首)拜托哦~~~

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的瓯江之中。

江心屿现在全岛面积约9万平方米,东西长590米,南北宽200多米。

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素有“东海蓬莱”之称,为全国沿海四大名屿之首。

由于历史悠久,古迹密布。

古时候,这里是一片沙洲,东西两块礁屿。

  1137年四川清了和尚(字真歇)慕名而来,住在这个岛上讲经说法。

他发动众僧填塞中川,把两块礁屿连接起来,从此使江心屿连成一片,并在上面建寺  -----------名中川寺,俗称江心寺。

---------------  宋宁宗时品选取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

岛上浓荫蔽日,楼台掩映,全岛景物隐现于波光云影之中,宛若海市蜃楼。

  江心屿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点缀其间。

从文学创作角度而言,如此众多诗人为一个小岛动情,为之诗兴大发,留下千古诗篇,在中国也唯此孤屿。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

据统计,历代传世的歌咏江心屿的诗篇约有一千余首。

  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于公元422年出任永嘉(温州)太守时,频游孤屿,留下不少诗篇,其中《登江中孤屿》是谢灵运描写江心屿的第一首诗,也是历代诗人传世的第一首咏江心屿的诗。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佳作极为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江心屿的壮丽景色。

碧水回环,耸翠流丹,白云与红日互映,蓝天与绿波相照,确实是蓬岛仙境般的好地方。

佳作中把孤屿想象成神仙住的昆仑山,见了孤屿,使谢公相信安期生长生不老的道术。

  孤屿美名借谢灵运的诗而广为传诵,为历代文人学士所向往。

李白《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云:“康乐上宫去,永嘉游石门。

江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韩愈《题谢公游孤屿》云:“朝游孤屿南,暮嬉孤屿北。

所以孤屿鸟,尽与公相识。

” 南宋陆游,来到江心孤屿,夜宿之后留下了“使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夜不眠。

好与使君同惬意,卧听鼓角大江边。

”文天祥《江心寺》云:“池塘芳草年年绿,谢公盛事遗江楼。

”慕名而来游览观赏者络绎不绝,温州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城市。

谢灵运的“传真”之功,可能是他始料不及的。

  南宋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以及“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和赵师秀也为江心孤屿留下大量的诗作,对故乡山水寄托了深情。

  明代的刘基、黄淮、何文渊、章纶、张璁、顾锡畴,清代的朱彝尊、梁章钜等,至现代郭沫若、马一浮、夏承焘、梅冷生、吴鹭山、王季思、苏步青、王敬身、苏渊雷等名家都从不同角度赞美过这里的山水秀色。

  经前人的寻幽探胜,诗人们的推敲提炼,数百年来流传有江心屿十景:  “春城烟雨”: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早晨烟雨如丝,古城空蒙隐现,春到江南,绿染城头,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

前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蒙,染得城头绿。

”  “海淀朝霞”:东塔山下,瓯潮溅落,沙滩浮现,水鸥群集,夏日晨曦初照,海淀朝霞如染,瑰丽多彩,光耀夺目。

有诗云:“殿角水禽鸣,曙色扶桑东,飞霞捧日寂,亦作玛瑙红。

”  “瓯江月色”:中秋之夜,从东峰山巅遥望瓯江,只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蟾影秋光,空水澄鲜,秋风萧瑟,江色琉璃,诗情画意十分浓厚。

古人题景诗曰:“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晓风,江长飘玉带,人生琉璃中。

”  “罗浮雪影”:温州冬雪较少,人们见雪心喜,赴江心屿赏雪,实属难得快事。

从“来雪亭”引颈北望,远眺罗浮山上白雪皑皑,冰封腊象,近有龟、蛇两山,白雪和双塔相映,洁净的白雪覆盖着山下高低错落的农舍,图面极佳,为“江心屿十景”中第一佳景。

古人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  “孟楼潮韵”:在浩然楼(曾一度称孟楼)上聆听瓯潮澎湃,水石相击,富有天籁妙趣。

古人题诗云:“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  “翠微残照”:从西峰山隔江遥望鹿城西门外的翠微山,夕阳余辉,晚霞似锦,归鸟倦飞,塔影横斜,别有情趣。

古人题景诗云:“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

”  “远浦归帆”:从东峰山间举目远瞩,群山连绵,江道弯转,波光掠影。

傍晚远浦渔船扬帆破浪,满载而归。

古人题诗曰:“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

”  “沙汀渔火”:在端午节前后的夜晚,孤屿四周江面上捕捞瓯江特产风尾鱼的渔船灯火遍燃,星星点点,时隐时现,景色动人。

写景诗曰:“衲子入定来,斋堂钟磬罢,唯有渔舟灯,几点汀洲夜。

”  “塔院筠风”:盛暑时节,江心屿的竹林下,是人们纳凉的地方,耳听风吹竹声,十分惬意自在。

古人题景诗云:“洁夏绿筠荫,南熏披袂袂,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  “海眼泉香”:龙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

每日清晨,和尚们就去提水煎茶,一时松烟缭绕,如诗如画,情趣横生。

古人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禅。

”  江心屿最大的建筑群――江心寺,山门面临瓯江,挂有脍炙人口的楹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相传为南宋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所作。

  全联读音如下:  云朝(召)朝(巢),朝朝(召召)朝(巢),朝(召)朝(巢)朝(召)散。

  潮长(常)长(涨),长长(常常)长(涨),长(常)长(涨)长(常)消。

  全联的意思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生动地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一副叠字好联。

  江心屿素有“人间仙境”之美誉。

为充分开发江心屿夜景资源,实施江心屿“亮丽工程”建设,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使瓯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加名符其实,达到环境、艺术、气氛和格调的完美统一。

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强力光带分离出江心屿与江滨路,火树银花,灯饰辉映,使瓯江之夜更加光彩艳丽。

“亮丽工程”于1999年2月11日竣工,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

此景实系全国名胜之罕见,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侨胞和广大游客涉足于此无不赞叹不已。

  江心孤屿的美丽酝酿了锦绣诗篇,佳篇秀句美化了江心孤屿。

江心孤屿因诗而名扬天下。

可以说江心孤屿是温州、浙江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山水诗之宝库。

江心屿为诗之岛名副其实。

  “不与人间连世界,却从海上结楼台”, 美丽的的江心屿犹如一枚葱郁叠翠的宝石镶嵌在烟波浩渺的江涛之中……

求柴望《江心寺》 翻译

《江心寺》作宋朝诗人柴望。

其古诗全文如下寺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塔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

作者简介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

淳佑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

由此触怒朝廷,被逮入狱,得临安知府赵与筹救助。

出狱后自号归田,隐居故里三十余年。

咸淳后期蒙古军三路攻宋,望心忧国难,多次致信督师荆襄制置大使李庭芝,进御边退敌策略。

德佑二年(1276),陆秀夫等拥撤退到福州的宋恭帝之弟赵昰为帝,改年号景炎,继续抗元。

望不顾65岁高龄,奔赴福州,以迪功郎衔任国史编校。

不久,因时局艰危,与堂弟随亨、元亨、元彪一同辞官归隐。

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

世称柴氏四隐。

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

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描写江心屿风光的句子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南北朝·谢灵运)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唐·李白)   孤屿亭何处

天涯水气中。

(唐·杜甫)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唐·孟浩然)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

(宋·张扩)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

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

(宋·永嘉四灵之徐照) 鸟瞰江心屿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宋·林景熙)   半天灯火东西塔,一枕风雷上下潮。

(宋·吴马日)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宋·文天祥)   衣沾炉气出,船载磬声还。

(明·高启)   江山如有约,云水暂为家。

(明·朱谏)   半角残碑埋曲径,一泓秋水拍长堤。

(清·曾燮)   欲回天地波涛上,只剩河山涕泪中。

(清·端木国瑚)   故国山河无半壁,新亭涕泪此中川。

(清·陆耀 )   归鸦洒墨高盘塔,征雁传书远入云。

怜才红袖嫌何少,交友黄金愧不多。

(清·谷培宸)   偏安烽火日,何处有清辉

(当代·鞠国栋)   屿为船矣塔为樯,千古江心未启航。

(当代·崔宝珏)

江心屿诗句

这是《夜宿山寺》中的句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这首《夜宿山寺》,一般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在湖北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

但也有不同看法。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所刊载的李德书的文章《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考辨》认为,李白在湖北黄梅县所写的诗是《题峰顶寺》,诗句是: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李白诗歌《夜宿山寺》的内容,应为李白少年诗作《上楼诗》的内容,而《上楼诗》实为李白上绵州越王楼诗。

李白中年在蕲州黄梅县所作《题峰顶寺》来源于宋代邵博《邵氏见闻录》、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