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桃花源记中形容人孤陋无闻的句子

桃花源记中形容人孤陋无闻的句子

时间:2019-12-19 04:33

比喻见识狭小的成语

井底之蛙,呱呱呱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为月为神…以诗词为心。

出自清代张潮的《幽梦影》 ●幽梦影 卷上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 集宜春,其机畅也。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 善无恶是仙佛。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

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 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 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 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 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若松 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为月忧云;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 萝;人不可以无癖。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 风声;水际听内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鳞虫中金鱼;羽虫中紫燕;可云物类神仙,正如东方曼倩避世金马门,人不得而 害之。

入世须学东方曼倩;出世须学佛印了元。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 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

行书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 处。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愿作木而为樗;愿在草而为蓍;愿在鸟而为鸥;愿在兽而为鹿;愿在虫而为蝶; 愿在鱼而为鲲。

古人以冬为三余。

予谓当以夏为三余——晨起者,夜之余;夜坐者,昼之余;午 睡者,应酬人事之余。

古人诗云我爱夏日长。

洵不诬也。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 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声有 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

才子而富贵,定从福慧双修得来。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

躬耕吾所不能,学灌园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学草而已矣。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 执着。

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假使梦能自主,虽千里无难命驾,可不羡长房之缩地;死者可以晤对,可不需少 君之招魂;五岳可以卧游,可不俟婚嫁之尽毕。

以爱花之心爱美人,则领略自饶别趣;以爱美人之心爱花,则护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 取解语者也。

窗内人于纸窗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 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谷雨节中;夏雨, 宜于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秋雨,宜于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 雨也。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无一文,死后每饶楮镪;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凌, 死后必多跪拜。

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 长安道上。

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诗僧时复有之,若道士之能诗者,不啻空谷足音,何也? 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女子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此十年中,无论燕、秦、吴、越,其音大都娇 媚动人。

一睹其貌,则美恶判然矣。

耳闻不如目见,于此益信。

寻乐境乃学仙,避苦趣乃学佛。

佛家所谓极乐世界者,盖谓众苦之所不到也。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贫贱而骄傲,不若谦恭之富贵。

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闻其声。

目不能识字,其闷尤过于盲;手不能执管,其苦更甚于哑。

并头联句,交颈论文,宫中应制,历使属国,皆极人间乐事。

《水浒传》武松诘蒋门神云:为何不姓李。

此语殊妙。

盖姓实有佳有劣—— 如华、如柳、如云、如苏、如乔,皆极风韵;若夫毛也、赖也、焦也、牛也,则皆 尘于目而棘于耳也。

花之宜于目而复宜于鼻香,梅也、菊也、兰也、水仙也、珠兰也、莲也;止宜 于鼻者,橼也、桂也、瑞香也、*2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腊梅也。

余则 皆宜于目者也。

花与叶俱可观者,秋海棠为最,荷次之。

海棠、酴箝、虞美人、水仙, 又次之。

叶胜于花者,止雁来红、美人蕉而已。

花与叶俱不足观者紫薇也、辛夷也。

高语山林者,辄不喜谈市朝事。

审若此,则当并废史汉诸书而不读矣。

盖诸书所 载者,皆古之市朝也。

云之为物,或崔巍如山;或潋滟如水;或如人;或如兽;或如鸟毳;或如鱼鳞;故 天下万物皆可画,惟云不能画,世所画云亦强名耳。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

人生如此,可 云全福。

养花胆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须与花相称。

而色之浅深浓淡,又须与花相反。

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

十岁为神童;二十三十为才子;四十五十为名臣;六十为神仙,可谓全人矣。

武人不苟战,是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为文中之武。

文人讲武事,大都纸上谈兵;武将论文章,半属道听途说。

斗方止三种可存:佳诗文一也;新题目二也;精款式三也。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

甚矣全才之难也。

兼之者, 其惟莲乎。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弘功。

延名师,训子弟;入名山,习举业;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无是处。

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句,积句以成篇,谓之文。

文体日增,至八股而遂止。

如古 文、如诗、如赋、如词、如曲、如说部、如传奇小说,皆自无而有。

方其未有之时, 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

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为世所应有之物。

然 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

遥计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见耳。

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

所托者异,而名亦因之。

此友道之所以可贵也。

大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愿学之;名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不敢学之。

学 大家而不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名家而不得,则是画虎不成。

反类狗矣。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强渐近自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清虚有何渣滓。

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虽不业医,而验方不可不存;虽不工弈,而楸枰不 可不备。

方外不必戒酒, 但须戒俗; 红裙不必通文, 但须得趣。

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 竹傍之石宜瘦; 盆内之石宜巧。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厌催租之败意,亟宜早早完粮;喜老衲之谈禅,难免常常布施。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 情意益笃。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丘 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词曲之体,得春气为佳。

钞写之笔墨,不必过求其佳,若施之缣素,则不可不求其佳;诵读之书籍,不必 过求其备,若以供稽考,则不可不求其备; 游历之山水,不必过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则不可不求其妙。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

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 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 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 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 记为难。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 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 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

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言妻子难言之情,乃为密友。

●幽梦影 卷下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

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弹琴也,吹箫也。

宜于耳不宜于目者,吹笙也,汜管也。

看晓妆宜于傅粉之后。

我不知我之前生当春秋之季,曾一识西施否;当典午之时,曾一看卫玠否;当义 熙之世,曾一醉渊明否;当天宝之代,曾一睹太真否;当元丰之朝,曾一晤东坡否。

千 古之上相思者,不止此数人,而此数人则其尤甚者,故姑举之以概其余也。

花不可见其落,月不可见其沉,美人不可见其夭。

种花须见其开,待月须见其满,著书须见其成,美人须见其畅适,方有实际。

否 则皆为虚设。

以松花为粮,以松实为香,以松枝为麈尾,以松阴为步障,以松涛为鼓吹。

山居 得乔松百余章,真乃受用不尽。

玩月之法:皎洁则宜仰观,朦胧则宜俯视。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 若行善则不可不痴。

酒可好不可骂座,色可好不可伤生,财可好不可昧心,气可好不可越理。

文名可以当科第,俭德可以当货财,清闲可以当寿考。

不独诵其诗,读其书,是尚友古人,即观其字画,亦是尚友古人处。

无益之施舍,莫过于斋僧;无益之诗文,莫过于祝寿。

妾美不如妻贤,钱多不如境顺。

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

字与画同出一原。

观六书始于象形,则可知已。

忙人园亭,宜与住宅相连;闲人园亭,不妨与住宅相远。

酒可以当茶,茶不可以当酒;诗可以当文,文不可以当诗;曲可以当词,词不可 以当曲;月可以当灯,灯不可以当月;笔可以当口,口不可以当笔;婢可以当奴,奴不 可以当婢。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不得已而谀之者,宁以口,毋以笔;不可耐而骂之者,亦宁以口,毋以笔。

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尽属多情;红颜者必薄命,而薄命者未必尽属红颜; 能诗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尽属能诗。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 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乐莫如琴,在动物莫如鸟,在植物莫如柳。

涉猎虽曰无用,犹胜于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识时务。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吾无间然矣。

蝇集人面,蚊嘬人肤,不知以人为何物。

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者,渔樵也,农圃也,缁黄也;有园亭姬妾之乐,而不 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黎举云:欲令梅聘海棠,橙枨臣樱桃,以芥嫁笋,但时不同耳。

予谓物各有偶, 拟必于伦。

今之嫁娶,殊觉未当。

如梅之为物,品最清高;棠之为物,姿极妖艳。

即使 同时,亦不可为夫妇。

不若梅聘梨花,海棠嫁杏,橼臣佛手,荔枝臣樱桃,秋海棠嫁雁 来红,庶几相称耳。

至若以芥嫁笋,笋如有知,必受河东狮子之累矣。

五色有太过有不及,惟黑与白无太过。

阅《水浒传》,至鲁达打镇关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桩快意事,方不枉 生一场。

即不能有其事,亦须著得一种得意之书,庶几无憾耳。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如姜芥。

鸟声之最佳者,画眉第一,黄鹂、百舌次之。

然黄鹂、百舌,世未有笼而畜之者, 其殆高士之俦,可闻而不可屈者耶。

不治生产,其后必致累人;专务交游,其后必致累己。

昔人云:妇人识字,多致诲淫。

予谓此非识字之过也。

盖识字则非无闻之人,其 淫也,人易得而知耳。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 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园亭之妙,在邱壑布置,不在雕绘琐屑。

往往见人家园子屋脊墙头,雕砖镂瓦, 非不穷极工巧,然未久即坏,坏后极难修葺,是何如朴素之为佳乎。

清宵独坐,邀月言愁;良夜孤眠,呼蛩语恨。

官声陋于舆论。

豪右之口,与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花案定于成心。

艳媚之评, 与寝陋之评,概恐失其实。

胸藏邱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饮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

蛛为蝶之敌国,驴为马之附庸。

立品须法乎宋人之道学,涉世宜参以晋代之风流。

古谓禽兽亦知人伦。

予谓匪独禽兽也,即草木亦复有之。

牡丹为王,芍药为相, 其君臣也;南山之乔 , 北山之梓 , 其父子也 ; 荆之闻分而枯 , 闻不分而活 , 其兄弟也 ; 莲之并蒂 , 其夫妇也 ; 兰之同心 , 其朋友也。

豪杰易于圣贤,文人多于才子。

牛与马,一仕而一隐也;鹿与豕,一仙而一凡也。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有青山方有绿水,水惟借色于山;有美酒便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

严君平以卜讲学者也;孙思邈以医讲学者也;诸葛武侯以出师讲学者也。

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剑不幸而遇庸将;皆无可奈何之事。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无酒则已,有则必当饮;无名山则已,有则必当游; 无花月则已,有则必当赏玩;无才子佳人则已,有则必当爱慕怜惜。

秋虫春鸟,尚能调声弄舌,时吐好音。

我辈搦管拈毫,岂可甘作鸦鸣牛喘! 媸颜陋质,不与镜为仇者,亦以镜为无知之死物耳。

使镜而有知,必遭扑破矣。

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写之以显浅之词;理之显浅者,宜运之以曲折之笔; 题之熟者,参之以新奇之想;题之庸者,深之以关系之论。

至于窘者舒之使长,缛者 删之使简,俚者文之使雅,闹者摄之使静,皆所谓裁制也。

笋为蔬中尤物;荔枝为果中尤物;蟹为水族中尤物;酒为饮食中尤物;月为天文 中尤物;西湖为山水中尤物;词曲为文字中尤物。

买得一本好花,犹且爱怜而护惜之,矧其为解语花乎? 观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识其人之交游。

水为至污之所会归,火为至污之所不到。

若变不洁而为至洁,则水火皆然。

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

此未易与浅人道也。

游玩山水,亦复有缘。

苟机缘未至,则虽近在数十里之内,亦无暇到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古人之所贤也;贫而无骄,富而无谄,今人之所少也。

足以 知世风之降矣。

昔人欲以十年读书,十年游山,十年检藏。

予谓检藏尽可不必十年,只二三载足 矣。

若读书与游山,虽或相倍蓰,恐亦不足以偿所愿也。

必也如黄九烟前辈之所云 人生必三百岁,而后可乎。

宁为小人之所骂,毋为君子之所鄙;宁为盲主司之所摈弃,毋为诸名宿之所不知。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

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蝉是虫中之夷齐,蜂为虫中之管晏。

镜中之影,着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写意人物也。

镜中之影,钩边画也;月下之影, 没骨画也。

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若无诗酒,则山水为具文;若无佳丽,则花月皆虚设。

才子而美姿容,佳人而工著作,断不能永年者,匪独为造物之所忌。

盖此种原不 独为一时之宝,乃古今万世之宝,故不欲久留人世取亵耳。

闲人之砚固欲其佳,而忙人之砚尤不可不佳;娱情之妾固欲其美,而广嗣之妾 亦不可不美。

才子遇才子,每有怜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无惜美之意。

我愿来世托生为绝代 佳人,一反其局而后快。

予尝欲建一无遮大会,一祭历代才子,一祭历代佳人。

俟遇有真正高僧,即当为 之。

圣贤者,天地之替身。

掷升官图,所重在德,所忌在赃。

何一登仕版,辄与之相反耶? 动物中有三教焉:蛟龙麟凤之属,近于儒者也;猿狐鹤鹿之属,近于仙者也;狮 子牯牛之属,近于释者也。

植物中有三教焉;竹梧兰蕙之属,近于儒者也;蟠桃老桂 之属,近于仙者也;莲花葡萄之属, 近于释者也。

佛氏云:日月在须弥山腰。

果尔则日月必是绕山横行而后可。

苟有升有降,必 为山巅所碍矣。

又云:地上有阿耨达池,其水四出,流入诸印度。

又云:地轮之下 为水轮,水轮之下为风轮,风轮之下为空轮。

余谓此皆喻言人身也:须弥山喻人首, 日月喻两目,池水四出喻血脉流通,地轮喻此身,水为便溺,风为泄气。

此下则无物矣。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

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 月大于城。

姑存之以俟异日。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 谈之妙境:帆随湘转, 望衡九面二句,极泛舟之妙境。

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二句,极美人之妙境。

镜与水之影,所受者也;日与灯之影,所施者也,月之有影,则在天者为受而在 地者为施也。

水之为声有四:有瀑布声,有流泉声,有滩声,有沟浍声;风之为声有三:有松涛 声,有秋草声,有波浪声;雨之为声有二:有梧蕉荷叶上声,有承檐溜筒中声。

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于诗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玑锦绣誉之,则又何也?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苑囿,以书籍当友朋。

邻居须得良朋始佳。

若田夫樵子,仅能办五谷而测晴雨,久且数,未免生厌矣。

而友之中,又当以能诗为第一, 能谈次之,能画次之,能歌又次之,解觞政者又次之。

玉兰,花中之伯夷也。

葵,花中之伊尹也。

莲,花中柳下惠也。

鹤,鸟中之伯夷也。

鸡,鸟中之伊尹也。

莺,鸟中之柳下惠也。

无其罪而虚受恶名者,蠹鱼也; 有其罪而恒逃清议者,蜘蛛也。

黑与白交,黑能污白,白不能掩黑;香与臭混,臭能胜香,香不能敌臭。

此君子小 人相攻之大势也。

耻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镜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权,剑不能自击。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

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

若富贵中人,既不可 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惟有出游一法,即以 所见之山川风土物产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耸之后,无一不可寓之 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之⑴【】他,她,它(们)。

①人皆吊之。

(之:他,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

(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

(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

(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

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

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⑧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

(本义项指第一个“之”)⑷这,此。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

(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

例: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

例: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以之为戮。

之:指我们。

)⑺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

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⑽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③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人教版,文言文要解释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指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1]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金经白话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长到阶上;碧绿的草色映入窗帘。

(与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主旨: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所有文言文

21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晋太元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

(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走了多远。

忽然见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它的树。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

渔人对此感到诧异。

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头,(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开始(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于是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回答了他们。

(那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拜访询问。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一一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惊讶。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

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   他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

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

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

却没有找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22 短文两篇(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出名。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二)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

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喜爱牡丹的人,应当人很多了

23 核舟记 【明末】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

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

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

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天下是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儿女,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26 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27.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二)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色照进了门里,于是我欣然而起,走出门外。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院子里散步。

庭院下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明月,哪一处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8 观潮【南宋】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奇观。

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时候。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越来越近,就看见玉城雪岭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

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好像吞没了天空,冲荡了太阳,其气势非常的雄伟豪壮。

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的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不久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

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只听见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烧的“敌船”,随着水波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米长的大彩旗。

争相奋力迎着潮水逆流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是旗尾一点也没有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夸耀自己高超的本领。

  在江岸十多里的区域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挤满了道路,所贩卖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价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还是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仅容一个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拥有。

29 湖心亭看雪【元末明初】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打更以后,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白茫茫一片,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对坐,一个童子烧着酒,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

”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的喝几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姓氏,(他们回答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