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的历史?
哈尔滨地处的西南部,下辖5县〔呼兰、阿城、宾县、方正、依兰),面积为18076平方公里,人口526万人。
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率兵大败辽军后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市上京旧址,俗称白城)。
1897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开始成为近代化城市。
从本世纪初至20年代末,俄、英、美、日、法等30多个国家的资本家在哈尔滨开设了工厂、洋行、商店等,有16个国家设立了领事馆,使哈尔滨成为东北亚国际贸易城市。
近现代的哈尔滨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00年,在哈尔滨、呼兰、依兰等地瀑发了爱国清军和义和团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斗争,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23年成立的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成立了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后迁至奉天(今沈阳市),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又迁回哈尔滨,罗登贤任省委书记。
从此,哈尔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严酷的斗争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民族英雄。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赵尚志、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等。
建于1948年的啥尔滨烈士陵园记载着1628名烈卜的英名和19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哈尔滨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物遗存。
经文物普查发现各类遗址300多处,其中辽金文物遗存特别丰富。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文保单位24处、市级文保单位20处。
坐落于内的文庙,轩昂凝重,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是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群,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阿城市阿什河乡的白城。
它是金朝的早期都城,自1115年建国称帝至1153年完颜亮迁都燕京止,先后有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建都于此。
迁都后,上京城仍是金朝东北北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建筑,始建于1908年。
中国30年代文坛上瞩目的青年女作家萧红在这里度过了她金色的少年时代。
为了纪念这位女作家,萧红故居已于1986年修复后对外开放。
歌颂“哈尔滨”的诗句有哪些
哈尔滨历史究竟有多少年 哈尔滨——黑龙江天鹅项下的明珠,闻名的冰雪之都,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市。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哈尔滨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年轻的城市。
但最近在哈尔滨,一个关于这座城市历史纪年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李士良提出,哈尔滨城史应该以女真族在阿城建都为纪元,距现在是890年。
而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兴盛则认为,哈尔滨城史应该以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行政机构即设治为纪元,那么哈尔滨的历史应该是100年。
哈尔滨到底是古老还是年轻,是890年100年
哈尔滨890年历史之说 近年来,哈尔滨一位70岁的学者,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以研究金元文化著称的李士良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哈尔滨其实并不是一个年轻的城市。
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890年的悠远历史。
金朝1115至1234年间的都城——今阿城市白城地区 时间可以追朔到公元1115年,那时在北方的女真族已日益强大,并开始逐鹿中原。
1月1日,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现今哈尔滨东南约25公里的阿城市白城地区,建国定都。
史称金代上京会宁府。
他的继承人金太宗吴乞买开始大规模兴建宫殿。
到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把都城迁往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2004年北京举行建都850周年就是以此为建都历史的起点。
上京会宁府以今天哈尔滨地区的阿什河中、下游为统治中心,是大金帝国的第一个京师都城,大金国初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今天的哈尔滨在当时则成为金上京的京畿之地。
又由于哈尔滨地近阿什河与松花江的交汇点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则成为金上京北部近畿的门户。
而且当时的哈尔滨是金上京地区水陆交通最为繁忙地区。
史料记载,金代之后,哈尔滨又经历了元明清三朝,在这阶段,哈尔滨城史经历了文化衰落、停滞和再复兴时期。
清末,“哈尔滨”已有村屯数十个,人烟稠密,商品经济发达。
后人解说哈尔滨的名称叫“阿勒锦”,还有人说是“天鹅”。
但是不管是“阿勒锦说”、还是“天鹅说”,均源于金代的女真语,这也说明早在800多年前,哈尔滨的地名已载入史册。
截至1985年,哈尔滨已发现金代居住址和墓葬址达百余处,城址八处。
特别是1983年以来对哈尔滨市新香坊金代墓群的发掘和近年来被誉为“塞北马王堆”的金代齐国王墓的出土,更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震惊和关注。
李士良认为,城市的历史纪元,它的上限一般是应从该地最早建城镇的年代开始算起的。
城市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一般而言,多是从城镇形成过程中选择最早一个或有文献或有文物可证的最能显示建城意义的时间,作为起算建城历史的纪元。
以上可以说是哈尔滨有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特别是金代的历史文化的佐证。
因此,哈尔滨距今应该有890年的历史。
哈尔滨100年历史之说 原黑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国家级专家、现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李兴盛认为,2005年10月31日,适值由我国中央政府在没有外国干涉下批准设立的哈尔滨市最早最高的行政机构哈尔滨关道设治一百周年,他建议应该将该日作为哈尔滨市设治百周年庆典之日。
他认为到2005年哈尔滨的城史纪元应该为100年。
他认为每一座城市,不论是否建有城垣,都应该有自己的历史纪元,即诞生之日。
当然,这种历史纪元,有的已被后人确认而列入庆典,有的因文献失载,记载混乱或存有争议等原因未被后人公认而有待于将来论定确认。
确定城市历史纪元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建城之日为准,另一种是以设治之日为准,即以最早由中央政府自主批准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之日为该地之历史纪元。
前一种标准,对于曾经建有城垣的城市来讲,自然是首选的方式,但它对于从未建有城垣的城市来讲却不适用,因此又产生了后者。
不过,事物是复杂的,曾经建有城垣的城市,并不完全采用前一种标准,也有以设治为准的。
可见一个城市的确定城市历史纪元的标准虽然主要有建城与设治两种,但相对来讲,往往以设治为准。
2001年6月哈尔滨关道衙门遗存被世人发现:1905年10月5日,吉林将军达桂与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再次会同奏请添设哈尔滨关道,并奏请以候补知府杜学瀛试署道台之职。
10月31日,得到清廷批准。
1906年5月11日哈尔滨关道正式启用。
杜学瀛上任后,在今道外区北十八、十九道街傅家甸四家子择地开工建立官署。
李兴盛这样认为,1905年10月31日,是当时中国中央政府在没有外国干涉下批准设立的哈尔滨市最早最高的行政机构哈尔滨关道设治,也就是哈尔滨市的历史纪元。
2005年该日应该作为哈尔滨百周年庆典之日。
关于哈尔滨年轻还是古老的话题,两位学者提出各自的学说,他们也都介绍说,哈尔滨市城市历史纪元,除了金源说、设治说外,还有1898年6月9日的兴工修建或1903年7月14日的竣工之日的中东铁路说,另有1905年12月22日哈尔滨市开埠说等不同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