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亭子的优美语句
喜欢亭子就像喜欢伞一样,每到一处地方,只要看到亭子,都会进去休息一会。
看看亭子里美丽的雕花,秀美的彩绘。
顺势再透过这个优雅的空间看看亭外的风景。
雨还没有停,反而越下越大,撑伞的人也越来越多。
看到一把湖蓝色的透明小伞,上面画着一只可爱的猫咪,还有两个立体的耳朵。
伞的主人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她看到了亭子,看到了亭子里的我,“姐姐,你要用伞吗
我爸爸一会就来接我了。
”我摇了摇头看着她笑了。
她也甜甜的笑了一下,打着小伞蹦蹦跳跳的走出了亭子。
我是一个北方人,却深深地爱着南方,爱着雨,更爱这些亭子。
一直认为亭子是爱的传递,每一砖没一瓦都是包含了爱心的。
为了那些没带伞而奔波在雨天里的人,为了能在雨天里歇歇脚的人,也为了自己。
雨渐渐停了,行人们也收起了伞。
我仍在亭子里坐着,看着雨水顺着亭角滴滴答答的流下来,滴到下面的小水洼里,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当彩虹出来的时候,我走出了亭子。
一样是拱形的,真的有些像伞,有些像亭子。
我整理了整理衣服,走进了另一个用彩虹搭建的亭子。
写几句关于爱心的优美语句
你献点,我献点,汇成一条爱心河爱心是清泉,浇灌片片绿叶; 爱心是绿叶,衬托朵朵鲜花; 爱心是鲜花,散发阵阵清香。
爱心是基石,垒起雄伟的山峰; 爱心是山峰,托起火红的太阳; 爱心是太阳,带来无限的温暖; 爱心是温暖,融化心中的寒冰。
爱心是水,浇灌了幼小的苗; 爱心是苗,长成了茁壮的树; 爱心是树,架起了友谊的桥; 爱心是桥,连接了两岸的心 爱心是土地,培育了参天的大树; 爱心是大树,撑起了凉爽的绿荫; 爱心是绿荫,抵挡了肆虐的风沙; 爱心是风沙,埋葬了世间的污秽。
爱心是泪,凝结出人间的情; 爱心是情,绽放出真诚的花; 爱心是花,洋溢出开心的笑; 爱心是笑,传递到每个角落。
爱心是云雾,凝成滴滴露珠; 爱心是露珠,聚成条条溪流; 爱心是溪流,汇成片片江海; 爱心是江海,包容亿万温情。
爱心是阳光,照射飘浮的云朵; 爱心是云朵,编织绚丽的彩虹; 爱心是彩虹,架起真情的桥梁; 爱心是桥梁,沟通心灵的隔阂。
爱心是清泉,浇灌着肥沃的土地; 爱心是土地,培育着成熟的葡萄; 爱心是葡萄,酝酿着甘甜的美酒; 爱心是美酒,散发着诱人的芬香。
爱心是春风,吹醒了朵朵熟睡的鲜花; 爱心是鲜花,散发着阵阵沁人的清香; 爱心是清香,引来了只只美丽的蝴蝶; 爱心是蝴蝶,布满了个个温暖的角落。
爱心是春风,迎来温暖的旭日; 爱心是旭日,照射晶莹的露珠; 爱心是露珠,滋润待放的花朵; 爱心是花朵,孕育累累的硕果。
爱心是蓝天,飘动美丽的云朵; 爱心是云朵,化成滋润的雨水; 爱心是雨水,汇成条条的小河; 爱心是小河,流淌梦幻的海洋。
爱心是道路,引你走到黎明; 爱心是黎明,开启黑暗眼睛; 爱心是眼睛,照耀迷惘心灵。
爱心是灯,照亮你死寂的心灵: 爱心是水,浇灌你那善良的幼苗: 爱心是火,燃烧你勇于奉献的激情: 爱心的情,使你的思想变得崇高: 爱心是一首飘扬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情感的慰藉;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心灵的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温馨的港湾;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求形容花的优美语句、词语
百花争艳 争奇 娇媚、鲜艳、烂娇娆 婀娜多姿、芳香四溢 玉花香袭人 绚丽多彩、端庄秀丽 姿态各异、傲骨迎寒 娇巧迷人、孤芳自赏 争奇斗艳 香远益清 亭亭玉立 妩媚 百花争妍 婀娜多姿 芬芳(1)一场春雨过后,美丽的迎春花开得更漂亮了。
远远地看去,一朵朵花像一个个小喇叭。
近一点儿看去,每朵花由六个花瓣组成,花的中间有细细的花蕊。
它的颜色是嫩黄色的。
一阵风吹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2)春风吹来,迎春花摆动着柔软的枝条,像在空中跳起欢快的舞蹈。
(3)迎春花是春的使者,也叫报春花。
它既不像玫瑰那样红艳,也不像万寿菊那么苍黄。
它那小巧玲珑的模样,惹人喜爱。
(4)迎春花又细又长的绿色的柳条样的叶条从石台上垂下来,只有指甲大的嫩绿叶子像鞭炮似的分散长在绿条的两边。
两片叶子中间,还有许多未开的花苞。
不多久后,花苞裂开了,鹅黄色的花瓣从里面露出来。
有的花却早就迫不及待地从花苞里钻了出来。
五片鹅黄色的花瓣显得特别娇嫩,好像一碰就会断似的。
花瓣环绕着两三根洁白的花蕊,花蕊最尖上沾了许多花粉。
花粉一落,似乎在纷纷扬扬地下雪.“沙沙沙,沙沙沙,……”在微风中绿条连着叶子和花儿随风摆动,好像在为这美丽的春天舞蹈。
(5)它那一朵朵鹅黄色的花朵,好漂亮。
你看,花朵并不大,只有四五片花瓣,这花的枝条长而累,一条条花枝垂下来,垂下的枝条上舒展着它那美丽的花瓣儿,多得几乎要把花枝盖起来。
枝头的花蕾,正含苞欲放。
青枝黄花搭配得多美丽啊
迎春花没有月季的艳丽多姿、没有茉莉的诱人芳香,也没有菊花的五颜六色。
但它不畏严寒,顶着寒风,第一个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来临,给大家增添了金色的光彩……
描写三峡的优美语句
三峡窄: 江北赤甲山艳若丹霞,江南白盐山粉琢银装。
此地江面最窄处不足百米,万水汇聚,破门而出,气势极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三峡险: 瞿塘峡峡口称夔门,长江进入峡口后,江水奔腾,水势湍急,夺门直下,确是“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气势异常雄伟险峻。
杜甫三峡名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三峡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
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 李白也没有少写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 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更是家喻户晓。
孟郊的“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也点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
江流关不住,众水尽 朝东。
”(陈毅) 郭沫若的诗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汹汹涌涌,奔奔腾腾,峡峡滔滔滚滚。
逆水西陵峡口,黄牛灯影。
牛肝马肺崆岭,怎敌那
兵书宝剑。
青滩险,泄滩阻,昭君出塞何时归
屈子天问可解
神女峰,白云绕无应答。
十二峰过,巫山可曾回首
滟澦无踪,风箱怎吹万壑
夔门孤自雄立,川水突、莽莽苍苍。
这景象,怎心潮澎湃可言
客轮穿越长江三峡时,客轮上的人只有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的份,那时胶卷相机那有现在数码相机随心所欲啊
那次我没上“托孤”之地的白帝城;只在丰都鬼城停了半天。
同时在丰都的江滩上捡来了一块挺大的圆圆的长江石,有点重,到现在还放在家。
作为心中之珍。
下回给称一下重量。
丰都城就有闲时另写之了。
三峡我还会去的。
那是三峡情思的召唤;那是激荡的长江水的盛情;那是半缘山水半缘空的路径。
以元稹的诗作结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关于九华山的优美语句有哪些
丝绸是纺织品里的族”,优从容,不需要涂粉。
品质就是它的招牌,一出生就耀眼一方。
丝绸,让人联想到湖泊,微风,轻轻的海浪,团扇,茉莉,蝴蝶,潇湘馆的竹。
丝绸应该属于古典女人,尤其应该属于东方女子。
做一件长袖衬衫,做垂地的长裙,做披巾等等,幽雅,含蓄,内敛,可以衬托出东方女性的味道。
正因为丝绸像女人,娇嫩的,不能粗暴,需要用心地服侍。
织回文之重锦,艳倾国之妖质。
鸣梭静夜,促杼春日,布叶宜疏,安花巧密。
写庭葵而不欠,拟山鸟而能悉。
绩缕嫌迟,颦蛾慕疾;乍离披而成段,或焕烂而成匹。
言濯春流,鸣环乃出。
於是近深沈,傍清 ;朱颜始映,珍箧方启。
其始入也,疑芳树影落涧中;少将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
夺五 长风未散,泫百花微雨新洗。
尔乃曝林崖,出泉洞;迟日徐转,和风缓送。
稍变回鸾,全分舞凤。
戏蝶时远,娇莺欲弄。
乘春景而方收,俟王正而入贡。
懿其彩色足重,鲜明可嘉,青为禁柳,红作宫花。
丝绸,从鲜活的生命里游离出来,蚕的冰清玉洁的生命,而后因缘际会来你身边,完成另一次破茧,从此偎着你,安静之中,知你心里许多的事情,也把她自己告诉你。
丝绸,是低到了睫毛里去的语音,你没在听的时候,它就自己说给自己,神思渺远,没有阴影地孤单和美丽。
骄阳里穿上丝绸,燥热便一路低了分贝地静下去。
肌肤细滑,心境凉爽,神思清逸。
这时候丝绸便如碧荷之上浮着的一脉清气,有绿的味道,水的味道,清早窗户洞开的味道,眼里油然沁出的欣喜的味道;便如惺忪间散开的发缕,又给你松松一握随意绾起的螺髻。
这时候你就离开眼前到高高的山林去了,在露气湿润的石径上走了。
丝绸随你趟进如水的风里,或许游离你的肌肤,以便用那么点距离,让你更轻快舒爽地呼吸,而她也沉浸于欢喜,轻轻飘逸。
于是,你就这样地把自己走成一抹微云,回到一些失而复得的遥远而优美的情境。
天凉的时候丝绸也会渐次褪去温婉的暖色,沉静如傍晚无人的水域,由着最轻的风从眼底拂到远处去,软软的样子像给装上了慢镜头。
曾经的清空里再不见那朵云是否还抹在水底。
当季节再往深里去,便兀自瘦成孤山幽馨的梅,清寒静寂。
而其实她最凉的神情,也不过是有月亮的山里面那支悠远的箫。
丝绸,淡出一些情愫,不必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走进幽深的雨巷。
目光舒坦,甚至毋需内敛,也绝不束缚。
飘逸委婉,纯净淡然。
她算不得妩媚,抑或也谈不上华丽。
陪伴着你,可以富贵可以贫寒,可以高调亮丽,可以落寞沉寂。
即使日子的一隅布满苍苔,即使置身幽暗,或被深锁柜底,也一定在磨花的旧铜镜里,在留声机尖细的嗓音里沉湎于自己。
无关木格子窗外,弥漫着哪朝哪代、哪个季节的阳光或者湿冷的雨的气息,不沾人间烟火地颓唐和贵气。
丝绸,可以是玻璃般浏亮的晨光,可以是水一样清泠的夜气;可以是秀发翩然的邻家女孩,可以是温暖安详的年迈的母亲。
丝绸如雪,只属于女性,再温柔的先生眼里也蔓延不出丝一般的神情。
如果她应邀向你递过手来,当永远也不会着力,只轻轻一碰,便滑落下去。
因此把消磨这等粗砺的字眼用在丝绸身上定会让人满眼疼惜。
可丝绸总要旧的,她也飘泊在风月里。
旧了的丝绸,容颜也会黯淡,鬓发渐浮霜华。
而当你为她扼腕的时候,她一定没有丝毫惆怅、太息的神情,只微微笑着对你,语气轻缓柔和:“那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很旧的丝绸还被我典藏,如今滑过腕间,依然贵气流畅。
喜欢品味她脸庞漾过的岁月细腻的轻痕,希望有一天,我也是那样。
有丝绸的日子,语气都只从目光里轻轻流露出来,飘在风里。
于是蝉鸣般的烦燥一点点漫没到碧潭深处,波澜不惊。
沉静之中,渐渐就感觉到了内心的某种蕴蓄开始涌动,那是一股冰清玉洁的浓稠,饱满得想要溢出来,与富含氧气的时空融合,与美好的生活融合,这样地,成就了丝。
眼里这痕亮晶晶的丝,原来也可以从自己的生命里抽出来,由此织就丝绸的日子。
云淡风清的丝绸啊,让人情不自禁想用她细腻委婉地、低低地呵护抚慰来到身边的日子和人,从此恬然安谧,忘了纷扰的过往,全身心地,回到流淌着丝绸的时光。
水一样滑腻,烟一样轻软,云一样飘逸,如一幅水墨,在雨丝轻风的浸润下,方渲染得烟丝醉软的质感。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像痴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丛中拂泪自怜楚楚动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脉脉思念在夕阳河边苦苦凝望孤独寂寞的心灵。
凄美忧怨的风景啊,月晚水滴回声空灵的依恋,雨夜怨魂长叹情切的缠绵。
窈窕淑女,清水出芙蓉。
何以不为这清韵典雅浮香,流连于都市古朴香醇。
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映衬了秋月春华。
那一回眸,浅笑芬芳,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在摩挲的身姿下轻舞飞扬。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君不见那绫罗绸缎,艳之韵之,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美哉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用优美的语句描写大连的风景
花木,千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感,在人们心目有定的象征意义。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但是,我更爱桔梗花。
原以为早已淡忘了那一抹幽蓝,因为岁月让记忆褪掉了颜色。
又见桔梗花,是在盛夏午后的残长城脚下。
依然是风姿绰约,依然是优雅淡定。
泥土的气息漫进花身,一股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在周身散发。
轻轻地唤一声花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
纯净的蓝紫色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嫌我的手太粗糙,还是嫌我的气息太浑浊
顺从地朝着桔梗花身姿摇曳的方向望去,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抽身远去,才知道,花的根植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