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桂林山水”的形成 石灰岩可溶于水。
岩层的裂隙、层面可被下渗的雨水、流水所溶蚀,由裂隙扩大成为通道。
接近地表的一切孔隙,能吸收雨水,形成了细小的溶孔和较大的落水洞,并在地下溶蚀、冲蚀形成地下河和岩洞。
这些也是属于岩溶地形。
华南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多,有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在肇庆七星岩中,有个叮咚井,三十年前,井口直径只有一米,今天已变成长达二十多米的落水坑了。
溶岩作用是怎样把石灰岩层蚀成峰林石山地形呢
最常见的一类是石山地形发展在广大的红土台地区中。
由于红土层厚度可达50米以上,但也不是每处都有这么厚。
因此,在红土层薄处首先出露基底的石灰岩层,或在地下河以及岩洞崩落处,出露石灰岩体。
这时,地面流水即被石灰岩溶蚀作用而吸引过来,流水在溶蚀石灰岩后形成的洼地及塌陷地点集中,使地表水系瓦解,地表流水向岩溶低地集中,不再沿河谷流出大河。
当洼地不断扩大时,就使未被侵蚀溶蚀部分石灰岩突起洼地之上,成为石山,并且石山成群分布,就成为峰林石山地形了。
在石灰岩和砂页岩接触地方,由于砂页岩区不透水,也会使砂页岩区地表水流向石灰岩区,并潜流入地,由地下河排出。
这样,砂页岩区形成的土山,就会被散流和暴流冲刷,合作侵蚀地表,层层剥蚀冲失,高度下降。
而在石灰岩区则因地表水都下透入地,少受散流、暴流侵蚀,地表高度少变。
年长日久,土山区低落而石山突出,石山就成群突出于砂页岩低丘和谷地之上,成为峰林石山地形了。
(1)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峰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
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
因此,石山坡面发育是以崩塌为主。
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
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
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
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
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
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
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
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
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
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
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
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
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
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
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
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
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
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
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
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
因此,脚洞洞顶一般按地下水面形成,故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
“顶平如割”是各地县志称呼这种脚洞相似的形容词。
但是脚洞洞顶也并不是平坦如板,而是有不少石锅、石钟地形分布着。
这种地形是其他洞穴少见的。
石锅是一片分布的多个浅平半圆穹形凹入洞顶中的石穴,大小在1米以内,凹入洞顶不到半米,半圆形态完整,互不干扰,说明石锅是溶蚀出来的,并且以中心部分溶蚀、冲蚀较强所致。
石锅一般大小相似,这是洞穴充水时水流呈素流状态的结果。
水流一般分层流和紊流,层流即水层中各点速度相同,在石灰岩裂隙中流水即是层流,它的速度较慢,每秒在1厘米以下。
洞孔大了,水流较畅,流水中各点速度不同,即成紊流,流水按速度分成多股,彼升此降,彼急此慢。
如在3厘米溶孔中,流速为0.1厘米时,即可由层流转为紊流。
雨期溶洞充水,水股冲击处溶蚀力更大,因为冲击地点压力大,溶蚀量增加,如按实验资料,地下水在不承压状态下,岩隙每年扩大为0.35毫米,而在充水承压后,可增加到每年扩大岩隙达5毫米,即承压后溶蚀力增加15倍。
冲击洞顶的急流就可以在汛期冲蚀、溶蚀出石锅地形。
石钟成因全然不同。
它是由于地下水沿节理下透并在洞顶滴下处,进行溶蚀成一深穴如钟形的结果。
如果地下水丰富,沿节理齐流出时,则石钟形态可变成一条凹入的顶槽。
石钟只是一孔滴下水量所成,所以钟顶即见一溶孔存在,这在石锅中是没有的。
整个石锅就是在一块岩面上形成的,而石钟分布是依据溶孔所在地而形成,多呈疏落分布,也和石锅成片分布不同。
脚洞两侧还有边槽发育。
这是由于地下水面季节性存在的表示。
因为水面附近溶蚀力最大之故。
凹入的边槽在古书中称为“石床”,因为边槽底部是平坦如床的。
如果边槽有几层就表示地下水面季节性有变动了,正象河流有枯水期水面,洪水期水面那样,洞中常有小河流贯(如在凌霄岩、燕岩等)。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等石灰华沉积不多,也是脚洞沉积地形的特点。
因为脚洞雨期充水,紊流冲蚀,石灰质很难沉积在岩面之上,形成灰华沉积。
有亦是小型的,如形成了“团龙”、“飞凤”、“蛇”、“果子”、“花”等薄而小的形态。
脚洞是地面流水流入石山体内的通路。
因此,洞口一般比洞内高,呈广阔低平洞口,常为较冷空气积聚洞内,属于“冷洞”型洞穴。
因为冷空气比重较大,不易上升和排出洞外,无怪夏日人们在此避暑了。
广东云浮凌霄岩且有地下河贯通。
脚洞沿地下水面向四周沿节理伸展,如果遇到石山外面的河流时,地表上的河流会立即把水量转向脚洞流下,使地面河流下游成为无水旱谷,这种现象叫做“地下掠水”。
早在宋代我国已有脚洞进行地下掠水或劫夺的记载。
当脚洞贯穿了整个石山山体时,就被称为“穿洞”了。
桂林北面的灵川就是这样形成和得名的。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
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
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
穿洞可以由于不断侵蚀、崩塌,变成一个半山上的洞穴,有如窗口,这种奇异的地形,每成为当地风景区,如阳朔的月亮山,即因穿洞有如半月形状得名,故又名明月洞。
此外,桂林穿山的月岩,坪山的穿岩都有象明月高悬天空美景,成为名胜。
它们都是上升了的脚洞所成。
即在中更新世时(6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条地下河所在。
当时地面即今天的40~60米比高的阶地面。
目前桂林峰林石山中最好的穿洞,却不呈月亮山形态,而是保存良好的脚洞地形,例如平坦的洞顶,边槽有多层,石锅、石钟的发育,平坦而有地下河堆积的洞底等。
不过,穿洞毕竟和脚洞不同,因为地下河消失了,洞穴中水流向下流失了。
于是无水的洞穴给石灰华沉积带来良好的保存环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灰华阶地(包括灰华田)最为发育,还有平缓洞底可发育出深深陷落的落水洞,被称为“无底洞”。
洞口及洞顶每因长期受侵蚀、溶蚀而崩塌,使洞口高而广大,崩石塞道,洞内大厅又可因崩落而显得特别高大,破坏平坦的洞顶地形。
例如桂林芦笛岩就是以各种石钟乳出名,游览道路要靠凿开钟乳石林来开辟。
桂林七星岩更突出,它以四十五个洞连成,主洞长达814米,贯穿着八大厅堂,五个出口;全部洞穴长达3公里,分为三层,最下一层仍为脚洞;中层大洞厅堂高27米,宽48米,由二层脚洞崩陷合成;有边槽(称白石天篷),脚下听到地下洞穴的“空谷传声”。
中心部分较低,即大教场处,为古地下湖所在。
落水洞分别被命名为“无底深潭”、“癞子潭”、“双狮守龙潭”等。
在茅茅头石山(即光明山),除芦笛岩外,还有大岩(长达875米,唐代僧人墨迹亦已被钙膜保护起来,墨迹如新)、飞丝岩、穿岩等四个穿洞贯穿,这种穿洞是战时避难地点,因为洞底平坦,厅堂广大,支洞众多,战时工厂、学校、医院仓库均可利用。
在峰丛石山区亦常有穿洞发育,如广东怀集燕岩,广西靖西穿岩等,即为公路利用穿行。
(4)峰林石山区的“侧洞”在峰丛石山或峰林石山脚下的洞穴,除了脚洞和由脚洞演变成的穿洞之外,还有“侧洞”。
这是在河岸上的石山被洪水冲击、溶蚀而成的岩洞,它们和脚洞地形是不相同的。
脚洞是沿地下水面发育,每成广大洞穴系统;侧洞却是在洪水面上发育,一般成洞不深不大,但它却能使石山形成峭壁,因为侧洞的形成,每使洞顶崩塌,从而促使石山崖壁的形成。
侧洞地形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它的地位比脚洞要高,洞口高大,开敞,但深度不大;二是很少形成巨大洞穴系统,由于洞顶不断崩塌,故形成洞穴不深,不似脚洞洞口低平而宽;三是洞穴内每有远方带来的河床卵石堆积层,因为洞口即为河谷或古河谷所在。
例如肇庆禾婆岩即有一层2米厚的钙质胶结的卵石层存在,岩深不大,高而有光,有如屋室。
侧洞下面可以成为脚洞所在,但仍可互不相通。
禾婆岩即和双源洞(脚洞)同在一处。
各地称为“光岩”、“宝光洞”的,多为侧洞性质,著名的观音洞(广东英德县)即属本类。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即为侧洞所成的穿洞,象鼻处溶槽,即反映洪水期溶蚀所成,水月洞低水时即出露岩石洞底,表示这个穿洞是洪水期冲蚀、溶蚀所成。
伏波山下的试剑石亦为侧洞,这条似钟乳石的岩体即为洪水期桂江洪流冲蚀、溶蚀所成。
这里虽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但洪水期仍可淹上的。
上升后侧洞成为高位洞穴,伏波山向江一面的侧洞,即为一例,这个上升了的侧洞,成为观览桂江的好景处。
高位侧洞的高度每每和两岸阶地可以对比,即高度基本相同。
(5)巨大的岩洞缤纷的钟乳石峰林石山山体上,除了侧洞、穿洞、脚洞之外,还有不少洞穴,它们有它们的成因,例如桂林叠彩山的白鹤洞,就是沿着断层线发育着,人们在石壁上还可见到一道道、一片片磨擦过的有磨痕的岩面,表示了断层的方向。
肇庆七星岩中的暖洞,便是沿着倾斜的石灰岩层层面溶蚀出来的,由于洞口在低处,暖空气比重轻而留在洞内,不能外排,故成为“暖洞”型的洞穴。
这些受岩层构造控制的洞穴,称为“构造性岩洞”。
它们也往往有多种多样的钟乳石发育,原因有二:一是构造洞穴多在地下水面之上,经常干涸,有利于钙质在洞穴中析出。
因为饱和钙质的地下水滴下洞中时,由于CO2的逸出空气中,使钙质立即析出,并积聚在水点附近岩面上,久而久之,在洞顶形成下垂的钟乳石,在其下接滴水处,又生长起石笋来,如果钟乳石和石笋相连接起来,则又成为石柱。
二是构造性洞穴一般多在节理或断裂众多地点。
这里地下水渗出多,溶解力大,易成溶洞。
并且在滴水地点形成石幕、石瀑布等特殊奇景,规模巨大。
在洞底由于积水多,钙质沉积水边,久之成一边坝,多层边坝又可形成小型灰华阶地,称为石灰田”,或称为“边石坝”,即成一片梯田形态,如芦笛岩中的“江南水乡”一景,即为例子。
如果水中有砂粒等,则钙质又可在碎屑表面形成一层钙膜,日久膜厚,成为灰华珠、灰华球等,有如弹丸形态。
在岩壁上结晶又成石花,如广东云浮蟠龙洞所见。
钟乳石色白如玉,妆点岩洞成水晶宫,使游人如置于仙境,溶洞系主要的旅游资源。
要是灰华中含有杂质,又每呈缤纷的色彩,桂林七星岩即有“金山”、“银山”的石柱,即因含杂质的结晶灰华反光所致。
各类沉积物也由于滴水和沉积情况不同,形成人形、兽形和各种山景、物景,它们成了各地洞穴中的胜景。
南方丘陵区的岩洞也是古动物、古人类遗址和考古的良好地点。
粤北马坝狮子岩发现的马坝人(古人一种)遗址、柳江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遗址,来宾麒麟山发现的新人遗址等,都是例子
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句子
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李频【赠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李渤【桂林叹雁】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
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
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
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李商隐【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义净【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
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
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
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
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
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
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
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
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李商隐【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
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
城禁将开晚,宫深欲曙难。
月轮移枍诣,仙路下栏干。
共贺高禖应,将陈寿酒欢。
金星压芒角,银汉转波澜。
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
凤凰传诏旨,獬廌冠朝端。
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
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子兮何为者,冠佩立宪宪。
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
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
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
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
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
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李群玉【送萧绾之桂林(时群玉游豫章)】 兰香佩兰人,弄兰兰江春。
尔为兰林秀,芳藻惊常伦。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
竹花不给口,憔悴清湘滨。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苍梧云水晚,离思空凝颦。
我亦纵烟棹,西浮彭蠡津。
丈夫未虎变,落魄甘风尘。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
流光销道路,以此生嗟辛。
万里阔分袂,相思杳难申。
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为什么桂林会是那么多的石山
桂林山水的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漓江西岸。
以盛产桂花。
桂树成林而得名。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它以山青、水秀。
洞奇。
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人口40多万。
诗歌: 吴迈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水无山不入神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因为桂林山水像人间仙镜一样。
每一个游客到这里都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桂林山水是自然的美,是纯天然的美。
甲等是最好的,桂林山水这么美,当属全天下第一。
桂林的水\\\/山: 桂林的水:静、清、绿 桂林的山:奇、秀、险 桂林赞 : 万水不如漓江水。
游遍桂林山和水, 才知美丽不舍归。
千山不比桂林山, 广告: 今年十一去哪里
桂林山水欢迎你。
中心思想: 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表达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桂林山水的作者陈淼的资料: 姓 名: 陈淼 笔 名: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7-1981 民 族: 汉族 资料: 辽宁大连人。
中共党员。
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
历任全国文协创作员。
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所秘书,研究员。
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室主任,鞍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鞍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专业作家。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桂林的山有什特点?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是:奇、秀、险。
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
地貌介绍:1,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
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
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
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
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
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
例如在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
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
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
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
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
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
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
例如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
因此,脚洞洞顶一般按地下水面形成,故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
“顶平如割”是各地县志称呼这种脚洞相似的形容词。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
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
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
穿洞可以由于不断侵蚀、崩塌,变成一个半山上的洞穴,有如窗口,这种奇异的地形,每成为当地风景区,如阳朔的月亮山,即因穿洞有如半月形状得名,故又名明月洞。
此外,桂林穿山的月岩,坪山的穿岩都有象明月高悬天空美景,成为名胜。
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