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1万的本钱一年最多可以赚多少
1年最多挣多少
一年股市的交易日除末两天以及满打满算能够有250个交易日,这也是均线中的年线。
在2014-2015年的牛市行情中,大盘上涨了1.5倍,一年赚上几倍也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1万元可以变成几万元,甚至有申购新购中签号,还可能取得更高的收益。
在2018年这样的大盘走势中,赚钱不太容易,多数股票亏损都达到了50%。
然而就在今年2019,股市行情逐渐回温,越来越多股民重操旧业,纷纷加入这大涨的行情当中,就要看你如何操作了
2、一天能赚多少
在A股市场中,每日股价涨跌实行涨跌幅限制以及实行T+1制度。
每日涨跌幅限制具体内容为一只股票的每日的上涨和下跌的幅度只能是前一个交易日的10%。
比如:某股票的价格是10元,下一个交易日上涨最高幅度为11元,下跌最大幅度价格为9元,价格会在9-11元之间进行震荡,在达到最大涨幅和跌幅的时候不能再出现更高的价格。
T+1制度为股票当日买进之后不能卖出,只能在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卖出。
这两个制度理解之后,就会明白1万炒股一天能赚多少了。
股市交易最短时间为今买明卖,需要两个交易日完成,最极致的收入为出现地天板走势,在前一日的跌停买入后当日涨到涨停,后一个交易日涨停后卖出,可以赚到30%,这种情况极为比较少见。
股票打板族是什么意思
都是什么操作的
你一、股票打板含义 市场中交易当天股价的最高限度称为涨。
因此,股市的打板通常指股票涨停,将喜欢追高购买股票的人称为“打板族”。
打板就是买股票等待当天涨停的一种超短线的投资行为。
在中国A股市场,设有涨跌幅限制。
一般是10%的涨幅限制,ST类股票是5%的涨幅限制。
股票怎么玩,打板就是最好的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方式。
二、股票打板的技巧 股票打板的技巧有很多,比如集合竞价买入,比如提前挂单等。
今天,小编将自己总结的几种比较好用的打板技巧分享给大家。
1、晚间复盘:因为打板股都是追高行为,所以一定要提前做些功课。
找出昨天涨停的股票一板或二板的股票,加入自选股。
然后分析这些股票的资金流入情况、技术指标分析情况、摸清主力的动向以及这些股票为什么涨停。
这样几轮下来,就能留下那些有希望第二天涨停的股票。
关于晚间复盘的股票知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分享。
2、开盘选择买入:选择打板必须重视集合竞价时间,一些一些强势股通常在9点30以前就已经涨停了。
将我们昨天选择的股票进行观察,如果是一字涨停那就删除,因为这样的股票在现在这个时间排上的可能性很小。
重点关注那些高开后量能有效放大的股票,关注哪个量能最大,哪个涨幅最快,我们首买最强的股票。
如果没有买到,就关注盘中分时情况,一直在均线上方运行的股票,并且放出了巨量的,这样的股票也有希望涨停。
3、放弃买入:关注当天大盘情况,如果首板的平均涨幅是负的,就不要开新仓了,买入的话,极有可能出不来。
对于我们普通散户来说,资金有限,时间也有限,打板是能最快的积累财富的方式,当然也存在相应的风险。
所以,选择打板一定要多做些功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打板的成功率,提高赚钱效率。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什么是溢价率
溢价率正股的价格还要上涨多少百分比才可让认购权证持有人达到盈亏平衡,或者还要下跌多少百分比才可让认沽权证持有人达到盈亏平衡。
溢价是量度权证风险高低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溢价越高,要达到盈亏平衡越不容易,风险越高。
一般的投资者往往会喜欢选择溢价低的权证品种,因为低溢价的品种意味着风险较低。
溢价率计算公式 溢价(认购)=〔(行使价+权证价格×行权比例)-正股价〕÷正股价 溢价率(认购)=〔(行使价+权证价格×行权比例)-正股价〕÷正股价×100% 溢价(认沽)=〔正股价-(行使价-权证价格×行权比例)〕÷正股价 溢价率(认沽)=〔正股价-(行使价-权证价格×行权比例)〕÷正股价×100% 例: 某认购权证现价0.8元,其标的证券现价4.6元,行权价格为4.5元,行权比例为1:1,盈亏平衡点为5.3元。
溢价率为(4.5+0.8×1-4.6)÷4.6=0.152=15.2%。
表示正股价在现有4.6元的水平上还要上涨15.2%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由于溢价率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容易得到(很多媒体都会实时公布),并且溢价率比较简单易懂,因此大多数投资都很喜欢通过这个指标指导权证投资。
但实际上,溢价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用,投资者容易忽略溢价率一个重要内容,即溢价表示权证到行权时达到盈亏平衡的难易程度。
换句话来说,如果投资者只是打算在短期持有权证在市场上获利,而不是为了行权而买入权证的话,溢价高低对这类投资者来说,参考意义不会很大。
使用溢价率来指导权证投资的注意事项 首先,不同的权证不能简单的通过比较溢价率来判断其估值水平的高低。
权证的溢价率水平跟正股的波动率、权证的剩余期限及价内外程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对于同一正股的权证而言,权证的剩余期限越长,通常溢价率也会越高。
其次,不能简单的认为负溢价权证就有投资价值,也就是说单凭负溢价选择权证是不可取的。
如果权证的溢价率为负,说明权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权证价值低估。
但投资者买入负溢价认购证能否跑赢正股并不一定,如果看错正股方向还可能亏损,这取决于投资期限和负溢价回归的具体方式。
对于负溢价的认购证,在权证到期时,负溢价率将向零回归。
回归的方式有几种。
一是正股和权证都上涨,并且权证的涨幅大于正股的涨幅;二是正股和权证都下跌,但是权证的跌幅小于正股的跌幅,还可能是权证不动而正股下跌或者正股不动权证上涨等方式。
总而言之,负溢价的权证如果持有到期总可以跑赢正股。
因此,如果投资者打算持有正股至权证到期,则买入负溢价权证比买入正股划算。
当然,这并不是说以负溢价率权证替代正股就是稳赚,如果正股方向看错,同样有可能亏损,只是这种情况下亏损的程度要较买入正股小。
如果投资者买卖权证并不打算持有到期,而主要是做短线投资(相对于权证的剩余期限,持有权证时间很短),则溢价率的参考意义不大。
也就是说,溢价率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短线指标。
这主要是因为短期内,即使是很低的溢价率,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甚至进一步下降,使投资者享受不到溢价率回归的好处。
总括而言,不同条款的权证,甚至同一权证在不同的时刻,都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溢价率来判断其估值水平的高低。
负溢价意味着权证价值低估,如果投资者计划持有正股到期,则持有相应的权证较正股划算。
对于短线交易甚至日内交易的投资者而言,溢价率则并非一个理想的指标,单凭负溢价来选择权证是不可取的。
民国时期普通工人工资一日多少
(麻烦使用当时货币单位)
南昌起义前后,老百姓究竟苦到什么程度
刚好我手边有几本书,其中两本是中共早期革齤命家的回忆录,一位是张金保,另一位是包惠僧,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可看出当时的生活状况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水深火热 。
武汉的纺织女工一月30多块大洋 这两本回忆录对大革齤命时代的记述,主要是工人运动,那我们便沿着他们的记述往下看吧:张金保曾经担任过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妇委书记。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她从鄂城乡下来汉口第一纱厂做工,一个月后,“领到半个月的工资——七块大洋,另外半个月的工资被厂里当作押金扣下了。
我拿着钱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我每个月可以挣十四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
”第二年,张金保一人看管两台织布机,月薪30多块钱。
“这样,我的生活好些了,开始有了点积蓄。
” 或许是不能淡化万恶的旧社会,否则怎么要起来闹革齤命呢
所以张金保才这样说“十四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
而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则毫无顾忌地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虽只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的银元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外表飘飘然,“第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中还剩下五块钱。
” 如此同时,新成立的上海市公齤安局,巡齤警月薪10至13元,巡长16至18元。
有趣的是,这种连纺织女工都不如的工资水平,居然比北洋军阀时期的淞沪警齤察厅还要高1至2元钱。
《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也披露: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也不过30元。
你相信吗
一个纺纱女工的工资,竟然高过巡长和科长
而在当时,物价低廉: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和《上海工人运动史》披露:1927 年在上海,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 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 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原文中的“石”,应为两百斤;1包面粉,应为44斤。
《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有类似记载:二十年代的上海,大米1担3到4个银元,老刀牌烟一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1斤1角钱,臭豆腐干1 个铜板买两块。
拿了1块钱稿酬,请六七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则提到: 1929年,每块银元兑换两三百个铜板,一两个铜板可以换一只鸡蛋。
其他城市,大抵如此。
三十年代的北平,1银元可买6斤好猪肉,40个猪肉饺子、两碗小米粥、外加一盘白糖,两毛二分钱。
在重庆,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两块五角钱。
甘肃农村,抗战前7年,百斤小麦5至3元。
汉口方面,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鸡蛋的价格约为20元,每斤棉花和猪肉约为3角钱,1斤鲤鱼不到5分钱,1斤煤油的零售价则长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间。
再看金价——汉口的价格是:1920年,每两38元,1927年65元;上海可能便宜些:1920年,每两21元,1927年37元。
至于地价和住房,除租界和商业区以外都不算昂贵。
1928年,上海近郊的高行、陈行、江湾和杨行的每亩地售价分别为150-100、100-60、1000-70、100-300元。
1933年,汉口第六区的最低地价为84元1亩,第七区的最低地价为90元1亩。
房租价格:上海的石库门一层楼,有电灯、自来水,月租10块钱;住客栈,每一铺位3角5至6角;纱厂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两层楼可住10 人,自来水由厂方提供,有的还供电,带家眷者,两家分租一层,费用不过1元多;最好的宿舍,为砖瓦结构,铺地板,长宽500立方尺,容积5000立方尺,有厨房、路灯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结庐而住,半亩地年租金200元,21户人家分摊,平均下来每户每月8毛钱,当然,环境极差。
又如在北齤京:“四合院,房租每月仅20圆左右;一间20平米的单身宿舍,月租金4—5圆……鲁迅所购买的西三条胡同21号四合院有好几间房屋和一个小花园,售价国币1000圆。
” 从二十年代中期一直到三十年代末,全国物价大体平稳,因粮食丰收,部分农产品还有所下降。
工业品方面,由于欧、美、日展开商品竞争,棉布和石油等洋货还降价促销。
如在汉口市场上,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别只有17.90和14.50元,1斤猪肉分别只有0.29和0.198元,鸡蛋跌幅最大,几乎跌了一半,而100斤大米也从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价,1936年也从过去的1块钱跌到8毛钱左右。
如此同时,地价也随之回落。
抗战前,江苏镇海县亩产400斤的农田,售价从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亩产300斤的农田则从100 元跌到40元。
包惠僧是湖北黄冈人,参与领导过二七大罢工。
他在回忆录中写到:北洋军阀“用一套福利设施的办法笼络员司、麻痹工人,在交齤通部内设有铁路员工福利委员会及职工教育委员会,在铁路上也组织了一个员工联谊会,福利机构遍布在各段各厂各站,大的车站,都设有扶轮学校,主办中小学教育,专收员工子弟,一律免费,每年年终发双薪,季节发奖金,这些小恩小惠从局长员司到工匠为限,小工却沾不到边。
” “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资不过二十多元,工龄长、技术好的每月可得四、五十元……至于小工和临时工,那就苦极了,从八九元到十一二元不等,工作的时间除正规的十小时而外,还要给员司和师傅服役。
” “工匠的生活和工作时间与一般政府机关的中下级职员差不多,比人力车工人、码头工人、纺织工人高得多。
小工的工作情况与生活情况就比较苦,他们的工作时间长,收入少,工作还没有保障。
” 具体的福利制度,除免费的扶轮学校外,包惠僧没有多谈,但另一本《中国近代史通鉴》则透露了一些:在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之下,京汉铁路的工人也取得一些胜利,如“每年有十五天官假休息,一年有两身工作服,六十岁退休,工资照发”。
综合张金保和包惠僧的记述来看,大同小异,即二十年代前期和中期,无论是铁路上还是纱厂,工资都不低;不同之处是,张金保没有谈到小工,包惠僧则多次提到。
然而,即使按小工最低工资8块钱,也完全吃得饱饭。
在上海当见习医生的陈存仁,同样的月薪,吃了用了,还剩下5块钱呢。
包惠僧自己也在书中提到,只要3个银元,就可以在旅馆包吃包住1个月。
再对比当时物价,你相信吗
一个“苦极了“的小工,年薪竟然可以在汉口买1亩地
至于那些“工作时间长”、“要给员司和师傅服役”的问题,自古皆有,这是小工、学徒入门后的传统陋习,如今仍未绝迹。
工人的温饱生活,不是个别现象。
二十年代初期,开滦煤矿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最后劳资双方达成协议,日工资由原来的0.90元增至1.26 元,即月薪从27元涨到37元以上。
即使是未涨工资前,矿工的薪水也大大超过警齤察。
铁路工人、煤矿工人、纺织工人,都是人数较多、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状况,对于全国工人阶级而言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然,张金宝是个例,尚不足以说明整个纺织行业。
那么,我们再借鉴《青岛党史资料》第二辑的两个数据:1925年,中国女工平均日工资0.45 元;1928年,青岛纱厂女工日工资最高0.73元,最低0.18元,平均0.455元。
这两个数据完全吻合。
而1929年,山东各省一等警齤察队巡长的工资是12元。
另据1934年7月1日出版的《劳工月刊》载文指出:目前武汉一般工人的月工资平均15元。
大多数是女工的第一、裕华、震寰三大纱厂,工人 1.5万,工资平均20元。
我们再看看其他劳动阶层的收入水平:1926年底,武汉国民政府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筹措教育经费,将小学教师的月薪增至20个银元以上。
1933年,湖北省立第一小学的月薪为39至56元;省立第一、二、三中学的月薪多在60—80元之间,可买1两黄金。
1935年,汉口的金价最高90 元、最低76元,上海最高96元、最低77元。
说完教师,再说店员。
汉口过去有家悦昌新绸缎局,营业员工资最低10元,最高40元,一日三餐的伙食由店方提供,早上馒头、稀饭、油条,中午和晚上四菜一汤,八人一桌,节假日加菜。
每年还有两个月例假(学徒除外),下江籍的回家,报销车费。
穿衣有津贴,每年多发一个月的本人工资。
年终如有盈余,则按16股分红,店东 12股,经理1股,全体职工3股。
老武汉的叶开泰,待遇也不错:学徒三年期满后,月薪10个银元,第二年15个,第三年20个,全体店员每月发“月费钱”,作为剃头、洗澡、洗衣的费用。
每年带薪休假72天,如果没请假,则多发72天的薪水。
端午、中秋有奖金,到年终再以各人薪水为基数进行分红,一般年景,1元薪水可分红四到五毛钱。
药店还有基金会,分期存入4个月薪水,切药老师傅吴硕卿告老回乡时,取回本息5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