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梅菜扣肉好吃怎么形容要多一点的
梅菜扣肉首先讲究的是口味、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咸鲜适中、梅菜能吸收肉的香汁,肉能带出梅菜的香味。
两者搭配真是无与伦比
简单的 就是 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咸鲜适中
描写梅干菜扣肉的好词好句和好段
美味佳肴数扣肉一口咬下唇流油梅菜打底滑不腻纵使千金亦难求
描写踏雪寻梅的诗句
你好: 以下就是: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麦兜里有一首歌,歌词里有梅菜扣肉是什么歌
华仔演唱风柳絮 茫茫难聚 随着风吹 飘来飘 我若能够携你寻梦去 爱仿佛飞花飘絮 十指紧扣共你结伴齐飞 爱仿佛飞花飘絮 十指紧扣伴你共度余生 啊—— 啊—— 啊风吹柳絮 茫茫难聚 随着风吹 飘来飘去 我若能够携你寻梦去 我愿像一块扣肉 我愿像一块扣肉 我愿像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我愿像一块扣肉 我愿像一块扣肉 我愿像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
我的家乡在梅州作文怎么写
一座风景如画的山城:悠悠的梅江水,古老的梅江桥,婉转动听的客家山歌,还有郊外那古朴雅致的围龙屋,那满山金黄诱人的柚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梅州。
这里有世界“客都”之称,是有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
这里人才辈出,古有爱国诗人黄宗宪、丘逢甲等,今有开国元帅叶剑英,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田家炳等。
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是有名的宜居城市。
“”体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游览的景点众多:有千年古刹灵光寺,雁南飞茶田,雁明湖,客天下,千佛塔,客家公园等。
每处景色秀丽迷人,各俱特色,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当你站在装饰一新的梅江桥上,脚下是宽阔的梅江河,放眼望去,不禁会惊叹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
两岸坚固的长堤,守卫着一江两岸人民的安宁,两岸高楼林立,热闹繁华。
沿江半岛,沿江金岸,东山教育基地,亲水公园,院士广场…….当你慢慢地走在亲水公园的河堤上,看!清澈的河水中一群群小鱼在水中互相泼着水,在嬉戏打闹着。
大理石构建的河堤栏杆光洁明亮,路边相见的鹅卵石特别好看。
路旁一颗棵柳树在舒展着自己美丽的长头发,一群群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只只小虫子在草丛中开舞会……走着走着,我来到东山教育基地,那里有一排排整齐的学校,幽雅的环境,宽敞的街道,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院士广场正中的喷泉配上轻柔的音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群群白鸽在广场上飞来飞去,吃着休闲人们给的食物,欢快的叫着。
不远处,可更热闹啦!老人们在下棋,打太极拳,小孩子们在玩滑板车,踢键子,捉迷藏…..到了晚上,霓虹灯的装饰让这里显得更加绚丽,人们在广场上尽情地跳舞,唱歌,在公园散步……最后我们再一起去尝尝我们客家美食。
梅州最出名的美食有:客家酿豆腐,盐焗鸡、梅菜扣肉,客家酿酒,梅州腌等面等。
还有醇香的客家酿酒,喝了肯定会令你深深地陶醉……故乡,你是如此的美丽,你像巨龙一样腾飞。
我现在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要让可爱的故乡更加繁荣昌盛!
为什么说中国人吃饭吃的是文化
中国人吃饭,吃的是概念。
或者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吃的是文化。
这使饮食问题带有了社会性(甚至艺术性),而不再仅仅是一项形而下的生理活动。
日本人饱食终日,自然把饮茶的过程,也提炼为向哲学靠拢的茶道,有点在清风、明月、插花与器皿中求真理的意思。
中国人则更了不起,把一日三餐都当作兢兢业业的功课了,煞费苦心,追求着那令人拍案称绝的艺术效果。
好吃极了!是较流行的一句赞美用语。
所以,美食家的虔诚丝毫不亚于画家或雕塑家,对美的体会甚至更全面:色、香、味,连深藏不露的舌头都调动起来了,成为鉴赏的工具。
当一席大菜合盘托出,井然有序地布置在餐桌中央,简直就像揭开了蒙在某一尊艺术品上面的幕布,不时能听见一、两声由衷的喝采,当然,这是躲在后台掌勺的厨师所期待的。
宾客们举杯相庆,仿佛在进行小小的剪彩仪式。
然后就各司其职,频频挥动蜻蜓点水的筷子。
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梦》,也不过如此吧:在字里行间作点小楷的眉批。
不管是冷盘还是炒菜,最终都必须经得起筷子的酷评。
在中国,每一桌宴席的推出,都笼罩着新船下水般的热烈气氛。
而每一位食客,都是动作熟练的老水手,或者说,都是潜在的评委。
难怪开餐馆的老板,都很会看客人的脸色。
看客人的脸色就能了解到厨师的水平。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喜字。
这也是中国人最热爱的一个汉字。
而吃饭是最能烘托出这种喜气的。
喜气洋洋,东道主自然满意。
传统的喜宴,被清代的满汉全席发挥到极致。
从其名称即能感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意味,强强联合的意味。
正宗的满汉全席要连吃三天三夜,茶肴不重复。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一场饮食文化的马拉松!吃饭,在中国是最日常的仪式,是最密集的节日。
信奉基督的西洋人就餐前习惯在胸前画十字,念叨一句上帝保佑,感谢上帝赐予的面包与盐,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无神论者,把酒临风时反而充满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饱餐一顿(若能持螯赋诗就更好了),是离他们最近的一种自由。
由此可见,这个民族宗教感匮乏,艺术气息却很浓郁。
在我想像中,美食家都是一些拥有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家。
西餐折射出私有制的影子,各自为政,管理好自己的盘子,使用刀叉是为了便于分割利益。
中餐则体现了最朴素的共产主义。
中国人围桌而聚,继承了原始氏族公社的遗传基因,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人人皆可分一杯羹。
大锅饭的传统很难打破。
好在中国的饭桌也是最有凝聚力的地方,有福同享、有难共担的绿林好汉作风颇受欢迎。
中国人通过聚餐就能产生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幻觉,这种虚拟的亲情毕竟大大增进了其食欲。
所以中国人吃饭,也是在吃环境,吃气氛,甚至吃人际关系。
边说边吃,边吃边听。
这是一种超越了吃的吃。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吃是最有情调的,最有人情味的。
中国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风味。
川菜、粤菜、湘菜、齐鲁菜、淮扬菜、东北菜乃至上海本邦菜仿佛实行军阀割据似的。
但在我眼中,这更像在划分艺术流派。
出自圣人之乡的齐鲁菜,称得上古典主义。
缠绵悱恻的淮扬菜,属于浪漫主义。
假如说辛辣的湘菜是批判现实主义,麻辣的川菜则算魔幻现实主义了,一粒花椒,有时比炮弹还厉害,充分地调动起我们舌头的想像力。
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换算:上海菜属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东北菜则相当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 我喜欢琢磨一系列特色菜名:宫爆肉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古老肉、梅菜扣肉、素什锦、糖醋里脊、豆瓣鱼、白斩鸡、地三鲜、拔丝菠萝就像在玩味隽永生动的词牌:菩萨蛮、忆秦娥、浣溪沙、虞美人、临江仙、蝶恋花、满江红、雨霖铃、一剪梅、鹊桥仙、沁园春、青玉案呀什么的。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或雅致、或俗俚、或温柔、或高亢的菜名,经历了亿万人传诵、千百年陶冶,本身就如同一阕阕吸风饮露的如梦令。
比梦还要豪奢、还要飘逸的中国菜哟! 我曾经有一个理想,开一家词牌餐馆,用词牌来命名各种新旧菜肴,譬如将水煮鳝鱼改称为水龙吟,将酸菜鱼改称为渔家傲,将辣子鸡改称为贺新郎,将小葱拌豆腐改称为念奴娇,将烤乳鸽改称为鹧鸪天,将冬瓜连锅汤改称为西江月,甚至将油炸花生米改称为卜算子,将沙锅鱼头改称为水调歌头后来想一想,觉得太复杂,还是算了。
况且像蚂蚁上树、狮子头、地三鲜,灯影牛肉呀什么的,是没法改的,它们本身就很有诗意了。
许多菜名都有一种浑厚古朴之感,一改就没味了。
譬如某皇帝将民间的青菜豆腐肉丸汤赐名为珍珠翡翠白玉汤,精美有余,但毕竟显得雕饰与做作。
我最好还是别向那傻皇帝学习。
某些菜名之所以不同寻常,在于是有典故的。
我们在吃菜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吃典故,用筷子就能把它晃晃悠悠地挟起来。
譬如在叫化鸡弥漫的香气中,分明还晃动着那位无名的乞丐的身影,他哪是在乞讨呀,分明是给后人施舍了一道美味。
还有东坡肉(以及东坡肘子),很明显沾了宋朝那位大诗人的光。
而我们也在吃他老人家的遗产,吃他的名气。
苏东坡的作品中确有一首《猪肉颂》(足以证明东坡肉不是讹传):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饮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无形中担任了红烧肉的形象大使,作了近千年的广告。
我一向以为:苏学士有两大造福于平民百姓的功绩不可磨灭,其一是在杭州西湖修筑的苏堤,其二则是为中国饮食文化贡献了东坡肉,这确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古老肉。
英雄所见略同,当代也出过一个爱吃红烧肉的伟人:。
他相信肥腻的红烧肉补脑,使人聪明。
毛主席的诗歌,在豪放程度上一点不比苏东坡逊色,最有意思的是,他甚至有勇气把土豆烧牛肉写进词里。
在全国各地以毛家菜或韶山菜为金字招牌的湘菜馆,都会把毛氏红烧肉推举为主打项目。
你能说吃中国菜,不是在吃文化吗?文化是比油盐酱醋,姜茸葱花更重要的调味品。
洒那么一点点文化味精,你就能吃出别样的感觉。
盘点古诗词中的“吃货”都有哪些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老百姓来说,吃绝对是头等大事。
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和调味,无时无刻不触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和味蕾。
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斗转星移,朝代更替,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美食的欣赏和向往,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因嗜吃而名垂青史的并不多见,苏东坡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吃货
苏东坡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如意,说到底他还是个文人性情,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朝堂上乱说话,所以经常触怒龙颜,或者得罪同僚,于是便数次被贬官,一般人被这么祸害,早就死了,不过苏东坡倒是看得很开,正好借着被贬的机会四处游历,大吃特吃,得啥吃啥,从不挑食,不但吃,还作诗作词,还发明新的菜肴,用美食填补官场上的空虚寂寞冷,老百姓未必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了解苏东坡的诗词,但几乎没人不知道以苏东坡命名的美味佳肴,一生随遇而安,活得真实自在,这个吃货的称号当之无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吃货的鼻祖苏东坡都在美食界干了些啥惊天动地的事儿吧。
东坡肉:1080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地区),因为宋代猪太多了,当地的老百姓都不稀罕吃了,苏东坡于是发起了一场复兴猪肉的革命。
东坡肉据说是苏东坡与朋友下棋,忘了炉上炖着猪肉,结果误打误撞发明的,有诗为证: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现在的东坡肉讲究选择上好的五花肉,经过大火沸煮,再加冷水去沫,然后再大火沸煮之后文火慢炖而成,东坡肉汁多肉嫩,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入口带有淡淡的甜味,可谓色香味俱全,任你是面对肥肉如何的岿然不动,也很难抵御这样美味的诱惑。
东坡饼:还是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经常去黄州的安国寺与那里的和尚唠嗑,因为知道苏东坡喜欢吃油酥类的食品,所以和尚就用精致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苏东坡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后人将这种饼命名为东坡饼,算是给东坡冠了名。
这种饼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香甜酥脆,落口消融,风味不同凡响,现在已经是湖北当地的一道名小吃了。
后世有诗云: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东坡肘子:这次苏东坡又被贬回老家四川眉州去了,他老婆王弗在家炖肘子不小心糊了,赶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歪打正着,反而炖出了这道名菜,所以这道菜名是苏东坡侵权盗用了他老婆的名字。
现在这道菜已经成为四川名菜,酱红的色泽,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特别是肘子富含胶原蛋白,也是一款绝佳的美容食品。
东坡豆腐:苏东坡被贬至江苏镇江时,与当地金山寺的佛印和尚相投,经常一起开怀畅饮。
苏东坡在一次和佛印和尚的佛经PK赛中败下阵来,值得下厨做素斋给佛印吃,于是创立了这道东坡豆腐,并写下:煮豆为乳脂为酥后来他被贬到哪里,这道菜就流传到了当地。
这道菜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裹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来;然后在锅内放油、笋片、香菇和各种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东坡豆腐外形酱红,质嫩色艳,鲜香味醇,营养丰富,是素食中的精品。
东坡鱼:苏东坡很喜欢吃鱼,也经常给自己做鱼吃,只要是鱼类,他几乎来者不拒,吃过鲤鱼、鳊鱼、黑头鱼、墨鱼、鳜鱼、鲈鱼、鲍鱼等等,甚至连剧毒的河豚也敢吃,总之凡是水里游的,他一样都不落下,吃High了还作诗,完全是一个吃货的本色演出:姜芽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所以各地有各种以东坡命名的鱼,不过以黄州的这道东坡鱼最为出名。
先用盐腌渍一下鱼,肚里塞上大白菜叶,然后将鱼与葱段一起煎至半熟,加入生姜、酱油和料酒焖煮。
在起锅前,将切细橘皮撒在鱼上,盛盘上桌。
东坡羹:现在流传最广的是东坡肉、东坡肘子之类的,其实苏东坡非常注重养生,生平更喜欢素食。
他还未踏入仕途的时候,是个爱吃的穷鬼,除了寒窗苦读,闲暇的时间就和老婆一起研究各种吃。
在宋朝,菜羹仍然是平常人家的主要食品,富人吃肉羹,而像苏东坡这样的穷人就将萝卜、大头菜、芥菜等蔬菜和豆粉混在一起熬煮,因为在油和火候上掌握得很好,所以这道羹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有利于消化,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也难怪苏东坡会自豪地在《东坡志林》中写道: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
好菜一定要配好酒才行,苏东坡自己还捣鼓着酿酒,在黄州酿米酒,在定州酿松酒,在惠州酿桂酒,在海南酿“真一酒”,他的诗词中也时时飘散着美酒的芳香,虽有借酒消愁之嫌,但更多时候却是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后来,苏东坡又被贬了,并且更远了,跑到海南岛上去了,不过他还是自得其乐,在岛上痛喝椰汁,还把椰子壳做成帽子戴在脑袋上;当然,美味的海鲜也不能错过,他还学会了烹饪牡蛎,并且向朋友写信炫耀道: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
此外,海南各种新鲜的水果没有他不喜欢的,尤其是荔枝,并留下了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它苏东坡发明或者以苏东坡命名的菜品:东坡炸牡丹、东坡酥、龙井虾仁、竹笋焖猪肉、东坡凉粉、、梅菜扣肉据说历史上以苏东坡命名的菜品有66道,不愧为一个高逼格吃货,只有在心里有爱的人才能做出这些的美味佳肴来。
一个标准的吃货,一定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亏待自己的胃。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让我们像苏东坡一样,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尽情地享受美食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广东梅州是个怎样的城市
梅州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客家人有“中国吉卜赛人”之称,这不仅因为他们同样是迁徙民族,也因为他们才华出色,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
而梅州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誉为“客都”。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岭山脉以南,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
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1区代管兴宁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
梅州是,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素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
梅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南汉置敬州始,至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直隶嘉应州。
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2年8月并入汕头专区,1965年建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88年改建为梅州市。
现梅州城区为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山川雄奇险秀,终年满山碧绿,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梅州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闻遐迩的客家之都。
先入为主,后来为客,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土著而言。
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汉族,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逐步向南迁徙,形成客家人族群。
客家围龙屋、汉剧、汉调音乐、客家山歌等无不显现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韵味。
广东客家话主要流行于粤东北及粤北,今梅州、河源及韶关、清远所辖地区。
客家方言以梅县客家话为代表。
梅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灵光寺、阴那山、五指峰。
还有历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韩愈的足迹,黄遵宪故居、丘逢甲、叶剑英故居等遗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梅州视察时,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赞美诗句。
近年新开辟了以三高农业、生态农业为依托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梅雁螺旋藻养殖基地、华银垦殖场和松口饶志章万亩林果基地等。
还有开发利用当地天然资源而建的丰顺温泉旅游度假区。
梅州凝聚了山韵、水韵、花韵、茶韵,可谓韵味无穷。
梅州的风味特产有梅州沙田柚、兴宁龙田龙眼、五华细核荔枝和桃李果。
土特产品有兴宁毛笔、珍珠红酒和旅游工艺木雕、竹编、石雕等手工艺品。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是粤菜的一支,其特点是菜品多用肉类,较少水产和蔬菜,主料突出,造型古朴,味道浓郁,有香、肥的特色,烹饪法以砂锅菜见长。
客家宴上常见的名菜主要有酿豆腐、盐焗 鸡、梅菜扣肉、八宝窝全鸭、水晶扣肉、捶肉丸、清水鲩圆、醋溜鱼等。
自然地理【位置、范围、面积】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部连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县,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寻乌、会昌县和本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东源县,东南部邻揭阳市的揭东县、揭西县、、汕尾市的陆河县、潮州市饶平县。
全境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
18’至116。
56’、北纬23。
23’至24。
56’之间,全市总面积15899.62平方公里。
全市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市政府设在梅江区江南新中路。
梅州高速公路至广州384公里,至深圳345公里。
梅州普通公路至广州434公里,至深圳398公里,至汕头191公里。
有民航至广州航线,空中距离为316公里。
【地质、地形、地貌】 梅州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
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仅占13.7%左右;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
境内山系排列有序,分别由三列东北至西南和三列西北至东南或南北向的山地所构成。
主要三列山脉是东北至西南走向,即七目嶂—玳瑁山—阳天嶂—项山甑、石寮岽—李望嶂—鸿图嶂—九龙嶂—铜鼓嶂—阴那山(亦称阴那山脉)和凤凰山山脉。
梅州市境内主要高峰有铜鼓峰,海拔1560米;项山甑,海拔1530米;凤凰髻,海拔1497米;七目嶂1318米;阴那山五指峰1297米;明山嶂1245米;鸿图嶂1277米;西岩山1230米;皇佑笔1150米。
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302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蕉岭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流域13929平方公里;汀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
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与河源市龙川县的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
【气候】 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平远、蕉岭和梅县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南缘,五华、丰顺、兴宁、大埔和平远、蕉岭、梅县南部为南亚热带气候区。
这种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形成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冷势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0.6—21.4℃,7月气温最高为28.3—28.6℃;1月最低为11.1—11.3℃之间。
梅县极端高温为1971年7月25日39.5℃,极端低温为1955年1月12日—7.3℃。
日照平均年值为1714.6—2010.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1—47%,太阳年辐射量高低值为5125兆焦\\\/平方米、4652兆焦\\\/平方米。
年平均降雨日为150天左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483.4—1798.4毫米之间。
由于山多,台风影响较沿海平原要小,然而台风带来的暴雨降水,又往往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河水泛滥,水灾成为主要灾害。
同时,寒露风低温阴雨和干旱也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历史沿革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
熙宁六年(1073年)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
元丰五年(1082年)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绍兴六年(1136年)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
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
元贞元年(1295年),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
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
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
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
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
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
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
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客都概况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500多万人。
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置敬州,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为梅州,1949年后设兴梅地区、梅县地区,1988年由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享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之美誉,是、、广东省卫生城市,有“世界客都”之称。
梅州名人辈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清乾嘉年间的岭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抗日志士、杰出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家、军事家、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和现代亚洲球王李惠堂等都是梅州人。
2003年以来,梅州全面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27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创十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19.2%和11.4%。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2.49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比增36.5%。
在发展山区经济工作中,梅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定位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梅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
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8.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和43.4%,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梅州市旅游形象鲜明,特色突出。
依托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温热泉资源优势,梅州明确以“塑造世界客家之都,打造客家文化精品、热泉康体休闲特品和山水休闲度假名品(简称‘一都三品’)”为旅游发展定位,形成了以和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和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五华汤湖热矿泥浴山庄和丰顺千江温泉酒店为代表的热泉康体休闲旅游产品。
同时,我市以“创优”为契机,努力强化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成了“一江两岸”亮点工程、两个表演场所(白天和晚上为游客表演的场所)、三个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四条街(鸿都美食一条街、凌风路客家风情购物一条街、义化路步行街、梅江大道霓虹灯一条街)。
改造新建一批城区旅游厕所,城市街道实现了“五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底化),使梅州城市功能变得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环境更加和谐,空气更加清新,就业更加容易,创业更加适宜,塑造了一个“山水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城市形象。
目前,全市有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正在申报3A级景区有2个。
其中,、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五指石、长潭、泮坑被列为广东100家假日休闲好去处的景区,叶帅故居、龙鲸河漂流与神光山被列为广东100家观光新亮点的景点。
旅游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和五华县,总人口500万,其中客家人占97%,是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之称。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同时享有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
梅州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全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区及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展示南药文化并融合养生保健为主题的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3A级旅游区2个:五华县独特的温泉泥浴汤湖热矿泥山庄,有“五奇”之称的丹霞地貌平远五指石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国家森林公园1个:兴宁市的神光山旅游区。
另有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各类景区景点55个。
还有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围龙屋、土围楼,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独具风味的客家美食,丰富多彩的客家特产。
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无不彰显出客家文化特色的魅力,交织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客家大千世界。
全市共有旅行社2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26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10家、二星级13家。
旅游活动的行、游、食、宿、娱、购六要素配套完善,可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
今日梅州,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至广州、香港有定期航班直达,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每天数趟列车经停城乡。
高速公路西连广州、深圳,南接揭阳、潮汕。
珠三角地区自驾车沿梅河高速公路到梅州,仅需4至5小时车程,即可尽享轻松之旅和愉快之旅,完全适宜短线游、周末休闲游和自驾车旅游。
梅州拥有生态公益林6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群山翠绿,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实为天然大氧吧,加上一些高品位的温热泉资源和优质的高山流水,形成优雅的自然生态大环境。
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众多景区景点和旅游度假村,是广大游客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最佳胜地。
探访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感受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体验健身康体的神奇热泉,饱览清纯秀丽的青山绿水——世界客都·休闲梅州,正张开热情温馨的臂膀,欢迎朋友们的光临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梅州市已发现的矿产有48种,530多处矿床(点)。
金属类有铁、锰、铜、铅、锌、钨、锡、铋、钼、银、锑、钒、钛、钴、稀土氧化物等,非金属类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膏、大理石、钾长石等。
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铁、锰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
石灰石、瓷土分布广、储量丰富。
水资源 梅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还有相当大数量的过境水。
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包括本市产水量和过境水量)259.7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量131亿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量2718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水量6363立方米。
境内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120.65万千瓦时,境内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达80—90℃,流量达4459公升\\\/秒。
动物资源 梅州市山地众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种以上。
植物资源 梅州市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就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
其中蕨类植物19科、29属、41种;果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34科、471属、908种;单子叶植物22科、87属、121种。
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还有属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旅游资源 梅州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境内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温泉瀑布,秀丽湖山。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热心人士又捐建一批亭台楼榭,修葺许多名寺古迹,增添食宿游乐设施。
境内主要旅游区(点)有:千年古刹阴那山灵光寺,叶剑英元帅故居、纪念馆,清末爱国诗人、政治家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千佛塔,泮坑瀑布,梅县雁鸣湖、雁南飞旅游度假村、阴那山天文科普园、松源王寿山,兴宁合水湖山、神光山,五华益塘水库、热矿泥山庄,平远南台山、五指石,蕉岭长潭胜景、丘逢甲故居、释迦文化中心,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丰顺汤坑温泉、龙归寨飞瀑、龙鲸河漂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