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做了100件好事有一天做了一件坏事你觉得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一件很有的事情。
我们常常会有这判断:坏人总做坏事,但当他突了一件好事,我们对他的看法可能马上会改变,会原谅他过去的种种,并对他做的这件好事大大赞赏,以至于认为他就成为好人了。
相反,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往往就只看到他的这件坏事,而对以往的好事视而不见,认为他原来是个坏人,甚至会认为他原来做的好事都是有预谋的。
举个例子,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和少林方丈带头大哥。
大家都知道前者几乎是一个大魔头,无恶不作。
作为出家人,本应六根清净,一心向佛才对,可他却带着一批手下到处找人挑战,弄得江湖上不得安宁,大理段氏的天龙寺因他而再无宁日。
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在一个枯井中,鸠摩智武功尽失,而不再有争强好胜的念头,回去好好念他的经了。
段誉就此原谅了他,大家也原谅了他,认为他改邪归正了。
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既往不咎。
我们再看看带头大哥的故事。
33 年前,带头大哥得到消息,辽人要进攻大宋。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少林的高僧呢。
于是带头大哥就带领一帮江湖豪杰,守在雁门关,等待着辽军的到来。
可当时等来的只是普通的契丹百姓。
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各种信息闭塞,中原的人很可能从来没有见过辽人。
于是悲惨的一幕就发生了,这也造就了乔峰悲剧的一生。
这是错事其一。
其二,带头大哥犯了佛教中的戒律之一,与叶二娘有了私情,生下虚竹。
我们姑且不看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就算是他做的坏事。
他一生做了两件坏事。
可是他做的好事呢,小说中没有直接提到。
可是单从少林方丈这一头衔来看,他应是好人中的好人。
那他的结果是什么呢
少林方丈被杖责吐血而死。
简单说来,一个坏人,做了好事,他的一切坏事不但不被惩罚,反而因这件好事,赢得了很多的表扬。
而一个好人,做了坏事,他的所有好事不但不被承认,反而因这件坏事,得到的惩罚远远比坏人做同样的坏事得到的惩罚严厉得多。
这样看起来很不公平。
同样是好事,为什么坏人做了效果就不一样
同样是坏事,为什么好人做了结果又不一样
佛教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对于十恶不赦的人,有了向佛之心,便可成佛。
鸠摩智算是要立地成佛了。
可是佛教的清规戒律又说了,犯了戒是要受惩罚的,甚至要受非常严厉的惩罚。
少林方丈这样的高僧看来是成不了佛了,可能还要下地狱也说不定。
我们常有成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再好的东西,只要有了一点点瑕疵,它便不再是完美的了,甚至还不如一样不好的东西。
生活中的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我们的这种看似很奇怪的,很不公平的倾向。
也许有人说,人性本恶吧,或是人就是自私的吧,或人都是追求完美的吧。
实际上,当我们去掉这些主观的因素,将好与坏当作是同样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实际上并不注意好还是坏,我们注意的是从好到坏,或是从坏到好。
也就是说,我们注意的是好与坏之间的变化,而不是好与坏本身。
和一堆散落在地上的卡片相比,堆叠成形的卡片能带来更大的信息量。
这样的一个事实实际上可以用香农的信息论来解释。
假如一个事物有 2 个状态 {S 1, S 2}。
当它长时间处于某个状态 S 1 时,那么它下一时刻处于 S 1 的概率 P(S 1) = p 1 就会很大(不妨设为 0.9),而处于状态 S 2 的概率 P(S 2) = p 2 就会很小(p 2 = 0.1)。
事件 S 1 给人带来的信息量就为 I 1 = -log(p 1) = 0.152(取 2 为底),S 2 的信息量为 I 2 = -log(p 2) = 3.322。
显然 I 1 远远小于 I 2 。
也就是说,当这个事物下一时刻仍然处于 S 1 时,它所带来的信息很少,因而它的影响就很小,因而也就有很少人会在意这件事。
相反,当其处于 S 2 时,由于信息量极大,它的影响就很大,因而大家都会很注意这件事情。
回到上面的故事,鸠摩智变好的概率很小,所以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他就带来了轰动效应,于是人们把他以前的所做所为都忽略了,还对此次行为大加赞赏。
而带头大哥呢,他做坏事的概率也很小,所以当他做了所谓的坏事之后,他所受的惩罚远比一般坏人所受的惩罚严厉得多。
所以,我们乍一看很没有道理,甚至很不公平的事情,其实内在是很符合自然界规律的。
懂了这些,便不再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迷惑。
如今网络时代的各种事情,不过是为了得到轰动效应而做的一些小概率事件罢了,比如辍学开公司而成为世界首富,比如怎么怎么一夜成名??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干的。
好好生活才是真的。
什么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军规内容 根据十二条军疯子才能获准免于,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
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编辑本段]成语释义 n. 悖论式的进退维谷的局面,叫人左右为难的情况。
同类例句 例1: 如果你不创收,没人能养活你;如果你能创收,下了岗也饿不着你。
所以你不下岗谁下岗
——某领导对下岗人员如是说。
例2: “本商场拥有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编辑本段]典故出处 约瑟夫·海勒1961年的同名小说,该书的主人公为了逃避危险的作战任务而装疯,可是逃避的愿望本身又证明了他的神志清醒。
这是一本很著名小说号称黑色幽默的鼻祖,是《柯林斯词典》选出的1961年的标志。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
源出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Joseph Heller)根据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
这部小说太有影响了,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Catch-22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
根据小说改编,由迈克尼科尔斯导演、派拉蒙公司摄制的同名影片也于1970年上映。
[编辑本段
如何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
拜托各位了 3Q
英语没快速方法的,稍微快一点的就是恶补题目,主要是完型和阅读,英语拉分就在这两个题目
~~~满意请采纳
怎样快速提高英语成绩
我给你点儿自己总结的建议吧。
一要用心;二要坚持。
宏观来讲,学英语要学 “活”。
微观来讲,“认真,用心,积累,重复”。
希望你能领会。
加油吧
我相信你能学好
中国的名嘴,敢于讽刺批判社会的文人,名人有哪些,越多越好,谢
中国老百姓最庞大的名字,自古天天在批判
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分类:1.重要又紧急,2.重要不紧急,3.不重要但紧急,4.不重要也不紧急,优先
分享 热门日志 时间管理:优先处理何种事情 (1)紧重要(2)紧急但不重要,(3)不紧急但重要,(4)不... 分享 时间管理:优先处理何种事情 (1)紧急且重要,(2)紧急但不重要,(3)不紧急但重要,(4)不重要且不紧急 来源: 的日志 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四个词凑到一起来形容事情的话,可以有四种组合:重要又紧急的、重要但不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不重要又不紧急的。
如果让你安排做事情的先后,该怎么排
你每天都围着哪种事情在耗费时间精力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是考验人的能力的。
至少这些年来我观察是如此。
首先,是如果让你安排事情先后,99%的人都会把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放到第一位重要又不急的放在最末吧
其次,是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50%以上的人每天忙着的不重要的事(但很可能的确很急)而不自知。
然后,便是我的“开坛讲法”了 。
所以要把这几个词提出来细细琢磨,只因这四个词很好地包含了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的特质,而如何正确制定自己的计划,实在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要紧事,再进一步,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就体现在这里了。
首先,一个优秀的人,一定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对于一件事重要与否应该在每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方便下一步制定计划。
而现实中很多人,在第一步判断重要性时便出了错:往往把一些不重要但很急的事当做要事大事来抓,每天忙得团团转但其实又真的没干什么,就向一个救火队员一样,哪里有火哪里跑,最后却收益甚微。
这一点,在我周围的朋友中,XY表现得可算突出得很了(说了实话,别气别怒哈。
。
。
) 其次,真正的高手,是不会整天被所谓重要又紧急的事拖着到处乱转的。
为什么
因为对这类人而言,重要又紧急的事一般不会太多。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一开始就没放在那99%的人的重要又紧急的事的范围里,他们关注的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类事才是最值得投入精力的,因为它们是最有可能做好的事(时间充裕),而且一旦在开始就把这类事安排好了,那它们就没可能发展成重要又紧急的事了。
大家以为那么多重要又紧急的事是哪里来的
除了部分突发事件,很多就是平时看来重要但不急的事到最后给拖出来的
再回来原点:我们为什么要订计划
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心理安慰,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在计划中把做重要但不急的事情的时间给分配出来啊
比如对学生而言,学外语,做锻炼,甚至交际,都很重要吧
但这些事比起交作业准备考试四六级来,显得就不急了,于是大家对不急的事干脆就能拖一天算一天,到了最后,要用到这些能力的时候,才惊慌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来得及储备这方面的能量,于是开始临时抱佛脚。
。
。
结果,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这佛脚实在不是好抱的,很多好的机会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失之交臂。
以上观点,我很早从一位良师那里得来的,以为大家都明白,结果前日说与一朋友听,对方却道闻所未闻,所以今日写出来,与我的朋友分享。
希望大家不要再走弯路,做事前多想一想,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吧
很多时候,知道是一回事,要做到又是一回事了。
所以需要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以战胜自己的惰性。
最后,如何做到这些
今天先不谈了,看看大家的看法,写这个的本意也是抛砖引玉嘛。
。
。
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四个词凑到一起来形容事情的话,可以有四种组合:重要又紧急的、重要但不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不重要又不紧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