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一首描述道教文化的诗
一、一首描述道教文化的诗:上尽峥嵘万仞巅, 四山围绕洞中天。
秋风吹月琼台晓, 试问人间过几年。
(孟浩然《玉霄峰》)二、描述道教文化的诗句:1、“朱阕青霞断,瑶堂紫月闲”2、石标琪树凌天碧,水挂银河映月寒。
(李绅《望华顶峰》)3、半夜人无语,中宵月送凉。
(任翻《宿桐柏观》)4、月寒岩嶂晓,风远蕙兰芬。
(郑薰《冬暮挈家宿桐柏观》)5、云开孤月上,瀑喷一山寒。
(刘昭《禹福圣观》)有的“制造”静谧:6、淡然意无限,身与波上月。
(常建《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7、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8、影殿山寂寂,寥天月昭昭。
(皎然《宿桐柏观》)9、常时爱缩山川去,有夜自携星月来。
(方干《赠天台叶尊师》)10、因思石桥月,曾与道人期。
(贯休《春日行天台山》)11、青蛇绕地月徘徊,夜静云闲鹤未回。
(吕洞宾《游福圣观》)有的“制造”朦胧:12、坛上独窥华顶月,雾中潜到羽人天。
(李绅《题北峰黄道士草堂》)13、洞里有天春寂寞,人间无路月茫茫。
(曹唐《仙子洞中有怀刘阮》)14、星精观空泣海鬼,月涌薄烟花点水。
(贯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15、“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道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一个“道”字道的运行法则是“自然”称“道法自然”世间什么东西的行为最接近老子所说的“道”呢老子的回答是“上善若水”水的习性似乎于“道”境界要自己去领悟,看《老子》的人有千千万万,从《老子》中得到悟出道理的有政治家,有道士,有文学家,科学家,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领悟,悟出来的道里也不相同,但是都说得非常有道理。
所以想领悟《老子》是非常难的,单老子的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从古到今注解不下30多种。
道教说,“道可道”的“道”是悟道,名可名的“名”是法器。
也有人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是可以说的,但是不是一般人可以说,名可以去争取,但是不是我们一般人争取的名”又有人说意思是“能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道理,能叫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我对那一句的理解是:道:万物的运行法则,可以简称“规律”。
名:就是所有我们能看到的实物的具体表现,简称“实物”全句的意思是“规律可以是你以前看到的规律,但不是永远都会是这个规律,实物可以是你常常看到的样子,也可以不是这个样子”,意思是说,”万物的运行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具体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懂编程就好,名:相当于“类”里的成员数据,表示每个对象的特征属性,道:就相当于“类”里的成员函数,表示对象的运行规则,与方法。
哲学上,道=心 名=物 。
老子认为“道”是主宰这个世界的动力,从这可以说明,老子的哲学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有很多人,分不清,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还有唯物主义的区别。
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我可能接着和你说
虽然对道教文化很感兴趣,但这四词我只听说过“死”,其他的嘛意思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遇见我是你的机缘。
就指点你一下吧。
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百家讲坛栏目,有一档“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
绝对的权威,而且作为入门也非常合适。
虽然看过之后,不能保证你对道教文化,有多深刻的了解。
起码下次再拜师的话,自己可以有点分辨能力。
牵扯“周易”的东西,如果和曾教授讲的风马牛不相及,我不敢说它绝对错,但保证不对。
那个应该是好几年签播的了,不知道现在还找不着的到,你可以百度一下“曾仕强”,有他的网站,里面有论坛,可以到论坛里看看别人的讨论贴,一点点学习吧。
对道家文化感兴趣
求道的结果是什么浑沌草求道是没果的。
道在哪里
“鱼在水中在道中,”我们就在道中,里求道
所以,所谓求道,就是骑驴找驴,就是“和尚还在,我哪里去了
” 当我们自认为是求道之人,并以此沾沾自喜津津乐道地认为自己是清醒之人时,恰恰就是糊涂之时。
求道哪有结果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一个个过程,生命无论如何演化,生命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求道就是求过程,而不是求结果。
高山流水智慧,他说:“当你因为探寻真理而生活越来越快乐时,那么你的路是正确的;当你因为探寻真理而生活越来越痛苦时,那么你的路它就是错误的。
”事实的确如此。
你此时此刻开心快乐吗
若是,你就得道了,与道同频共振了。
你此时此刻烦闷苦恼吗
若是,你就失道了,与道离心离德了。
求含义就是求开心快乐,一日开心快乐,一日就是得道神仙;终生开心快乐,终生就是得到神仙。
奇妙的是,终生开心快乐的人最容易去天国,而终生烦闷苦恼的人不容易去天国。
那么,我们就求开心快乐吧,追求每分每秒的开心快乐,追求当下的开心快乐,当下的感受就是结果,若追求未来的结果,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辈求明日,万事成蹉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