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登太行雪满山上一句
1作品编辑行路难陆卓抗书法李白《行路难》其金樽清酒斗十玉盘珍馐直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其二)羞逐长安社(1)中儿,赤鸡白雉(zhì)(2)赌梨栗。
弹剑(3)作歌奏苦声,曳裾(yèjū)王门不称情。
(9)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10)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ěi),拥篲(4)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yíng)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5)其三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1)含光混世贵无名(2),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3),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
子胥(xū)(4)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5)
李斯税(tuō)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lì)讵(jù)可闻(6)
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7)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3]2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太白全集》,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塞:堵塞。
太行:太行(hang)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6)多歧[3]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
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7)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过。
(8)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雉:野鸡。
(9)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李白诗《行路难》(黄仲金 书)(10)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11)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
折节:一作“折腰”。
(12)归去来:指隐居。
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4](13)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索引》:“薇,蕨也。
”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14)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15)自古贤达人: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
功成不退皆殒身:《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
……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
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16)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
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
”又见《国语·吴语》。
(17)陆机雄才岂自保:《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
《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
”《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18)华亭鹤唳讵可闻
上蔡苍鹰何足道:这两句还是写陆机和李斯。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19)秋风忽忆江东行:这句写张翰。
《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
……为大司马东曹掾。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时人贵其旷达。
” [5]作品译文【其一】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6]【其二】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7]【其三】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
(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3创作背景编辑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
郁贤皓《李白选集》以为“作年莫考”。
[4]4作品评析编辑“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描绘了一个豪华盛大的饯行宴饮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表达了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距离,尽管诗人内心痛苦,但还是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心,重新鼓起了沧海扬帆的勇气。
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8]5作品鉴赏编辑【其一】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
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
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
“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
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
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
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
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
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
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
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
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
“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
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
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
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
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
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
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
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
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
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
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
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
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
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
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
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
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
“行路难,归去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
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
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9]【其三】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
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
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
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
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
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
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5]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
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
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
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
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
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
“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
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
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4]6作者简介编辑李白像[10]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11]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描写食物美味的两字词语有哪些
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①: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②:意思是一个仁人志士应该在天下人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之后享乐。
③:意思是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④:意思是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 父亲。
⑤: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
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 名传统美德格言 诚 信修辞立其诚 。
[言语应该建立在在诚信的基础上。
]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失信不立。
[不讲信用就无法立身立国。
] 轻诺必寡信。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
] 一诺千金。
[一个人承诺抵得上千两黄金。
]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失去人民信任的执政者是站不住脚的。
] 言必行,行必果。
[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 传统美德格言 好 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然后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
]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努力学习而不厌烦,谆谆教诲别人从来不觉得疲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好学,誓死保全它。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正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那是没用的,还不如去学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地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最后回到可以说出其要领的境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学至乎没而后止。
[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终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慎重地思考,做出精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
]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好发疑问时智慧的根本,勤于思考是增长智慧的途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借鉴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超过万卷以上,下笔写作就像有神佑助一样了。
]行成于思,毁于随。
[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圣人无常师。
[圣贤没有固定的老师。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在求学的过程中,难能可贵的是有老师和朋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少时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就只能徒然地悲伤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要虚度光阴,等到头发白了的时候,空自悲伤。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青春年华很容易就消逝了,可学问上要想取得成就却很难,因此,应该珍惜每一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天之后还有明天,明天是多么多呀
如果每天都在等待明天,那么所有的事都会成为泡影。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为学必须静心,而成才,必须好好学习。
不学习不能使才能广博,而不专心致志的人,学术上也不会有所成就。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年富力强的时候不会再来,一天之中也不会有两个早晨,趁着好时候赶紧努力,岁月可是不等人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