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银川平原的句子

形容银川平原的句子

时间:2019-02-26 04:53

描写宁夏美好诗句

宁夏以北 宁夏以北.沉睡的马蹄声荡起大漠孤烟 包兰铁路两侧,一边是青草,一边是沙石 仿佛额济那牧民的一对儿女,相互拥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蓝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声悠远的蒙古长调啊,黄昏的奶茶愈来愈浓 谁把一袭黑夜的愁肠慢慢咽下 谁把四月的羔羊抚养长大 而不远处,那一双闪烁的绿宝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宁夏以北.胡笳一曲源头来 旅人的忧郁穿过青草的手掌,打马而去 我远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旷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马头琴轻轻响起 宁夏新赋 黄河远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脱蛮荒,贺兰岩画韵味长.匈奴牧马,蒙恬夯土筑边墙;你争我夺,弟兄姊妹也死伤.猎猎西风嘶战马,漫漫古道黄泉路.回乐峰前怨羌笛,杨郎三关寡妇哭;沙场鏖战几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风萧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点将后人数.道游牛首山,佛卧须弥窟,真人传教纳家户.中兴灵州唐王肃,天骄陨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黄河上,仓惶出逃马屎肚.植柳左公,行医皇甫,通智开闸放水,郭守敬白马拉缰,赵将军弯弓塞上,俞翰林皇宫说书,夕阳残照董家府!岁去年来,秦渠汉延稻花香,唐徕惠农民兆阜;仙家说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黄河富宁夏,新中国天翻地覆! 六盘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断南飞雁,董老海宝题诗篇.豫海军号,三军会师将台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儿醉回乡.今朝修建包兰路,明朝开辟宝沙湖.凤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桥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现塞上,三纵四横提高速,银鹰顷刻入长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铁龙沙坡画卷舒.煤出贺兰山,钽丝世界殊!河东园区打基础,黄河大桥贯东西,五湖四海变通途.唱不尽的幸福歌,说不完的新鲜事.文人作诗,雅士鸣琴,农夫批红抹绿,工人送来夜明珠.镇北堡拍摄大片,招商引资筑新路,西部开发迈大步!继往开来,六万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辉煌成就;地区要争先,部门讲发展;不到长城非好汉,只争朝夕谱宏篇! 赞美宁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宁枸杞补身王.苇海沙湖风光美,候鸟万只一起翔. 宁夏咏马骏廷莫言塞北总荒凉,巨变沧桑画意长.两座名山驰骏马,一河黄水育丰粮.清平东奏风情美,改革歌传岁月香.力跨长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竞辉煌. 宁夏赋 李东东宁夏,祖国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区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壮美,回汉共处其风情迥异.历史悠远,沐千载风雨;文化蕴藉,有雄才济济. 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黄河赐予.秦皇一统,设郡北地①,斥兵屯垦,兴修水利;汉武两巡,大举移民,引黄相济,成于汉渠.安史乱中,玄宗迁蜀,太子李亨,灵武登基.更有党项英杰元昊,羁縻西北诸部,立国谓西夏,定都兴庆府②.夏之国土,凡两万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辽金,几近二百年.大宋征夏,虽遣良将名臣,然以多败少,终未奏凯.至蒙古铁骑横扫,元灭西夏,夏地安宁,遂称宁夏. 我宁夏,虎踞龙蟠.北有贺兰,南有六盘.长忆岳武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怀激烈③;仰止,提雄师攀越六盘峰巅,天高云淡.塞下秋来风景异,宁夏自古征战地.长城万里长,宁夏逾千里.沿边设九镇,两镇在夏地.其关其堡其塞其障,记前人征战惨烈辉煌,书今日考古旅游华章.西吉将台堡,当年红军长征会师地,今朝游人寻访红色旅;银川镇北堡,昔日明将戍边屯兵营,今为遐迩闻名影视城. 今我宁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绿,南山雄险.天下黄河富宁夏,祖先遗泽两千年.西北大漠孤烟,春风不度;宁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辈黄河车水,白马拉缰④,后人高峡筑坝,临波徜徉.最叹银川平原,独拥大湖千顷,西有贺兰屏障,东赖黄河滋养.阡陌纵横间,白杨参天;河湖湿地中,芦苇成荡.宁夏有五宝,红黄蓝白黑.红为枸杞子,黄为甘草药,蓝为贺兰石,白为滩羊皮,黑为太西煤.近年深度开发,大作增值文章,生态环保产业,思之前途无量. 今我宁夏,地灵人杰.前有俊彦,后有栋梁.廿世纪,抗日英烈抛颅洒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场卫士肝脑涂地护家园安康⑤.建设者,前仆后继五十春秋,赢来塞上锦天绣地;文化人,各领风骚诗文书画,高歌时代华彩乐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而要办大文化.君可见,西夏文化神秘,黄河文明古老,回乡风情浓郁,移民观念开放.前有《牧马人》扬鞭奋蹄,后有“三棵树”植根沃壤.君可见,塞北代有才人出,风流不让东南方.戏剧才戴梅花冠,文学又摘鲁迅奖.更有大篷车下乡送戏十八载,襟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今我宁夏,奋起登攀.富民兴邦,志存高远.宁夏有其志,建设大银川.上承古人,不废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孙,更筑现代高原湖城.宁夏有其志,改变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苍凉农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战略拉动乡村致富.放眼宁夏从头越,放眼宁夏路正长.君可见清真寺泱泱数千,风格别样;君可见商住楼拔地而起,遍布城乡.君可闻回乡花儿百年,蜂飞蝶舞;君可闻汉地秦腔千载,激越高亢.宁夏远处江湖心怀庙堂,宁夏偏居内陆眼观八方.深化改革,觉今是而昨非;扩大开放,知来者之可追.更历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宁夏腾飞. ①秦朝在今宁夏南部设北地郡.②兴庆府,即今银川市. ③岳飞为抒发平定边患壮志而作《满江红》,使贺兰山名扬天下. ④汉武帝时在今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黄河转弯处兴修的一种水利工程,类似四川都江堰. ⑤宁夏灵武市工商管理干部胡学勤,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今年6月在与贩运土炼油的不法分子斗争中,壮烈牺牲. 我的家乡对家乡的留恋是每一个人潜藏在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种,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回想起那儿时的清纯与天真.也许是因为家乡曾经承载过自己最伟大的理想和最真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家乡有自己割舍不断的如同对母亲的一种天生的依恋,所以每次只要一提到家乡,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它的样子.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的家乡坐落在宁夏的北部,虽然没有王勃笔下的藤王阁那般流光溢彩, 风情万种.但拥有了黄高原的一切特点.家乡的山的高峨、伟岸,比起南方的山来,显得更加的有魄力.家乡的黄河水与南方的比起来是那样的气势磅礴,不像南方的水那样细而柔,仿佛在那不经意间就会断流.最爱家乡的黄土地,就像是上天赐予的一块宝地,这里盛产的五宝最为引人注目,枸杞、甘草、发菜的营养丰富,对人体的健康也十分有益.贺兰石的地质细腻,十分美观.滩羊皮的毛穗呈现出特有的波浪弯,好像一湖涟漪、轻盈柔软,美观大方.最留恋家乡的名胜,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陵,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的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为保还有东方的好莱坞——宁夏西部影视城,也同样显示了西部所特有的风格.家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越醇香. 家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家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出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银川平原

银川平原Yinchuan Pingyuan) 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商品地。

位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地质构造上为断陷盆地,经黄河及平原湖沼长期淤积而成。

因此选4D自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包括山前洪积平原,东西宽10~50公里,南北长165公里,面积7000余平方公里。

海拔1100~1200米,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由0.6~1‰不等。

由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银川平原 3

宁夏平原又叫什么平原

河原  Ho-t'ao Plain   Ho-t'ao亦作Hetao。

[编辑本段]概况  中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

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特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

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海拔1,000公尺左右。

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

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

自清代以来,后套平原上修渠引黄河灌溉,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但灌溉水大量渗入,使地下水位升高,盐碱地面积增加。

现已注意合理灌排,营造防护林防止土地沙漠化。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的平原。

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

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

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

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又称后套平原。

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

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

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

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

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

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

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

巴彦淖尔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

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

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

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

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贺兰山为什么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

贺兰山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从而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成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是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地理好的进。

宁夏平原的成因

宁夏平原应该属于冲击平原,由于处于黄河边上,经过历史的演变,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一个平原。

三角洲,主要在河流的出海口,也是由于河流中的大量的泥沙由于水流流速减慢慢慢沉积形成的

以银川为中心的我宁夏平原地势特征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

从地形分布,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

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

从天而来的黄河水,令这里沟渠纵横,灌溉农业发达,辛动的宁夏人民使宁夏平原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之地,自古即享塞上江南”。

宁夏银川这个名称的由来

今宁夏银川地区,古为灵州、兴州和朔方属地,史书中曾以“灵夏”、“银夏”、“麟夏”、“银麟”泛指过今宁夏和陕北地区,宁夏早就与“银”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这是因为至少从南北朝到唐代时期,今陕西省与今宁夏毗邻的陕北地区在地名上就被并称连呼过。

特别是北魏间,在陕北设立了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乡),北周间又曾设置过银州 (在今陕西省横山县境东),到唐朝时又改名为银川郡。

此外,隋唐时期还在今陕北地区设置过夏绥银宥节度使。

唐代,今陕北地区成为党项羌族拓跋氏的割据势力中心地带。

而到宋朝,陕北更是宋与西夏争夺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北宋雍熙二年(985年),银州(银川郡)城被西夏军攻取,元丰五年(1082年),宋军又于永乐城旧址(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重新修筑一座新城,取名“银川寨”或日“银川城”,此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宋夏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于是当时和后来的一些史书便把古夏州、古银州与古银川城联系起来而泛泛呼之,从此,银与夏就彼此相连,密不可分了。

到了明朝,在一些名人、官员先生们的笔下,为了表达抒发怀古之幽情,托古之雅趣,有时别出心裁附会古意,有意识的以夏州含射宁夏,而同时亦以银州或银川来隐喻兴州与后来的宁夏城(今银川市)。

如明按察副使曹琏的《西夏形胜赋》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翳夏州之大郡”。

此“夏州”谓何?结合文题来看,文章所谓夏州,就是指古西夏,也是指明代宁夏镇城,因为文内所提到的,“带河渠之重阻”,“水旋绕如环雍”,“营兴广武”,“园开丽景”,“灵武秋高”,“蠡山之云”,“贺兰晴雪”,“汉渠春涨”和诸如花马池、鸣沙州、应理州、平虏城以及昊王陵等地名都在宁夏境内,可见此文以夏州代指兴州即今银川市。

又如在山西省《永济志》中所载《重修河渎海神庙记》的记文中,所提到的捐修人郭之琮曾任过宁夏巡抚。

而记文对此载述是:郭之琮“开府银夏”,显然又以“银夏”指代明朝时的宁夏和宁夏镇城。

明朝还有一位宁夏巡抚王崇古在《北风行别总戎吴西台》的诗中,也有“三年肩我靖朔银,九秋驱驰丹心竭”的句子,这里又以“朔银”代称明疆宁夏和九边重镇的宁夏镇城。

朔,显然指宁夏全境;银,则具指镇城了。

看来明代人正在逐渐把以“灵夏”、“银夏”、“朔银”和“银麟”指代古西夏和宁夏镇的大范围,逐渐向具指镇城(宁夏城)的点上转移与缩小。

这时在诗句、文章中所提到的“银”和“夏等字和词,还基本泛指宁夏全境,尚无明确的地名意义。

   终于,在明朝后期,坐镇指挥西北四大军镇的三边总督刘敏宽,在他所作的一首诗中首次带来了突破。

他在《秋日杨楚璞中丞抚临良唔长城关四首》之一中曰:“楼台矗矗冠层峦,无限华夷树大观。

缥缈烟霞随剑履,横斜星斗乱旌干。

须凭驼岭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

函谷玉门堪鼎足,金城百二入安澜。

”刘敏宽,山西运城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延绥巡抚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开府固原(今宁夏固原市),节制延绥、宁夏、甘州和固原四大军镇兵马和统一指挥西北各战区的战守军务。

这首诗应是他在担任三边总督时,由固原赴花马池(今盐池县)执行秋防阅边任务时,在长城关(为明花马池城东门外长城关门)上西眺贺兰山下宁夏镇防区的即兴所赋。

诗中所提到的“银川”已不是以古银州或古银川来进行隐喻射比古兴州和宁夏镇城了,因为诗句写到了河套,并与贺兰山同时出现,所描写的长城或黄河就如同两条带子,不仅“遥带”着“银川”,而且还“挹”注着“贺兰”。

所以从诗句与整个诗意来看,诗中的“银川”,已实实在在是在确指宁夏银川平原或宁夏镇城了。

这也不难看出,直至明朝后期,仍然没有以“银川”确指镇城,所以镇城之内也没有出现以“银川”命名的情况发生。

就连文人们最喜欢在书院的命名时,采用怀古的做法也没有出现,当时镇城的书院分别命名为养正、揆文和朔方等名字。

清代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人们开始纷纷看中“银川”一词,并渐渐在宁夏大地上广为使用,又从河西灌区慢慢收缩而具体定位到宁夏城的一点上,最终完全成为这座古城的别名和代称了。

清代宁夏府隶属于甘肃省管辖,府城即今银川市。

在历史文献中,首次以“银川”代称府城,见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宁夏水利同知王全臣的《重修汉渠暗洞落成》的诗中曰:“河流运行汉唐中,双拖百练舞长虹。

唐徕西绕兰山麓,汉延绵亘唐之东。

……曾闻河源来自天,一曲伏流路几千,或是天公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

”在王全臣之后,较早使用“银川”射夏城的是通智,他是清廷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到宁夏主持修凿惠农、昌润二渠。

七年 (1729年)渠成,他亲自撰写了《惠农渠碑记》,碑文一开头就写到:“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而北……。

”立碑应在渠成放水之时,可知,宁夏古城以“银川”代称,真正出现在清康、雍之际。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