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函谷关景区历史文化的句子

形容函谷关景区历史文化的句子

时间:2015-11-22 11:46

关于函谷关的作文

览胜函谷关 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同游函谷关。

下车伊始,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庄严的山门,山门上“道家之源”几个字在冬日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古典的建筑,古色古香的装饰,蕴含哲理的楹联,这一切似乎在提醒游客,这里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更是老子著述《道德经》的一处道家文化圣地。

拾级而上,青石铺地的通道直至太初宫。

宫前香烟缭绕,松柏苍翠,静谧中透露出肃穆。

进入殿堂,老子塑像端坐正中,慈眉善目,鹤发童颜,右手执笔,左手伏案,凝眉深思,神态庄严,让人一看便觉肃然起敬。

据导游介绍,当年函谷关令尹喜,一日登关楼,望见东方紫气直冲斗牛,便知有贵人来临。

一日果见老子骑青牛自东方而来,随沐浴更衣,恳求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得之意五千言而去。

一座雄关,一个老人和一个关令。

就这样在两千年因缘聚会。

成就了一部千古经典,谱写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千真言。

徐徐而行,途径“碑林”、“大道院”、“杏林”、“藏经阁”等景点,我们来到雄伟壮丽的函谷关关楼。

虽是依图重建,仍不失雄伟壮观。

关楼中间一座主楼左右各有一偏楼,楼与楼之间的城墙上边有无数垛口。

沿楼而上,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浮想联翩,耳际隐隐传来古战场上金戈铁马,呐喊厮杀之声。

既令人兴奋,又令人赞叹,顿发思古之幽情,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称。

函谷关南依秦岭,北临黄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至今还流传着“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等历史典故,弥漫着神奇色彩,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作为军事要塞函谷关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当今仍不失为一处让人敬仰的旅游胜地。

函谷关是什么地方

函谷关共有三处,一般认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在以下第一处:1、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

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2、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

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

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

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

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

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一般称汉关。

3、位于灵宝市东北20公里,距秦关约5公里。

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

这处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

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一般称魏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