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那些风景好啊
卓尼县地处东部,甘肃省南部,甘南州的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四川省,西通合作、碌曲,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
全县总土地面积5419.66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40′-104°02′,北纬34°10′-35°10′。
东西长115公里,跨径1°22′,南北宽113公里,跨纬1°,海拔2000-4920米,县城海拔2540米,年均温4.6℃,麻路海拔2690米,年均温4.9℃。
全县辖1镇16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万多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有汉、藏、回、土、苗等10多个民族。
属国列牧业贫困县,也是全省十二个重点天然林区县之一。
卓尼县辖3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柳林镇、木耳镇、扎古录镇、纳浪乡、大族乡、卡车乡、刀告乡、尼巴乡、完冒乡、阿子滩乡、申藏乡、恰盖乡、康多乡、勺哇土族乡、洮砚乡、柏林乡、藏巴哇乡。
卓尼,系藏语,意为松树。
1939年设卓尼设治局,1950年改置卓尼自治区,1955年改为卓尼县。
卓尼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雄浑壮美,人文景观粗犷朴实。
经初步调查了解,全县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县城--禅定寺--古雅山森林公园,麻路藏族风情旅游开发小区,大峪沟、卡车沟、车巴沟、康多峡、九巅峡、石门峡等八大景区六十八处主要景点,而且许多景区景点都具有相当高的品位和开发价值,近期可开发的景区主要有两个小区:县城--禅定寺--古雅川森林公园和麻路藏族风情旅游开发小区。
三沟:大峪沟、卡车沟、车巴沟三大景区。
两峡:康多峡、九巅峡(包括石门峡)风景区。
其中:麻路旅游开发小区是全州三大旅游开发小区之一,也是全省批准的甘南两个小城镇综合改革示范点之一,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卓尼县人文景观粗犷朴实。
文物古迹极为丰富,境内有、寺洼文化和特征的遗址;有历史悠久景色幽雅的安多古刹禅定寺和旗布寺、勺哇寺、贡巴寺等十多处寺院;有对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第十九任卓尼土司杨积庆烈士的陵园、甘南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胁巴佛烈士纪念碑亭、开创西藏策墨林传承制度的藏王——策墨林一世家族的墓地——藏王坟,还有唐代大将军哥舒翰创立的神策军重镇、洮西地区古代著名的军政重镇阳坝古城、明代边墙古长城及烽燧墩壕等古代军事设防遗址。
卓尼县是全州、全省旅游资源大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八大景区一百多处主要景区(点)。
目前规模发展的有南部石门绝景生态文化游览区、西部森林草原宗教藏俗游览区、北部奇峡画廊名寺土风游览区、东北部高峡平湖洮砚文化游览区等四大功能分区。
独特的觉乃藏族民俗文化、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秀美的自然生态文化、厚重的卓尼土司文化、灿烂的洮砚文化是卓尼的五大文化现象,也是五大旅游文化资源。
以森林生态为主的雄浑壮美,苍翠的山峰、清澈的河流令游人留连忘返,自然风光融山、水、林、草、为一体,兼惊、险、奇、秀为一体,是全省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和甘南州的旅游资源大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八大景区一百多处主要景区(点)。
大峪沟景区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石峰嵯峨参差,谷崖间石门如屏,苍松挺立岩头;牧草青青,宛如仙境的旗布原、桑布草原;浓荫蔽日、流水潺潺有美称的旗布峡,森林茂密、碧绿如染的旗布林,以上三景色可与九寨沟景色相媲美。
颇具“刺破青天锷未残”气势的三角石奇峰,突兀而起,观此石具有之妙,自然天成;传说中仙女沐浴之处“神女潭”也藏身于此,还有两崖雄峙并立、若即若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线天,沟内还有瀑布、塔峰、莲花峰、迎风展、金钟石、太白望月、通天柱、卧龙山、盘龙峡、、飞流峡、十八道交河、迭山玉笋、迭山横雪等景点,是原始风景的天然陈列馆。
大峪沟除了奇山异水外,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和,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探险寻幽的好去处,也构成了卓尼特有的风景线。
麻路藏族风情旅游景区位于卓尼县西南部,辐射扎古录、刀告、尼巴三乡和车巴、立竹、塔乍三沟,主要景点有车巴、立竹、塔乍三沟茂密的原始森林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区,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这里的风景更是奇特,如“九眼泉”绝壁石崖,冬季冰瀑尤为壮观,泉顶为“九龙山”旅游点;柏香山—神女湖,四季香气四溢的柏香山形似神女,被清澈见底的湖水所环绕;有千年神潭—白地漩和白地滩民俗帐篷城;还有洮水流珠景观,洮水流入扎古录乡塔乍地段后,脱开草原川地,渐入峡谷区,河水在石岸上左击右突,水花飞扬,每逢冬季气温骤降,湍急之河水溅起水花,形成无数冰珠涌向下游,成为洮州八景之一。
分布在卓尼境内的著名景区还有九巅峡景区、康多峡景区、石门峡景区、卡车-拉力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等,更是充满无限的美景和奥妙等待游人一一开启。
卓尼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在流经境内174公里长的洮河两岸,密布着古人类各个时期的如已挖掘出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哇文化”等文化遗址和历代大小城堡遗迹,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居此地的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繁衍生息,共同开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卓尼历史文化。
□吴继荣杜胜林。
[编辑本段]卓尼名称的由来 卓尼系藏语,汉意为两棵油松或油松。
相传很早以前在卓尼大寺寺址处有两棵苍劲挺拔的油松。
据《丹珠尔经纲目卓尼历史如意宝鬓》和《安多政教史》记载:1254年(藏历第四绕迥木虎年),萨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被忽必烈诏请,在赴京途经卓尼时,见到两棵奇特的马尾松,便将寺址选在这里。
当地藏族称马尾松为“召相”,此后寺院和地名因此而得名 ,“卓尼”是“召相”之变音。
“卓尼”还有另一解释:相传卓尼土司的祖先当初从西藏盼包宗(今达孜县)起程东来之际,其所在部族的首领穆旺坚参告诉他们:“你们一直向东走,可遇到一条大河,那儿有很多的交相(油松)。
”土司先祖率部辗转到达今卓尼时,果然遇见了滔滔东流的洮河,并有很多油松。
于是,抑制不住喜悦心情,脱口说出“交相尼达”! 在这里“尼”可解释为“找到”、“寻见”。
按寺址的土壤和当地气候来看,适宜油松生长 ,当时八思巴派人建寺,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
若只有两棵油松树,很可能是建寺前已有人栽培。
? 卓尼一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名,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而卓尼之所以在藏区和内地享有一定盛誉,是与卓尼悠久的历史、卓尼土司的政教业绩、卓尼大寺及其卓尼版《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等卓尼地区光彩夺目的人文历史密不可分。
卓尼风景作文200
卓尼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不大的小县城,常驻人口大约只有一万五千人,它以美丽的大峪沟以及佛教寺院禅定寺被人们所关注,清澈见底的洮河从县城旁边潺潺流过,充满藏族风情的小木楼临街而建,穿着鲜艳藏族服饰的小孩,在街上玩耍着,戴着翡翠.玛瑙.珊瑚的老阿婆,手里拿着玛尼轮,缓缓的向着寺院方向行走着,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会从寺院上空传来雄厚的号角声—“牟-牟-牟”,古老而神秘......今年“十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驱车前往妈妈儿时的“故乡”—卓尼。
卓尼疗养院,那是五十年前我国著名的麻风病治疗基地,我的姥爷,姥姥,还有许多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用他们的青春和热情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年,直到八十年代初期麻风病得到彻底根治才回到兰州,妈妈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从兰州出发,需要五个小时的路程,妈妈兴奋的在车上给我们讲述着童年的趣事,她是离别三十年后第一次重返卓尼,她是那么的期待着早点到那里寻着她童年的影子,我也充满着期待。
快入藏区时,天空中飘洒着朵朵白云,蓝蓝的天空好像画家用彩笔描绘上去的颜色一样,湛蓝又宁静。
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牛羊成群,数也数不不过来,各色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漫山遍野,这一切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草原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漫长的旅途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入住在洮河边上一家干净、整洁的旅馆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先去了卓尼疗养院旧址,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好客的主人们热情的拉着我们的手,纷纷邀请我们到他家坐坐,一位老阿婆已经不认识妈妈,但她对姥爷,姥姥却十分的熟悉,提起他们老人还能回忆起三十年前的情景她说姥爷经常给他们村的牧民看病,救治了好多人,当听说姥爷已经去世了在场的好几个老人都抹起了眼泪。
依依惜别之后我们驱车前往风景区,大峪沟。
康乐县城到卓尼大峪沟风景区有多少公里路程乙
当我忧愁愤怒的时候,当我暴燥痛苦的时侯,当我心情郁闷的时候,当我不快乐的时候,你能理解我,理解我的心。
这个世界很奇妙,让人忧伤痛苦,也让人快乐开心。
我害怕寂寞,我害怕你寂寞;我害怕伤害,也害怕你受到伤害。
我喜欢孤独,但我怕你孤独;我喜欢忧伤,但我怕你忧伤;我喜欢快乐,但我更喜欢你快乐。
像飞鸟一样的飞翔,像鱼儿一样的自由,像天空一样宽阔,像大地一样深沉,这是我对你的嘱咐。
国庆去甘南旅游,不知卓尼县去迭部县的景色路况如何
别傻啦。
江迭公路路况吓死你。
牧马人都悬。
独特的卓尼藏族服饰400字作文
卓尼的气候,七月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水草丰茂,风景也好,而且十几度很凉快,几乎没有蚊虫,很适合避暑,是旅游的旺季,所以卓尼政府每年选在这个时候办自驾狂欢节,提供露营啊、当地特色表演啊、美食和特色产品集市啊、机车巡游和展览啊,还有很多互动类的活动,人很多,喜欢热闹的肯定觉得很好玩,不喜欢热闹的应该觉得还好,不过可以过去看风景,整个甘南州的夏天,风景气候都很好,凉快又没有蚊子,想避暑够过上一段时间了。
现场所有的露营设施啊、场地啊这些,都是政府提供的,之前一直是不收费的,今年好像要收费来,因为帮忙买保险。
五彩卓尼的大峪沟作文200字
卓尼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不大的小县城,常驻人口大约只有一万五千人,它以美丽的大峪沟以及佛教寺院禅定寺被人们所关注,清澈见底的洮河从县城旁边潺潺流过,充满藏族风情的小木楼临街而建,穿着鲜艳藏族服饰的小孩,在街上玩耍着,戴着翡翠.玛瑙.珊瑚的老阿婆,手里拿着玛尼轮,缓缓的向着寺院方向行走着,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会从寺院上空传来雄厚的号角声—“牟-牟-牟”,古老而神秘......今年“十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驱车前往妈妈儿时的“故乡”—卓尼。
卓尼疗养院,那是五十年前我国著名的麻风病治疗基地,我的姥爷,姥姥,还有许多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用他们的青春和热情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年,直到八十年代初期麻风病得到彻底根治才回到兰州,妈妈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从兰州出发,需要五个小时的路程,妈妈兴奋的在车上给我们讲述着童年的趣事,她是离别三十年后第一次重返卓尼,她是那么的期待着早点到那里寻着她童年的影子,我也充满着期待。
快入藏区时,天空中飘洒着朵朵白云,蓝蓝的天空好像画家用彩笔描绘上去的颜色一样,湛蓝又宁静。
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牛羊成群,数也数不不过来,各色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漫山遍野,这一切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草原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漫长的旅途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入住在洮河边上一家干净、整洁的旅馆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先去了卓尼疗养院旧址,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好客的主人们热情的拉着我们的手,纷纷邀请我们到他家坐坐,一位老阿婆已经不认识妈妈,但她对姥爷,姥姥却十分的熟悉,提起他们老人还能回忆起三十年前的情景她说姥爷经常给他们村的牧民看病,救治了好多人,当听说姥爷已经去世了在场的好几个老人都抹起了眼泪。
依依惜别之后我们驱车前往风景区,大峪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