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彻底地觉悟或醒悟“的成语是什么这
大彻大悟 【近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反义】鬼迷心窍、执迷不悟【释义】彻:明白;悟:领会。
形容彻底醒悟。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彻大悟了不是
”【用例】这一回,得看你是不是~,决心离开下流社会,迈步走进上流社会了。
(欧阳山《苦斗》四三)
形容”彻底地觉悟或醒悟“的成语是什么
幡然醒悟,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很高兴为你解答本题,没问题的话,请及时点击右上角的采纳满意哈~
形容彻底醒悟的成语
成语 解释 晨钟暮鼓 暮:傍晚。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大彻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
形容彻底醒悟。
大梦初醒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
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
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
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翻然悔悟 悔:悔恨;悟:觉悟。
很快地醒悟过来。
形容转变得很快。
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暮鼓晨钟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如醉方醒 方:刚才。
象酒醉才醒一般。
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至死不悟 至:到;悟:醒悟。
到死也不醒悟。
大澈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
形容彻底醒悟。
金篦刮目 比喻翻然醒悟。
临崖勒马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
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
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
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大梦方醒 〖解释〗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
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
同“大梦初醒”。
如醉初醒 〖解释〗象酒醉才醒一般。
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真正的够标准的四字词语是什么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 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6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 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 6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6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6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 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7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7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7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8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8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86、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89、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9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94、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 95、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96、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 9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10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现也用来形容引起较大的反响. 10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03、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104、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惟,思考). 105、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褒义词) 106、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 107、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贬义词) 108、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补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成语积累200个,要成语的解释以及出处
P 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形容连续不断。
浮想联翩就是飘浮不定象不断涌现出来 路有饿殍—— 路边有饿死的人 居心叵测—— 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披星戴月—— 披星光,顶月亮。
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 蓬荜生辉—— 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
谦辞。
多用于对他人来访或题赠诗文字画等表示感谢迫不及待—— 急迫的无法再等待迫在眉睫—— 迫:近。
眉睫:眉毛和睫毛,比喻眼前。
比喻事情已临近眼前,非常紧迫破釜沉舟—— 形容不顾一切,下定决心一拼到底Q 委曲求全——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顾全大局,暂时忍让 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含贬义。
巧夺天工—— 夺:压倒、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高超穷兵黩武——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形容好战 曲高和寡—— 曲:音乐曲调。
高:高深。
和:跟着唱。
意为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得人越少。
比喻思想、言行、文艺作品等高深,不能为多数人所理解接受气冲牛斗—— 原指宝剑的剑气直冲星际。
形容豪气或怒气极盛求全责备—— 责:要求。
备:完备。
指对人或事要求完美无缺R 麻木不仁—— 麻痹无知觉。
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任劳任怨—— 工作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
后比喻照样处理 如数家珍—— 家珍:家中收藏的珍宝。
如同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形容对所讲述的东西非常熟悉如鲠在喉—— 像鱼刺卡在嗓子里如虎添翼—— 好像老虎加上了翅膀一样。
比喻强者得到了有力的帮助而更加强大如雷贯耳—— 比喻人名声很大忍俊不禁—— 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
禁: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
后指忍不住发笑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
贯通:全面透彻地了解。
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和领悟任重道远—— 担子重,路途远。
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S 莘莘学子—— 数量众多的学生 海市蜃楼—— 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
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
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 有恃无恐—— 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
含贬义 各行其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无事生非—— 没事儿找事,人为制造矛盾,枉生是非 拭目以待—— 擦亮眼眼看着。
形容关注某件事情的出现 各抒己见—— 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众口铄金—— 铄金:熔化金属。
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
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鬼鬼祟祟—— 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首当其冲—— 首:最先、最早。
当:面对。
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始作俑者—— 俑: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声情并茂—— 声:声音。
情:情感。
茂:美好,盛美。
形容演唱时音色优美,感情丰富动人肆无忌惮—— 肆:放肆。
忌:顾忌。
惮:害怕。
指毫无顾忌,任意妄为随心所欲—— 欲:想要,希望。
指随着自己的意愿,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事半功倍—— 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
功:功效。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事倍功半—— 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
功:功效。
形容费力大,收效小升堂入室—— 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也作“登堂入室”设身处地—— 设:设想。
身:自身。
设想自身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束之高阁—— 阁:放东西的架子。
把东西捆绑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
比喻弃置不用失之交臂—— 形容有了机遇又当面错过熟视无睹—— 熟视:细看,经常看。
睹:看见。
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也指对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漠不关心司空见惯—— 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师出无名—— 师:军队。
名:名义。
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也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适逢其会—— 适:恰好。
逢:碰上。
恰好碰上那个机会生灵涂炭—— 生灵:生民,指百姓。
涂:烂泥。
炭:炭火。
指百姓陷入沼泽与炭火中。
形容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素不相能—— 能:亲善、和睦。
指长期不和睦三人成虎—— 城市里本无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慌传市里有虎,听着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T 恬不知耻—— 泰然处之,不以为耻 暴殄(ti?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铤而走险——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走投无路—— 形容走到无投身之地,前无生路 如火如荼—— 荼:开白花的茅草。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来形容军容盛大,现在用来形容气势旺盛、热烈或激烈 按图索骥—— 骥:好马、千里马;索:寻找。
原指按照伯乐的《相马经》去寻求好马。
引申为依照既得的线索去寻找目的物。
讽喻拘泥成法、食古不化、不知权变的人 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蜕化变质—— 蜕化,指昆虫脱皮后外形往往有所改变。
变质,指事物的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
蜕化变质,比喻人的思想受到腐蚀而发生质的变化 提纲挈领—— 提网之纲,挈衣之领。
比喻举其要领,扼其要害,就能理顺关系,处事得心应手 醍醐灌顶—— 醍醐:从牛乳中提炼出的纯酥油,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灌:浇。
顶:头顶。
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堂而皇之—— 堂皇:气势宏大的样子。
形容公开,不加掩饰。
也形容很气派、很体面韬光养晦—— 韬:隐藏。
光:光芒,锋芒。
晦:晦迹,即隐藏踪迹。
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W 惘然若失—— 神情颓丧,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
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 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望其项背—— 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
比喻有能力赶上无稽之谈—— 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无所不为—— 为:做。
没有什么不做。
指什么事都干。
含贬义五花八门——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未雨绸缪—— 绸缪:修缮。
比喻事先做好防备工作未置可否—— 置:确立,决定。
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即未发表任何意见。
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
形容心境、语言或文章等枯燥无味为虎作伥—— 为老虎引路的鬼。
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蔚为大观—— 蔚:草木繁盛。
大观:盛大的景象。
形容事物丰富多彩,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无可厚非—— 厚:过分。
非:非难,责备。
不可以过分责备无可非议—— 非议:批评指责。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娓娓动听—— 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闻一知十—— 指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
形容非常聪明,善于类推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
过、非:过错。
指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掩饰过失、错误文不加点—— 点:古人写文章在字的右上角涂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呵成。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危言危行—— 只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X 洗心革面—— 洗心:指清除坏思想。
革面: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薪尽火传—— 意指柴虽然烧完,火种却流传下来了。
比喻通过师生传授,使学问技艺得以一代代承传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
拈:用两三个手指头捏东西。
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素材,用不着怎么思考细大不捐—— 细:小。
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舍弃。
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想入非非—— 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相濡以沫—— 濡:沾湿,浸润。
沫:唾沫。
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相敬如宾—— 互相尊重,如何对待宾客一样。
后用来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投合。
益:更加。
彰:明显。
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休戚相关—— 休:喜悦,吉利。
戚:忧愁,悲哀。
欢乐、忧愁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 息:呼吸进出的气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连。
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欣欣向荣—— 欣欣:草木生机旺盛的样子。
荣: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星罗棋布—— 罗:罗列。
布:分布。
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虚怀若谷—— 谷:山谷。
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虚与委蛇—— 虚:不真实,假意。
与:跟。
委蛇:敷衍。
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咸与维新—— 咸:都。
与:参与。
维:语助词。
新:革新。
指一切受恶劣习俗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可改过自新。
也泛指一切都需要改革更新Y 一劳永逸—— 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用费力了。
逸:安逸一针见血—— 比喻话语、文章简洁而能说中问题的实质一语道破—— 一语:一句话。
一句话就把真相说穿了一语破的—— 一语:一句话。
的:箭靶。
比喻一句话就说到问题的实质一言九鼎—— 形容说的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一往无前—— 一往:一直向前。
无前:前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
多形容勇猛前进一意孤行—— 孤行:独自行事。
指固执得依照己见行事而不听劝告一暴十寒—— 暴:晒。
寒:冻。
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应接不暇—— 原指景物很多,顾不上观赏。
后形容太繁忙,应付不过来 庸人自扰—— 庸人:平凡的人;自扰:自己搅乱自己。
指本来无事而去自找麻烦 颐指气使—— 颐:腮帮。
指:指挥。
气:神情。
使:指使。
用面部表情和出气发声做出示意来指使别人。
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雨后春笋—— 新事物大量迅速的涌现出来有口皆碑—— 皆:都。
碑:刻记着功业的石碑。
人人的嘴都是记颂功业的碑。
比喻人人称颂有声有色—— 形容声势规模大。
也形容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偃旗息鼓—— 偃:放倒。
息:停止。
放倒旗帜,停止击鼓。
指军队为不暴露目标而隐蔽行动或停止作战。
也比喻事情中止怨声载道—— 载:充满。
道:道路。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形容百姓普遍怨恨不满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
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义不容辞—— 义:道义。
辞:推辞。
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 ( zhí yán bù huì ) 解 释 讳:忌讳。
说话坦率,毫无隐讳。
出 处 《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梁斌《红旗谱》:“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
” 近义词 直抒己见、心直口快、单刀直入 反义词 隐晦曲折、旁敲侧击、隐约其辞 灯 谜 坦率说话;隐瞒售价
成语带翻译、
○1.赴汤蹈火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开水。
蹈,踩。
○2.冲锋陷阵:向冲深入敌人阵地。
形容作战英勇。
○3.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
形容不怕死。
归:回家。
○ 4.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
○5.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6.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7.先人后己:考虑事情把别人放在前面,把自己放在后面。
○8.舍己为人: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9.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之上。
萃:同类 。
○10.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卓尔,突出的样子。
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
○ 11.永垂不朽:朽:磨灭。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 12.万古长存:永远流传下来。
○ 13.旗开得胜:军队的战棋刚一展开就打了胜仗。
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14.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15.胜券在握:指胜利的把握牢牢地抓在手上。
○ 16.成竹在胸: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注意。
(文与可)○ 17.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18.直捣黄龙: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后泛指敌巢。
意思是直冲敌人的巢穴。
(岳飞) ○19.人多势众:人很多,给人感觉气势很庞大。
○20.气贯长虹:形容正气磅礴,像是要贯通天上的长虹一样。
○21.背水一战:汉将韩信领兵攻赵,命士卒背水列阵,汉军前临大敌,后无退路,拼死作战,结果大败赵军。
后已“背水一战”谓决一死战。
○22.一决雌雄:一定要分出胜负。
○23.穷途末路: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24.日暮途穷:比喻接近死亡。
○25.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26.齐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27.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28.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29.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
形容彼此关系十分密切。
休,喜悦。
戚,忧愁,悲伤。
○30.生死相依:生一起生,死一起死。
形容情谊很深。
○31.取长补短: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
○32.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33.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极为周到。
○34.体贴入微:形容对人照顾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35.抑强扶弱:控制强的,帮助弱的。
○36.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人。
形容“受到的启发或好处很大”的成语有哪些
受益匪浅、振聋发聩塞顿恍然大悟、憬然有悟一、受益 [ shòu yì fěi qiǎn ]【解释】:指收获不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二十五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二、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译文】:这几句话,使他们清醒过来,想必当时一定有迂腐的儒生曲士以经学谈诗的人。
三、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译文】:山路的小路,有人用才能成为路;如果不为人所不用,那就会被茅草堵塞着。
四、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译文】:简承蒙指教,一下子明白过来。
五、憬然有悟 [ jǐng rán yǒu wù ]【解释】:憬然:觉悟的样子。
有所觉悟。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朱熹:“憬,觉悟也。
”【译文】:“觉悟过来那淮夷,来进献他们琛。
“朱熹:“裴憬,觉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