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雕刻手法好”的句子
小小的刻刀下,仿佛是一个生命绽放开来。
就如灵光闪现,将着一些灵气全凝在矫捷的刀影里。
眉眼,鼻梁,微微翕动的唇……
描写“雕刻”的诗句有哪些
介绍舟的背面时,表现高超的雕刻技术的句子是“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译文 :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都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颗米粒。
中间高起并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青色颜料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卷。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
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按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形容雕刻精妙、传神的词语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精妙绝伦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形容雕刻的成语有哪些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精妙绝伦、鬼斧神工[guǐ fǔ shén gōng]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
”释义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巧夺天工[qiǎo duó tiān gōng]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
”释义夺: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释义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出处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释义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博物馆里一尊尊多姿多彩的唐三彩,沉淀下厚重的岁月,浅的绿,深的青,朴实的褐红,安静的浅黄,交相辉映如梦似幻,幻化出大唐的繁盛与丰姿。
一位妇人正凝目远望,鹦鹉髻如染墨,上襦涂黑漆映出光影,褐黄色的齐胸裙勾勒出她丰满的体姿,披锦半掩在她的胸前,她伸出手想要接住什么
一条缃色的披锦搭在她的双肩,双手拢在窄袖的褐黄色,她凝目眺望着远方,不知在眺望远方得谁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