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夜半读书的句子

形容夜半读书的句子

时间:2015-08-08 08:19

描写多读书的诗句

1、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4、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 汪莹《示儿》) 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明 于谦《观书》) 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莎士比亚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9、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宋 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10、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11、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 13、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 姚合《别贾岛》) 14、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15、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宋 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1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 朱熹《劝学诗》) 17、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8、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

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

何以节宣之

一心制众乱。

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

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

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清 彭兆荪《读书》) 19、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20、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 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2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 刘过《书院》) 2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2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 杜牧《读韩杜集》) 28、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9、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清 袁枚《寒夜》) 3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3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清 法式善《读书》) 32、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33、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34、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唐 杜荀鹤《书斋即事》) 35、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东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37、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3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3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40、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 裴说《句》) 4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42、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丘特 4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 袁枚《遣怀杂诗》) 4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46、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 王安石《寄吴冲卿》) 47、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

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清 潘际云《厂桥》) 4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50、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52、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 宋应星《怜愚诗》) 53、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明 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54、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 刘岩《杂诗》) 55、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56、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 许浑《寄殷尧藩》) 57、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诗》) 58、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 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59、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 杨继盛《言志诗》) 60、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明 杨循吉《题书橱》)

形容读书声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读的有:书声琅、抑扬顿挫、洪亮、朗朗上口、洋耳1、书声琅琅读音:shū shēng láng láng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也作“书声朗朗”。

出处:宋·李昭玘《上眉扬先生》:“每相过者,论先生德义,诵先生文章,堂上琅琅,终日不绝。

”译文:每次凡事有路过的人,谈论先生的德义,诵先生的文章,堂上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整日不停。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例句:上课了,燥热的空气里,校园书声琅琅,处处弥漫着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

2、抑扬顿挫读音:yì yáng dùn cuò解释: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出处: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

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

“译文:崔蔡恬淡虚静温厚聪敏,属于高雅的人。

多出来的字句抑扬顿挫,怨他的徒弟。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例句: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洪亮读音:hóng liàng解释:(声音)宏大;响亮。

近义词:清脆、响亮反义词:低沉例句:李明读课文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

4、朗朗上口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解释: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现代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同义词:琅琅上口近义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反义词:诘屈聱牙例句:特别是有许多儿歌和歌谣,它们具有活泼自然的语言节奏、音乐色彩,读起来朗朗上口。

5、洋洋盈耳读音:yáng yáng yíng ěr解释: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

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洋洋:众多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近义词:悦耳至极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句:他朗诵起这首诗歌洋洋盈耳,让人陶醉。

对联知识大全

对也称“楹联”,“对子”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

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特点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

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

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 字数相等。

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 断句一致,词性相对。

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

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三、 语义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四、 仄起平落,平仄相合。

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

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对联的分类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

比如: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

比如: 福如东海深 寿比南山高 婚联: 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

比如: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通常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乔迁联: 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

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西南北财 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

如: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按艺术特点分: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

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得到。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 同音异字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同字异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无情对:上下联对仗工整,但语义相差甚远。

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

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摘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怎样作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如果满意请采纳噢,就是不满意赞我一下,鼓励我一下也可以哈

形容人学习的词语

1、五车【拼音】: xué fù wǔ chē【解释】: 五车:车书。

读书多,学识。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白话译文:宋国人惠施认为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

真是读书多,学识丰富。

【举例造句】: 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2、笃学好古【拼音】: dǔ xué hào gǔ【解释】: 笃学:专心好学。

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白话译文:济阴人马普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东吴丹杨太守孙瑜对他十分尊敬。

【举例造句】: 情贯经史,蜚声痒序,而弗竞弗求,笃学好古3、学无止境【拼音】: xué wú zhǐ jìng【解释】: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白话译文: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举例造句】: 学无止境,你不能太骄傲。

4、学而不厌【拼音】: xué ér bù yàn【解释】: 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出处】: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白话译文: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

【举例造句】: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5、力学不倦【拼音】: lì xué bù juàn【解释】: 力学:努力学习。

倦:疲倦。

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出处】: 《旧唐书·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白话译文:因为他机警聪明过人,李泌的旧交是宰相,大家都帮助他,后来得以几次当任郡守,但他还说努力学习而不知疲倦。

半夜读书古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夜贫灯,明月照吾书《昌谷读书示巴童》【唐】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寒夜读书》【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初中学习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有关这部书主要的内容的介下:  《世说新语》行、言语等三十六个门类,主要记述从东汉时期到南朝刘宋年间(也有少数前代的人和事)一些名士的言谈轶事、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聪慧故事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多条,涉及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和名儒名僧,下及一般老百姓,总共不下五六百人,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

读《世说新语》最重要的是认识其特色,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生的丰富多彩。

《世说新语经典故事》从《世说新语》中精选出经典故事,注重其故事性、生动性、趣味性,并据此汇编成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写人物言行的微型小说,它由许多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精彩小故事构成。

这些故事分开来看,处处闪耀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合起来看,又是一幅当时社会和时代的真实图景,呈现出人生百态,世事沧桑。

  二、介绍这部书中经典的故事,并概括:  【千岩万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

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

穅,同糠。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

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

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

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

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

后以华亭鹤唳。

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 【蒹葭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

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

亦常用作谦辞。

  【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

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

蒱臼,受辛也,於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

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