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简单明了的话解释一下佛教用语“善知识”是什么
当年武则天在学华严时,她就问到这个问题:什么是因陀罗网
这个问题不好用语言来表达,最后和尚想出了个办法,在皇宫里摆了很多面镜子,中间点根蜡烛,再看这镜子,每面镜子里有无数个蜡烛,每根蜡烛又照着无数面镜子,互相映摄。
以此来说明世界就是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摄互入,象一张网一样,大家互为条件,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说佛法看世界没有第一因,【不存在一个初始的一个人】,他可以创造一切,而一切都依他而创造,他不依任何条件而创造。
没有这么一个前提,包括我们头脑中固有的对【时间这么一个永恒的尺度】。
这个时间【依然是以这个世界而存在】,它不能作为一个脱离开这个世界之外再用来衡量这个世界的永恒的尺度而独存。
犹如莲花不着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是法华经里面句子吗?
华严经》赞叹菩提心用了三个比喻: 〖善男子,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没有种子,就不可能有开花结果,菩提心犹如种子,是所有佛法的根本。
〖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菩提心犹如良田,能令所有众生的善法增上。
〖一切有情赖以生存,故如大地,〗菩提心犹如大地,依靠它万物才能得以生存,如果没有利他的心,所有功德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能真正杜绝一切贫困,故如多闻天子;能圆满护持一切菩萨,故如父亲;能真实成办诸事,故如摩尼宝王;能满足一切心愿,故如妙瓶……菩提心具有此等及其余千百万无量无边利益。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
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以此可知此经在佛教中的重要性。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善知识与行业的关联?
有很深的含义,主要在于表法。
有出家比丘、屠夫、等各行各业,这里面既有尊贵的行业,也有一般人认为低贱的行业,但没有分别心,都对其非常的恭敬。
这就是表明行业的差别只是一种假象,其实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是佛。
另外,也表明,佛菩萨分身无数,各行各业里都有,说不定你看不起的某个人就是佛的化身。
真的不必一一对照,否则,最多才53种而已。
除了行业,还有一层意思。
参访的第一位是德云比丘,修行的法门是,就是不坐不卧的念佛。
最后一位是,而十大愿归极乐,普劝一切大众念佛求生。
这里,其实这才是的点睛之处,就是劝所有与会大众修行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迅疾圆满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