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儿童绘画的发展就是自身的整体发展。
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是儿童对生活、学习、游戏的体现。
在儿童美术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水平也不同。
儿童绘画的水平并不是能临摹出成人绘画形象就是绘画水平高。
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的像,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范画,将有碍于儿童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发展。
从儿童绘画作品中可以观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强弱。
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不单指绘画技巧的提高,如果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技巧的学习也是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创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
对幼儿美术欣赏水平的评价,可以从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哪几个层面进行把握
“幼儿美术作品”指的是幼儿自己的画。
虽然幼儿绘画时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绘画的动作与成人的绘画艺术有着明显的相同之处,但是,幼儿的美术作品有它独特之处。
我们不能用成人画的欣赏和评价标准去欣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一幅好的幼儿美术作品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
尽管画面上的事物之间的时空关系不准确,不一定符合客观事实,尽管绘画的技法可能不熟练,甚至很稚拙,然而,画面中却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没有什么概念化、模式化的东西,或者模仿成人画的痕迹。
如果一幅幼儿美术作品缺乏稚趣,不能反映“童心”而是一味追求真实,即使画的形象很规则,构图很合理、技法很规范,我们仍不能说他是一幅好的幼儿美术作品。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他画画就很认真,但画面上的物体都比较小,而胆子大、性格外内的幼儿画的画就比较夸张,线条更加富有张力,但画面给人比较乱的感觉。
只要它是幼儿自己的创作,表现了儿童对生活的感受,就应该承认它的价值所在。
欣赏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并不存在一个死的标准。
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幼儿美术作品的差别。
一、幼儿是否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 幼儿应该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具体的生活,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态度。
而不是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
如画“春天”就放一定要画上几朵花、几根发芽的柳枝;画“夏天”就一定要画上游泳的人;画“秋天”就一定要画上落叶;画“冬天”就一定要画上雪。
这样的作品可能技法熟练,可是却不具备观察生活,感觉生活的表现力。
二、幼儿是否乐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幼儿自我思想表现的一种方式,内涵着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事物的情感关系。
在这一方面,应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情况,独立性、兴趣及幼儿美术活动成果两方面来作评价,如:在一次活动过程中浩然画了一幅漂亮的春天景色,画面上一棵棵吐着绿芽的小树苗,在山上挺着,草坪上小朋友们放着各式各样的风筝,花坛里开着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蝴蝶在自由的飞翔。
画面干净,内容丰富,充满了童趣和幻想色彩。
等我再次回到他身边时,刚才那幅美丽的画已被蓝色的水彩破坏得面目全非了,这时,他正在滔滔不绝地给同伴们讲:大家正在高高兴兴放风筝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雨,山上、地上、草上、小朋友的身上都被雨水淋湿了。
虽然这幅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它充分表达了他独立的思想和情感,兴趣浓厚、表现积极我又怎么能苛求他画面上是否完美呢
三、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法、技巧运用是否得当 一幅幼儿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很多,好的技法、技巧、作画的材料对于完成作品也是较为重要的。
想象力、创造力再强,没有好的绘画技法、好的材料,也是很难画出好的作品,不一要样的绘画内容应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技巧,选择应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这样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绘画效果。
四、作品是否较好地表现出美感效果 色彩的运用对于幼儿是一种令人激动的体验,通过颜色去表现自己的情绪、态度甚至反映某些个性特征。
因此,幼儿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审美规律来看看不同的作品的差异。
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流畅、韵律、节奏等。
五、作品中表现的主题、情节是否突出 幼儿绘画身心很投入,总是通过自己的想象不断地去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幅好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或者情节就比较突出,这需要幼儿形象的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
六、作品是否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 要想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感觉生活中的形象和事物。
一幅好的作品的可贵之处是它表现出别人没有发现的或没有表现过的好东西。
七、作品是否有富有的想象力有创造力 幼儿的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属性,反之,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过程刺激了幼儿的一般创造力。
美术活动本身的性质促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解决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因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
八、作品的表现是否与幼儿的年龄和谐 幼儿的观察很感性,容易对局部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幼儿的绘画作品很少考虑整体布局,而是随性地突出某一局部。
现在许多儿童美术作品有太多成年人雕琢的痕迹,甚至是老师或家长亲自动手。
大部分貌似少儿美术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死板僵化,体现不出儿童天真活泼的个性,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与儿童的年龄相应的、和谐或成长有利于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从幼儿绘画中可以体察到幼儿的洞察力、想象力、根据能力等等能力强弱。
总之,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首先应尊重幼儿的特点,找出儿童画的精华所在。
并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
正确欣赏、评价幼儿绘画,对孩子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如何欣赏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无论对家长或是教师都应该加以重视。
欣赏幼儿美术作品应该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认认识的基础,去了解和理解幼儿,懂得幼儿的内心世界,懂得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以及儿童美术的特征,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幼儿的美术作品,并且准确地把握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标准。
关于幼儿美术
你这职业水平怎么象业余的,你这样怎么当老师啊!!!!首先,你得做好全年的计划,什么时候教线描,什么时候教色彩,没有计划你怎么教??线描、、、、、剪纸、等等,随随便便就能教几年。
其次,你得分年龄阶段,不同阶段教不同的内容.第三,你想不出怎么教,说明江朗才尽!!!!所以你得尽快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宽眼界,要给人,自己得有一桶水,别误人子弟.是多与同道交流,多参观别人.第四,你的教学方法肯定有问题,自己找吧.
幼儿美术活动题目的设计有什么要求
从美术作品中可以得出的幼儿评价信息幼儿的美术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感知上表现出知觉过程显示出整体性与直觉性,往往是凭直觉对知觉对象进行整体性判断,而非理性的、逻辑的分析与综合;在记忆上表现出具体形象记忆占优势;在想象上表现出出乎成人意料之外的独特想象;在情感上表现出易共鸣、易移情。
因此,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得出以下三点评价信息: 一、从幼儿的作品中评价他们的思想、情感从情感表现角度看,幼儿美术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幼儿先天地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
情绪是构成其意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色彩,早在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状等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倾向。
到达幼儿时期,其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使得儿童总是按照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的类比,即按照他们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在他们身外发生的事件。
由于幼儿不成熟的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决定了他们缺乏那种理性地思考自己情绪的能力,其心理发展的移情作用在美术欣赏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幼儿自己并不觉得投射到对象之中,反倒觉得那经过移情的对象对他显得富有生机,仿佛在主动地对他说话一样。
这样,儿童在美术活中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通过感知和想像,有意无意地驱使客体形象的形、神朝着特定的方向和情境变化,使其自然而然地带有幼儿自身的情感色彩,具有幼儿自身的情感基调所规定的意态状貌和情趣氛围。
二、从幼儿的作品中评价他们知识技能发展情况三、从幼儿的作业过程中评价幼儿的个性特征
教师给幼儿绘画作品的评语怎么写
1 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为了避免单一评价方式的弊端,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自评式、互评式、推优式、评价表等方式交替使用。
例如自评式评价,教师事先设计好各种单项评价内容。
例如,像“画我喜欢的玩具”、“厨房一角”等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标志”等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儿按照预设的评价内容给自己的作品评分,在评价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
让幼儿参与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但幼儿被限制在教师提供的评价内容里,没有自由驾驭语言的机会,影响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推优式评价,先让幼儿分组互相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体交流。
在评论别人作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及语言,孩子们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诠释而产生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