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泰山句子是什么

形容泰山句子是什么

时间:2015-07-26 14:51

泰山赞美的句子是什么

有关四季的古诗词 l 带“春”字表现春天的: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⑤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带“春”字表现春天的: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⑤烟花三月下扬州.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8竹外桃花三两枝. l 带有“夏”字表现夏天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便惜夏日长. 不带有“夏”字表现夏天的诗句: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l 带有“秋”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日暮秋风起,屈子怨何深.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不带有“秋”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②古道西风瘦马.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l 带有“冬”字表现秋天的诗句:且似今年冬,走休关西率. 不带有“冬”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②水落而石出.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l 离愁别恨是人生一大主题,古诗词多有名句细致刻画.李煜“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写出了愁之味,请按要求从不同方面写出“愁”的诗句. 愁之深: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比离苦. 愁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之重: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之多: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写“花”的诗句: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④烟花三月下扬州.⑤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⑦花木成畦手自栽.⑧一枝红杏出墙来.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含“山”的句子: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山外青山楼外楼.④西塞山前白鹭飞.⑤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含“月”的句子: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月几时有.④明月别枝惊鹊.④月有阴晴圆缺.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含“树”的句子: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花木成畦手自栽.③千里莺啼绿映红.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⑤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⑥枯藤老树昏鸦. l 默写出古诗中写“长江”的句子: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l 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3、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l 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l 默写出古诗中写“水”的句子: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③桃花流水鳜鱼肥.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⑤小桥流水人家.⑥春江水暖鸭先知. l 默写古代诗词中写“莲”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枝头. ③唯有绿荷红菡萏(hán dàn),舒展开合任天真.④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l 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①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l 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l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l 《孙权劝学》说明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句子是: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 l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l 有一首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终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l 问:《《论语》六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哪句? 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和只思考不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学习方法,要想使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学思结合. l 问:《论语》六则》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 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叫他‘文’呢”.孔子借这个问题告诉子贡要勤学好问,既回答了弟子的问题,又教育了他. l 问:《《论语》六则》中与“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日满开始”意思相近的成语是什么? 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l 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表示? 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l 《论语》六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l 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什么? 择其善者而从之. l 《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l 《论语十则》中强调躬身实践重要性的句子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知学也. l 《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l 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l 《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中都有两句诗表现宾主情深,相处随和,不请自来,它们分别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l 《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l 《过故人庄》中表现与友人相聚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l 《游山西村》中蕴涵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l 《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l 《归园田居》中描写作者不满官场的黑暗,返回农庄从事农业劳动而不悔的意思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l 《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热爱农事,不辞辛劳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l 《归园田居》中表明不辞农事的辛劳,追求不随世俗、不违心愿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l 《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初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l 写出几句与“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意思想近的成语或熟语: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l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愿作高官而但愿还乡的醇厚质朴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l 《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概括写战争的频繁和残忍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l 问:成语“扑朔迷离”出自哪首诗?原句是怎样的? 答:〈木兰诗〉.原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l 问:《木兰诗》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各是怎样描写军中苦寒生活的? 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此句又写出了边塞夜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l 问:〈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雄姿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句子是什么? 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l 〈木兰诗〉中写在策勋和赏赐面前,不取高官但愿还乡的淳厚朴质的句子是什么?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l 问:《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它写出了大草原浩渺无边景致的句子是什么? 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l 《木兰诗》中写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l 《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可汗征兵面前的态度的句子是什么? l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l . l 表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l 《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l 木兰归来,一家人欢天喜地.父母是:出郭相扶将.姐姐是:当户理红妆.弟弟是:磨刀霍霍向猪羊. l 王勃劝友人不要在离别时悲情伤感,作儿女之态是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l 《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比喻年老仍有雄心壮志的一个成语出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l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l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l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l 《西江月》描写山乡夜晚骤雨将至的诗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l 《西江月》描写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l 融为一体的诗句是哪两句? 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l 问:《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哪两句最突出? 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l 《西江月》以动写静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l 《西江月》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l 问:〈西江月〉一词中写急忙避雨迷路,焦急迷惑之后欣喜的句子是什么? 答: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l 《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l 《望岳》中常用来比喻在取得更大成绩时,再看自己过去或别人的某些成就微不足道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l 《望岳》中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l 《如梦令》中写一群少女为急寻归路,争执之声惊飞夜栖飞鸟的诗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l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什么? 答:兴尽晚回舟. l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构成一个很有点吃惊却情趣横生的意境的句子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l 问:崔颢〈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之意境相仿的马致远的曲中有一句也表现了游子的悲苦心情,请写出这句诗. 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l 《口技》中作者对口技表演议论的句子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l 问:(1)《口技》中既说明宾客对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为下面表演创设了肃穆氛围的句子是什么?(2)从演出开始到结束,宾客反应又如何?请依次写下来. 答:(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l 《杜少府之任蜀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l 《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作者对朋友,也是对自己的叮咛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l 《春望》中表现面对国破城败,自己忧国情怀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l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两句诗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l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l 《秋词》一诗一反悲秋之情,表达了明快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请在写一首赞美秋色的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与此意境相反的一首诗《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l 《秋词》中表现诗人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l 《秋词》中以形象的描写说明“秋日胜春朝”的原因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l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l 根据“1 ,0”这两个符号,写出学过的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l 苏轼的《浣溪沙》,实写的句子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从词中“溪水东流”可以看出来. l 苏轼的《浣溪沙》,一词中,即景抒情,富有哲理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l 王维的“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中,涉及两个人物,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熟悉的陶渊明

从意义上看,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1、这种区别主要依据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来确定。

如:《襄公十四年》:“自是晋人轻鲁币,而益敬其使。

”关译:从这时开始晋国人轻视鲁国的礼物而更加敬重它的使者。

杨注:晋减轻鲁国之献礼。

关把“轻(鲁币)”看作意动用法,译为轻视;杨看作使动用法,译为减轻。

《襄公二十四年》说到晋国在范宣子执政时,向诸侯索取的贡纳的礼物(即“币”)很重,郑国子产托人带信给范宣子,劝他减轻点,范宣子最后“说(悦),乃轻币”。

自考教材认为这个“轻币”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轻币’是‘使币轻’,指‘减轻币帛的进献’。

‘减轻’是述补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一般用使动用法表示。

”既然减轻币帛是襄公24年的事,那么襄公14年晋国还没有这一举动。

因此杨注欠妥,沈译较为合理(当时晋国人只是觉得鲁国贡献的礼物多点少点并不重要,没有表明要减轻)。

2、有的词可以帮助区别这两种用法“欲、能、克”这几个词能帮助区分这两种用法[12]。

如:《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祝注:玉——这里作意动词用,意为“把……当作宝玉”,女——通“汝”,您。

但是郑玄认为是使动用法,《毛诗笺》云:“玉者,君子比德焉。

王乎!我欲令女如玉然,故作是诗,用大谏正女。

此穆公至忠之言。

”显然,此例“欲”后的“玉”看作使动用法较合适,看成意动值得商榷。

这两点不同来自专家的论文说几个通俗点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一样,在结构同一般的动宾关系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其特殊性仍然表现在意义关系不同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事实上宾语本身不具备或不一定具有某种状态或性质,宾语所具有的某种性质或状态是主语主观认识的结果。

应按“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来理解,或者按“以……为……”来理解。

因为这是主语的一种主观认识,所以称之为“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动词往往是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给你几个例子,多看多揣摩就会懂了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句的“王”字,仅从文字上看可以理解成“以……王”,也可以理解成“使……为王”;但如果注意到前者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某种意味,而后者则是具体切实的行为,那么对各路军马而言,后者更有实质意义,因而判断成使动用法更加合理。

例如:“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小)+宾语,但意思不同,“斫而小之”的意思是“使大木小”,也就是“把大木砍小了”,是使动用法,其结果是大木料变小了;而孔子“小鲁”、“小天下”的意思是“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是意动用法,鲁国、天下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观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又如“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和“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友)+宾语,“毋友不如己者”的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友”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而“友麋鹿”的意思是“把麋鹿当作朋友”,是意动用法。

由此可见,形容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这可以分别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和“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表示。

关于语文的学习(阅读,作文)

1.考试时,古文的知识点都是曾经在书本上出现过的,所以课本的语言点一定要熟悉。

高考当然不会原文抄课本的了。

有一部分题会问到课本内容,并告诉你有什么知识点,让你知道怎样分析,不是说就考课本。

2.我高考前两个月坚持每天做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大概小篇短古文三四篇,现代文两篇,做完认真对答案.对古文是找出自己知识的缺漏.对现代文是知道不同的问法有不同的答法.找出自己和答案的差别。

3.注意归纳,把古文常用字的意思和各种文言现象归纳好.并把现代文中出现的修辞方式,表达方式等归纳 4.平时读课外的古文可以增强语感 5.考试前多读作文书,三四篇每天,并准备几个开头结尾的形式,考试的时候看哪个适合就套用 我高考的时候就是用这几招的,力挽狂澜啊~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八(上)语文期中复习(部分)一、给加点词注音。

1、高屋建瓴 líng 2、气势磅礴 pang bó 3、瑰宝 guī 4、溃退 kuì 5、锐不可当 dāng 5、歼灭 jiān 7、要塞 sài 8、阻遏 è 9、绥靖 suí jìng10、管辖 xiá 11、逃窜 cuàn12、连翘(翘首)qiáo 13、寒噤 jìn 14、杀戮 lù 15、蹿 cuān 16、闷热 mēn 17、张皇失措 cuò 18、转弯抹角 mò 19、拂晓 fú 20、间歇 jiān 21、瓦砾 lì 22、地窖 jiào 23、怀揣 chuāi 24、鞠躬 jū 25、谴责 qiǎn 26、震撼 hàn 27、给予 jǐyǔ 28、惊骇 hài 29、晨曦 xī 30、劫掠 jiélüè 31、悼念 dào 32、制裁 cái 33、纳粹 cuì 34、荒谬 miù 35、憧憬 chōngjǐng 36、烦琐 suǒ 37、哺乳 bǔ 38、蜿蜒 wān39、藩篱 fān 40、脊椎 jǐzhuī 41、追溯 sù 42、濒临 bīn 43、渗透 shèn 44、响彻云霄 xiāo 45、劫难 jiénàn 46、憎恶 zēngwù 47、诘问 jié 48、疮疤 chuāng 49、和蔼 ǎi 50、霹雳 pī lì 51、震悚 sǒng 52、孤孀 shuāng 53、狼藉 jí 54、差使 chāishi 55、妥帖 tiē 56、踌躇 chóuchú 57、颓唐 tuí 58、尴尬 gāngà 59、琐屑 xiè 60、销声匿迹 nì 61、惶恐 huáng 62、镶嵌 xiāngqiàn 63、取缔 dì 64、愧怍 zuò 65、栖息 qī 66、归咎 jiù 67、萌发 méng 68、人才济济 jǐ 69、嫉妒 jí 70、稀罕 xīhan 71、噩耗 è 72、猝然昏厥 cù jué 73、伎俩 jì 74、颠沛 pèi 75、吊唁 yàn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guī 瑰 宝 2、高屋建 líng 瓴 3、kuì 溃 退 4、气势páng bó 磅礴 5、xiè 泄 气 6、锐不可dāng当 7、jiān 歼 灭8、要sài 塞 9、阻è 遏 10、suí jìng 绥靖 11、管xiá 辖 12、逃cuàn 窜 13、穿suō 梭 14、yāo he 吆喝 15、寒jìn 噤 16、张皇失cuò措 17、fú 拂 晓18、瓦lì 砾 19、地jiào 窖 20、怀chuāi 揣 21、jū 鞠 躬 22、qiǎn 谴 责 23、震hàn 撼 24、惊 hài 骇 25、晨xī 曦 26、jié lüè 劫掠 27、zāng 赃 物 28、制cái 裁 29、赞yù 誉 30、埋zàng 葬 31、纳cuì 粹 32、杀lù 戮 33、dào 悼 念 34、wān 蜿 蜒 35、yì 屹 立 36、bān 斑 白 37、肃mù 穆 38、chōng jǐng 憧憬 39、荒miù 谬 40、响彻云xiāo 霄 41、倾xiè 泻 42、zēng wù 憎恶 43、jiàn 健 忘 44、烦suǒ 琐 45、jié 诘 问 46、铸剑为lí 犁 47、chuāng 疮 疤 48、和ǎi 蔼 49、渴mù 慕 50、pī lì 霹雳 51、震sǒng 悚 52、孤shuāng 孀 53、交xiè 卸 54、狼jí 藉 55、妥tiē 帖 56、chóu chú 踌躇 57、tuí 颓 唐 58、gān gà 尴尬 59、琐xiè 屑 60、烦zào 躁 61、头lú 颅 62、huáng 惶 恐 63、取dì 缔 64、xiāng qiàn 镶嵌 65、愧zuò 怍 66、bá shè 跋涉 67、liáo 潦 倒 68、声biàn 辩 69、落pò 魄 70、jí 嫉 妒 71、è 噩 耗72、cù 猝 然 73、jì俩 伎 74、颠pèi 沛75、吊yàn 唁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

2、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4、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5、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

6、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7、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

9、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2、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13、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

14、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15、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

1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17、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杜甫《望 岳》中表现诗人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与气概的句子: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21、人们常引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莲的高洁品质。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桃花源记》1、缘溪行 顺着 2、芳草鲜美 新鲜而美丽 3、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 走到……的尽头 5、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7、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8、悉如外人 完全 9、见渔人,乃大惊 却 10、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11、咸来闻讯 都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3、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断绝来往 14、乃不知有汉 竟然 15、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请 17、此中人语云 对……说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值得 对,向 19、既出 已经 20、便扶向路 沿,顺着 从前的、旧的 21、处处志之 做记号 22、诣太守 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3、遂迷,不复得路 竟然 ,. 终于 24、欣然规往 计划 25、未果,寻病终 实现 随即,不久。

26、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

(二)《陋室铭》《爱莲说》1、有仙则名 有名,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往来无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 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用于主谓语之间,取独。

5、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6、何陋之有 起前置宾语的作用,表强烈反问语气。

7、世人盛爱牡丹 大多,与上文的“独”呼应。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我。

之,取独,表舒缓语气。

染,沾染(污秽)。

9、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10、亭亭净植 立 11、予谓菊 认为 12、陶后鲜有闻 少,很少。

13、宜乎众矣 应当 。

(三)《核舟记》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以,用。

为,做。

这里指雕刻。

2、尝贻余核舟一 赠 3、长约八分有奇 同“又”。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许,上下。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且,表并列关系 6、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7、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8、矫首昂视 举 9、珠可历历数也 分明可数的样子。

10、若听茶声然 样子 1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而,可是。

曾,竟然。

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简,挑选。

(四)《大道之行也》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用于主谓语之间,取独。

为,是。

2、选贤与能 贤,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与,通“举”。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故,所以,因此。

亲,用如动词,以……为亲;奉养。

子,用如动词,以……为子;抚养。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养,得到供养。

5、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恶,憎恶。

不必,不一定。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是,这样(做)。

故,所以。

兴,发生。

作,兴起。

8、是谓大同 是,这。

谓,叫做。

五、名著导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 散文 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其中,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阿长与<山海经>》 、 《藤野先生》均出自《朝花夕拾》,它们分别回忆了作者儿时的保姆、私塾先生以及青年学医时的一位正直的老师。

2、《骆驼祥子》作者 老舍 ,被誉为“人民作家”,北京人。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通过 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 ,批判了 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

3、简要概述祥子三次买车经历并据此分析其形象。

第一次: 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

第二次: 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 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虽然心里不踏实,但毕竟不用再去车厂赁车了。

可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人物形象: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来到北京后,他靠拉洋车过活。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4、“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出自前苏联作家 的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该作品主人公是 保尔•柯察金 ,其主要精神品质为: 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六、课文拔萃《芦花荡》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内容大多是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①正面描写: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②侧面描写。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2.他狠狠地敲打,向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作用:这是老头子看到的美景,衬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阿长与山海经》1、文章1—18自然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阿长,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

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

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

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2、本文的记叙线索: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背影》1.这是一篇散文,它以背影为线索,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两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四次写“背影”的时间和作用:①文章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②车站送别,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③父子告别,烘托父亲爱子之情;④文章结尾,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

《老王》1、人物形象(老王)(1)苦: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2)善: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

2.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含义: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怍。

《陋室铭》1.主旨句: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主题: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文章(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5.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

《爱莲说》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章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产生敬意而不敢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文章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桃花源记》1.桃花林的自然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3.文中的桃花源: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4.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七、古诗赏析(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高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达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4、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为何能流传千古,获得千载读者的共鸣

(它以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控诉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家庭离散、亲人音讯隔绝的悲剧。

由于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战乱环境里的人之常情,所以获得千载读者的共鸣。

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语文需要日积月累。

语文大体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基础知识就需要多做题,而且一定要及时总结。

平时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有许多学生把语文课当成自习课,睡觉,聊天,做别的练习册。

这样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至于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不太好提高。

但是把那些个词性吖,宾语前置谓语后置名词活用之类的弄明白也能弄出不少分数,而且没事的时候多背背古文,比如WC的时候就可以背背,(*^__^*) 嘻嘻……我以前买过什么古文经典名句之类的书,时不常的就看一会,到最后大部分诗词的名句都能有印象。

能有助于记忆。

现代文阅读也不十分难,但是想拿满分也不容易,因为答案不那么死板。

现在看来一般时考试的现代文都是散文居多,你可以多读一些书,然后自己分析分析。

也要做题的最后就是作文,会写作文当然最好,实在不会写就背优秀作文。

背作文不是让你一字不错的背,而是背作者的思路,用词,开头,结尾,以及点睛句子。

这样时间长了自己也能写出来好文章了(这一项在你阅读散文的时候可以顺便做)最后希望你能坚持住,只要有信心,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