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雪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程门立雪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关于描写雪的成语故事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典故】战国时期,楚国冬天下大雪,楚怀王点上炉火,穿上皮大袄还觉得冷,突然,他沉思一会儿,下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游客送去取暖的煤炭.人们很高兴,非常感动,十分感激楚怀王.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雪泥鸿爪成语,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 雪泥鸿爪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关于雪的成语故事短
囊萤映雪 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与雪有关的成语故事
【注音】xuě zhōng sòng tàn【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典故】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帮助及时【近义词】雪里送炭【反义词】落井下石、投井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