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求高手
几句意思翻译成古语
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产物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胡适先生无疑是白话文运动的最积极倡导者。
胡适在北大讲课时,许多醉心于文言文的学生对白话文颇有抵触情绪。
一次,当胡适在课堂上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定缺点都没有吗
胡适微笑道:没有。
这位学生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
胡适说:不一定吧。
要不我们做个试验。
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
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
同学们如愿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果然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确,但还是太长了。
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
”随后,胡适解释道:干不了,已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能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
可见,语言的简练,不并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的差别,而是确定表述内容的重点和结果,用字恰当,白话也能做到文言文的简练。
胡适一番精辟的阐述,同学们听后不由点头赞同,也逐渐改变了对白话文的看法。
反对白话文最厉害的,并非是学生,更多是一些资深的教授。
比如黄侃,此人乃国学大师章太炎门下的大弟子,在北大有怪才与狂人之称,他与辜鸿铭、刘师培曾被称老北大的“三怪杰”,也是反对白话文最凶的一个。
有次,黄侃给学生讲课,赞美文言文的高明和不可替代时,甚至还举例说:如果胡适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用白话文发电报必云:你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长达10个字,而文言文仅需“妻亡速归”四个字便可,费用能省三分之二。
当然,五四运动推行白话文,其意义并不在于发电报是否省钱,而是为推动文学革命和文化大众化。
近百年的事实证明,推行白话文让国人得益非浅,白话文早已深得人心。
胡适在和自己学生辩论文言文和白话文哪个更简洁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之一,由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是新生事物,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反对白话文运动的有大学者吴宓、黄侃、林纾、梅光迪、章士钊等人,尤以黄侃为最。
黄侃乃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弟子,恃才傲物,其狂妄与尖刻是出了名的。
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
”胡适问他何出此言,黄侃正色回答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
”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三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
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
赶快回来啊
’长达11字,而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 这一次,胡适回击了,而且巧妙得令人拍案叫绝。
也是在课堂上,胡适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吗
胡适微笑道:没有。
这位学生想起黄侃关于文言文电报省钱的论调来,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
胡适说:不一定吧。
要不我们做个试验。
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
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果然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需5个字:干不了,谢谢。
”随后胡适解释道:“干不了”,已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
可见,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文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
胡适一番精辟的阐述,是对黄侃“文言文电报省钱”之论调的回马一枪。
同学们听后不由得纷纷点头赞同。
在胡适等的不懈努力下,白话文最终取代了文言文。
形容自己才疏学浅的诗句
秋日悬清光, 瑟调寒风亮。
健翮登枢要, 两两赴康庄。
译文: 秋日的午后,锦瑟声声。
一对鸿鹄闻歌而动,飞向幸福的未来。
(原创,但句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