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试题
六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时间:90分钟)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 成功的习惯,来源于许多小的胜利
细心争取更多小胜利吧。
一、 知识乐园:36分1.快乐拼写(读拼音写词语)。
(5分)yuán gù kān cè yùn cáng jìng mì ké sòu( ) ( ) ( ) ( ) ( )juàn liàn kuí wǔ méng lóng bào yuàn qín jiàn( ) ( ) ( ) ( ) ( ) 2. 画出带点词的正确读音。
(4分) 舍得(shě shè) 尽管(jǐn jìn) 似乎(sì shì) 计较(jiào jiao) 浙江(zhè jiàn) 系紧(jì xì) 即使(jì jí) 膝盖(xī qī)3.火眼睛星(辨字组词)(6分) 津( ) 嗽( ) 键( ) 冠( ) 协( ) 朦( )律( ) 漱( ) 健( ) 寇( ) 胁( ) 蒙( )4.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词的意思.(6分)刻骨( )心 返璞归( ) 竭( )而( ) 响遏( )雕( )画( ) 不落( ) ( )不安 南( )北( )5.选词填空。
(4分)亲切 亲密 亲热 亲爱 (1)恩格斯是马克斯的( )战友。
(2)老师的( )教导使我永远难忘。
严肃 严厉 严峻 严格 (1)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 )打击刑事犯罪份子。
(2)两个小红军战士,经历了( )的考验,终于走出了草地。
6.积累展示。
(8分).(1)默写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2)默写描写春雨的诗(3)默写关于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警句(4)鲁迅先生爱国的誓言7.修改病句(3分)。
(1)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刘校长的报告(3)老师表扬了好人好事李小明助人为乐。
二、实践活动(4分) 请根据你班在“轻叩诗歌的大门” 的学习活动,总结一下是如何开展活动的,重点写清楚收获,还可以说不足和建议。
三、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做后面的练习)。
(25分)(一)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恩,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
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穷人》(7分)(1)他搔搔后脑勺说,“………别等他们醒来。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1分)A.表达了渔夫同情穷人,关心孩子的思想感情。
B.反映了渔夫是否要把两个孩子抱回养的矛盾心情。
(2)渔夫认为 是个问题。
(1分)(3)“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的意思是 。
(2分)“总能熬过去”的意思是(4)用桑娜和渔夫的话做结尾,有什么好处
(3分)(二)成功,等待着你(18分)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 赏)了人生的艰辛。
为了糊口,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
早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的他,常常贪婪地伫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买面包用的几个先令。
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
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书(橱 厨)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
翌日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书橱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开了两页
他又一气读完了。
他是多么想把它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
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书页又顺序地翻开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
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
这天,书店里一位慈(详 祥)的老人抚摸着他的头发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
” 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
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本佳敏?法利吉尤。
本佳敏之所以自学成才,是因为他苦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有责任心的人。
善良的老人倾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
身处困境的少年人由此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步入了知识的世界,终于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而为世人所尊敬的作家。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3分) 怜悯( ) 书橱( ) 鞭策( ) 心扉(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在下面画“____”(4分)3.解释下列词语。
(3分)如饥似渴:鞭策:日月如梭: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本佳敏每天在书店遇到了什么奇怪的事
(2分)⑵这件怪事是谁做的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分)⑶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四、习作乐园:(35分)智者把1、2、3、4、5、6、7、8、9、0十个数字摆出来,让面前十个人去取,并且一个人只能取一个。
人们争先恐后地拥上去,把9、8、7、6、5、4、3都抢走了,取到2和1的都说运气不好,可有个人甘心情愿地取走了0,别人都说他“傻子”………根据以上材料,把故事讲完。
参考答案一、 知识乐园1. 缘故 勘测 蕴藏 静谧 咳嗽 眷恋 魁梧 朦胧 抱怨 琴键2. 略3. 略4. 铭 真 泽 渔 行云 梁 栋 窠臼 跋涉 忐忑 辕 辙5. 亲密 亲切 严厉 严峻6.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就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春夜喜雨(3)P73 (4)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展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听取并讨论(3)李小明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二、略三、(一)(1)A(2)抱不抱回孩子 (3)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
日子能过去的。
(4)表现穷人的美德。
(二)1.mín chú cè fēi2.尝 缘 橱 祥3.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渴了想喝那样。
形容要求十分迫切鞭策:激励和鼓舞某人奋进的意思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4.(1)每天去书往后翻了两页。
(2)老板做的 使他看书不别扭(3)善良的老人给身处困境的少年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使之成就一生,我们也应学会与人为善。
2010年小学毕业考试语文试卷、数学试卷
开头用一个“好”字来赞“雨”,并把好“雨”人格化,说它“知时节”,一个“知”字,点出了春天,写活了春雨。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生长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应需而降,你看这雨该多么好
当春乃发生的“乃”字,是“即”的意思,“知”和“己”前后互为呼应,使人油然而生赞美之情,面对有灵性,善解人意的春雨,诗人不禁发自肺腑的高呼“好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颔联仍运用拟人的手法,从正面细致的描绘了春夜喜雨随风而至此,润泽万物的情态,“潜入夜”和“细无声”相匹配,不仅表明雨是伴风悄悄而至,同时表明雨是有意润物,是无意讨好人们的欢欣。
其中“潜入夜”的“潜”和“细无声”的“细”字,用词精当恰切。
所谓“潜”是风轻而不狂;所谓“细”是指雨蒙而不骤,有了风轻雨蒙作铺垫,才能产生“润”。
这一“潜”一“细”二字,是从听觉角度写出春雨绵绵,无声无息轻轻润物。
古诗里哪些字只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很深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描写春天所有花的诗句
百叶双桃晚更窥窗映竹见玲珑。
唐 韩愈百叶桃花》 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 贾至 《春思三首》 城边流水桃花过,窗外春风杜若香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吏曹长》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短短桃花临水岸。
轻轻柳絮点人依。
唐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明·王冕《题墨梅图》)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 欧阳修 《舞春风》 经典语句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宋秦观《望海潮》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 宋之问《有所思》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唐 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王维《田园》) 桃花复含宿雨,杨柳更带朝烟。
唐 王维《田园乐》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
宋 秦观《江城子》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 杜甫《江畔独步 寻花七绝句》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唐 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宋 苏轼《送别诗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少水清。
宋 苏轼《新城道中》经典语句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宋曾巩《城南》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唐 王维《辋川别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