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势险峻的句子
字词部分:施:shī 实行:施工。
施政。
设施。
施展。
施教(ji刼)。
施为(w唅)。
施威。
实施。
措施(办法)。
发号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
施粉。
给予:施礼。
施诊。
施恩。
姓。
造句:经过爸爸辛勤的施肥浇水,庄稼已经开始发芽了。
挠:(挠)náo 搅,搅动:“使水浊者,鱼挠之”。
扰乱,阻止:挠乱。
阻挠。
弯曲(喻屈服):挠曲(q?)。
挠折。
挠志(屈节从人)。
百折不挠。
搔,轻轻抓:挠痒。
造句:经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战胜了洪涝灾害。
控:kòng 告状,指出罪恶:控告。
控诉。
指控。
被控。
节制,驾驭:控制。
遥控。
开弓:弓不再控。
投:控于地。
人的头部朝下或使让残液流出容器的口朝下:控净。
控一控。
造句:经过战士们的全力反击,这场战斗的失利局面被控制住了。
嘲:cháo 讥笑,拿人取笑:嘲笑。
嘲弄。
嘲骂。
嘲诮。
嘲谑。
冷嘲热讽。
嘲zhāo 〔嘲哳(zh?)〕同“啁哳”。
造句:他没有理会他人的嘲笑,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
毅:yì 果决,志向坚定而不动摇:沉毅。
刚毅。
坚毅。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毅然。
毅勇。
造句:他用坚强的毅力战争了病魔的困扰。
扛:káng 用肩膀承担:扛枪。
扛gāng 两手举东西:力能扛鼎。
造句:没有水的时候,爸爸一桶一桶往楼上扛。
绘:绘)huì 画、描画:绘画。
绘图。
描绘。
绘声绘色。
古代指彩绣,现指某些图画:彩绘。
画 造句:这个孩子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浆:(浆) jiāng 比较浓的液体:豆浆。
纸浆。
灰浆。
浆果。
浆液。
用粉浆或米汤等浸润纱、布、衣服等物:浆洗。
浆(浆) jiàng 同“糨”。
造句: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对身体健康很有益。
岔:chà 山脉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岔道。
岔子。
大沟小岔。
转移话题,未按原来的方向行进而偏到一边:打岔。
走岔了。
互相让开或调换: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岔开。
方言,嗓音失常:岔调(di刼)。
造句:这个岔道口要是走错了很容易迷路。
竣:jùn 山高而陡:高峻。
险峻。
峻峭。
峻拔。
高大:峻德。
峻节。
严厉苛刻:峻刻。
峻厉。
严峻。
严刑峻法。
笔画数:10;部首:山;笔顺编号:2525434354 藐:miǎo 小,幼:藐孤。
藐小。
轻视:藐视。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古同“邈”,远。
造句:他这种藐视他人的态度受到了媒体的抨击。
● 重点词语 施舍:送给穷人或出家人。
施肥:在物体上加上某种东西有助于成长的东西。
嘲笑:看不起人,取笑人,语意比较轻。
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解词造句】 [杰出] 才能出众。
例:鲁迅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
[施工] 建筑房屋、桥梁、道路、水利工程等。
[交通要道] 人或车船等往来的重要道路。
例:通往港口的交通要道发生了堵车,交警们正忙着维持秩序。
[干线] 指主要线路。
例:京广线是贯穿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干线。
[过问] 参与这件事,参加意见。
例:这件事用不着他们来过问,我们自己会解决。
[勉励] 劝人努力的意思。
例:受到老师的勉励,同学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要挟] 利用别人的弱点,强迫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
例:在帝国主义的要挟之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尝试] 试或试验。
例:你不要怕,不妨尝试一下,失败了也不要紧,可以重新再来。
[出世] 生出来,诞生。
[高山深涧] 涧:山间流水的沟。
高山深涧指山很高,山间的水沟很深,形容山势险要。
[悬崖峭壁]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峭壁:陡直的山崖。
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例:尽管一路上有不少悬崖峭壁,战士们还是按时赶到了伏击地。
[勘测] 施工前对地形、地质等进行勘探和测量。
例:他每天起早带晚地寻工买料、勘测地皮,忙得不亦乐乎。
[精密] 精确而周密。
例:这架精密的仪器是从国外进口的,使用时要多加留意。
[狂风怒号] 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标杆] 测量的用具,用木杆制成,上面涂有红白相间的油漆,主要用来指示测量点。
[经纬仪] 测量角度用的仪器,在各种工程测量上广泛应用。
[定点] 确定地点。
[塞外] 我国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攀山越岭] 攀:攀登。
越:跨越。
攀山越岭就是攀越山岭。
[讥笑] 讥讽和嘲笑。
例:别人讥笑也罢,打击也罢,他照样进行勤奋的研究。
[两端] 两头。
[竣工] 工程结束,完工。
例: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程快要竣工了。
[藐视] 轻视、小看。
例:对困难要藐视,不能被它吓倒。
[赞叹不已] 已:止,完。
不断地称赞。
例:登上万里长城,外国友人们不禁对这伟大的建筑赞叹不已。
[回击] 受敌人攻击后,反过来攻击对方。
例:对于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我们要进行有力的回击。
【近义词】 要挟(挟制)藐视(轻视、蔑视) 勉励(鼓励)主持(掌握、处理) 回击(还击) 【反义词】 藐视<重视> 缩短<延长> 【词义辨析】 [周密精密] 都是形容词,表示周到而细致。
“周密”强调考虑很周全,多用于调查、计划、计算和论说等。
“精密”强调精确、严密、细致,可用于人的思考、观察、计算等,也可用于仪器。
● 学习目标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二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或以铁路建设为拓展点,我们应收集有关的资料。
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 课文重点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是《詹天佑》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课文是怎样体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的呢
一、“爱国”的体现 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侮。
“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刚”、“就”等词语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虎视眈眈的强盗野心。
他们千方白计出来阻挠和要挟,认为中国要修铁路“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多么狂妄啊
甚至“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是对中国的极端蔑视
中国真的没有这样的人才吗
不
“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消息一传开,“全国都轰动了”。
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能否完成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和荣辱。
虽然顶着沉重的压力,但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
没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是绝对做不到的
二、“杰出”的体现 1 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
勘测线路时,他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还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夜以继日地工作。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从詹天佑的所言、所行和所想中,可以看出他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
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进一步反映了他杰出的才能。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
”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他“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因地制宜,节约时间。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怎么办呢
詹天佑巧妙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 2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早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句子分析--①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本意是人没有出生。
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
外国报纸称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实则是他们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
在他们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
他们的话里还隐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
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②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
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
句子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④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是一句设问句。
首先提出如何让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接着用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来回答。
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采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重大难题。
这是他对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
⑤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回击”,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
修筑京张铁路前,帝国主义者曾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攻击我国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句子点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与首句呼应。
● 相关知识 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在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接着,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名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
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狂妄自大和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
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式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卓越才能相结合的产物。
在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时,着重说明,他的创造性的工作,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节):概括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他主持修筑成了京张铁路干线。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第二段(第2、3节):讲计划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以及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国内外的反应。
第三段(第4—6节):讲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第四段(第7节):讲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和后人对詹天佑的纪念。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蜀道难全解析
蜀道难作(唐)李白噫(yī)吁嚱(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ē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
危乎高哉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蜀道难:乐府旧题。
属《相和歌·瑟调曲》。
它传统的题材便是写蜀中山岭险阻的。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
危:即高。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
茫然:指远古事迹,渺茫难详。
尔来:此来,指开国以来。
秦塞:今陕西省,古秦地。
太白:山名,属秦岭,也称太乙。
在秦都咸阳的西南。
横绝:横渡到。
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
蜀遣五丁迎之。
还到梓潼,见大蛇入穴中。
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
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
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部从,而山分为五岭。
”天梯:陡峭的山路。
石栈:山间架木凿石而成的栈道。
六龙:传说羲和给太阳赶车,由六条龙来拉。
回日:日车也要回转或绕道。
高标:高峰,望而可作标识的。
猱:猴子的一种。
青泥:岭名,山势高峻,靠近陕、甘、蜀交界处,为秦地入蜀要道。
盘盘:屈曲的样子。
萦:指山路回绕。
扪参历井:参、井是两星宿名。
古时根据天上的星宿位置,定地面区域的分野,参对应蜀地,井对应秦地。
胁息:屏气不敢呼息。
这句是说自秦入蜀山路高峻,行人好象能摸到参星,跨过井星,使人仰望屏息。
膺:胸。
巉岩:高峻的山岩。
子规:即杜鹃。
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啼声哀切,听似“不如归去”,故又有杜鹃啼血之说。
凋朱颜:夸张地形容蜀道之难能使人因发愁而变老。
去天不盈尺:离天不到一尺,夸张形容山之高。
湍:急流的水。
喧豗:喧闹声。
砅:水冲击岩石声。
胡为:何为,为什么。
剑阁:地名,在今四川剑阁县北,乃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一条栈道,又名剑门关。
峥嵘、崔嵬:都是指形容山势险峻的形容词。
一夫四句:说剑阁地势险要,若守者非可信赖之人,他就会利用地形之便,独霸一方,为害人民。
匪,同“非”。
朝避四句:从蜀地蛮荒,猛虎长蛇伤人,极写其难。
兼喻人事险恶,说虐害百姓者多。
锦城:即成都,也叫锦官城。
虽云:虽然说。
咨嗟:叹息。
【鉴赏】对这首诗,曾有几种附会史事的说法。
如以为它是讽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
但事实上在天宝十二载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中,就已经收入此诗了。
可见写诗还要更早。
另外的几种附会,核对史事,也不足信。
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记了一个关于此诗的传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客店)。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要求看他写的诗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朝廷赐给高级官员系在腰间的佩饰)换酒,与倾尽醉。
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如果传说可信的话,此诗应是李白到长安前所作。
因为李白是天宝元年(742)被召到长安的,贺知章则于天宝三年初就归隐山阴镜湖了。
诗中除按乐府旧题内容写蜀道山川之险阻外,也顺便写到那里地方势力可以凭险割据一方,为非作歹的事。
这恐怕不能仅仅看作是依据前人之作中的某些相似字句而加以敷演的,应该说,还是有久居蜀中的李白自身的某些观察和感受作为基础的。
它表现了诗人对唐帝国命运的关心。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是很成功的。
想象丰富,极力夸张,是它最明显的特点。
诗的句子长短错落,富于变化,这适应描写险峻奇崛境界的需要。
以一连几个惊叹词开头,以“长咨嗟”作结,中间再时时夹杂嗟叹语,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是很强烈的。
象乐曲有主旋律一样,此诗的主调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同一句话,诗中重复三次,但每次作用不尽相同。
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也使文势更为突兀,在中间,是表现一种发愁和畏惧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在末尾,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诗中句之长短,声之缓急,抑扬顿挫,都合文情,仿佛自然天籁。
如“地崩山摧”、“天梯石栈”当句作对,能增加层层叠叠、相互钩连的感觉。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除极力夸张外,又用相骈长句,双声叠韵(“六龙”和“高标”,“逆折”),使上下悬殊之势,显得更加突出。
“扪参历井仰胁息。
”连用五个仄声字,音节也给人以迫胁之感,而“愁空山”三个平声字,则又如耳闻一声长叹。
有时写险景,借助难字以增其险。
“喧豗”,还不算太生,“砯崖”,就近乎奥僻了;但不如此不足以表现“使人听此凋朱颜”景象。
“朝避猛虎”四句写凶象,用短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用十一个字组成的长句而且是文句,也出人意表,不论短句、长句,都传达出诗人对游蜀道者敢冒风险所产生的那种不可理解的情态。
凡此种种,随手挥写而无不入妙。
论诗者说李白诗“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诗就是例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这些公司表面上是让员工做选择,实际上是让员工知难而退、自动辞职,这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意思是相吻合的,所以使用正确。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注意,这个成语前面有一个词语“无路可通”,既然如此,那人怎么能上山呢
上不去,又何必把守呢
如果把这个词语换成“只有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通到山上”,那就很恰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