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湖南花鼓戏唱得好的句子
庆春泽·与善歌者·般涉调(北宋)张先 艳色不须妆样。
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
花影滟金尊,酒泉生浪。
镇欲留春,傍花为春唱。
银塘玉字空旷。
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
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
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描写戏曲的句子
“凡起,由人心生也,人心,物使之然也,感而动,故形于声。
”中国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描写皮影戏的句子
【第1句】皮影戏,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过
凡是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童年的记忆里,都曾经有过皮影戏带来的乐趣。
我也不例外。
只记得有谁家娶媳妇或者葬老人的那天晚上,就可能会有皮影表演。
那时,一到晚上,孩子们早早的端着自家的板凳,一行行高高低低的排列着,有说有笑,只等戏开始。
【第2句】翻阅资料,想了解一下皮影戏的知识,无意中发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子们拿着布娃娃玩,影子倒影在地上,栩栩如生。
于是,他用锦帛做成李夫人的样子,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在白色帐幔后面表演给武帝看,武帝龙颜大悦。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激起了我对久远的皮影戏的兴趣。
【第3句】孩子们之所以对皮影戏如此着迷,还在于它高超的表演技巧,但是这种技巧只有在过节或过年时才能展现,平常的日子里是看不到的。
有一年过春节时,父母特别准许我去看了一场皮影,演出的是《秃尾巴老李》、《王大娘钜大缸》和《孙悟空大闹天宫》。
这场戏和平时不同的是影窗上有大面积的山水花鸟布景,而且都是活的,水能流、云能飘,山光水色,美不胜收。
更新奇的是,人物能吸烟,而且在嘴里吐出烟圈,孙悟空吃桃,清楚地看到把桃子咬下半块。
这场戏的情景至今我都不能忘怀。
这些技巧深深地迷住了孩子们,并深深地嵌入了灵魂。
【第4句】一个巨大的木头匣子是匠人们表演皮影的戏台,匣子正面是由大块白布做成的皮影幕,影幕上方悬吊一盏灯泡;左右及后方是木头墙壁,墙壁上绘画了各种神仙的精美图案;匠人们头顶是露天。
表演时,皮影匠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场面十分热闹。
再看台下的乡亲们,各个捂着下巴看的正欢。
【第5句】我们这些孩子们,最不安分,不仅爱站在台前看,还爱钻进台下,看那皮影儿到底是用什么刻制而成,那么精巧生动逼真。
看那戏班子,老艺人又如何把那剪纸一样的牛皮人儿在幕布上挑拨的那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记得家乡有一位叫旦旦娃的皮影老艺人,双手挑线,生,旦,净,丑无所不能。
他唱腔圆润、动听,夜间可传十里之遥,是当地群众最仰慕的民间艺人。
这天晚上由他台前主挑。
我们看见那老人端坐在台子正中,聚精汇神,异常认真,说,唱,念做一丝不苟。
你看他一会儿双枪对打,一忽儿纵马飞奔,一忽儿跺脚呐喊助威,文武场面配合非常紧奏,十个指头拨弄灵活,整台戏被他一人耍闹得异常红火,我们往往看得如痴如迷。
【第6句】那还是五十年代的事了。
一到农忙结束,村里就会邀来皮影戏班子,来演《岳飞抗金》、《英烈传》等等,往往一演就是个通宵,有的甚至三日头排场。
一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皮小囡从搭戏台开始就轧闹猛了。
胆子大的,还会在一边帮忙做些杂活的同时,手忙脚乱地拿起皮影舞几下,过过瘾也好。
等到正式演出时,我们都挤在戏台口,不是看戏的内容,而是专看艺人手不停脚不歇嘴不闲地忙碌。
尤其是对上手的表演,更是钦佩之至。
好的上手,嗓音清脆,语调丰富,高兴时笑声三转弯,悲哀时哭声一里路拖长。
他能摹效各式人物,“戆将语气傻,良将语忠贤,旦唱似千金,花言像丫环”。
【第7句】为看一场皮影戏,我拽着老叔的衣襟,顶着繁星踏着月光;倘过溪流,传越村庄,锣鼓点尚未敲响。
卖糖瓜的吆呵声,勾起我的馋虫。
老叔掏出几分纸币,就像孔乙己买老酒和回香豆一样。
丈八纸窗,演绎着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绿林好汉,山寨大王。
我不懂戏文,只爱看小矬子钻天入地,大将军抡刀杀仗。
庄户人家爱看皮影戏,这是因为:它是乡音,它是土腔;它是民间流传的故事。
它是下里巴人的合唱。
灯熄啦,影散啦,我却在老叔的怀抱里进入梦乡。
【第8句】皮影的表演道具是用驴皮精心刻制出各种人物的造型,叫做影人,大部分都是古代长篇说书里的人物,如,西游记、三国、白蛇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等等。
在表演时,由艺人在影窗上操纵影人,做出各种走、跑、跳、坐、搏击、打仗等各种动作,由于影人都是由箭杆支撑动作的,所以操纵影人的艺人叫箭杆王,当然必须是技艺高超的艺人才能获得这种称号。
在表演时,为影人配以悦人动听的唱腔,丝竹管弦、鼓板铙钹一应俱全,煞是热闹。
更吸引人的是皮影戏表演的故事情节,张弛有致、环环相扣、惊险离奇、引人入胜。
人们往往被故事里的人物命运所左右,紧张、担心,欲罢不能,恋恋不舍。
每表演完一场都留下悬念,类似于评书的请听下回分解。
【第9句】我本来就欢喜画图,这回有事做了。
放学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皮影。
我把皮影头像一个个描绘在白纸上,勾好墨线,涂上彩色,当作宝贝一样藏着。
随着皮影头像的增多,我对皮影人物的熟悉程度也增加了,知道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贼,哪个是元帅,那个不长胡子、样子有点娘娘腔的头像呢,是仙人。
【第10句】戏终于开演了。
先是锣鼓打起了开场。
一般本戏开演前是打台戏,不是“快活林”。
“孙猴盗扇”就是“关大刀破曹营”……。
听那鼓点敲的铿锵而又热烈,那皮影儿个个英武刚健,手中或拿剑戟或持刀枪,或骑马或乘车,在空中飞来飞去,对打撕杀异常激烈,一会儿人喊马嘶,一会儿金戈齐鸣,痛快淋沥,台下暴起阵阵掌声。
打台戏一毕,本戏开场。
本戏一般为文戏,人们最爱看的是“金碗钗”“白玉钿”“玉堂春”“劈山救母”“秦血梅吊孝”等。
那关中东府特有的碗碗腔,曲调优美,弦索委婉,缠绵动听。
再加上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使那些带瓜皮帽的,扎旱烟锅的,顶帕帕的男女戏迷们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描写戏曲的语句
短美文网手机版 谚语正文有关戏曲的谚语2015-05-15 1、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6、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7、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8、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9、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0、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1、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3、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4、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15、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7、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1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字不清,唱不明。
21、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3、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4、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5、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6、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7、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8、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9、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30、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31、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3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习并领悟唱念做打
3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36、私下练,台上见。
3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38、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40、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2、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习并领悟唱念做打
43、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45、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7、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8、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9、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50、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51、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5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53、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5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55、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56、字不清,唱不明。
5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58、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59、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60、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61、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6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63、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6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65、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66、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6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8、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69、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70、私下练,台上见。
7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72、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73、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74、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75、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76、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77、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78、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79、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8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81、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82、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83、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8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8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86、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87、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8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89、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90、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9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92、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93、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94、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9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96、腔好唱,味儿难磨。
97、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98、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99、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00、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10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02、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0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04、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05、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06、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107、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8、腔好唱,味儿难磨。
109、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110、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形容合唱唱的好的词语
【感心动耳】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
形容极其感。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
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
【金徽玉轸】:徽:系琴弦的丝线;轸:转动琴弦的轴。
高贵、雅致的琴徽和琴轴。
形容流畅悦耳的琴声。
也比喻超凡脱俗的雅调。
【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
泛指天籁。
【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
余音:不绝之音。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同“余音袅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