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秋天落日的句子
你似雨后的彩虹五彩斑斓。
你如天边的晚霞彩云美丽飘逸。
你像花园的红玫瑰花芳香玉立。
你像彩蝶满园纷飞翩翩起舞。
爱你爱的痴心醉,一生共度起飞跃。
描写兰花诗句有哪些
(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兰花诗 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明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明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明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清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清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兰花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朱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唐 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清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唐 唐 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陈子昂《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 高蟾《楚思》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唐 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唐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唐 李群玉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
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
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
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
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唐 崔涂《幽兰》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唐 白居易《问友》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唐 陈陶《种兰》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邻桃花坞,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
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
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唐 温庭均《观兰作》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沓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涌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余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真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 孙顾《清露被皋兰》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
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
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
的皪添幽兴,芊绵动远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
为感生成惠,心同葵藿倾。
唐 郑谷《投所知》砌下芝兰新满径,门前桃李旧垂阴。
却应回念江边草,放出春烟一寸心。
唐 无可 《兰》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宋 宋 杨万里 《兰诗》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宋 姚述尧 点绛唇 《兰花》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宋 王十朋 点绛唇《国香兰》 芳友依依,结根遥向深林外。
国香风递,始见殊萧艾。
雅操幽姿,不怕无人采。
堪纫佩,灵均千载。
九畹遗芳在。
宋 赵以夫 《咏兰》一朵俄生几案光,尚如逸士气昂藏。
秋风试与平章看,何似当时林下香。
宋 朱熹《秋兰》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
夕民生运思,晨露洒中林。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
宋 刘克庄《兰》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画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宋 赵以夫 贺新郎《双兰》草色庭前绿。
掩重门、国香伴我,画帘幽独;无奈薰风吹绿绮,闲理《离骚》旧曲。
觉鼻观、微闻清馥。
可是花神嫌冷淡,碧丛中、炯炯骈双玉。
相对久,各欢足。
冰姿带露如新沐。
想当年、夷齐二子,独清孤竹。
千古英雄尘土尽,凛凛西山云木。
总付与一樽 。
学得汉宫娇姊妹,便承恩、贮向黄金屋。
终不似,在香谷。
宋 魏了翁 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玉质金相,长自守、闲庭暗室,对黄昏月冷,朦胧雾 。
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
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
屈平、子建愤世之不见知,《离骚》常以兰自况,而子建亦谓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乱,春芳寂;络纬叫,池英摘。
惟国香耐久,素秋同德。
既向静中观性分,偏于发处知生色。
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
元 元 张羽《兰》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明 明 李梦阳《湘妃怨》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明 陈汝言《 兰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明 李日华《垂兰》从风不猎香,俯溪自怜影。
空山狼藉春,半属野樵领。
明 文彭《题兰竹卷》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
明 史鉴《子昂兰》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明 李日华《画兰》其一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明 李日华《画兰》其二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 陈继儒《王楚玉画兰》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明 徐渭《水墨兰花》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明 陈献章《题画兰》阴崖百萆枯,兰惠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明 徐渭 《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明 张羽《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明 董其昌《兰》其一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 董其昌《兰》其二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明 陈献章《题画兰》阴崖百萆枯,兰惠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明 徐渭 《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明 张羽《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明 董其昌《兰》其一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 董其昌《兰》其二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清 清 郑燮《 题画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 郑燮《峤壁兰》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 郑燮《得意写之》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清 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 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清 智永《写兰石有寄》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清 黄任《题画兰》之一何来尔室香
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清 黄任《题画兰》之二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清 黄任《题画兰》之三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清 马骀《兰》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清 曹寅《冬兰》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清 姚燮《珠兰》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清 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
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清 谭嗣同《画兰》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清 何绍基《柬魏默源》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
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清 孙原湘《画兰》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
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清 李方膺《题兰花册》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清 黄任《兰溪》如画山城 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
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 李友棠《荆门杂咏》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
清 马骀《画兰》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
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
清 郑燮 《兰》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兰谱压风骚。
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清 郑燮《题盆兰依蕙图》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清 钱谦益《咏同心兰四绝句》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 郑燮《 题画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 郑燮《峤壁兰》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 郑燮《得意写之》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清 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 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清 智永《写兰石有寄》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清 黄任《题画兰》之一何来尔室香
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清 黄任《题画兰》之二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清 黄任《题画兰》之三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清 马骀《兰》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清 曹寅《冬兰》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清 姚燮《珠兰》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清 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
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清 谭嗣同《画兰》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清 何绍基《柬魏默源》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
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清 孙原湘《画兰》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
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清 李方膺《题兰花册》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清 黄任《兰溪》如画山城 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
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 李友棠《荆门杂咏》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
清 马骀《画兰》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
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
清 郑燮 《兰》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兰谱压风骚。
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清 郑燮《题盆兰依蕙图》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清 郑板桥《兰》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清 郑板桥《破盆兰花》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清 秋瑾《兰花》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于临轩顾,羞与凡葩斗艳俦。
清 缪公恩《露兰》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迎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刘谷和《三乡诗》兰蕙芬香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芝兰惜旧游。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
清 玄烨《秋兰》猗猗秋色兰,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兰,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清 朱廷钟 满庭芳《玉兰》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份丰姿。
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
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
藐姑射,肌肤凝雪,烟雨画楼西。
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鹤翅初披。
称水晶帘映。
云母屏依。
绰约露含日 ,冰轮转、环 参差。
问琼英。
返魂何处
清梦绕瑶池。
清 堵霞 解语花《草兰》柳腰斜舞,杏靥含娇,明媚春光好。
绿窗清悄,香径软、百卉迎花如笑。
丛兰独巧,忽并蒂、四花连绕。
想从来、一本根苗,两样繁美少。
陋室俨如蓬岛,似仙娥群聚,弄晴春晓。
花容窈窕,湘帘下、素影参差回抱。
香魂缥缈。
又浑似、一群娇鸟,趁东风,齐上琼枝。
带绿烟轻袅。
郑思肖《兰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空山之中,以天为春
赞美颐和园的语句
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即使严寒的冬天,连绵不断的峰峦仍披着绿装,色浓似染,空气清新。
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
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
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
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
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着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更令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岛。
十七孔桥,因为桥下有十七阁桥洞,因此得名。
这座桥长约58米,宽约4米。
桥的扶手。
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特别是石狮子,大小不同。
姿态各异。
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灵活现。
有的飞奔向前,有的正在嬉戏玩耍,正是独具匠心,叫人称绝。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
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
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7个字9句的古诗
以下几首七律,连题目共九句,都是七个字。
。
。
。
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病中多雨逢寒食 唐 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
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秋千。
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菩提寺上方晚眺 唐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
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初冬即事呈梦得 唐 青毡帐暖喜微雪,红地炉深宜早寒。
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
僧来乞食因留宿,客到开樽便共欢。
临老交亲零落尽,希君恕我取人宽。
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唐 人生何处不离群
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
郑驸马宅宴洞中 唐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