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国的成就都有哪些?
祖国的成就以下几点:一、在科技研究上,1964年,中国成功研发一颗原子弹,并试爆成1956年10月8日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向了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程。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二、三、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
1988年9月7日,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中国自发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载“模拟人”试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历时21小时23分钟。
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载人航天的国家。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试验成功。
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载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出舱等四大科学实验,创下来中国航天领域的四个第一。
2011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2012年,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改装研制成功。
二、在农业技术上,中国做为农业大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工业技术方面,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是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中国通过61年的历史进程,现中国工业技术有一部分步入了世界领先行业。
四、在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在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院研制出被命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从此,中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1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快速度的大型计算机——天河一号。
类似“遮风挡雨”的成语有哪些
1夜放树,更吹落星如雨 .2春城无处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春。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6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7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意象分析:1代表春意,生机,活力。
2代表离愁、忧怨、伤感.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如第4,5,7句
简述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
技术(space technology) 又称空间技术。
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性工术。
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1]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
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
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
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升空探测-嫦娥奔月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青铜时代★里程碑之一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白银时代杨利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里程碑之二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
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黄金时代★里程碑之三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探月时代★里程碑之四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里程碑之五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20世纪航天发展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党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
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导弹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1971年9月10日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远程导弹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
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点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点23分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
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载人飞船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 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
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